北京拳擊隊
北京拳擊隊
北京拳擊隊成立於1988年,首任教練於福山、王長健。1993年在北京舉辦的第七屆全運會上,54公斤級選手張廣平奪得金牌,王厚山、高明、李越拿下三枚銀牌,同時還奪得了三枚銅牌。在此次運動會上,拳擊隊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市體委領導下達的比賽任務,在北京代表團中,拳擊隊的表現也是最為突出的。
當時,拳擊隊的領隊李新民、副領隊劉英建在後勤方面給予了全隊極大的支持和保證,使運動員在後勤方面沒有了後顧之憂,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比賽之中。
第七屆全運會結束后,拳擊隊開始了新老交替的過程。隊員張廣平退役后,留在北京拳擊隊任主教練,司建占、於川任助理教練。由於當時成績好的一些運動員紛紛下隊,隊里出現了人手短缺、對練分配不均局面,於是,三位教練進行了幾次挑選隊員的工作。由於北京拳擊隊沒有二線、三線、業餘體校拳擊隊,拳擊隊在招生方面遇到了很大的困難,只能從各個體校、外地武校等地方挑選一些身體條件較好的運動員。但這些柔道、摔跤、舉重等項目的隊員對拳擊並不了解,教練員們只能手把手地從頭教起。拳擊這個項目,從開始練習到基本動作定型大約需要二年的時間,而要參加比賽則需要四年以上甚至更長的時間,全國比賽更要通過打一些教學比賽在各方面條件都成熟后才能參加。但從"七運會"到"八運會"只有短短三年時間,全隊上下都感到了肩上擔子的沉重。值得高興的是,這些從其他項目招來的運動員們訓練刻苦、頭腦靈活、善於學習,進步很快,有些運動員剛剛練了二年就取得了全國青年錦標賽冠軍或亞軍的好成績。雖然全國的青年賽和成人賽有很大差異,要想在成人比賽中取得好成績還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全隊上下團結一心,訓練熱情高漲、精神飽滿,前景一片大好。
八運會前的這四年中,拳擊隊分成了兩個小組:67公斤以上級由於川教練負責,67公斤以下的小級別由司建占教練全權負責,張廣平教練則主抓生活、訓練等方面,後勤工作還是由領隊李新民、副領隊劉英建負責。
在王厚全、李建華、白瑞光等老隊員的帶領下,北京隊在八運會預選賽中取得了一個第二名、一個第三名和五個前八名,並都取得了八運會決賽的入場券。在距離決賽的短短五個月中,運動員在教練的帶領下,積極訓練,認真完成教練員布置的每項訓練指標任務。但是,由於年輕隊員缺乏比賽經驗,老隊員體力下降,再加上對比賽對手的分析不夠,所以只有李建華取得了一枚+91公斤級銀牌,其他選手都與獎牌、名次失之交臂。雖然北京拳擊隊沒有再像"七運會"時那樣的風光,也沒能以優異的成績來回報大家對他們的期望,但他們都已盡到了全力。面對挫折他們並沒有氣餒,而是默默努力著。
八運會上北京拳擊隊暴露出來很多弱點。1997年底,體委調整了教練班子,將原北京拳擊隊主教練張廣平、助理教練司建占,調至新成立的北京拳擊隊二線隊任職,由原助理教練於川擔任67公斤以上級主教練,同時調入高明為輔助教練,又調入原火車頭體協拳擊隊教練湯爾民擔任67公斤以下級主教練。1998年,原排球隊領隊關濤調來擔任拳擊隊領隊。
在1998年的全國拳擊錦標賽中,北京隊48公斤級運動員李洋和71公斤級運動員於寶亮雙雙取得了第五名。在1999年的全國青年錦標賽中,63.5公斤級運動員黃彥超取得了全國青年錦標賽第二名的優異成績,並在同年11月參加了在新疆烏魯木齊市舉辦的全國冠軍賽。
2000年,北京拳擊隊仍然沒有取得突出的成績。10月份,市體育局領導和校領導決定,由鄒軍接替原拳擊隊領隊關濤的職務。
北京拳擊隊共有13名運動員參加了"九運會"預選賽暨全國拳擊錦標賽,並由山東籍選手陳超取得預選賽第五名的成績。在預選賽中,北京隊共有四名運動員拿到了決賽的入場券,他們分別是48公斤級運動員張京京、57公斤級運動員佟德仞、60公斤級運動員陳超、75公斤級運動員李金龍。決賽時,由於經驗不足,北京拳擊隊有望奪牌的57公斤級運動員佟德仞只取得了第五名,而小將陳超反倒出人意料地取得了60公斤級第五名的優異成績,最終總分超過了八運會。
九運會後北京拳擊隊搬到了什剎海體校。市體育局、校領導決定再次調整教練班子,在原有基礎上,調入原內蒙古拳擊隊主教練阿斯琴擔任北京拳擊隊主教練,高明、湯爾民和外聘專家木拉特為輔助教練,鄒軍為領隊。
2002年6月,在市體育局、校領導的支持下,中國國家拳擊集訓隊入住了什剎海體育運動技術學校,為期5個月。在這短短的100多天里,北京拳擊隊隊員通過虛心學習,有了很大的進步。李洋在全國冠軍賽中取得了54公斤級第五名,肖榮強和李金龍在全國錦標賽中分別取得67公斤級和75公斤級的第五名。小將張建艇取得了2001、2002年全國青年錦標賽冠軍。
在2003年度全國拳擊錦標賽中,60公斤級運動員嚴虎日取得第三名;64公斤級運動員黃彥超、60公斤級運動員陳超取得第五名;獲得第五名的還有57公斤級運動員蘆嗥和54公斤級運動員李洋;75公斤級運動員李金龍也取得了參加冠軍賽的資格。在全國青年賽上,60公斤級羅強取得冠軍;69公斤級張建艇取得亞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