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正勝
杜正勝
杜正勝,1944年6月10日生出生,台灣省高雄縣人,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英國倫敦大學政經學院研究。曾任台灣地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所長、人類學組主任、“院士”,台灣新竹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所長,台灣當局“教育部”學術審議委員會委員、顧問室顧問、“部長”,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訪問學人、台北故宮博物院院長等。
杜正勝
杜正勝
杜正勝畢業於台灣大學歷史系、所,並曾赴英國倫敦大學政經學院等學府研究。
杜正勝專長為中國先秦時期的社會史、文化史及醫療史,但有些評論認為他將中國視為外國。
杜正勝
杜正勝1944年6月10日生於台灣高雄縣永安鄉,1966年畢業於位於台灣台南市的台南師範學校(現台南大學),1970年從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1974年取得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學位,並轉往英國倫敦大學政經學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 and Political Sciences)研究2年,1976年回台後在台北東吳大學歷史學系擔任講師,升任副教授後於1980年轉任台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1983年到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學社做訪問學人,1984年回台後升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1985年3月至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做明耀訪問學人,1986年2月出任台灣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1987年轉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第四組(人類學組)主任,1993年卸任,期間曾主編《大陸雜誌》、《新史學》2份刊物,並於1989到1992年間兼任台灣當局“教育部”學術審議委員會委員,1992年,他當選台灣“中央研究院”第19屆院士,並由台灣當局“台灣地區行政機構“國家科學委員會”資助到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做1年訪問學人,1992年由台北允晨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古代社會與國家》讓他回台後得到台灣地區行政機構新聞局1993年的金鼎獎,1994年到1995年他兼任台灣當局“教育部”顧問室的顧問,1995年4月起,他出任台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直到2000年5月19日他接任台北故宮博物院院長的前1天為止,他擔任台北故宮博物院院長期間還繼續兼任台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的研究員,直到2004年5月20日出任台灣當局“教育部”“部長”時才辭去。
杜正勝
1979年的《周代城邦》(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1990年的《編戶齊民》(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1998年的《景印解說番社採風圖》(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雜文散論結集
《歷史的再生》(台北,社會大學出版社,1989)
《古典與現實之間》(台北,三民書局,1996)
《台灣心 台灣魂》(高雄,河畔出版社,1998)
《人間神國》(台北,太平洋文化基金會,1999)
《走過關鍵十年》(台北,麥田出版公司,2000)
《中國文化史》(王健文、李孝悌、劉靜貞、邱仲麟、陳弱水著,台北,三民書局,1995)等。
杜正勝1989年開始兼任台灣當局“教育部”學術審議委員會委員,1994至1995年擔任台灣當局“教育部”顧問室顧問,2000年民進黨執政后,杜正勝以其台灣主體意識(他是李登輝相當倚重的文膽,為李登輝起草許多重要的文告和講稿,就如江春男之於陳水扁一樣)背景出掌象徵中國文化藝術法統的台北故宮博物院,曾經引起當時社會諸多討論;2004年陳水扁二度當選台灣地區領導人後,杜正勝以其師範學校畢業,曾任小學及大學教員,並為“中央研究院”院士的資歷獲得任命為台灣當局“教育部”“部長”。
枯藤老樹(2004年12月)
像“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等古詞,文章雖美,但跟台灣卻沒有什麼關係。
典型苑在(2006年2月)
致贈已故教授沈謙輓聯,題詞“典型苑在”,為“典型宛在”之誤。
罄竹難書(2006年5月)
陳水扁以成語“罄竹難書”來形容義工奉獻,被“立委”質疑,杜正勝為其解釋,說“罄竹難書”原意為“用進竹子都寫不完”,不一定是負面用詞。他舉唐朝皮日休《移元征君書》里“罄南山之竹,不足以書足下之功”為例,引起社會廣泛討論。《漢語大詞典》解釋罄竹難書︰“極言事實之多,難以盡載。常指罪惡,后偶亦形容好人好事。”罄竹難書在古書中的用法正負互見。最早見於《呂氏春秋》:“此皆亂國之所生也,不能勝數,盡荊越之竹猶不能書”,采負面義;而同時期的《孫臏兵法》中有“形勝,以楚越之竹書之而不足。”則單純指方法很多難以勝數,為正面用法。雖然罄竹難書最初系一中性形容,但後世多采其負面意義。教育部所頒《電子辭典》釋其義曰:“……后遂用罄竹難書比喻罪狀之多,難以寫盡。”因此陳水扁的引用,以及杜正勝的解釋才會引起社會各界的質疑和討論。
三隻小豬(2007年1月)
台灣當局“教育部”的網路版成語典,將“三隻小豬”等西方童話及“羅生門”等電影片名編入附錄的“專題成語”,引起輿論批評。台灣當局“教育部”成語典編輯召集人李鍌表示“三隻小豬”絕非成語,只是“參考語料”,放在成語典附錄純供參考,被誤為成語他認錯道歉。杜正勝對此表示:成語應與時俱進,“三隻小豬”作為成語並無不當。杜正勝在另一場合又說:“我是胡適的信徒,向來反對用成語典故,且成語使人思想懶惰。成語與現代生活無關,使用成語也是國文教育失敗。”他的發言引發更多爭論。
國王的新衣(2007年1月)
為台灣當局“教育部”“成語典”再提出解釋,指成語應使用大家熟悉的典故,“如果我說你不要再穿國王的新衣,大家都了解。”
杜正勝
杜正勝雖然是最富爭議的官員之一,但歷任三屆“內閣”而不倒,這在走馬燈式“換血”的原民進黨當局尤屬難得。有台灣媒體認為,杜正勝之所以能成為“政壇不倒翁”,在於屢屢出手迎合原民進黨陳水扁政府的“台獨”動作,如修改島內教科書、策動中正紀念堂“正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