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社會

重建社會

出版社: 誰的社會?中國社會結構

圖書信息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7月1日)
平裝: 303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20
ISBN: 7509709075, 9787509709078
條形碼: 9787509709078
尺寸: 22.6 x 14.8 x 2 cm
重量: 440 g

作者簡介


孫立平,198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新聞專業,並留校任教於社會學系。現任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主要從事社會現代化、社會結構變遷、轉型社會學的研究。學術成果頗豐,出版專著(含合著)十餘部,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其主要著作有:《社會現代化》、《走向現代之路》、《發展的反省與探索》、《改革以來中國社會結構的變遷》、《當代中國農村——國家與農民關係研究》、《從單位制到社區制——社區建設研究》、《中國農村基層組建設與農村社會保持續發》等。他縱橫穿梭於社會和經濟兩個領域,被很多中國的經濟學家稱為“最懂經濟的社會學家”。

內容簡介


《重建社會轉型社會的秩序再造》內容為:在關於穩定的問題上,我們需要有一個新的思維。我們要準確地來判斷中國發生的這些矛盾和衝突的性質,準確地來判斷社會發生大的危機的可能性。既不要偏左,也不要偏右,特別不要寧左勿右。在這個前提下,用充分的自信來面對這個社會,面對這個時代。
我們應當認識到,基於利益的衝突是理性的衝突,是可以用談判、妥協、討價還價的方式解決的。我們的任務不是消滅這種現象,而是要為這種現象的發生設立規則,要為這種問題的解決提供製度化的方法。好的制度不是消滅衝突,而是能夠容納衝突和用制度化的方式解決衝突。
儘管我們目前的經濟問題是由美國的金融危機引起的,但我們現在所面對的問題,與其說與美國今天的問題相近,不如說與歷史上那些傳統經濟危機引發的問題更相近,或者說與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時美國所面對的問題更相近。

目錄


超越穩定重建秩序(代序)
金融危機背景下的中國
金融危機的邏輯及其社會後果
以重建社會來再造經濟
普通人生活中的大蕭條——重讀《光榮與夢想》(1)
誰種下了禍根?——重讀《光榮與夢想》(2)
以重建社會來再造經濟——重讀《光榮與夢想》(3)
在改革與法西斯主義之間——重讀《光榮與夢想》(4)
穿透暗箱走向透明
暗箱操作——中國之癌(上)
暗箱操作——中國之癌(下)
暗箱操作的制度空間
過度保密與權力運作神秘化
陽光如何穿透暗箱
監督的基礎是什麼?
真的透明產生於多次互動
紅鑽帝國事件與謠言敏感症
結構優化與社會和諧
結構優化與社會和諧(上)——堪憂的中產階層
結構優化與社會和諧(中)——保護下層生存的社會生態
結構優化與社會和諧(下)——保護和擴展社會流動的渠道
跨越不平等的溝壑
從精英聯盟到贏者通吃
誰的社會?誰的市民社會?
在斷裂的夾縫中
農民工:從第一代到第二代
產業工人化與市民化
架設溝通斷裂的橋樑
法律剪刀差?
究竟什麼地方出了問題?
法律、力量與正義
底層的生存生態
黑窯奴工與底層的生存生態
生存生態惡化與底層淪陷
我們如何容忍了罪惡?
信息是如何被屏蔽的
基層政治的潰敗
腐敗表明的是基礎秩序的瓦解
腐敗使我們失去了什麼?
腐敗的力量
行業腐敗是腐敗擴散的一部分
事情確實並不複雜
生活細節反腐與基礎制度建設
勢利在損害政府的公正性
和諧社會與政府超越性
勢利在損害政府的公正性
權利平等與社會底線
放下虛榮海闊天空
中國社會結構
我國貧富差距不斷拉大的特徵與原因
中國社會結構的變遷及其分析模式的轉換
新農村建設與城市融入
城鄉關係視野中的新農村建設
在代際傳遞中實現城市融入
職業教育與城市融入的階梯
其他
靈活性與僵硬性的兩難困境
職場壓力從何來?
兩種常識兩種邏輯
何時接軌何種國情?
馬路上的利益與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