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璞

外科醫生

劉玉璞外科醫生祖籍山東省牟平縣,1907年9月27日出生吉林省扶余縣。

正文


劉玉璞外科醫生

個人介紹


(1907—1962)祖籍山東省牟平縣,1907年9月27日出生吉林省扶余縣。1915的在本村小學讀書,堅持完成5年學業。后就學於醫專。1931年,劉先後在哈爾濱市立醫院與鐵路醫院當外科醫生。由於不甘受日本人的排擠,於1935年到富錦縣開設私立福民醫院。醫院建立后,劉多方籌資購買醫療設備,醫療條件日趨完善,使福民醫院成為周圍數百里唯一可做手術的外科醫院。劉醫術高超,講究醫德,服務熱情周到。不久,其聲譽已超過縣立醫院。偽縣公署對劉施加壓力,迫使福民醫院與縣醫院合併。劉嚴詞拒絕,堅決抵制。日偽當局又編造理由,以令其停業吊銷行醫執照相威脅。在此情況下劉忍痛於1942年與縣醫院合併。1945年“八。一五”日本投降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三江人民自治軍進駐富錦縣。劉積極擁護中國共產黨的方針政策,決心跟共產黨走為人民服務的道路。隨即將積蓄多年的30兩黃金自願捐獻給人民政府,以用於購置當時極缺的藥品及醫療器械。1946年夏,東北前線戰鬥激烈,傷亡頗大,大批傷員來到後方。劉所在富錦縣醫院於同年秋改為東北民主聯軍第七後方醫院,屬部隊建制,劉被任為院長。從此,劉全身心地投入救治傷員的工作,每日工作10餘小時,需做10餘次手術,不辭辛勞,親自守護重傷員。重傷員需輸血,當時血源緊張,供不及時,劉即扼袖獻血。1948年,劉奉調來佳木斯,任合江區衛生學校教育處主任。劉不辭辛苦,白天授課,晚間編寫教材,以滿足教學需要。由於劉教學成績顯著,此後,曾任東北第七醫院副院長、松江省立第二醫院院長、松江衛生幹部學校校長等職。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后,劉任佳木斯戰勤醫院院長。他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全心全意為傷病員服務。經全院醫護人員努力,共收治5000餘名傷病員,其中多數重返前線。1953年,松江省政府決定,在原合江衛生幹部學校的基礎上,創辦正規化的醫士學校,劉玉璞受命組建並任校長。解決師資質量問題,採取赴外地招聘及將校內現有教師分期分批送往北京、上海培訓的辦法。同時請專家來校講學。劉又多番奔走籌措資金,向社會呼籲,在其努力下,終於建成一所當時面積最大、設備齊全的門診大樓,使學校師生具有臨床實習之地,也方便了前來就醫的患者。劉玉璞在醫療衛生事業及培養衛生醫療人材方面的貢獻,受到黨和人民尊重,並給予了很高的榮譽。1957年,劉當選為佳木斯市副市長,分管文化教育工作。1958年,當選為中國民主同盟佳木斯委員會首任主任委員。1959年起,任市政協第二、三屆副主席和黑龍江省政協第二屆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