皰疹樣皮炎

皰疹樣皮炎

皰疹樣皮炎是以慢性複發性表皮下水皰為特徵的炎症性皮膚病。多半發生於20~50歲成人,也可發生於兒童和老年人。病因不明,可能與免疫異常、小腸病變、甲狀腺疾病等因素有關。可出現皮疹,自覺瘙癢劇烈,伴有燒灼感和疼痛。可給予全身治療、局部治療和飲食治療。可合併或併發感染。此病預后較好,很少死亡。發生於面部和頭部的皮疹,可對患者的形象造成影響。

就診科室


● 皮膚性病科

病因


● 皰疹樣皮炎目前發病原因尚不明確,與免疫異常、小腸病變、甲狀腺疾病等多種因素有關。
● 皰疹樣皮炎被認為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
● 皰疹樣皮炎有先天易感性,小腸尤其空腸黏膜對谷膠敏感,抗體和皮膚抗原起交叉反應可致病。
● IgA沉積於皮膚時可促使免疫複合物生成而致病。
● 本病與甲狀腺疾病有關聯,特別是橋本甲狀腺炎。

癥狀


● 皮損主要對稱性發生於腋后、肩胛部、臀部、肘膝、上肢外側、下肢前側,皮疹表現多形性,以水皰為主。水皰常聚集成群或排列呈環形、地圖形。
● 可出現紅斑、丘疹、風團、水皰、血皰樣皮疹,以水皰為主。
● 皮損處自覺瘙癢劇烈,有時伴有燒灼感和疼痛。
● 4%~30%的患者可出現腹脹、腹瀉、大便中有脂肪和吸收不良等癥狀。

檢查


● 確診皰疹樣皮炎主要依據體格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免疫熒光檢查等。
● 體格檢查
● ● 可了解患者皮損的形態,有助於初步判斷本病。
● 組織病理學檢查
● ● 是臨床常用的檢查手段,可明確表皮、真皮等病變。
● 免疫熒光檢查
● ● 總陽性率為80%,對早期診斷有重大的意義。熒光強度是判斷疾病的進展和治療的指標。

診斷


● 醫生診斷皰疹樣皮炎主要是依據臨床表現、組織病理學檢查、免疫熒光檢查、實驗室檢查來確診的。
● 皮損處水皰常有劇癢,對稱性發生於腋后、肩胛部、臀部、肘膝、上肢外側、下肢前側,常聚集成群或排列呈環形、地圖形。
● 組織病理學檢查顯示錶皮下水皰內含有纖維蛋白及較多的嗜中性粒細胞,也常有嗜酸性粒細胞
● 直接免疫熒光檢查,真皮乳頭層有IgA和C3呈顆粒狀沉積,偶伴IgG、IgM沉積。
● 血常規可見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斑貼試驗多數患者24小時內局部出現陽性。

鑒別診斷


● 皰疹樣皮炎需與皰疹性天皰瘡、大皰性類天皰瘡、妊娠皰疹、線狀IgA大皰性皮病、大皰性表皮鬆解症等相鑒別。
● 這些疾病僅通過癥狀表現不易區分,需到醫院就診。
● 醫生會根據檢查結果,排除癥狀相似的疾病,做出診斷。

治療


● 皰疹樣皮炎治療方法主要包括全身治療、局部治療和飲食治療。

全身治療

● 氨苯碸是首選藥物,有迅速而良好的療效。
● 磺胺吡啶,也有良好而迅速的療效,加服碳酸氫鈉可防止在腎小管內結晶。
● 四環素,對不能耐受氨苯碸和磺胺類藥物的患者,可用四環素或米諾環素。
● 嚴重患者可給予潑尼松,須長期應用維持量。

局部治療

● 可常進行葯浴或高錳酸鉀浴,可減輕癢覺及防止繼發性感染。
● 局部塗搽鋅霜或其他無刺激性或致敏作用的藥物。

飲食治療

● 避免進食含谷膠、碘、溴的藥物或食物,如海帶、紫菜。
● 麥類食物含有谷膠,最好不吃或少吃,特別是麵筋應該禁食。
● 如果完全不吃麥類食物,經過數日或一年以後,癥狀可改善。

危害


● 皰疹樣皮炎引起的皮損處瘙癢劇烈等癥狀,病程長,可影響工作和生活。
● 可合併或併發感染。

預后


● 皰疹樣皮炎治療后的效果與患者的飲食、體質等因素有關。
● 良性皮膚病,可治癒。

預防


● 無谷膠飲食,除大米外許多食物含有谷膠,嚴格限制谷膠攝入。
● 避免吃紫菜、海帶等含碘、溴食品及藥物。
● 勞逸結合,放鬆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