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里村

侯馬市張村鄉下轄村

侯馬市張村鄉西里村,西與觀庄、東與張村相鄰,位於侯馬市北郊,張村辦事處轄區,全村520戶,2380口人,耕地面積2800餘畝,人均收入5800餘元

村名由來


關於西里的村名,初步探討是由隰、李兩姓氏而來。據西里村郝全發等人講,過去原村址三聖廟內的生鐵礁盆上鑄有“隰李”二字。據村裡郝豐年先生講,西里原村址南城門有字牌。字牌上的兩個字不是“西里”,第一個字難認,記不得了;第二個字是“李”字。據查,隰字本意是下濕之地,隰字又是姓氏。由此粗認,西里村原名隰李村。
據西里村郝兆年、尹福海先生講,西里村三聖廟(解放時村公所所在地)內大鐘后的一塊石碑上,刻有西里村名,其碑書村名為“西里”。
西里村的姓氏人家,先有隰、李,後有潘、梁,現在已無隰、李、潘姓者,梁姓者也只有幾戶人。現在村裡以張、郝姓氏者為多。
1967年開始,西里村從坡下逐漸搬遷到現村址。

歷史人文


西里村,在清光緒年間屬曲沃縣觀莊裡;民國十七年屬曲沃縣三區,西里時有95戶,男320丁,女172口;2000年,西里有520戶,2359口人,耕地140公頃,人均收入2711元。
清朝年間,西里村人梁調元,字和九。喜讀書,不入仕途。青少年時與中丞賈漢復為友,賈漢復請他入署辦事,他婉言拒絕,終日在草房讀書著作。洪洞縣范高鼎,曾引用他的著作,寫入“三晉語錄”中。
郝鴻藻:西里村人,國民黨部隊最早的飛行員。抗戰時期在對日空戰中,一隻胳臂負傷,他堅持用一隻手操縱駕駛,使飛機安全歸來,解放前於四川去世。
抗日戰爭初期,西里村民自發抗日鬥爭。村民丁林川、文五更、張占元等人,在村南門口,奮起打死一駐上平望而到西里擾害 日本兵。他們巧加掩飾,幾經轉移,把敵人屍體埋在村北深井處,終未被尋機報復的日軍發現。當地群眾暗暗拍手稱快。

民間風俗


過去農村逢年過節喜歡請劇團唱戲,西里村卻禁唱《古城》劇。《古城》演的是三國時關公脫離曹營,過關斬將,一路到古城后,在古城與張飛相會時的曲折情節。相傳,有一年西里村上演《古城》戲時,飾演關公的演員不知是何原因,出場后突然栽倒在舞台上。結果,自然是戲演不成,即刻收場。當時西里村村民把這件事與“關公顯靈”聯在一起,所以,從此以後再也不演這齣戲了。
西里村黨支部、村委會,在黨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努力做好第二輪土地延包工作,引導廣大村民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發展棉花生產等,向新的農村經濟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