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新聞工作者協會
湖北省新聞工作者協會
1980年12月24日,湖北省記協、省新聞學會召開第二屆理事大會,首次選舉常務理事15人。 1984年4月,湖北省記協、省新聞學會舉行了第三屆理事大會,理事由各地新聞單位推選,產生常務理事29人。從1980年開始,省記協認真開展了湖北新聞作品向年度“全國好新聞”和“中國新聞獎”的推薦工作。
湖北省新聞工作者協會成立於1958年6月,“文革”期間中止,1980年夏恢復活動。當時湖北省新聞工作者協會和湖北省新聞學會是兩塊牌子、一套班子。2007年7月,湖北省新聞工作者協會換屆時,決定湖北省新聞學會停止活動,其原有的工作職能歸併到湖北省新聞工作者協會。
湖北省新聞工作者協會於2007年7月30日至31日舉行第六屆理事大會,選舉江作蘇為主席,文成國、馮誠、畢志倫、呂值友、許萬全、何建新、張述傳、張勤耘、趙亞平、唐源濤、黃傳澤、黃國鈞、曾婕、熊偉為副主席,許萬全兼任秘書長。湖北省新聞工作者協會現有團體會員100多家,團結全省新聞從業人員4萬餘人。
湖北省新聞工作者協會作為中共湖北省委和省政府聯繫全省新聞界的橋樑和紐帶,主要工作是按照“反映訴求、提供服務、規範行為”的要求,組織全省新聞從業人員深入開展"三項學習教育活動";推動各新聞單位總結交流業務經驗、推進新聞改革與創新;組織新聞獎評選;開展業務培訓工作,為提高新聞隊伍素質服務;組織省際間互訪,舉辦新聞發布會;運用多種形式反映新聞界的呼聲,維護新聞工作者的合法權益;接待外國記者和台港澳記者並組織湖北新聞採訪團出境出國訪問;組織慶祝中國記者節及各項符合新聞界特點的文體活動。
1958年6月27日,正式成立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湖北分會(不久改名為湖北省新聞工作者協會,簡稱湖北省記協),選舉35人組成理事會,推舉余英為會長,副會長陸天虹、古維進、閻lai壹。秘書長尹興政,常務副秘書長古正華。1961年省記協領導成員作了調整,雷行為會長,副會長為任崇、肖松年、郭治澄、祝季偉、張獻慶、曹葆銘等。
1980年12月24日,湖北省記協、省新聞學會召開第二屆理事大會,首次選舉常務理事15人。雷行為會長,副會長:周傳仁、郭治澄、楊坤潮、孫靜嫻(女)、孫德華、劉凡、高七、郭振文、郝孚逸。秘書長郝孚逸(兼) ,專職副秘書長王焱華。
1984年4月,湖北省記協、省新聞學會舉行了第三屆理事大會,理事由各地新聞單位推選,產生常務理事29人。會長樊坤(女),副會長孫靜嫻(女)、周傳仁、劉凡、王允淵、石玉貴、楊振興、陳放、畢祖蔭、葉子健(1988年增補)。秘書長畢祖蔭(兼)。
1990年10月19至20日,湖北省記協、省新聞學會舉行第四屆理事大會,選舉常務理事43人(后增補一名,實為44名),省記協主席、學會會長周傳仁,副主席、副會長盧吉安、劉純臣、黎鳴、楊仁本、孫靜嫻(女)、楊振興、王文厚、葉子健、翟玉勛、李永長、曹賢火、熊明軒、張家厚、畢祖蔭。秘書長王焱華。
1999年9月14至15日,湖北省記協、省新聞學會召開第五屆理事大會,修訂“兩會”章程,選舉常務理事58人,省記協主席、學會會長李德華,執行主席、執行會長盧吉安;副主席、副會長李文釗、邱久欽、宋漢炎、萬武義、曹賢火、楊衛平、張家厚、楊振興、張述傳、沈漢明、唐源濤、翟玉勛、魏鋒、楊傳志、黃國鈞(其後第五屆理事會的常務理事逐年有所增補與替換,2000年後新增補的副主席、副會長有周年豐、畢志倫、張漢濤等人)。1999年9月—2001年12月期間的秘書長為詹金生。2002年1月—4月期間的代秘書長為吳永林。2002年5月至今的秘書長許萬全。
湖北省記協成立后,以團結廣大新聞工作者,服務黨的新聞事業為指針,從1958年到1966年的八年間,做了大量的接待外國記者的工作。當時武漢是國家重點工業建設的地方,有萬里長江第一橋的武漢長江大橋,正在建設中的武漢鋼鐵聯合企業,武漢鍋爐廠、武漢造船廠、武漢重型機床廠,武漢肉聯廠等,由中國記協、中央外事口、中央新聞單位和中央人民團體邀請的外國記者和港澳同行來湖北參觀訪問,每年總數達五十餘批。省記協承擔了大量接待境外記者的任務,並為國際新聞工作者團結基金募集了資金。在對內工作上,主要為三個方面,一是抓新聞業務培訓,與湖北省委黨校、武漢大學舉辦新聞訓練班;二是舉辦了一些時事報告會,講演會、音樂會、聯歡會,並組織了新聞單位的經驗交流會;三是創辦了新聞業務刊物《新聞前哨》。
根據中央對記協工作“內外並重”的要求,為充分發揮記協作為黨和政府聯繫廣大新聞工作者的橋樑和紐帶作用,湖北省記協、學會第二屆至第五屆理事會,進一步明確工作重點,即旗幟鮮明地堅持黨的四項基本原則,堅持“二為一主”的方針,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促進新聞改革,提高新聞工作者政治和業務素質,推動新聞隊伍的思想業務、作風建設,強化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陣地意識,面向基層,努力做好多項服務。
1980年—2006年省記協開展的主要工作與主要活動有:
一、新聞學理論研究和新聞業務實踐結合起來,推動各新聞單位總結業務經驗、探討新聞改革問題。組織報刊、城市電台業務經驗交流會80多次,組織新聞改革專題理論研討會10餘次,舉辦15次總編、台長讀書班,邀請新聞界專家、學者演講,舉辦報告會10餘次,並主辦了刊物《兩會通訊》和《湖北新聞通訊》。
二、組織新聞獎、論文(論著)評選。 1981年開始舉辦全省好新聞評選, 1983年受中國新聞學會的委託,由湖北主辦了第四屆全國好新聞評選活動,主編了《一九八二年全國好新聞》一書。1986年,首次評選了湖北省優秀新聞論文與著作,以後每隔一年評選一次。1991年,中國記協將“全國好新聞”評選定名為“中國新聞獎”評選,我省亦改為“湖北新聞獎”評選。2000年將中央在漢新聞單位和內參、時事報道、網路新聞等納入“湖北新聞獎”評選。2004年由湖北承辦了第十四屆“中國新聞獎”評選活動。2006年湖北省記協協助湖北日報報業集團荊楚網承辦了中國新聞獎首屆網路新聞獎複評活動。從1980年開始,省記協認真開展了湖北新聞作品向年度“全國好新聞”和“中國新聞獎”的推薦工作。
1990年度—2005年度湖北獲16屆中國新聞獎的作品累計達89件,其中特等獎1件,一等獎14件,二等獎21件,三等獎52件。近幾年湖北獲中國新聞獎數量與等級呈逐步上升趨勢:第11屆獲獎7件,第13屆獲獎9件,第14、15、16屆均獲獎11件。獲獎數居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前茅。
三、評優選優,培訓幹部,為提高新聞隊伍素質服務。與有關單位合辦不同類型的新聞培訓班多期。協助武漢大學、華中工學院(后改為華中理工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兩校新聞系設立新聞專修科,在我省定向招生,為地市新聞單位培訓大專以上畢業生300多人;協助華工大新聞系繼續舉辦成人考試新聞大專班。1984年首次評選了湖北省優秀新聞工作者9人,出席中國記協召開的全國表彰大會。慶祝首屆中國記者節時(2000年),由省委宣傳部、省人事廳和省記協聯合發文在全省開展先進新聞集體和優秀新聞工作者評選和表彰活動。共評出先進新聞集體40個,優秀新聞工作者150名,後者破例享受省勞模獎勵政策。2000年,著力樹立和宣傳了楊衛平、范春歌、張以慶三個湖北新聞界的典型人物。特別是楊衛平的宣傳,在全國造成廣泛影響。
1992年至2006年,共向中國記協推薦范長江新聞獎、鄒韜奮新聞獎和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候選人20多人次,其中范長江新聞獎、鄒韜奮新聞獎、長江韜奮獎獲獎者4人;獲鄒韜奮新聞獎提名獎一人;16人獲“全國百佳”稱號。2005年度有3人被評為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
四、組織省際間互訪,舉辦新聞發布會,為推動全省的改革開放和兩個文明建設服務。先後組織各新聞單位200多人次易地採訪,宣傳介紹兄弟省市的先進經驗。同時還接待全國各兄弟省市新聞採訪團來湖北訪問,收到他們在當地報紙發表的介紹湖北省的文章100多篇。在省委宣傳部的支持下,省記協還為省直部門、中央在漢單位和一些地市縣的企業舉行新聞發布會,為企事業和各地市溝通信息、發展橫向聯繫服務。
五、1980年到2005年接待外國記者和台港澳記者共100多批。並組織多批湖北新聞採訪團出境出國訪問。
六、組織慶祝中國記者節和旅遊休假、文體活動。在省記協恢復活動頭三年,省記協連續組織全省各新聞單位到廬山旅遊休假的同志達1600多人。這是“文革”后首次主辦的旅遊休假活動,其反響十分強烈。同時,還幫黑龍江、甘肅、湖南記協組織了數百人從武漢上廬山休假。此後,組織有益於新聞從業人員身心健康的休假和各項文體活動30餘次。自2000年始,每年都組織了有特色的慶祝中國記者節的主題系列活動,其中特色顯著的有全省開門評報、評台活動、“湖北經視杯”全國新聞界乒乓球賽、全省新聞界書畫作品大賽及其作品展、與光彩事業投資協會聯合開辦記者會館等。
七、深入開展“三項學習教育活動”。從2003年10月始,湖北省記協承擔並履行了湖北省“三項學習教育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的職責。按照上級要求,組織開展並落實了相關的系列工作與重大活動。中央“三教辦”對湖北省“三項學習教育活動”情況給予充分肯定,2005年曾專門派人到湖北日報報業集團總結經驗並向全國推廣,中央“三教辦”簡報轉發了武漢市堅持思想教育與制度建設並舉的做法。2006年中央“三教辦”簡報刊發推廣了我省組織“三項學習教育活動”走進高校受歡迎的做法,還約稿推介了湖北日報報業集團開展“記者讀者心連心”活動的經驗。2006年2月在全國記協工作會議上,湖北省記協作為6個重點發言的省市單位之一,在大會上作了題為《抓好“三項學習教育活動”,全面推進記協工作》的發言,受到與會領導和代表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