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板理論

美國勞倫斯·彼得提出的理論

短板理論又稱“木桶原理”、“水桶效應”。該理論由美國管理學家彼得提出:盛水的木桶是由許多塊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這些木板共同決定的。若其中一塊木板很短,則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這塊短板就成了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或稱“短板效應”)。

若要使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換掉短板或將短板加長才成。

發展


有人這樣說:(1)比最低的木板高出的部分是沒有意義的,高出越多,浪費越大;(2)要想提高木桶的容量,就應該設法加高最短的那塊木板,這是最有效也是惟一的途徑。
短板理論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主要矛盾。只有明白事物的薄弱環節,抓住問題的關鍵所在,抓住問題的主要矛盾,才能抓住解決問題的關鍵,以獲得最大限度的成功。日常生活中也是這個道理,克服“短板”的過程其實就是找到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關鍵薄弱環節,並加以克服,使事物更好的發展。

演變


一個水桶的儲水量,還取決於水桶的直徑大小。
每個企業都是不同的一個水桶,因此,水桶的大小也不可能完全一致。直徑大的水桶,其儲水量自然要大於其它水桶。也就是說,一個企業在進入市場之初,他的起步也是不完全一樣的,有的基礎紮實,有的基礎局促,有的資源面廣,有的資源面窄,這些都對企業的最初的發展起到關鍵作用。
在每塊木板都相同的情況下,水桶的儲水量還取決於水桶的形狀。
學過物理的人都知道,在周長相同的條件下,圓形的面積大於方形的面積。因此圓形水桶是所有形狀的水桶中儲水量最大的,它強調組織結構的運作協調性和向心力,圍繞一個圓心,形成一個最適合自己的圓。
因此,從做企業來說,企業的每一塊資源都要圍繞一個核心,每一個部門都要圍繞這個核心目標而用力,作為總經理來說,偏頗任何一個部門都會對水桶的最後儲水量帶來影響。有一句話說得好,結構決定力量,結構也決定著水桶儲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