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

全國重點大學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NationalUniversityofDefenseTechnology),是直屬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領導的軍隊綜合性大學,也一直是國家和軍隊重點建設的院校。是第一個五年計劃國家156項重點建設工程之一,是中共中央1959年確定的全國20所重點大學之一,是國務院首批批准有權授予碩士、博士學位的院校,是全國首批試辦研究生院的院校,是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計劃的院校,是軍隊唯一進入國家“985工程”建設行列的院校,也是軍隊唯一納入國家“雙一流”建設支持的院校。

據2020年1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設有八大學科門類46個本科專業;有17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5個一級學科博士點,3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擁有5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3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有兩院院士29人。

歷史沿革


國防科技大學的前身是1953年創建於哈爾濱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即著名的“哈軍工”,陳賡大將任首任院長兼政治委員。軍事工程學院創建時,毛澤東主席親自為學院頒發《訓詞》,為院刊題寫刊名“工學”。
1970年學院主體南遷長沙,改名為長沙工學院。
1978年,學校在鄧小平主席的直接關懷下改建為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1999年,江澤民主席簽署命令組建新的國防科學技術大學,並於2003年為學校題寫“厚德博學、強軍興國”校訓。
2007年,胡錦濤主席勉勵學校為推進科技強軍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2013年11月5日,習近平主席親臨學校視察並發表重要講話,發出“加快建設具有我軍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努力把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辦成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培養高地、國防科技自主創新高地”的偉大號召。
2017年,學校以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國防信息學院、西安通信學院、電子工程學院,以及理工大學氣象海洋學院為基礎重建,校本部設在長沙,內設學院位於長沙、南京、武漢、合肥等地。

科學研究


科研成就

國防科技大學取得了以“天河”系列超級計算機系統、“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關鍵技術、“天拓”系列微納衛星、激光陀螺、超精加工、磁浮列車等為代表的一大批自主創新成果,為中國“兩彈一星”和載人航天等重大工程作出重要貢獻。學校研製的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系統連續六次摘得世界超算桂冠。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據2017年12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國防科技大學圖書館建立了以理工類重點學科為核心,以軍事文獻為特色,理、工、軍、文、管、經、哲協調發展的文獻資源體系,有印刷型文獻330多萬冊(件),其中:中外文圖書230多萬冊,縮微平片90萬件,印刷型科技報告及內部資料10萬冊,每年訂購中外文現刊3400多種;建成了包括98個大型綜合資料庫,160餘個專題資料庫或子庫的數字圖書館,實現了SCI、EI、CPCI-S(原ISTP)三大系統及其他各類外文文獻資料庫的國際同步檢索;與中國國內外圖書情報機構建立了廣泛的資源共享與合作關係。
● 學術期刊
《國防科技大學學報》
《國防科技大學學報》是自然科學技術類核心期刊,主要刊登航天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數學與系統科學、物理學、化學工程與技術、機械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光學工程等學科領域的有創新性的論文,有創造性、實用性的技術成果報告,重要學術問題評述等,被中國國內外多家著名檢索資料庫、刊物收錄:美國《工程索引》(EICompendex)、美國《國際宇航文摘》(IAA)、美國《化學文摘》(CA)、英國《科學文摘》(SA)、日本《科學技術文獻速報》(CBST)、俄羅斯《文摘雜誌》(РЖ)、《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分析》、《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電子科技文摘》、《中國力學文摘》、《中國物理文摘》、《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國期刊網》、《萬方數據系統》。
獲獎情況:2001年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雙效期刊、2006年教育部首屆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獎、2009年中國高校學報研究會全國高校科技期刊優秀編輯質量獎、2010年教育部第3屆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獎、2012年教育部第4屆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獎、2013年總政治部首屆解放軍出版獎期刊獎。
《模糊系統與數學》
《模糊系統與數學》內容涉及模糊拓撲、模糊代數、模糊分析、模糊測度與積分、模糊邏輯、模糊決策、模糊規劃、模糊控制、模糊神經網路、模糊可靠性、模糊圖像處理等領域,是美國《數學評論》(MathematicalReviews)核心引用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北大版)數學類核心期刊、國家科技部”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雜誌已經加入”萬方資料庫——數字化期刊群”和《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國期刊網》。
《高等教育研究學報》
《高等教育研究學報》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網路出版總庫》及CNKI系列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超星域出版平台》、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資料庫、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資料庫等全文收錄,並與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複印報刊資料》簽署了全文轉載協議;2009年獲“中國學術期刊檢索與評價數據規範(CAJ-CD)執行優秀期刊獎”,2012年獲“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全軍唯一獲此殊榮的期刊);另外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世界著名大學及大英圖書館、澳大利亞國家圖書館、日本國會圖書館、韓國國家圖書館、新加坡國家圖書館等收藏了該刊。
《計算機工程與科學》
《計算機工程與科學》隸屬於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是計算機類綜合性學術刊物,1973年創刊,是中國計算機學會會刊,由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主辦。現為月刊,每月25號出版。
《計算機工程與科學》的辦刊宗旨是為計算機界同行發表有創見的學術論文,介紹有特色的科研成果,探討有新意的學術觀點提供理想園地;活躍計算機界學術氣氛,擴大國內外交流,為發展中國的計算機事業盡一點微薄之力。本刊強調學術性、及時性和普及性。
《國防科技》
《國防科技》是軍事學核心期刊培育建設期刊,2015年榮獲“期刊數字影響力100強”,辟有科技前沿、裝備動態、安全觀察、戰略論壇、將軍論壇、院士評論、外軍瞭望、歷史鉤沉、學術爭鳴、作戰訓練、科苑感言等欄目;2016年,重點關注控腦技術、4D列印、量子通信技術、無人裝備、軍事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的發展。

學術交流

與國境外多所著名高等院校、科研單位建立了學術往來,每年請進境外著名專家來校講學交流,派遣教員學員赴國境外參加頂尖國際會議和學術競賽等。每年選派優秀本科生赴國外聯合培養、參加劍橋大學暑期學校,資助優秀碩士研究生赴牛津大學等世界一流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積極承擔中國人民解放軍外訓任務,舉辦和參加研究生國際暑期學校,派遣學員赴國外進行對口軍事交流,定期舉辦國際學員科技活動周,美國西點軍校等外軍代表團應邀來校交流。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

辦學條件


師資隊伍

學校形成了“領軍人才+創新團隊”的高水平師資隊伍,擁有兩院院士16人,“萬人計劃”人選13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9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4人,國家教學名師、全國全軍優秀教師152人,軍隊傑出專業技術人才獎獲得者27人,軍隊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工程人選74人。有全國創新爭先獎獎牌表彰團隊1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2個、國家級教學團隊8個、國家級創新團隊10個。2012年學校高性能計算創新團隊榮獲首批國家科技進步創新團隊獎。學校自主創新團隊被確立為全國重大典型,“慕課”團隊被確立為全軍重大典型。
中國科學院院士:周興銘、於起峰、楊學軍、鄧小剛、李崇銀、王懷民、李東旭
中國工程院院士:郭桂蓉、高伯龍、趙伊君、盧錫城、宋君強、廖湘科、劉澤金、王振國、凌永順、姚富強
科技大樓
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溫熙森、李聖怡、黃柯棣、毛鈞傑、郭桂蓉、姚德淼、沙基昌、王永仲、周興銘、陳火旺、陳福接、金士堯、吳泉源、王兵山、劉鳳歧、王志英、張晨曦、盧錫城、王鴻谷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楊學軍、庄釗文、李效東、袁建民、袁乃昌、張晨曦、張育林、鍾輝煌、王志英、郁文賢、王正明、張民選、胡德文、王振國、廖湘科、黎湘、王懷民、徐煒遐、戴一帆、劉衛東、盧凱、李清廉、王宏強、竇強、陳金寶(截止2015年)
國家級教學名師:鄒逢興、李承祖、吳孟達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獲得者:楊學軍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獲得者:盧錫城、庄釗文、陳火旺、周興銘、趙伊君、曹鶴蓀
全國優秀教師:王兵山、盧厚明、鄒鵬、沙基昌、徐仲坤、朱健民、殷建平、李秋菊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高伯龍、楊學軍、毛鈞傑、鄧小剛、李東旭、盧芳雲、張維明、鍾輝煌、唐國金、周智敏、廖湘科、劉光明、劉澤金、王振國、胡德文、黎湘、龍興武、王飛雪(名單截止2016年)
國家科協求是傑出青年實用工程獎獲得者:庄釗文、楊學軍、龍興武、宋君強、王振國、劉澤金、黎湘、廖湘科、徐煒遐、王飛雪、盧凱、陳金寶、吳慶波、王宏強、肖立權、竇強、陳小前、王雪松(名單截止2017年)
萬人計劃:吳孟達、王懷民、盧凱、劉戟鋒、殷建平、胡德文、廖湘科、曾華鋒(截止2016年)
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羅亞中、李東升、王剛、周朴、戴佳鈺、劉永祥、郭得科、孔明波、呂欣、余同普、曾令李(截止2017年)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楊學軍、庄釗文、袁建民、鄧小剛、胡德文、王懷民、王戟、肖儂、黎湘、竇勇、王雪松、陳小前(截止2017年)
院系專業
據2020年1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學校下轄文理學院、計算機學院、電子科學學院、前沿交叉學科學院、智能科學學院、系統工程學院、空天科學學院、國際關係學院、信息通信學院、電子對抗學院、氣象海洋學院、軍事基礎教育學院、研究生院、第六十三研究所,開辦53個本科專業(包括子方向),形成了以工為主,理工結合,理、工、軍、管、文協調發展的覆蓋國防科技主要領域的綜合學科體系。
本科專業
學科專業類別專業代碼專業名稱
法學政治學類030203外交學
030204國際事務與國際關係
文學外國語言文學類050206阿拉伯語
理學數學類070101數學與應用數學
物理學類070201物理學
大氣科學類070601大氣科學
070602應用氣象學
海洋科學類070702海洋技術
070704軍事海洋學
地球物理學類070802空間科學與技術
地質學類070903地球信息科學與技術
統計學類071202應用統計學
工學機械類080201機械工程
儀器類080301測控技術與儀器
材料類080401材料科學與工程
電子信息類080701電子信息工程
080702電子科學與技術
080703通信工程
080704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080705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080706信息工程
080710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
計算機類080901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080902軟體工程
080903網路工程
080904信息安全
080905物聯網工程
080911網路空間安全
測繪類081203導航工程
航空航天類082002飛行器設計與工程
兵器類082101武器系統與工程
082107信息對抗技術
核工程類082201核工程與核技術
軍事學110103偵察情報
110104運籌與任務規劃
110105目標工程
110107網電指揮與工程
110109無人系統工程
110111大數據工程
110301指揮信息系統工程
110305雷達工程
110306導彈工程
110307無人裝備工程
110309模擬工程
管理學管理科學與工程類1201
學科建設
● 綜述
學校共有光學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5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原子與分子物理、機械電子工程、航空宇航推進理論與工程3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飛行器設計、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2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2個湖南省優勢特色重點學科以及20個一級學科湖南省“十二五”重點學科。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數量位居全國第17位。
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數學、物理學、力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軍隊指揮學、光學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哲學、系統科學
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數學、物理學、力學、生物醫學工程、馬克思主義理論、軍隊政治工作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網路空間安全、信息與通信工程、軍隊指揮學、光學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軍事裝備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大氣科學、軍事訓練學、公共管理、哲學
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數學、物理學、力學、生物醫學工程、馬克思主義理論、軍隊政治工作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網路空間安全、信息與通信工程、軍隊指揮學、光學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軍事裝備學、材料科學與工程、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大氣科學、系統科學、化學、應用統計、外國語言文學、應用心理、戰術學、海洋科學、哲學、科學技術史、土木工程、軍事訓練學、公共管理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
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光學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
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原子與分子物理、機械電子工程、航空宇航推進理論與工程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飛行器設計、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
湖南省優勢特色重點學科: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一級學科湖南省“十二五”重點學科:哲學、應用經濟學、數學、物理學、系統科學、力學、機械工程、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航空軍宇航科學與技術、生物醫學工程、軟體工程、軍隊指揮學、軍隊政治工作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公共管理
● 學科排名
在第四輪全國一級學科整體水平評估中,學校獲評A、B類學科數各8個,其中,A+檔學科數4個、A檔3個,A-檔1個;B+檔6個、B檔2個。A+檔學科數列全國高校第11位。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等5個學科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
教育部學科評估排名
一級學科名稱
第一輪排名
2002-2004
第二輪排名
2006-2008
第三輪排名
2012
軟體工程------1/106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1/312/702/120
信息與通信工程4/223/414/74
系統科學5/84/93/7
光學工程7/194/264/38
管理科學與工程7/344/522/102
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3/75/132/11
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一號院博士樓
據2017年12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該校本科公共基礎課程教學團隊均由教學名師負責,95%以上的本科專業基礎課程和主幹課程均由教授、副教授講授,並開辦拔尖創新人才拓展班;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8個,國家級精品課程21門,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
● 錢班&卓班
“卓越指揮人才創新拓展班”
“卓越指揮人才創新拓展班”是學校培養卓越指揮人才的重要渠道,是完善指揮人才培養機制的重要辦法,是創建中國人民解放軍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舉措。強化培養學員領導管理能力、信息素質和國際視野,成為理想信念堅定、綜合素質全面、實踐創新能力過硬、能夠快速適應崗位任職需要、具有成為駕馭未來戰爭軍事家發展潛質的卓越軍事指揮員。通過筆試、面試和測試,綜合考核思想政治素質、科學文化基礎、身體心理素質、軍事基本技能、智商情商、表達能力和軍人氣質作風等,每年從合訓類新生中遴選40名左右綜合素質優秀的學員進入“卓越指揮人才創新拓展班”學習。
“錢學森創新拓展班”
“錢學森創新拓展班”是學校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重要渠道,是建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的重要舉措。培養思想政治素質優良、軍事基礎素質良好、理論基礎厚實、創新實踐能力突出,具有明顯專長,具備國際視野,具有成為國防科技領軍人物潛質的拔尖創新人才。通過筆試、面試和體能測試,綜合考慮獻身國防精神、創新精神與創新潛能、數理基礎與人文素質、思想方法與思維發展等因素,每年從工程技術類新生中遴選30名左右優秀學員進入“錢學森創新拓展班”學習。
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2020年度)名單
國防科技大學物理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獲得榮譽


2020年7月,“2020年中國大學百強榜”排名第31位。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國防科技大學校徽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

精神文化

● 校訓
厚德博學,強軍興國
厚德博學,強軍興國
● 校風
忠誠、嚴格、科學、勤奮、文明
● 校歌
國防科技大學校歌
石祥詞
傅庚辰曲
我們從北國雪原走來,帶著哈軍工的風采;
我們屹立在湘江之畔,重任在肩豪情漫懷。
時代的號角,把我們召喚,
和平的目光,把我們期待,
厚德博學,強軍興國,
厚德博學,強軍興國,
精心培養一流的新興人才。
我們向科學高峰攀登,擁抱嶄新的世界,
我們勇於開拓創新,立足發展,放眼未來。
向祖國交出合格的答卷,為軍旗增添新的光彩,
忠於祖國,聽黨指揮,
忠於祖國,聽黨指揮,
我們是繼往開來的新一代。
國防科技大學校歌

領導團隊


歷任領導

首任校長
姓名銜位職務任職時間
陳賡大將院長兼政治委員1952.07—1961.03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校長黎湘
政委傅愛國

學校排名


2021年8月,位居2021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第601-70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