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翅盔
鳳翅盔
語出:《七國春秋平話》卷上:“齊 陣一將出馬,頭頂鳳翅盔,身披鎖子甲。”鳳翅盔,中國傳統頭部盔甲。最早出現於南北朝,定型在晚唐時期。其代表形象鳳翅由魏晉乃至南北朝頭盔耳部的風馳發展而來。
在漢代鎖子甲應該還算稀有之物,多為舶來品吧。本土工匠能製作的應該為數不多,我個人覺得蒙元的統治促進了亞歐大陸的交流之後到明代開始鎖子甲已經在中國本土大行其道了。
看過一個視頻,是日刀對鎖子甲砍擊的實驗,基本上鎖子甲毫髮不傷,在戰場上算的上很實用的甲了,不過日刀更大的優勢在於砍擊軟物。
其實倒是不否認鳳翅的中國血統問題,主要是現在鳳翅的起源有多種說法,目前還沒有確切的答案,我能看到得有三種觀點。
1.如網友點四五所述:首先要從頓項說起,話說從三國後期出現了保護頸部和肩部的頓項,這個東西逐漸取代了誇張的盆領原因可能和運動模式有關,也許是頓項比盆領更符合人機工效,總之這種連接在頭盔後面的帘子狀物體成為了新的潮流一直到了南北朝有人開始把頓項向上翻折也許這樣更加靈活,也許比較帥,不管怎樣很多陶俑都是這個樣子的,這個潮流一直從隋到唐,在這個過程中頓項的材料也發生這演變從早期的純鐵片串扎到單層皮革再到多層皮革,然後再加上鐵質護耳,最後是帶織錦襯裡的鐵甲或牛皮小扎。
啰嗦了這麼多,終於到了關鍵,我認為到唐末,小鳳翅出現的兩個因素都已經構成了:1.頓項的向上翻折方式;2.小扎的鐵甲。為什麼說這兩點因素構成小鳳翅呢?好,那麼請大家仔細觀察小鳳翅的造型,首先他是由數層疊加的羽毛形狀的物體構成,這一點和小扎的結構基本雷同,其次小鳳翅從下往上翻折做展翅飛舞狀,這個形狀也和向上翻折的頓項邊緣吻合,因此我認為古人設計小鳳翅這一造型的靈感來源於向上翻折的小扎頓項,因此小鳳翅的出處也應該來自於中國。
2.如網友大河介之助所述:個人認為“鳳翅系”起源於唐代傳入中國的印度佛教,傳說佛教傳入中國是在漢代,但都是間接證據證明。到了南北朝時期有了直接證據。觀察中國胄的發展軌跡來看,南北朝之前的胄發展基本沒有特殊變化,到了南北朝時突然出現了新的形制,這隻能說明這次變化是受到了外來的影響。而這個時期正是佛教交流開始興盛的時期。這不應該僅僅是個巧合。
在今天的印度、泰國、緬甸等國家我們依然可以看到佛教寺廟裡神像所戴的“鳳翅兜”,甚至連印度的印度教寺廟也有這種“鳳翅兜”,可以說這個佛教里的“鳳翅兜”起源於印度。而這個佛教“鳳翅兜”與中國小人書里的“鳳翅兜”這麼相似也是種巧合嗎?
綜上所述本人暫且認為“鳳翅系”起源於唐代傳入中國的印度佛教,此觀點會隨日後新證據的發現而改變。
3.就是網上流行所說的中亞輸入。
結合這三種說法然後在根據鳳翅出現的時間相信樓主會有自己的判斷,甚至生成第四第五種想法。我目前自己比較傾向於大河介之助的意思。還有就是唐代前期是信奉道家比較多一點。至於明光我也傾向於多受印度影響的觀點。
鳳翅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