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團山街道的結果 展開

團山街道

遼寧省營口市蓋州市下轄街道

團山街道,遼寧省營口市蓋州市下轄街道,地處蓋州市西北部。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1月,團山屬尚和寨區政府;2001年2月,改團山街道。2011年末,團山街道總人口26592人。

建置沿革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1月,團山屬尚和寨區政府。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6月,設團山分區,屬尚和寨中心區。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5月,撤銷團山分區,屬沙崗區(十區)。
團山街道
團山街道
1951年,原團山分區的西河口、西海山寨、東海山寨划入一區(駐地河口村)。
1956年3月,全縣並區建鄉,團山境內組建2個鄉。
1958年3月,全縣撤區並鄉,合作、團山、紅海3鄉合併為團山鄉。
1958年5月,團山鄉劃歸花園坨鄉,團山鄉設生產作業區。
1958年10月,成立蓋平縣公社,團山設生產作業區。
1959年2月,撤銷蓋平縣公社,團山設管理區,屬太陽升公社。
1961年5月,建立團山公社。
1983年10月,團山公社改鄉。
1991年11月23日,改鎮。
2001年2月,改團山街道。

行政區劃


截至2020年6月,團山街道下轄1個社區、12個行政村。街道辦事處駐團山子村。
營口北海經濟開發區社區團山子村鄭屯村石橋村
張瓦房村王而崗村張漠洛村門漠洛村
李漠洛村任屯村西崴子村光輝村
北海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團山街道地處蓋州市西北部,東與太陽升街道接壤,南和沙崗鎮毗鄰,西臨渤海遼東灣,北隔大清河與西海街道相望,轄區總面積42.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團山街道地處平原,地勢東高西低。地形分為中部丘陵帶,東西為平原帶。主要山脈有鶴羊寺山、團山,境內最高點鶴羊寺山峰位於鶴羊寺山,海拔261.1米;最低點三孔閘位於攔海壩,海拔-0.5米。

水文

團山街道境內河道屬大清河流域,流域面積0.3平方千米。

自然災害

團山街道主要自然災害有水災、風災、雹災等。水災十年一遇,主要發生在8—9月,最嚴重的一次水災發生在1953年。

人口


2011年末,團山街道總人口26592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100人,城鎮化率4.1%。另有流動人口890人。總人口中,男性13370人,佔50.3%;女性13222人,佔49.7%;14歲以下2693人,佔10.1%;15—64歲15898人,佔59.8%;65歲以上8001人,佔30.1%。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6427人,佔99.4%;有滿、朝鮮、土家3個少數民族,共165人,佔0.6%。2011年,人口出生率6‰,人口死亡率5‰,人口自然增長率1‰。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621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團山街道財政總收入757萬元,比上年增長15.04%。

農業

2011年,團山街道有耕地面積17435.85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46578萬元,比上年增長7.8%,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30%。糧食作物以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6681噸。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2011年,蔬菜種植面積11137.5畝,產量48950噸,主要品種有芹菜、白菜、黃瓜,其中芹菜2172噸,白菜22284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10013頭,年末存欄0.45萬頭;牛飼養量7950頭,年末存欄4623頭;家禽飼養量71萬羽,上市家禽52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1767噸,其中豬肉860噸,牛肉35.13噸,羊肉157.7噸;禽蛋135.3噸,鮮奶21噸;畜牧業總產值3898萬元。
截至2011年末,團山街道累計造林0.5萬畝,其中防護林0.3萬畝,經濟林0.2萬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50萬株,活立木蓄積量4萬立方米。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3217畝,產量2127噸,主要品種有蘋果,其中紅富士蘋果2020噸,國光蘋果100噸。漁業以捕撈、灘塗淺海養殖為主,淡水水面1427.8公頃。2011年,水產品總產量60494噸,擁有各類捕撈漁船321艘,其中從事境外遠洋作業船舶達189艘,捕撈水產40494噸;漁業總產值21025萬元。

工業

2011年,團山街道工業總產值達到11.3983億元,比上年增長36%;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28%。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家,職工8403人,實現工業增加值22923萬元,比上年增長31.7%。

商業

2011年末,團山街道有商業網點162個,職工5300人。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團山街道有幼兒園5所,在園幼兒360人,專任教師30人;小學3所,在校生1200人,專任教師117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438人,專任教師5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團山街道有電影放映單位1個,年放映144場次,觀眾達12000人次;文化站1個,公共圖書室12個,建築面積720平方米,藏書20400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3人,其中事業單位從業人員2人。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團山街道有醫療衛生機構1個;公立衛生機構床位2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0.7張,固定資產總值53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45人,其中執業醫師8人,執業助理醫師32人,註冊護士5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8人、執業(助理)醫師1.6人、註冊護士0.2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3萬人次,住院手術600台次,出院病人0.2萬人次。2011年,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98%,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3萬人,參合率95%。

社會保障

2011年,團山街道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8戶,人數38人,支出7.98萬元,比上年增長23%,月人均175元,比上年增長23%。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56戶,人數1258人,支出76萬元,比上年增長16%,月人均50.3元,比上年增長16%;農村五保集中供養24人,支出10.32萬元,比上年增長14%;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14人,支出22.8萬元,比上年增長29%;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396人次,支出4.188萬元,比上年增長50%;農村臨時救濟300人次,支出6萬元。自然災害受災人口33人,農作物受災面積9506.8畝,倒塌房屋7戶28間,直接經濟損失1766.5萬元,救災支出16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21人,撫恤事業費支出78萬元。新增就業人員380人,有212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83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25人,全年共幫助5戶零就業家庭實現每戶至少一人就業。

交通


團山街道有810縣道經過境內。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團山街道因境內有一團形山包而得名。

風景名勝

鶴羊寺山遺址位於蓋州市團山街道鄭屯村西二里的朝陽山頂西坡,是一處平緩地帶。2003年恢復了部分明清建築。1984年營口市人民政府公布鶴羊寺山遺址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遼寧省人民政府公布其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西崴子烽火台
西崴子烽火台位於蓋州市團山街道西崴子村西北處的海邊平坦台地上,南與鮁魚圈墩台山烽火台隔海相望,北與西河口烽火台相接應,東與鶴羊寺烽火台毗鄰。1983年公布西崴子烽火台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營口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遼寧省人民政府公布其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