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酸

口酸

徠口酸是指自覺口中有酸味。中醫認為,“肝熱則口酸”、“脾胃氣弱,木乘土位而口酸”,所以口酸以脾虛肝火偏旺者居多,肝膽之熱乘脾,導致胃火上炎,胃氣上逆,可見噁心、嘔吐酸苦黃水、胸悶脅痛、食后腹脹、舌苔薄黃、脈弦等癥狀。《內經》“病機十九條”:諸嘔吐酸,暴注下迫,皆屬於熱。胃統六腑,六腑以通為用,胃氣以降為順,今熱邪與宿食互結,壅積在胃,胃氣不降而反上逆,遂致嘔吐,吐酸。口酸是指自覺口中有酸味。中醫認為,“肝熱則口酸”、“脾胃氣弱,木乘土位而口酸”,所以口酸以脾虛肝火偏旺者居多,肝膽之熱乘脾,導致胃火上炎,胃氣上逆,可見噁心、嘔吐酸苦黃水、胸悶脅痛、食后腹脹、舌苔薄黃、脈弦等癥狀。《內經》“病機十九條”:諸嘔吐酸,暴注下迫,皆屬於熱。胃統六腑,六腑以通為用,胃氣以降為順,今熱邪與宿食互結,壅積在胃,胃氣不降而反上逆,遂致嘔吐,吐酸。

病因病機


● 1.肝熱
● 肝經實熱,或情志不暢,郁而化熱,或邪熱內蘊於肝膽,肝屬木,其味酸,故肝熱上蒸而出現口酸。
● 2.飲食不節
● 暴飲暴食或過食肥甘厚味,影響脾胃運化,出現消化不良,胃氣上逆出現口酸。
● 3.脾虛肝乘
● 脾臟素虛,肝經火盛,木虛土乘,其病在脾,屬虛實夾雜證候。

臨床表現


● 患者口中常有酸味感,或輕或重,輕時僅略有微酸之感,重時可如食烏梅,或喝醋樣之感覺。常見於各種胃腸疾病,特別是胃病患者病程中,如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酸分泌過多等疾病,也可見於一些口腔疾病。

辯證施治


● 1.肝熱
● 臨床表現:口酸口苦,甚則口舌生瘡,胸脅滿痛,性急易怒,或面赤眩暈,心中懊惱,大便干,小溲黃,舌苔薄黃,舌偏紅,脈弦稍數。
● 治法:疏肝清熱。
● 方葯:柴胡清肝飲或當歸龍薈丸。
● 2.飲食內停
● 臨床表現:口中發酸,或噯氣酸腐,納呆惡食,脘腹痞悶脹滿,大便或結或溏而腐穢,或便下不爽,舌苔厚膩或黃,脈滑有力。
● 治法:消食導滯,和胃降氣。
● 方葯:保和丸或木香檳榔丸。
● 3.脾虛肝乘
● 臨床表現:口中覺酸,或吐酸嘔苦,或噯氣太息,納谷不香,食后脘痞腹脹,倦怠乏力,大便溏薄,舌苔白,脈細弦或弦緩。
● 治法:健脾和胃,兼以平肝。
● 方葯:六君子湯合左金丸加減。

預防保健


● 應消除誘發因素,如徹底治療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抑制胃酸分泌。忌食濃茶、咖啡以及辛辣、偏硬的刺激性食物及藥物,飲食有規律,忌暴飲暴食,積極治療口腔及咽喉部慢性感染等。
● 凡胃酸過多者,應禁食酸性食品、大量蛋白質、甜食等,避免引起胃酸分泌增加。宜進食新鮮水果,牛奶,雞蛋,豆漿,菜泥,粥等易消化食物。
● 口酸雖與肝經實熱有關,但切記不可過食寒涼,以免進一步損傷脾胃。

飲食調理


● 1.烏賊骨散
● 烏賊骨500g,焙乾研細末,溫開水沖服,每日3次,每次6g。用於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吐酸、黑便等。
● 2.生蘆根粥蘆根30克,大米50克。蘆根洗凈後放入煲內,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15分鐘,隔渣留汁,加入米煮成粥。蘆根具有清熱生津之功效,可緩解實火上擾之口酸。
● 3.黃瓜粥
● 黃瓜50克,大米100克。黃瓜去皮切片,與大米同煮粥。肝火盛或內濕引致的舌干口酸可食用之。
● 4.糯米紅棗粥
● 材料:糯米100g,紅棗數枚。煮至爛熟。用於緩解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