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6條詞條名為武神的結果 展開
武神
古代神話英雄人物
在古代神話世界中,武神是跟戰爭有關的神祇,能保佑戰爭得勝,他們中間有的是武力高強且法力無邊的戰神,個個都身懷絕技神通廣大,與敵人比武鬥法,主要負責戰鬥,打仗殺敵、統領兵權、鎮守陣地,且具有斬妖除魔的神兵利器和法寶。每一個擁有神話故事的國家都有武神信仰的存在。
中國神話中的:蚩尤、西王母、九天玄女、刑天、應龍、祝融、共工、後土、大羿、呂尚、太白金星、天一神、東皇太一、白虎。
道教神話中的:斗姆元君、勾陳大帝、玄天上帝、妙樂天尊、雷祖、天蓬元帥、趙公明、貪狼星、武曲星、破軍星、七殺星、月孛星、王靈官、華光大帝、關聖帝君、岳聖帝君。
佛教神話中的:摩利支天、不動明王、愛染明王、毗沙門天、韋馱天、哪吒。
日本神話中的:素盞嗚尊、八幡神、妙見天、坂上田村麻呂、平將門、楠木正成、源義經、服部半藏正成、宮本武藏。
印度神話的:因陀羅、杜爾迦、室建陀、大黑天、羅睺。
希臘神話中的:宙斯、雅典娜、阿瑞斯、厄倪俄、阿爾忒彌斯。
羅馬神話中的:朱庇特、密涅瓦、瑪爾斯、貝羅娜。
北歐神話中的:奧丁、索爾、提爾。
基督教神話中的:路西法、米迦勒、加百列。
阿茲提克神話的:威齊洛波契特里。
這些人都被世界各民族的人類帝王,尊為武神。還有各種古代神話小說中的:聞仲、楊戩、托塔天王李靖、斗戰勝佛,他們在各色各樣的古代神話小說世界里,被創作者們設定為武神。
蚩尤又名赤優、姜公。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部落首領,以在涿鹿之戰中與黃帝交戰而聞名。蚩尤在戰爭中顯示的威力,使其成為戰爭的同義詞,尊之者以為武神,斥之者以為禍首。蚩尤也是苗族相傳的遠祖之一,苗族尊稱為榜香尤、姜尤、姜公。其活動年代大致與華夏族首領炎帝和黃帝同時。蚩尤部落於涿鹿之戰中敗於黃帝,炎帝的部落聯盟。部落族人四散。其中一部分族人歸附炎黃部落的華夏族,一部分南遷,形成了今天的苗族、羌族等多個民族。與黃帝、炎帝合稱為“中華三祖”。
西王母,司天之厲的武神,另稱九靈太妙龜山金母、太靈九光龜台金母、瑤池金母、西王金母、王母娘娘、金母、王母、西姥等,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掌管不死葯、罰惡、刑殺、預警災厲的長生女神。在漢族羌族神話中,王母有時也被認為是創世神。西王母的起源被一部分學者認為是祖先神化。
許多古籍及傳說中都有關於西王母的記載。商代的《歸藏》對照西周的《周易》,可知王母擁有不死神葯。《竹書紀年》中,西王母的形象是一位雍容的女帝王形象。《山海經》中的形象則是:“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狌,是司天之厲及五殘。”
九天玄女,另稱九天玄姆、玄女,俗稱九天玄女娘娘或九天娘娘為地理師的法主、祖師,傳下奇門、堪輿、道術、兵法...,為法力高強之神。因制香業奉為守護神,九天玄女亦尊稱為香媽。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上古女神,后經道教增奉為先天女仙。在道教與台灣民間信仰中有人供奉。截至2015年8月台灣內政部宗教系統總計,台灣寺廟中共有44間主祭寺廟,其中以苗栗縣獅潭鄉仙山協靈宮供奉九天玄女娘娘最為知名。
學者孫紹先認為玄女乃是中國上古天神,起源於古人對天的崇拜,亦與對女性的生殖崇拜有關。“玄女”之“‘玄’,本義為天色,《易.坤卦》有‘天玄而地黃’之語,《康熙字典》解‘玄’為天色;《說文》釋‘玄’為‘幽遠’,當是‘玄’字的第一引申義。故‘玄女’即是‘天女神’之意。”
《中華道教寶典》中描述九天玄女“道教神名。又稱元女、九天娘娘。原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女神,後為道教所信奉,成為其神系中地位僅次於西王母的女天神。據《雲笈七籤》記載,九天玄女原是聖母元君弟子,黃帝之師。……在民間傳說中,九天玄女經常是以救助危難、諳熟兵法、替天行道的女仙形象出現。”台灣道教總廟三清宮紀載“九天玄女乃先天真仙”。
黃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據說他是少典與附寶之子,本姓公孫,后改姬姓,故稱姬軒轅。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建都於有熊,亦稱有熊氏。也有人稱之為“帝鴻氏”。史載黃帝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黃帝以統一華夏部落與征服東夷、九黎族而統一中華的偉績載入史冊。黃帝在位期間,播百穀草木,大力發展生產,始制衣冠、建舟車、制音律、創醫學等。
刑天,又稱形天、邢天。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人物之一,和黃帝爭位。據《山海經·海外西經》當中記載:“刑天與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首,葬之於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
應龍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一種有翼的龍,又名飛龍,亦作黃龍,另有學者推測應龍以庚辰為名;本居於天,曾作為黃帝大將斬殺蚩尤、夸父,曾以尾畫地成江,助大禹治水,擒獲無支祁。應龍於五方主中央、五行司土,為雲雨雷霆、溝瀆河川之神,亦是天龍之神,天神太一之妃,號曰順天佑畿輔時應龍神。
祝融,本名重黎,中國上古神話人物,號赤帝,後人尊為火神,廣東一帶亦有尊為南海神。有人說祝融是古時三皇五帝三皇之一。據《山海經》記載,祝融的居所是南方的盡頭,是他傳下火種,教人類使用火的方法。另一說祝融為顓頊帝孫重黎,高辛氏火正之官,祝融在古代神話中,不光能傳播火種,還經常帶兵打仗,馳騁沙場,而古時火正之官與大司馬是同義詞,因此祝融又是武神。
祝融氏是神農氏時代,或者早在伏羲氏時代出現的一個以善於取火管火用火而聞名的部落,對中華先民用火技術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到五帝時代,“祝融”又因此被用作官職名稱。
祝融因為教會人類使用火,人們對祝融都非常之崇拜,但水神共工看不過眼,心想世界萬物離不開水,為什麼人類只崇拜祝融,而不崇拜自己,越想越不高興。於是集四湖五海之水沖向昆崙山,把昆崙山上的聖火澆滅,頓時全世界漆黑一片。祝融得知非常憤怒,騎上火龍,與共工大戰起來,水始終是往低處流,洪水從昆崙山下落下來,祝融乘機發起進攻,把共工燒得焦頭爛額。共工輸得不順氣,一氣之下撞向不周山,誰不知周山是天柱,天柱給撞斷了,天也塌下來,給世界萬物帶來災難,於是就引來女媧補天的神話。也有人說共工的對手是帝顓頊。
另一說法,伏羲死後共工作亂,黃帝派祝融平叛,雖然打敗了共工,但沒有殺死所有共工氏成員,黃帝殺了祝融。後由他的弟弟吳回擔任火正官,依舊稱祝融氏。傳說後來吳回的後代分成八姓,分別是曹姓、彭姓、禿姓、董姓、妘姓、斟姓、己姓及羋姓,為祝融八姓。
共工,為氏族名,又稱共工氏。為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水神,掌控洪水。在中國上古奇書《列子》中記載,傳說共工素來與火神祝融不合,因“水火不相容”而發生驚天動地的大戰,最後以共工失敗而怒觸不周山。另外還有一種說法,共工氏是軒轅裔黃帝王朝時代的部落名,把共工與驩兜、三苗、鯀列入四凶。
後土,在中國傳統神話中是一位男性神祇,其配食神則為大禹、炎帝後裔水神共工的第四個兒子句龍等,也是一位能平定九州的武神,被後世尊為社神。
《山海經.海內西經》說:炎帝的妻子......生下炎居......共工生後土,後土生下噎嗚,噎嗚生年十二。《大荒北經》:“後土生下信,信生下夸父。”《國語·魯語上》:“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四後土,能平九土,故祀以為社。”《祭法》:“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日後土,能平九州,故祀以為社。”孔穎達疏註解:“其子曰後土,能平九州,故禮以為社者,是共工後世之子孫,為後土之官。后,君也,為君而掌土,能治九州,五土之神,故祀以為配社之神。”
總之,凡是有功德及恩惠於黎民的人,死後均在被祭祀之列,同時根據其才能、專長配以相應的職權及管轄範圍,共工之子平定九州,鞏固疆域,有定邊御毅的才略,故為配社之神。自此,地抵有了“後土”這一固定的稱謂,也有了專門的人格配饗神,並完成了自然神向人格神的轉化過程。
道教神話體系吸收了中國傳統神話的大地之母後土,又稱後土。源於母系社會自然崇拜中的土地與女性崇拜。全稱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後土皇地祇,是道教尊神“四御/六御”中的第四位天帝,她掌陰陽,育萬物,因此被稱為大地之母。相傳她是最早的地上之王。后與主持天界的玉皇大帝相配合,為主宰大地山川的的女性神。
大羿(yi):本稱“羿”、“司羿”、“后羿”,帝堯時期的射師,嫦娥的丈夫,被帝堯封於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他善於射箭,曾經幫助帝堯射下九日,匡扶黎民。人們尊稱他為“羿、大羿”。
神話傳說中的上古射日英雄,后娶嫦娥為天后,據說大羿與嫦娥是中國帝堯時期人物。蓋世英雄大羿先後射下九個太陽,從此天下風調雨順;他又殺死眾多吃人的猛禽惡獸,使百姓終能安居樂業。
大羿帝堯時期人物,妻子為嫦娥,射日英雄。與后羿為不同兩個人,后羿是夏太康時期人物,和射日沒有關係。
呂尚,姜姓,呂氏,名尚,一說名望,字尚父,一說字子牙,也稱“姜太公”、“姜子牙”、“太公望”、“呂望”、“尚父”、“師尚父”。
唐朝初期到明朝初期的武廟,因呂尚善於用兵,而主祀之為武聖或兵主。殷商末年東海(今山東省莒縣東呂鄉)人,周文王拜姜尚為師。周文王曾對呂尚說:“自吾先君太公曰‘當有聖人適周,周以興’。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後人尊稱呂尚為姜太公、太公望。周文王死後,周武王仍以呂尚為師,在公元前1046年率兵大敗商軍於牧野。
《詩經·大雅·大明》中贊此事:“牧野洋洋,檀車煌煌,駟騵彭彭。維師尚父,時維鷹揚。涼彼武王,肆伐大商。會朝清明。”因輔佐武王克殷有功,同時為了討伐東夷,呂尚被分封於齊(現今山東),是齊國的始祖。十六國時期,呂光以姜尚為祖先,加上廟號始祖。
太白金星,在中國傳統神話中是女性神祇,在《史記正義》中記載:“太白者,西方金之精,白帝之子,上公,大將軍之像也。”
先秦時期,陰陽家認為太白金星是武神,掌管戰爭之事,只要金星在特殊時間、區域出現,是“變天”的象徵,是暴發革命或政府變異的前兆,代表要發生大事了。《漢書·天文志》:“太白經天,乃天下革,民更王。”唐代玄武門之變前,太史令傅奕曾密奏唐高祖:“太白見秦分,秦王當有天下。”秦王李世民登基之後,還不忘此事。
在道教神話體系中他一位年老的男性,也只是玉帝的信使,民眾認知的太白星君是個慈祥而富有智謀與口才的老者,並非是天文神話中陰陽家所認為的武神。《西遊記》與道教神話故事中常常擔任玉皇大帝的欽差大臣。唐朝詩仙李白因為其母孕時曾夢太白金星,故認為其子為太白星君化身,取名白,表字太白。
在道教還有一個傳說,太白金星是五星君之一,全稱“西方金德太白天皓星君”。“太白金星者,金之精也,受月之魄,合土星之氣。”姓皓(浩)空,名德摽(寥凌)字振尋,夫人名{焱風}英,字靈恩,居素明宮或皓靈宮。“西方金德星君,金之精,白帝之子。主刀兵將軍肅殺之威。星君戴星冠,躡朱履,衣皓鶴白霞之衣,執玉簡懸七星寶劍,垂白玉環佩。管人間金銀鋼鐵玉石,兔牛馬牲豕鼠蟲,石人石馬之事。”“西方太白(星)主義,生庚辛,化金石,司秋令宰帶角無角千種胎生之獸,凡歷一歲緯一周天。”
天一神,世稱天一,又稱青龍、太陰,乃天帝之神,又是主掌戰鬥的戰神、武神。《史記·天官書》:“前列直鬥口三星,隨北端兌,若見若不,曰陰德,或曰天一。”張守節正義:“天一一星,疆閶闔外,天帝之神,主戰鬥,知人吉凶。明而有光,則陰陽和,萬物成,人主吉;不然,反是。”《晉書·天文志上》:“天一星在紫宮門右星南,天帝之神也,主戰鬥,知人吉凶者也。”
東皇太一是《九歌》體系中所祭祀的天帝、至高神。東皇太一是楚地最高神,與秦漢時期的太一神、泰皇有關。《文選》認為東皇太一即太一(漢朝祭祀的最高神)。孫常敘先生在《楚辭·九歌十一章的整體關係》中認為“其神為歲星,(東皇太一)乃是一個戰神、武神”。
白虎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傳統文化中的四象之一。從先秦時代開始它就是代表少昊與西方七宿的神獸,而到了漢代五行學說興起,它的象徵含義又多了庚辛與秋季,四象合於五行,《淮南子》中的五獸之一,即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黃龍,又稱天官五獸。二十八宿的西方七宿(奎、婁、胃、昴、畢、觜、參),其形象虎,位於西方,屬金,主殺伐、軍兵,色白,名稱白虎。
斗姆元君(又寫作斗母、斗姥)是中國道教的女神,也是北斗眾星之母,是天皇大帝、紫微大帝及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等北斗眾星(天罡七星)之母,是威武正義之武神。其全稱是:九天雷祖大梵先天乾元巨光斗姆紫光全尊聖德天后圓明道母天尊摩利支天大聖。。名字的“斗”指的是北斗眾星;“姆”即母也。斗姆元君在道教信仰中出現得很晚,但地位卻很高。她的尊號則有“斗姆天尊”、“先天道姥天尊”、“北斗九真聖德天后”、“中天梵氣斗姆元君”以及全稱的“先天斗姥紫光金尊摩利支天大聖圓明道姥天尊”等。在《斗姆大聖元君本命延生心經》中則給斗姆元君加上了“九靈太妙白玉龜台夜光金精祖母元君”這樣一個稱號,將其地位上抬,索性與西王母混為一談。
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又作西方太極天皇大帝簡稱“勾陳大帝”、“天皇大帝”,為道教尊神“四御”中的第三位神。
勾陳大帝是斗姆元君的長子,紫微大帝的胞兄。奉玉皇上帝敕命,執掌天地人三才,主管人世間的眾生,與一切兵戎、戰爭之事,故亦是武神。《晉書·天文志》:“勾陳宮中一星曰天皇大帝,其神曰耀魄寶,主御群靈執萬神圖。”天皇大帝與北極紫微大帝一樣源於我國古代星辰崇拜,《上精靈寶大法》卷四稱天皇大帝:“乃北極帝座之左,有星四座,其形聯綴微曲如勾,是名勾陳,其下一大星正居其中,是為天皇大帝也。其總萬星,位同北極卻為樞紐,而天皇亦隨天而精,上應始先刂(xìn)。”其實,勾陳同“鉤陳”,是天上紫微垣中的星座名,靠近北極星,共自六顆星組成。《星經》稱:“勾陳六星在五帝下,為後宮,大帝正妃。又住天子六將軍,又主三公。”所以後人又以勾陳為後宮。
玄天上帝,本名玄武大帝,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為避諱聖祖趙玄朗之名而改稱為真武大帝。全稱北極鎮天真武玄天上帝玉虛師相金闕化身盪魔永鎮終劫濟苦天尊,通稱北極玄天上帝。常被簡稱為北帝、真武大帝或玄天上帝。其又有玄武神、真武神、元武神、玄武大帝、開天大帝、北極大帝、北極佑聖真君、北極盪魔天尊等稱;俗稱上帝公、上帝爺公、上帝爺或帝爺公。其象徵北極星與四象中的玄武,為統理北方之道教大神,北方在五行之中屬水,能統領所有水族與水上事物(故兼海神),因北方在五色中屬於黑色,又稱黑帝。
玄天上帝亦是明朝鎮邦護國之神、降妖伏魔之神、武神、戰神,明朝公家建了許多玄天上帝廟,並由官方祭祀。北帝據說擁有消災解困,治水御火,護持武運及延年益壽的神力,故頗受擁戴。而康元帥與趙元帥玄壇真君同為玄天上帝之護法神。
在日本佛教真言宗,奉祀北辰之神妙見菩薩,亦作一手持劍,腳踏龜蛇(玄武)之像(有時只踏一大龜),與真武大帝有異曲同工之妙。
妙樂天尊,全稱大惠靜慈妙樂天尊,中國民間又稱靈觀大帝,是中國民間信仰和道教後期尊崇的一位正神。原是太上老君徒弟玄都大法師,後有功德,玉帝封妙樂天尊。天尊坐九色蓮花寶座,垂十絕鶴蓋!常在八景宮中紫光殿內說無極至真妙法。率手下眾真將,輔正除邪辟瘟使、掌執火府火部使、主管南極天樞院、北極驅邪院文字、封山破洞正一靈官都大元帥,同北方真武大帝一起降伏天下妖魔,被勅封“五顯靈觀大帝”。
雷祖,又稱雷祖天尊,即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或稱九天應元雷聲普化真王、九天貞明大聖,簡稱九天雷祖天尊與九天雷祖大帝,主天之災福,持物之權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殺。
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是中國民間信仰及道教尊奉的神仙之一,為南極長生大帝之化身。作為雷部的最高天神,掌管複雜的雷神組織,總部為神霄玉府,下設“三省九司、三十六內院中司、東西華台、玄館妙閣、四府六院及諸各司,各分曹局”。九天雷公將軍、八方雲雷將軍、五方蠻雷使者、雷部總兵使者都是雷尊手下,諸司中有36名雷公,代天打雷,均聽雷尊號令。
雷霆者,乃陰陽之樞機,號令萬物之根本。故無有雷霆,則無以宰御三界。是以雷者,類也,是以出萬類而起群品也。是元始生殺之機也。宇宙之始蓋因陰陽相交一時之爆發,此即也是雷霆之用也,所以無處不有雷霆之顯現。
雷聲普化天尊所主萬物生殺枯榮、善惡賞罰、行雲布雨、斬妖伏魔等事。上照天心大道,下濟幽冥群苦。
天蓬元帥,天神名。話說遠古時代,紫微大帝統御人、神、鬼三界(紫微大帝即北極星君),而其手下有一位生於周時的首席愛將姓卞名庄,被封為九神之首天蓬。後來因天蓬表現極佳,深得紫微大帝的信任,於是被提拔為為“天蓬元帥”,居四聖之首。故“天蓬”一名,為星宿神之稱。
趙公明,本名朗,字公明,又稱趙玄壇,趙公元帥,尊號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玄壇”是指道教的齋壇,也有護法之意,為道教四大元帥之一。同時為陰間雷部將帥和五方瘟神之一。又相傳為正財神或武財神,司掌世間財源。
貪狼星,貪狼是中國民間信仰和天文學結合的產物,也是主殺伐的武神,同時也是是智星、吉星,象徵著強有力的統治管理。屬水木,北斗第一星,化桃花煞,主禍福。配癸甲干,取象為傷官,司膽經,主慾望。驗證點:多言語,善表演,表情豐富。貪狼星化氣曰桃花,主禍福。貪狼星與廉貞是一對對偶星,貪狼是正桃花主,廉貞是副桃花主,都是主理慾望、感情的敏感性星曜。
武曲星,中國民間信仰之一。五行陰金,化氣為財,為財帛宮主,成為財富之神,司掌財富、武勇。若入財帛宮,主財旺,必是理財高手。與天府星同坐則有壽。武曲星又是寡宿星。主孤寡,入六親宮,易與該六親無緣,容易陷和要不孤獨寂寞之中。武曲星喜與六吉同宮,可增添其力量,武曲星也喜化祿、化權、化科星增其光輝,若與火星、化忌星、孤辰星、寡宿星同宮,則其性質變化很大,必須另行論斷。
破軍星,破軍是中國民間信仰和天文學結合的產物。屬水,北斗第七星(一說為第一星,其餘為:武曲,廉貞,文曲,祿存,巨門,貪狼),化氣為耗,司夫妻、子女、奴僕。是軍隊中的敢死隊、先鋒隊,衝鋒陷陣,以爭鋒破壞為目的,但自身之危險性亦大,損兵折將,在所不免。且孤軍深入,有接濟不及之慮。破軍化祿,則是后隊補充接濟,源源不絕,名之為“有根”。故破軍有先破后立的意思。
七殺星,古書稱之為將星,屬火、金,南斗第六星,乃將星,遇帝為權。在十四顆主星之中,個性最強,是一顆堅毅勇敢的星曜,象徵「威勇」,化氣為「將星」,主「肅殺」。具有運籌帷幄的能力,擁有剛烈偏激、逞強好勝、冒險犯難的特性。人生大好大壞,成敗難論。七殺星南斗第六星,此星入命,重在自化,有制名偏官,有化為玉帛,命理學逢殺先論殺,論殺則在看七殺的強旺或衰弱,如果七殺旺而日主弱,此時就要先用制殺,以免七殺乘財運來攻害日主,若無制者,七殺不是命中的喜用神,此殺變成鬼,這時對日主是有威脅而無益處,暗藏風險,如抱虎而眠,隨時會被它吞噬掉對生命健康最明顯之妨害,幼時多災多難,不夭則也必帶疾延年,因此七殺也列入六凶之一。
月孛星,月孛為星命家所說的十一曜之一,也是主災亂的武神。太陰即月神,道教以月為夜明之神。道教稱為月孛星君。占星學中的月孛(Lilith)是虛星,月孛是月球距離地球最遠的點。占星學應用上,月孛代表本能的想法或慾望、潛在的性慾、宿命的緣分、宿命的影響等。
王靈官,本名王惡,后因薩祖師改名王善。民間信仰之一,道教的第一護法神。明代享受國家祭祀的一位重要道教神仙。
王靈官在明代也是一位著名的雷神、火神,降魔之神,司掌收瘟攝毒。王靈官全稱“先天首將赤心護道三五火車王天君威靈顯化天尊”。靈官是道教最崇奉的護法尊神。道教有五百靈官的說法,王靈官是五百靈官之首,稱號為“都天大靈官”。
華光大帝又稱華光尊皇、華光菩薩、五顯大帝、靈官馬元帥、五顯靈官、三眼靈光、華光天王、馬天君、馬王、馬神、水草大王、水草馬明王等,姓馬,名靈耀,是中國民間傳說和道教中的神仙。三隻眼為火之精、火之星、火之陽是火神的象徵,也是道教護法四聖之一。相傳他姓馬名靈耀,因生有三隻眼,所以中國民間又稱“馬王爺三隻眼”。
關羽(160年-220年),字雲長,本字長生,司隸河東解人(今山西省運城市),約生於東漢桓帝延熹年間,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劉備的重要將領。人稱“萬人敵”(見《三國志‧魏書‧程昱傳》:“關羽、張飛皆萬人敵也。”)。關羽最為特殊之處是其倍受中華文化歷代推崇,由於其忠義和勇武的形象,多被民眾尊稱為關公、關老爺、關大爺、關爺爺,又多次被後代帝王褒封,直至武聖、關聖帝君,故也俗稱為、關聖帝、關帝君、關帝爺、關帝、聖帝,聖帝君等而流傳至今。道教尊為協天大帝、伏魔大帝、翊漢天尊等,中國佛教界奉其為護法神之一,稱為“伽藍菩薩”。其中儒宗神教奉為五文昌之一而扶鸞信仰者則奉為恩主,故又稱關帝為山西夫子、文衡聖帝。民間由於《三國演義》等傳統作品的影響,普遍認為關羽與劉備、張飛義結金蘭,關羽排行第二,故又俗稱其為關二爺、關二哥,直至現當代的某些社會群體與場合中,仍然經常出現祭拜關羽的情況。
岳飛(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湯陰縣)人,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岳聖帝君,岳飛的神號,全稱“三界靖魔大帝忠孝廟法天尊岳聖帝君”。明太祖朱元璋開國以來,明朝歷代皇帝一直十分推崇岳飛的軍事能力,明朝洪武年間,岳飛被封為“靖魔大帝”,明朝萬曆年間,岳飛被封為“三界靖魔大帝忠孝廟法天尊岳聖帝君”,後世尊稱”岳聖帝君“。
岳飛的業績不可磨滅。他表達了被侵犯民族的要求,堅持崇高的民族氣節,在處境危難的條件下,堅持了抗金的正義鬥爭,並知道愛護人民的抗金力量,聯合抗金軍民一道,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使南中國人民免遭金人的蹂躪,從而保住了高度發展的中國經濟和文化,並使之得以繼續向前發展。
摩利支天(Marīcīdevī),意為“光”、“陽焰”。摩利支在道教中,就是斗姆元君。據藏傳佛教說是隱身和消災的保護神,梵文"摩利支"(Marīcī)意為光明,所以在藏地被稱為“光明天母”,具有廣大自在神通,念其名號能速離災厄,誦其咒語能夠隱身免受諸難,尤其受武士階層崇拜供奉,在西藏、日本較有聲望,可謂家喻戶曉。
摩利支天具備隱形自在的大神通力,能救芸芸眾生於危難水火之中。摩利支天在佛寺的造像為天女形象,手執蓮花,頭頂寶塔,坐在金色的豬身上,周圍還環繞著一群豬。
此外,據《陀羅尼集經》第十卷的記載,摩利支天像手拿著一把畫著卐字相的扇子,對於卐的涵義以及歷史歷來在佛學界有很大的爭議,佛學家們就卐字相而對摩利支天菩薩多了幾分關注,也讓這位偉大的菩薩永遠存在芸芸眾生的心目中。
大聖摩利支天,也有人依據梵語,翻譯成摩利支提婆、摩里支天、末利支天。意思是指陽焰威光、也就是積光天焰的意思。在佛教中,他是一位能夠自我隱形,同時為眾生除滅障難,施予利益的女神!尊稱他為摩利支天菩薩、大摩里支菩薩。
不動尊菩薩,其名號梵音為Acalanatha,意為不動尊或無動尊,教界稱為“不動明王”,亦謂之不動使者。“不動”,乃指慈悲心堅固,無可撼動,“明”者,乃智慧之光明,“王”者,駕馭一切現象者。依密教三輪身之分類而總判,不動明王為一切諸佛教令輪身,故又稱為諸明王之王,五大明王之主尊。
愛染明王音譯為羅哦羅闍。略稱愛染王。密教諸尊中,住於大愛欲與大貪染三昧之明王。法像代表“激烈的恩愛”,民間信仰愛染明王能保佑姻緣順利,日本人尊之為戰神、武神。
多聞天王(梵語:वैश्रवण,轉寫Vaiśravaṇa;巴利語:Vessavaṇa),又名毗沙門天(亦作“毘沙門天”),是佛教的護法神,為夜叉與羅剎的領袖,居住四天王天,守衛梵天之門。為北方守護神、知識之神、財神,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武神,在日本大多寫成“毘沙門天”。
婆羅門教中,多聞天王原出於印度神話中的俱毗羅神。俱毗羅神曾經苦行千年,才從他的祖父—創造之神梵天手中得到北方守護神的職位,因此得到了象徵財富的飛天馬車“普剎伯卡”,奠定了此後成為“守護與財富之神”的地位。故又名施財天。由於曾率領其夜叉眾與毗濕奴打敗魔王羅伐拿,從此被敬為武神、軍神。
在中國唐朝,唐明皇曾經因多聞天王的庇佑,才得以平定多次亂事,故特令供奉之,唐朝軍隊之中,皆以多聞天王形象繪製旗幟,號曰“天王旗”,以保佑武運昌隆。佛教傳入日本后,日本戰國時代許多武將篤信佛教,也出現了著名的“毘沙門天降主”——越后的軍神上杉謙信,自詡為毘沙門天的化身。他的軍旗就有“毘”(“毗”之異體字)的字樣
韋馱天(梵文:Skanda),全稱護法韋馱尊天菩薩,佛教的知名護法神,為執金剛神之一。韋馱天的形象,一般是古代身披盔甲、手持寶杵(降魔杵)的武士。統領東,西,南三洲巡遊護法事宜,保護出家人,護持佛法,故也有人將韋馱天的形象,印在佛經與佛教典籍的末頁,以此希望得到韋馱天的護持。佛滅度后,相傳有羅剎將釋迦牟尼佛的舍利子搶回去供奉,多虧善於行走的韋馱奮力追奪回來。在密宗曼荼羅中他是外金剛部二十天之一稱“俱摩羅”(意譯為“童子”)。日本禪宗將他奉為廚房和僧仿的守護神。在日本文化中將他奉為能除去小孩病魔的神,和速度快的象徵在日本俗語中“韋陀天走”相當於中國的“神行太保”。
《悲華經》說:韋馱菩薩在過去世跟釋迦牟尼佛等同為兄弟。過去劫轉輪聖王有一千個兒子,同為兄弟,千子學佛后各個發願,當時的韋馱菩薩聽了他們的發願后就說:“你們修行成道,弘揚佛法的時候我給你們做護法,護持你們,等你們全部成佛之後,我最後一個成佛。”後來轉輪聖王的千子成為我們賢劫的千佛,釋迦牟尼佛為第四尊,韋馱菩薩成就最後一尊,名字叫樓至佛。
韋馱天原為四大天王中,南方增長天王手下八神將之一。四大部洲中,北俱盧洲人不持佛法,而韋馱天曾親受如來咐囑,統領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瞻部洲,三洲護持佛法之事項,護祐僧侶、居士,故稱“三洲感應”,號稱“三洲感應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哪吒(漢語拼音:nézhā,注音:ㄋㄨㄛˊㄓㄚˋ),亦作那吒,為中國神話人物,有一說源於佛教護法神。哪吒信仰興盛於道教與台灣民間信仰。在道教的頭銜為太子元帥、中壇元帥、通天太師、威靈顯赫大將軍、三壇海會大神等,尊稱太子爺、三太子。哪吒的角色也出現在《西遊記》、《封神演義》等多部文學作品中,最早的傳說可能源自於古印度或古波斯。
哪吒的記載最早起源於佛教,可能是來自於古印度或中亞波斯一帶的神話。佛教中有稱為那羅鳩婆(梵文:नालकुबेरNalakuvara)的神明,為毘沙門天之子,在其他經典又譯為那吒矩缽羅、那吒俱伐羅等,隨後被簡化為那吒。那吒是毘沙門天王與吉祥天女的第三子,常隨毘沙門天身邊,為護法軍神,也有傳說認為他是毘沙門天之孫。毘沙門天源自印度俱毗羅神,為梵天之孫,夜叉之王。
元代大都築城時,按《周禮》四面應各有三道門,但大都北面獨有二門,主要是採用那吒三頭六臂兩足的造型,這個造型可能來自印度5頭3眼4手的大神濕婆。
至明代,道教《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稱哪吒為道教神明。小說《封神演義》與《西遊記》基本上以《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故事為主,又加以發揮,之後哪吒廣泛受到中國民間尊崇。
素盞嗚尊(スサノオ),《古事記》里作建速須佐之男命(たけはやすさのおのみこと),又作降馬頭主、素盞鳴尊、素盞雄大神、素戔嗚尊、須佐乃袁尊、牛頭天王等。日本神話著名神祇,伊奘諾尊所生三貴子之么子。其性格變化無常,時而凶暴時而英勇,最著名事迹為斬殺八岐大蛇。
八幡神(日語:はちまんしん、やはたのかみ、やわたのかみ)是日本的戰神、八幡宮的祭神,自古以來就是日本皇室的祖神、源氏的氏神,也稱為八幡大菩薩。
《續日本紀》中記載聖武天皇在藤原廣嗣之亂時,下詔大將軍大野東人祈請八幡神之事。從欽明天皇的時代開始,八幡神乃被視為應神天皇。平安時代以來,八幡神受到神佛習合思想的影響,成為佛教的護法神,而有八幡大菩薩的稱號(也是日本佛教中阿彌陀如來之權現)。
八幡神是日本天皇祖神,所以源自皇室的源氏武士也以八幡神為氏神;進入鎌倉時代,由於源賴朝任幕府將軍、創設鎌倉幕府,八幡神也演變為武神與武家的守護神。明治時代,在神佛分離的政策下,佛教式的八幡大菩薩神號被禁止;但是仍根深蒂固存在;太平洋戰爭末期,在陸軍、海軍的航空基地可見書寫著“南無八幡大菩薩”的旗幟,是飛行員(特別是神風特攻隊員)的信仰對象。
妙見天(みょうけんぼさつ)是佛教天部諸神之一。也稱作妙見尊星王菩薩、北辰妙見菩薩、妙見菩薩,為武神、護法神。妙見和其他來自於古印度的菩薩相異,源自星宿思想,是北極星的神格化,通常和大黑天、多聞天、辯才天等類似,歸類於天部。
妙見信仰是由古代巴比倫經印度,在中國和佛教、道教玄天上帝習合,和佛教同時傳到日本。
妙見菩薩信仰混合道教、密教、陰陽道等要素主要是原自道教玄天上帝,形像不定,多是身著甲胄的武將形、手持劍、乘坐在龜蛇或龜之上的形像,多見於日蓮宗、以及真言宗與天台宗的密教系寺院,掌管守護國土、除去災厄、保佑長壽,也被視為擁有治療眼疾的靈力而受到民眾的廣泛信仰。《准提懺》中,妙見菩薩是發願守護准提觀音的護法神。
坂上田村麻呂,出生於天平寶字2年,卒於弘仁2年陰曆5月23日,是日本平安時代的武官。名字亦有田村麿的寫法。他是傳統日本文化中的武神。根據《日本書紀》中記載:坂上田村麻呂的祖先是漢獻帝玄孫的劉阿知。
坂上田村麻呂官位至正三位、大納言兼右近衛大將兵部卿。勛二等。死後追贈從二位。因討平東北陸奧蝦夷的功勛,被封為第二任征夷大將軍(但被認為是首任實質上的征夷大將軍)。
平將門(903年-940年3月25日),日本桓武天皇的五世孫,於朱雀天皇天慶二年(939年),在下總國舉兵謀反,自稱新王。2月13日,在幸嶋郡北山一戰時身中藤原秀鄉的鏑矢而戰死,其後遭到斬首。
死後,江戶人尊稱其為“將門公”,被視為武神、鄉土神,祀於神田明神(神田神社)、築土神社、國王神社等地。亦有武士的發端之評價。‘太平記’提到,其首級經三月而嚴色不變,且雙目睜開。其後,首級為求胴體而大發怒聲,更憤而飛向東空。途中,力竭墜落。是為後首級冢所在之地。
楠木正成(KusunokiMasashige;1294年?—1336年7月4日),幼名多聞丸,明治時代起尊稱大楠公,為鎌倉幕府末期到南北朝時期著名武將。他在推翻鎌倉幕府、中興皇權中起了重要作用。楠木正成一生竭力效忠后醍醐天皇,後世以其為忠臣與軍人之典範,被視為武神。
源義經(1159年—1189年6月15日),日本傳奇英雄,平安時代末期的名將。出身於河內源氏的武士,家系乃清和源氏其中一支,河內源氏的棟樑源賴信的後代。為源義朝的第九子,幼名牛若(うしわかまる)。源義經為日本人所愛戴的傳統英雄之一,而且由於其生涯富有傳奇與悲劇的色彩,在許多故事、戲劇中都有關於他的描述,在許多神社中也奉祀著源義經。
服部半藏正成(はっとりはんぞう,Hattorihanzoumasanari,1542-1596),日本戰國時代至江戶時代初期時德川氏麾下的武士。被尊為忍者之神,傳奇般的人物,在日本有著極高的盛譽。實際上,“服部半藏”為家族名諱!現今,人們口口相傳的“服部半藏”專指“服部半藏正成”,即我們常說的忍者之神!“半藏”一名是服部家用來代代相傳的名號。此外、歷代的族長都以石見守(いわみのかみ,IwaminoKami)世代相傳,因此又稱為服部石見守,服部正成,服部千軍。
宮本武藏(天正12年(1584年)?—正保2年五月十九(1645年6月13日)),江戶時代初期的劍術家、兵法家、藝術家,為創立二天一流劍道的始祖。
宮本武藏在京都與兵法名宿吉岡家族的對決,和岩流島與岩流兵法家的決鬥故事,至今成為許多小說、時代劇、電影、乃至電視連續劇(歷史電視劇)等發揮的題材,併名聞於世。其自著《五輪書》亦為現代日本人在哲學、經營、乃至運動各方面的指導書籍,在世界各地也有諸多翻譯版本與喜好讀者。惟真實史料除了其五輪書自述,及後人門人傳說,其它史料對於宮本武藏和吉岡流、岩流的對決均有不同的記載,所以文獻的可信度極低,檢驗性缺乏。
除此之外,武藏亦是知名的水墨畫家及工藝家,其傳世的文藝作品,如‘鵜圖’、‘枯木鳴鵙圖’、‘紅梅鳩圖’、以及‘正面達摩圖’、‘盧葉圖’、‘盧雁圖屏風’、‘野馬圖’...等水墨畫、以及馬鞍、木刀、工藝作品都為日本國家指定的重要文化財產。
因陀羅(梵語:इन्द्र,Indra),又名帝釋天(Śakra),印度教神明,吠陀經籍所載眾神之首。本是古印度人共同尊奉的神明,在《梨俱吠陀》中是出現最多的神之一,出現次數僅次於阿耆尼,曾一度是諸神的領袖、雷神、武神和戰神,空界的主宰。他的妻子在《梨俱吠陀》稱為舍脂。
遠古希臘的信仰從印度西北方流入,但人們對他的信仰在後吠陀時期逐漸地弱化,雷神的地位被婆羅門教改良之後出現的梵天、濕婆、毗濕奴三神所取代。
杜爾迦是一個尚武的女神,是印度教神譜中的主要的女神之一。和毗濕奴一樣,她有多重性格,消滅惡魔,恢復宇宙的秩序。
她殺死一個使眾神惶恐不安的化身為水牛形的惡魔。杜爾伽先砍下了這隻水牛的頭,然後在惡魔想要逃走的時候,又砍下了惡魔的頭,徹底戰勝了惡魔。杜爾迦女神是濕婆天的配偶形象之一。濕婆居住在凱拉薩山(MountKalashi,即中國西藏阿里境內的岡仁波欽神山),他的乘騎是公牛南迪(Nandi),他的神妃是雪山神女帕爾瓦蒂(Parvati),又叫烏瑪(Uma,光明、美麗)。濕婆的配偶起源於印度土著的母神,也像濕婆一樣兼具生殖與毀滅雙重性格,呈現溫柔相與恐怖相等不同的相貌。帕爾瓦蒂或烏瑪的形象是嬌媚嫻淑的妻子。濕婆的配偶的另一種形象杜爾伽(Durza,難近母)則是美艷而嗜殺的復仇女神,曾代表諸神殺死水牛怪魔希沙。還有一種形象迦梨(Kali,黑女神),面目猙獰,酷愛血祭,純屬恐怖的死神。濕婆與帕爾瓦蒂的兒子伽內什(Ganesh)是可愛的象頭神,另一個兒子塞建陀(Skanda)則是可怕的戰神。
室建陀(梵語:स्कन्द,Skanda,murugan),又稱塞建陀、鳩摩羅(意譯童子)、迦吉夜(意譯六面子)、善梵,“穆如干(murugan南印度的叫法)”是印度教的神祇,為濕婆神與雪山神女的兒子,是智慧之神財神象頭神的兄弟,形象是一名俊俏挺拔的少年,也是武神。據說佛教的知名護法神韋馱天,原型即是室建陀。
阿修羅王多羅伽透過虔誠的苦行,感動了梵天,得到了梵天的降福,享有非常勇猛的武力。多羅伽曾向梵天許願,希望能夠百戰不敗。梵天技巧性地答應:“除了濕婆的兒子,你可以百戰不敗。”多羅伽很高興,因為濕婆神的妻子娑提自殺以後,濕婆進入苦修閉關,不再娶妻,也沒有兒子。
多羅伽率領部將,侵略了提婆神的天界,天界危殆,甚至連大神毗濕奴都沒法將他消滅,戰事僵持了兩萬年。眾神向梵天祈禱,梵天卻說;“多羅伽修練苦行有成,已經得到我的祝福,要打敗他,去找到濕婆的兒子。”
雪山神女是濕婆神妻子娑提的轉世,眾神只好希望濕婆能娶雪山神女,並且生一個兒子,來拯救天堂。就請愛神伽摩出馬,濕婆神自知其道行甚高,卻莫名其妙有意亂情迷的現象,發現了這是伽摩搞鬼,於是從額上之眼發出神火,將伽摩毀滅。後來才將伽摩復活,不過從此,伽摩就失去了形體,故被稱為“無形之神”。
雪山神女為了感動濕婆神,進入苦行,濕婆神被打動,又化身為婆羅門前去試探,發現雪山神女非常堅定,終於娶了雪山神女。兩人婚後生下了室建陀,室建陀取得了因陀羅的天兵天將部隊,擊敗了多羅伽,恢復了天界的和平,也從此成為天兵天將的大元帥。
大黑天(梵文:Mahākāla,藏語:ནག་པོ་ཆེན་པོ།),又意譯為大黑、大時、大黑神或大黑天神等,或者直接音譯為摩訶迦羅、莫訶哥羅、瑪哈嘎拉等名稱。
該神本是婆羅門教濕婆(即大自在天)的化身,後為佛教吸收而成為佛教的護法神,特別是在密宗中大黑天是重要的護法神,是專治疾病之醫神與財富之神。在梵文中,Mahākāla由摩訶(Mahā,意思為大)與卡拉(kāla,意為黑色,或時間)組成,字面意思為大黑,或大時。卡拉是閻摩的稱號,濕婆也使用同一個稱號,當他以世界毀滅者形態出現時,稱為瑪哈嘎拉(Mahākāla)
印度教有另外一位神黑天(kṛṣṇa),是毗濕奴的化身。因為梵文:kṛṣṇa意為黑色或深青色,因此也被漢譯為黑天。在印度教中,大黑天是濕婆的另一個名字。他曾變化成陪臚,把梵天的第五個頭砍下,又稱嘎拉陪臚(Kālabhairava,又譯為黑陪臚)。
笈多王朝時(4世紀—6世紀)大黑天信仰已經在印度存在。他在印度是軍神。5世紀時中印度已建有大黑天神廟。5世紀著名詩人迦梨陀娑(梵語:Kalidasa)描述:大黑天神像,膚色黝黑,一手持三叉戟。7世紀,印度教經典提到的大黑天神形象與現今流傳的大黑天形象相近。唐高宗咸亨二年(671年)西行求法的義凈在《南海寄歸內法傳》提到印度許多教寺院供奉有大黑天神。11世紀大黑天在印度佛教中的地位很快提高。印度僧人編纂大黑天儀軌。大黑天造像數量劇增,現存印度大黑天像多為11世紀—12世紀波羅王朝的作品。尼泊爾加德滿都的kālaBhairava也是大黑天。
羅睺是古印度神話中的惡魔,相傳為“達耶提耶王毗婆羅吉提”與“達剎之女辛悉迦”所生之子,他又被稱為“行星、流星之王”,西南方的守護神;他長有四隻手,下半身為蛇尾,好為非作歹。
宙斯(古希臘語:Ζεύς,Zeús,希臘語:Δίας,Días)是古希臘神話中統領宇宙的至高無上的天神,舊譯丟斯。他是克洛諾斯和瑞亞的最小的兒子。
宙斯是奧林匹斯山之王,也是宇宙之王。當他情緒良好時,希臘上空就陽光明媚;當他流淚時,希臘就將下雨。宙斯能驅散烏雲,使天空出現彩虹;但也能把黑雲堆於空中,在地上颳起強風,讓天空閃電雷鳴,大雨滂沱。
宙斯代表了正義,他對人類的統治也是公正不偏的。當人們行善無惡時,土地就農產豐收,牛羊成群,魚蝦豐富;當人們做了惡事時,則天災人禍將鋪天蓋地而來。希臘神話英文版里稱宙斯的智慧是永恆的(wisdomiseverlasting)。
雅典娜(現代希臘語:Αθηνά;拉丁語:Athena;阿提卡方言:Ἀθηνᾶ或Ἀθηναία;伊俄尼亞方言:Ἀθήνη或Ἀθηναίη(多用於史詩);埃俄利亞方言:Ἀθήναα;多里斯方言:Ἀθαναία或Ἀσάνα)是希臘神話中的智慧女神,司藝術,發明和軍事,但並非人們常說的女戰神。
雅典娜是希臘神話中少有的處女神,與阿耳忒彌斯、赫斯提亞並稱為希臘三大處女神,備受希臘人民崇拜,尤其是雅典人,而雅典城是以她命名並受她守護的。
阿瑞斯(古希臘語:Ἀρης)一譯阿雷斯,或譯艾瑞斯,是古希臘神話中的戰神,希臘奧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宙斯與赫拉的兒子,另一說它是赫拉吞下一條暴眼大蛇之後生下來的。他是力量與權力的象徵,嗜殺、血腥,人類禍災的化身。
他的星期二”(英文Tuesday)之名則來自其在北歐神話的對應神祇提爾。
厄倪俄(希臘語:Ένυώ)希臘神話中象徵戰爭的殘忍的女神,經常作為阿瑞斯的陪伴出現,被認為是阿瑞斯的妹妹或者女兒。據說在特洛伊被攻陷的那天,她醉飲遍野的鮮血,興之所至,在城中舞成一股颶風。她的稱號是“城鎮的終結者”,經常表現為身披鮮血,手拿武器。她有時與同名的福耳庫斯和刻托的女兒格賴埃之一混淆。她的羅馬神話對應者貝羅納(Bellona)更為有名,被當做是阿瑞斯的妻子,是朝野崇拜的對象。
朱庇特是羅馬神話中的神,原來是羅馬本土的法律與戰爭之神,後來羅馬統治佔領希臘后,將希臘神宙斯(Zeus)也合併到朱庇特的身上。朱庇特是羅馬神話中的主神,第三任神王;薩圖恩和俄普斯之子,掌管天界;以貪花好色著稱,聖山的許多神祇和許多半神英雄都是他和不同女人生下的子女。他以雷電為武器,維持著天地間的秩序,公牛和鷹是他的標誌。他的兄弟尼普頓和普羅同分別掌管海洋和地獄;女神朱諾是宙斯的妻子。
彌涅耳瓦(拉丁語:Minerva,或譯為彌耶華、米奈娃、密涅瓦),月亮女神、記憶女神,后成為學生、學童的保護女神、溫泉女神、智慧女神、戰神,醫生、藝術家、手工藝人的保護神。美國加州州徽中的女神即是彌涅耳瓦。
馬克斯-普朗克學會會徽即用此女神之頭像。
瑪爾斯(拉丁語:Mars),羅馬神話中的戰神,朱比特與茱諾之子,貝婁娜之丈夫,維納斯的情人,他是羅馬軍團崇拜的戰神中最重要的一位,重要程度僅次於朱比特。瑪爾斯的節日是在三月和十月。拉丁語的“火星”和英語的“March”正是源自瑪爾斯。但拉丁語“Mars”一詞並非源自原始印歐語,似乎是從伊特拉斯坎神話中的瑪里斯(Maris)拉丁化而成的。起初瑪爾斯是羅馬神話中的繁殖與植物之神,同時亦是牲畜、農田與農夫的守護神。在公元前2世紀,大加圖曾說“好好飼養你的牲畜,每年要向瑪爾斯·西爾瓦諾斯(MarsSilvanus)奉獻。”後來,隨著羅馬帝國的擴張,瑪爾斯成為了戰爭的象徵,將希臘神話中的阿瑞斯合併。但與阿瑞斯不同,瑪爾斯一般備受敬畏,跟朱庇特一樣是最受尊崇的神祇。
瑪爾斯被視為是傳說中建立羅馬的羅穆盧斯和瑞摩斯的父親,所以羅馬人有時自稱為“瑪爾斯之子”。
貝羅娜,羅馬女戰神,瑪爾斯的妻子。羅馬早已將她遺忘。戰女神貝羅娜沒有時間建造神廟或是聚集信徒,她只垂青那些為戰而生的凡人。因為,貝羅娜的神力並非來自那些華而不實的廟宇或是軟弱無能的祈禱者,而是那血染的沙場,身披重甲的戰士,以及凱旋后的戰吼。
奧丁(古諾斯語:Óðinn,德語:Wotan,古英語/盎格魯-撒克遜語:Wōden,阿勒曼尼語:Wuoden,倫巴底語:Gotan或Odan,法羅語:Ouvin,古高地德語:Wuotan(意為“狂暴者”),亦譯作歐丁)。
奧丁是阿薩神族(Aesir)的主神,傳說為五十歲左右,身材高大,失去一目,頭戴寬邊帽,冰冷又嚴肅的人物。北歐神話中的“戰神”、“戰爭之神”、“勝利之神”、“軍隊指揮者”。所以戰爭也被稱作“奧丁的憤怒”、“暴風雨”。手持“永恆之槍”(Gungnir)的奧丁,也是“風暴之神”、“矛主”。日耳曼人相信,奧丁會領著亡靈在天風飛翔,所以暴風就是奧丁帶來的死亡之風。而當奧丁揮舞手中的槍時,在人們眼裡看到的就是閃電。他也有幾個和風有關的名字:“漂泊者”、“吵鬧的男人”、“遠行的人”。他很少參加戰鬥,卻是戰略家,利用計謀戰勝敵人。奧丁常因為一己之好,隨意的給予戰爭某一方勝利,即使是原先支持的一方,也隨時會被他拋棄而戰敗。一說法是奧丁會讓偉大的戰士死亡,讓戰士的靈魂進入英靈殿,這是為了替諸神的黃昏培養強大的兵力。
索爾(Thor,古諾爾斯語:Þórr,也譯為索爾,霍爾),日耳曼地區稱他多納爾(Donar),是北歐神話中負責掌管戰爭與農業的神。索爾的職責是保護諸神國度的安全與在人間巡視農作,北歐人相傳每當雷雨交加時,就是索爾乘坐馬車出來巡視,因此稱呼索爾為“雷神”。另外,索爾的勇敢善戰在諸神與巨人間是非常有名的,索爾的力量相當巨大。在神話中甚至可以獨自挑戰巨人群,每當諸神被巨人們欺負或者攻擊時,只要索爾一站出來立刻就讓巨人族知難而退。除了索爾本身力量強大之外,“妙爾尼爾”(雷神之錘)更是讓索爾所向無敵的寶貴武器,因此與諸神敵對的巨人族們相當畏懼索爾,只要索爾在諸神的一天巨人們幾乎不敢對諸神們輕舉妄動。
提爾(Tyr,古北歐語:Týr),也翻作“泰爾”。在北歐神話中,他是戰神,或說象徵勇氣與英雄的神。其他國家裡,對應的名字有:Tyz(哥德語),Ty(古挪威語),Ti(古瑞典語),Tiw、Tiu、Tio、Tig(古英語),Týr(現代冰島語),Ziu、Zio(古德語)。在新埃達中,他被描寫成奧丁(Odin)之子。但透過語言學的考據,在更早之前,他也許是眾神之父。提爾相當於羅馬神話的瑪爾斯(拉丁語:Mars)。英語的星期二“Tuesday”其實是“提爾日”的意思,這是因為在古英語中,提爾的讀音與“Tiw”相似,所以把他的名字命名為一星期中的第二天。在北歐神話中,提爾是奧丁之子,其母親可能是女神弗麗嘉,另外一說是薩迦女神所生。他是北歐主要神祇之一,但他沒有自己的宮殿,而是長住在英靈殿(Valhalla)中。提爾也可以差遣女武神(Valkyries)們。
路西法(Lucifer)是拉丁文,由lux(光,所有格lucis)和ferre(帶來)所組成,意思是光之使者,出自羅馬神話,是曙光女神奧羅拉的兒子。在古羅馬天文學家發現,金星、維納斯實為同一顆星,因此有不少詩人將愛神“維納斯”等同於“路西法”。路西法在基督教神話中,是最接近上帝的一位熾天使。但聖經並未提及路西法曾經是一位天使,也未提到路西法就是撒旦,這個名字真正的來源是羅馬神話中的晨星之神Lucifer,而以賽亞書中的“晨星”指的是巴比倫之王,所以“晨星”天使路西法實際上並不存在於基督教神話中,僅僅是誤傳產物。
米迦勒或彌額爾(希伯來語:מיכאלMicha'el或Mîkhā’ēl;拉丁語:Michael或Míchaël)是在《聖經》提到的一個天使的名字,父神所指定的伊甸園守護者,也是唯一提到的具有大天使頭銜的靈體。米迦勒這個名字的意思是“與神相似”。《聖經》的記載顯示,與撒旦的七日戰爭中,米迦勒奮力維護上帝的統治權,對抗神的仇敵,的確名實相符。在基督教神話中,天堂第一天使長路西法叛逃后,成為上帝耶和華的左膀右臂,被諸神認為實力僅次於路西法的天使。但在《聖經》中提到名叫米迦勒的靈體的次數不多,但每次提到他的時候,他都在積極行動。例如,《但以理書》敘述他跟邪惡的天使爭鬥,《猶大書》敘述他跟撒旦爭論,《啟示錄》敘述他跟魔鬼及其手下的邪靈爭戰。
加百列或稱加百利、加俾額爾、吉卜利勒、加布里耶爾(גַּבְרִיאֵל,希伯來語Gavriʼel,拉丁語Gabrielus,古希伯來語Gaḇriʼēl,阿拉伯語جبريلǦabrīlJibrael,英語Gabriel)是一個傳達天主信息的天使。加百利第一次的出現是在希伯來聖經但以理書中,名字的意思是“天主的人”、“天神的英雄”、“上帝已經顯示了他的神力”、或“將上帝之秘密啟示的人”。他也被認為是上帝之(左)手。根據亞伯拉罕諸教,加百列是負責為神傳遞信息的天使長。有時候,他亦被視為死亡天使、火與雷的王子,不過最常見的還是作為其中一個主要為神傳達信息的使者。據說,加百利也是唯一能說敘利亞語和迦勒底語的天使。根據天主教宗教傳統,他是天使長之一。加百列經常與米迦勒混為一談,而兩者皆為最高階的熾天使,由於在聖經中記載多半向女性顯現神跡,繪畫作品中加百列被繪為女性形象,一般認為加百列是女性的保護者。而在伊斯蘭教中,受真主之命向先知穆罕默德降示《古蘭經》,但認知上與猶太教和基督教有所出入。在巴哈伊信仰的典籍中也有提及加伯利,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巴哈歐拉的形上著作《七谷與四谷》(TheSevenValleysandtheFourValleys)。
威齊洛波契特里(Huitzilopochtli(寬式IPA:/witsiloˈpotʃtɬi/),或作Uitzilopochtli,意為“左蜂鳥”),是阿茲特克人的戰神、墨西加人(英語:Mexica)(Mexica)的部落神、鐵諾奇蒂特蘭城的主神。當墨西加人稱霸之後,他更被升格為太陽神。他通常被視為是泰茲卡特里波卡的一個面相。
聞仲,又稱聞太師,是中國古典神魔小說《封神演義》中的人物,歷史上並無其人,為小說虛構人物。在小說中,聞仲本來是商朝末代君王紂王朝中的太師,乃國家三朝元老大臣,文武雙全,威儀並重,擅長行軍,是商朝軍隊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由於聞太師畢生忠君愛民,剛正不阿,且法力高強,故後人對其尊崇有加。封神榜上封為九天應元雷神普化天尊,督率雷部二十四正神。作為中國民間傳統文化中的雷神,被天下百姓久久傳頌,古代雷神也掌兵事,所以聞仲又是武神。聞仲除了是商朝太師之外,亦是截教中人,曾拜金靈聖母為師,亦有演義版本演釋他為通天教主的頭號弟子,擅長五行變遁之術,手下除了鄧、辛、張、陶四將外,尚有吉立、餘慶兩位門人。聞仲相貌“面如淡金,五柳長髯,飄揚腦後”,額上有一隻神目。
二郎神,本名楊戩,小說《西遊記》中主要角色,力大無窮,變幻莫測,又能有七十二變(八九玄功)。又稱二郎顯聖真君、灌口二郎、二郎真君、灌江神、赤城王、清源妙道真君等等,是民間信仰和道教的神祇人物。
真實的楊戩在民間多認為他是一位與水利、農耕、防止水災有關的神,甚至是水神,有些戲班說二郎神就是戲神老郎神,還被奉為獵神、蹴鞠神、雷神、酒神等。連雲港灌南縣內灌河原名灌江,灌河五龍口被認為二郎神居住地。明清及民國時期灌河五龍口一直有二郎神廟,香火旺盛,後來毀於戰爭,解放后重建二郎神公園為國家4A級公園。還有認為二郎神居於四川都江堰市,都江堰有二郎神廟,所以有些說法里灌江口即都江堰。
二郎神信仰起源於唐朝之前四川地區對於秦蜀郡太守李冰的信仰崇拜,並在北宋時期便流行於中國全國。然而元朝之後,受到戲曲話本小說的大肆渲染,中國全國範圍內的二郎神信仰中的治水成分受到削弱。因而仍然基於治水傳說的巴蜀地區二郎神信仰產生了分化,並在明清發展成為了川主信仰,川主(二郎神)被認為是四川和重慶的鄉土神。
在中國神話中,李靖又稱托塔李天王,是著名的道教護法神,也是中壇元帥哪吒的父親,協助武王克殷有功,后位列仙班。在古典小說《封神演義》、《西遊記》中出場。他的形象特徵是:身穿鎧甲,頭戴金翅烏寶冠,左手托塔,右手持三叉戟,還會使用寶劍。
李靖,道教典籍並無此神此人。是小說虛構人物。古典神話小說《封神演義》《西遊記》中人物,家住陳塘關,有三子:李金吒、李木叉、李哪吒。后修道成仙,晉陞仙班。因為右手中常托玲瓏寶塔,又被稱為“托塔李天王”。他的形象特徵是:身穿鎧甲,頭戴金翅烏寶冠,左手托塔,右手持三叉戟,還會使用寶劍。
托塔天王,姓李,名靖,歷史上確有其人。他是陜西人,是唐初名將,唐太宗時任兵部尚書,因為他戰功顯赫,故死後封為“衛國公”又因死後經常顯靈,為百姓救危解厄,百姓為其建廟供奉,於是到晚唐時候,李靖漸漸被神化了。
孫悟空,是小說《西遊記》中主要角色,也是元朝末期開始在民間傳說中信仰的民俗神。後來在明朝有百回本西遊記作為齊天大聖傳說的集大成本。人們將他奉為庇佑性的神明來崇拜,被民間尊為法力高強的武神佛。孫悟空曾自號為花果山美猴王、齊天大聖,曾任天官弼馬溫,后又受天庭玉帝封有齊天大聖一號,最終被如來佛祖封為斗戰勝佛。孫悟空是一隻由石頭中蹦出來的猴子、天產靈石孕育而生,他吸取日月之精華,並學習仙術,法力及武藝高強,伴隨唐僧前往西天取經,沿路斬妖伏魔。孫悟空生性聰明、調皮、活潑、忠誠、嫉惡如仇,在東亞漢語圈文化中已經成為機智與勇敢的化身。代表了人性中的善良、正義、不阿、自由的情懷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