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毛蓼的結果 展開

毛蓼

植物

蓼科植物,一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產江西、湖北、湖南、台灣、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及雲南。

形態特徵


莖直立,被稀疏短柔毛或近禿凈。葉披針形,長8~15厘米,寬1.5~3厘米,先端漸尖,基部狹窄,兩面疏生短柔毛,尤以邊緣和中脈上為甚;托葉鞘筒狀,長1.5~2厘米,膜質,密生長柔毛,先端有粗壯的長睫毛,睫毛長過托葉鞘或等長;葉柄長約1厘米,密生柔毛。穗狀花序,長3~10厘米,頂生或腋生,稍分枝;總花梗疏生短柔毛或近於無毛;苞片鞘狀,膜質;花被5深裂,白色或淡紅色;雄蕊5~8。瘦果卵形,有3棱,黑色,有光澤。花期秋季。

生長環境


毛蓼
毛蓼
生於水旁、田邊、路邊濕地及林下。
海 拔:20-1300
最低海拔:以下
最高海拔:1000

分佈範圍


國內分佈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台灣、廣西、廣東、湖北、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國外分佈於印度、緬甸、菲律賓也有。

主要價值


毛蓼
毛蓼
【傣葯】啞放蘭姆(西傣)【彝葯】黑申阿:全株治癰腫疽瘺,瘰癧《滇省志》。【彝葯】黑申阿:功用同傣族《滇省志》。【侗葯】擺:全草治痢疾《桂葯編》。
藥理作用:全草有抗菌作用:根有收斂作用,可治腸炎;種子為芳香劑,量大有催吐、瀉下作用。
性味歸經《綱目》:徠“辛,溫,有毒。”入肺、脾二經。
功用主治:
①《本草拾遺》:"主癰腫疽瘺瘰癧,杵碎納瘡中,引膿血,生肌。亦作湯洗瘡,兼濯足治腳氣。"
②《植物名實圖考》:"取根敷傷。"
③《廣西藥植名錄》:"消腫,散毒,治皮膚病。"
相關藥材:粘毛蓼
關 鍵 詞:消腫散毒 癰腫疽瘺瘰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