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街道是中國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下轄的一個街道,前身為1952年設立的珠江管理區,又稱為珠江華僑農場,2008年10月30日設立為街道。轄區總面積41.5平方公里,下轄8個社區。
珠江華僑農場
珠江街道辦事處,沿革於珠江管理區及其珠江華僑農場,其前身是東莞縣明倫堂示範農場,解放前該示範農場僅有耕地2000多畝。1949年12月,廣東省東莞縣軍事管理委員會萬頃沙接管處接管東莞縣明倫堂示範農場,1950年底正式命名為廣東省東莞縣萬頃沙國營農場。1951年底,廣東省歸國難僑處理委員會在東莞縣萬頃沙一帶辦起全國第一個華僑農場,稱廣東省歸國難僑處理委員會農場。1952年擴場,耕地面積增至7000多畝,共安置被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驅趕回國歸難僑1100多名。1953年初更名為廣東省萬頃沙集體華僑農場。1954年“廣東省萬頃沙集體華僑農場”與“廣東省東莞縣萬頃沙國營農場”合併,成立“廣東省萬頃沙國營珠江機械農場”。至1966年,珠江華僑農場土地面積增加到53263畝,其中耕地37292畝,總人口10709人,職工5278名。1978年6月,共接待安置4052名越南難僑,農場改名為“廣東省珠江華僑農場”。1988年8月,珠江華僑農場從省下放廣州市,市政府委託市農場局(1996年改製為市農工商集團公司)管理,1989年6月,“廣東省珠江華僑農場”改名為廣州市珠江華僑農場,1991年3月,又掛廣州市國營珠江華僑農工商聯合公司牌子。1992年1月,廣州市政府批准設立“廣州市珠江管理區”,賦予縣一級行政經濟管理許可權,委託廣州市農場局代管,掛“廣州市珠江管理區”“廣州市珠江華僑農場”“廣州市國營珠江華僑農工商聯合公司”三塊牌子、一套人馬。根據穗辦〔2002〕1號和穗編字〔2002〕233號文件,2002年12月31日,珠江管理區成建制划入廣州南沙開發區建設指揮部,作為其下屬正處級行政單位,機關定編58名公務員,負責轄區內市政、社會、僑務等行政管理工作。2008年10月30日,珠江街道辦事處正式掛牌成立,機關行政編製28名,負責轄區範圍內地區性、群眾性、公益性、社會性工作。
珠江街道位於北緯22.42度,東經113.32度,東與南沙街一河之隔,西、南、北與橫瀝鎮、萬頃沙鎮相連。轄內河涌縱橫,是典型水網地帶,靈新公路貫穿其間10公里,南部快線貫穿其間5公里。轄內面積57.13平方公里。
珠江街道是中國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下轄的一個街道,位於南沙區萬頃沙半島中部,前身為1952年設立的珠江管理區,又稱為珠江華僑農場,2008年10月30日設立為街道。
新設立的珠江管理區面積為41.5平方公里,轄農場本部、龍穴島、紅哨等區域,有戶籍人口18305人,其中歸難華僑僑眷4843人,2007年工農業總產值14.4億元。珠江街將新建社區綜合管理服務、文體、華僑事務3個中心,同時新設8個社區居委會,將原企業的社會事務分離出來。
珠江街道設立居委會9個,分別是前鋒、義隆、福生、同安泰、平安、西新、泰安、禮隆居委會和新興居委會(原萬頃沙鎮中心居委會),紅嶺區劃給南沙街,龍穴區劃給萬頃沙鎮,轄區面積41.5平方公里。2008年底,珠江街戶籍人口18389人,其中歸難僑僑眷4827人,外來暫住人口6551人。
截至2020年末,常住人口38710人。
轄區總面積41.5平方公里,下轄8個社區。常住人口2.56萬人,戶籍人口1.83萬人,其中歸難華僑僑眷4843人。
珠江街道(原名珠江華僑農場)建於1952年,建場后,珠江華僑農場先後歸中僑委、省華僑管理局、廣州市政府的農場管理局等管理,於1992年設廣州市珠江管理區。2008年2月,經廣州市政府研究並由省政府同意,撤銷珠江管理區,設立南沙區珠江街道辦事處。
珠江管理區機關設科室8個、機關服務中心1個,配置公務員44名。珠江街機關設科室5個,行政編製28名,經費由南沙區財政核撥3500萬元,包括市政設施建設費用。
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3.9億元,其中基本建設投資33.5億元,消費品零售總額1.9億元,金融機構存款餘額8.8億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餘額5.7億元。全街人年均收入7100元,勞動力年均收入10137元。
中船龍穴基地
2008年,珠江街工業產值8.6億元,主要企業有:平謙汽車產業園、中船龍穴基地、廣州造紙股份有限公司南沙分公司、廣州威達高實業有限公司、怡基鐵器廠、華實紙廠、興發紙廠。南沙平謙國際汽車產業園是南沙區政府屬下國有企業和香港平謙國際(南沙)發展有限公司合資開發以汽車零部件為主的工業園,規劃總面積為175萬平方米。至2008年,駐產業園企業已有:優蒂利(廣州)剎車片有限公司、廣州鴻圖精密壓鑄有限公司、廣州尼萊思克複合材料製品有限公司、廣州市潔鑫不鏽鋼潔凈容器有限公司、廣州市入科光學鏡片有限公司、廣州市馬瑞利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廣州索特塑管有限公司等企業。中船龍穴基地是華南地區最大造船基地,佔地面積585萬平方米,碼頭岸線6公里,設計年產大型油輪和集裝箱船各12艘,年造船能力200─300萬噸。至2008年,該基地由中船集團核心獨資企業──廣州中船南沙龍穴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建設。街道農業產業化發展迅速,2008年,珠江街進一步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構建集農業園區建設、基地生產、產品加工銷售為一體的農業產業鏈發展模式。全年農業總產值3.5億元。其中:稻穀收成45.6噸、玉米1141噸、蔬菜6981.5噸、花卉44萬元、其他作物9382噸、水果60噸、牛奶產量6075噸、海水產品276噸、淡水產品14018噸、生豬出欄10000頭、家禽出欄65000隻。開展轄內農業品牌建設,推廣“一村一品”水果專業村典型,龍珠新村的砂糖桔被廣州市定為二十個水果專業村之一;御三街養殖場被定為廣州市水產養殖示範場,其魚塘規模1050畝;廣州南沙現代都市農業產業園佔地面積約10600多畝,已被批准為省級農業示範園區,其產業園一期溫室大棚4000平方米建設已經完成。
珠江第二小學
珠江街轄內設文化廣場1個,公園1個,籃球場20個,餐館9間,招待所2間,文具書店9間。還設有職業技能培訓基地和婚育培訓處,電腦基本操作培訓點。轄內有中學1間,在校學生835多人;小學4所,在校學生1280多人;中小學教師158多人;托幼園所3所,入園托幼兒795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小學生升學率100%,初中生升學率100%。轄區內設置農家書屋,藏書13000多冊。轄內有醫院1間,分院1間,衛生站7所,全年總門診數28.9萬人次。原珠江管理區醫院及其紅嶺分院移交區衛生局管理,為區屬事業單位,分別改建為南沙區中醫院、南沙區婦幼保健院。組織廣州中醫藥大學10多位專家教授和台灣學生在珠江東路鴻成雅園路段開展義診活動,現場設中醫外科、推拿按摩專科,吸引近千名群眾諮詢診治。開展婦科病普查普治活動,免費為3200多名已婚育齡婦女進行婦科檢查。開展計劃免疫檢查工作,全年共接種脊灰疫苗1396人次、百白破檢查1428人次、麻疹(含麻腮風)759人次、乙肝1456人次、乙腦647人次、流腦965人次、甲肝481人次、HIB712人次、水痘125人次、肺炎94人次、輪狀病毒疫苗142人次、流感疫苗共696人次。轄內共8120人參加南沙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合作基金總額為121.8萬元,2008年居民住院報銷補償金額為110.8萬元。
2008年,珠江街組隊參加南沙區“迎奧運,促和諧”健身氣功邀請賽,獲得菊花獎;參加第三屆廣州市水鄉文化節運動會,獲水上撥河第一名;組建社區合唱團,代表南沙區參加廣州市“萬人同唱文明歌”比賽,獲優秀組織獎;組織18人參加區三級體育指導員培訓班,全部考試合格,獲“社會體育指導員”稱號。
檢查工作
2008年,珠江街配合創建文明城區建設,積極開展“全民法制宣傳教育”主題實踐活動,共開展法制講座3場,參加人數1130人次。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宣傳活動,派發廣州人精神、南沙精神、公民公德宣傳品1200套,開展多場相關宣傳活動。通過社區講座、上門巡查、專項整治、公益宣傳、評選文明戶等方式,全方位推動市民文明行為教育。開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文化管理”專項整治行動,出動人員167人次,巡檢轄區內音像攤店、網吧、電腦培訓點共56個,發出整改通知37份。推進科教、文體、法律、衛生四進社區主題實踐活動,全年開展文藝匯演進社區2場、電影5場,新增農家書屋3間,新增圖書3500冊;組織科普、法律、健康等講座多場,100多人參加;組織各類文體活動3次,參與群眾1萬多人次。抓好環境整治工作,引進市環衛公司管理模式,提升中心區環衛水平,增強居民點和僑隊的保潔力度,延長河涌保潔時間至14小時。以清理整治“毒奶粉”事件為契機,對轄區內食品商鋪進行全面檢查,加強對食品藥品衛生安全的監督;以迎奧運、創造平安穩定環境為契機,加強安全生產巡查和專項整治工作,出動人員1115人次進行209次專項巡查,整頓轄區內發生安全生產事故的企業。舉辦廣州市第三屆水鄉文化節南沙知青情牽珠江聯誼活動,100多名知青代表參加。
護街
珠江街道全年收到群眾信訪件21件,接待群眾來訪288批1463人,其中屬於集體性上訪33批次,與2007年同期相比下降40%。立案調查處理51宗,已辦結48宗,辦結率94%。辦理民生信訪案件17宗,已辦結17宗,辦結率100%。舉辦16期法制教育培訓班,印製法制案例宣傳畫80多張,宣傳小冊子5000份,進行張貼和派發。開展掃除“黃賭毒”活動,全年開展“颶風”行動9次,參與人員596人次,清理髮廊103間次、旅館業15間次、廢品收購業26間次、酒吧10間次、網吧20間次,取締地下旅館2家,對違法經營者2人處以行政拘留10日並處罰款500元;查獲地下遊戲機室1間,扣押電子遊戲機10台。對超範圍經營的髮廊8間、酒吧1間處以停業整頓。破獲販毒案件3宗,抓獲收戒吸毒人員16人。加強出租屋流動人員管理,轄內有出租屋1276棟5021套,登記流動人員6273人。舉辦新的流動人員管理條例大型宣傳活動,全年共出動1240人次,檢查出租屋1276棟5021套,派發宣傳材料2500份。開展“百日”交通整治行動,出動警力256人次,治安聯防力量120人次,其他人員45人次,共收繳無牌無證摩托車119輛,查處違章264宗,查處摩托車維修點6個。完成麗雅花園封閉式小區建設,龍珠新村、三區順安片、甘化總廠、泰安花園封閉式、半封閉式建設,已建成視頻監控點21個。落實領導包案制度,堅持每月接訪、下訪和約訪制度。為嚴控“六亂”回潮,珠江城管中隊每天堅持錯開時段,巡查守點,對轄區內珠江東路、發展路等“六亂”嚴控區域進行突擊整治。
南沙汽車產業基地
珠江管理區(珠江華僑農場)建於1952年,是全國最早的華僑農場之一,從組建起就承擔了國家安置任務,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安置了1300多名東南亞歸國華僑,從1961年起先後接收了3200多名廣州知識青年,1979年承接了8000多名越南歸僑。原華僑農場是廣州市最後一個轉為行政區的華僑農場,改街后實行政企分開,使珠江街道辦在行政上能更好地融入地方,在經濟上融入市場,保障華僑民生福利和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珠江管理區納入南沙經濟社會發展統一規劃后,就改變了長期遊離於周邊社會發展之外的狀況。幾年來,珠江管理區成為南沙整體發展的重點板塊,中船造船基地落戶龍穴島,紅哨1800畝土地納入南沙國家級保稅區,華南最大紙業基地在此擴容,727畝的廣州市農科所基地也將成為農業發展名片。2007年街道工農業總產值14.4億元。2008年,珠江街大力推進社區建設。投資447.86萬元建成珠江文化廣場,為居民提供休閑、娛樂、健身活動場所;投資145萬元建成中心區西區污水處理站,日處理污水量500立方米;投資348.5萬元對南沙現代都市農業示範區六涌半橫線機耕路進行硬底化建設,解決農耕戶生產、運輸困難問題;投資255.47萬元對靈新公路八涌半至海堤主道、至三區區部、向前隊、東風隊支道進行硬底化建設,解決居民群眾出行難問題;投資22.78萬元對嘉安圍排水進行整治;投資104萬元對麗雅花園、龍珠新村、甘化總廠小區進行平安社區建設;投資26.15萬元建成勞動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投資55萬元改造甘化總廠社區居民用電線路;投資190多萬元在一、二、三區河涌兩岸居民區安裝路燈;投資50萬元建成八涌半風能太陽能路燈;投資28.63萬元對順安片安全設施和環境進行改造;投資285萬元修復龍穴島西上圍受颱風“黑格比”損壞的海堤;投資200萬元對八涌半標準魚塘二、三期整治和東方隊一期標準魚塘進行整治;辦理群眾私人房屋規劃報建40宗,規劃驗收23宗,核發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40宗,總建築規模達14148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