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鱗狀細胞癌
膀胱鱗狀細胞癌
膀胱鱗狀細胞癌是指發生於膀胱黏膜的非尿路上皮惡性腫瘤,病理學示鱗狀細胞癌。膀胱鱗狀細胞癌的發病率較低,發病原因主要是慢性尿路感染和膀胱血吸蟲感染。膀胱鱗狀細胞癌分為非血吸蟲病性膀胱鱗狀細胞癌和血吸蟲病性膀胱鱗狀細胞癌兩種。膀胱鱗狀細胞癌的臨床表現主要為肉眼血尿和尿路刺激癥狀,如尿頻、尿痛、尿急。膀胱鱗狀細胞癌以手術為主要的治療方法,可輔助放療。膀胱鱗狀細胞癌經積極治療后,可以改善預后,5年生存率約為50%。膀胱鱗狀細胞癌可以發生遠處轉移,危及生命。
● 泌尿外科或外科、腫瘤科
● 膀胱鱗狀細胞癌可分為非血吸蟲病性膀胱鱗狀細胞癌和血吸蟲病性膀胱鱗狀細胞癌兩種。
● 主要病因是慢性尿路感染。慢性炎症刺激,可使移行上皮細胞鱗狀化生,細胞間變,癌變,或者感染後有的細菌將硝酸鹽轉變為有致癌作用的亞硝酸鹽和亞硝胺,進而引起癌腫。
● 膀胱內結石,導尿管等異物刺激也是鱗狀細胞癌的重要病因。
● 膀胱粘膜白斑,在某些因素作用下,可進一步發展為鱗癌。
● 其發病機理可能與血吸蟲存在導致的細菌和病毒感染有關。
● 維生素A缺乏,也可能是膀胱上皮鱗狀化生及腫瘤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 血吸蟲病性膀胱鱗狀細胞癌的平均發病年齡比非血吸蟲病性膀胱鱗狀細胞癌低10~20歲。
● 有慢性尿路感染,長期留置導尿管等病史,或者膀胱血吸蟲病病史。
● 肉眼血尿,伴尿路刺激癥狀,如尿頻,尿急,尿痛等。
● 確診膀胱鱗狀細胞癌需要進行影像學檢查,膀胱鏡檢查和活檢。
● 超聲檢查:可發現膀胱內腫瘤的數目,大小等。
● 靜脈腎盂造影:可以發現膀胱內充盈缺損。
● CT和磁共振檢查:可判斷腫瘤侵犯的深度和範圍,有無盆腔淋巴結腫大等,有助於臨床分期。
● 膀胱鏡檢查加活檢是診斷膀胱鱗狀細胞癌的最主要的方法。
● 可觀察膀胱鱗狀細胞癌的大小,數目等。
● 可取組織活檢。
● 組織學特點為角化細胞出現,並可見角化珠。
● 醫生根據臨床表現,影像學檢查,膀胱鏡檢查和活檢結果診斷本病。
● 有慢性尿路感染,長期留置導尿管病等,或者膀胱血吸蟲病病史。
● 肉眼血尿,伴尿路刺激癥狀,如尿頻,尿急,尿痛等。
● 超聲檢查:可發現膀胱內腫瘤的數目,大小等。
● 靜脈腎盂造影:可以發現膀胱內充盈缺損。
● CT和磁共振檢查:可判斷腫瘤侵犯的深度和範圍,有無盆腔淋巴結腫大等,有助於臨床分期。
● 膀胱鏡檢查加活檢是診斷膀胱鱗狀細胞癌的最主要的方法。
● 可觀察膀胱鱗狀細胞癌的大小,數目等。
● 可取組織活檢。
● 組織學特點為角化細胞出現,並可見角化珠。
● 純鱗癌,多見。
● 混合癌,鱗癌伴有尿路上皮癌和腺癌等成分,約佔1/3。
● 國際通用TNM分期。
● Tx.原發腫瘤無法評估。
● T0. 無原發腫瘤證據。
● T1.腫瘤侵入上皮下結締組織。
● T2. 腫瘤侵犯肌層。
● ● T2a.腫瘤侵犯淺肌層。
● ● T2b.腫瘤侵犯深肌層。
● T3. 腫瘤侵犯膀胱周圍組織。
● T4.腫瘤侵犯以下任一器官或組織,如前列腺,精囊,子宮,陰道,盆壁和腹壁。
● Nx.區域淋巴結無法評估。
● N0.無區域淋巴結轉移。
● N1.真骨盆單個淋巴結轉移。
● N2.真骨盆多個淋巴結轉移。
● N3. 髂總淋巴結轉移。
● Mx.遠處轉移無法評估。
● M0.無遠處轉移。
● M1.遠處轉移。
● 本病需要與膀胱尿路上皮癌,膀胱腺癌,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癌,腺性膀胱炎等疾病進行鑒別。
● 如果出現血尿伴尿路刺激癥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 醫生通過影像學檢查,膀胱鏡檢加活檢等可以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
● 膀胱鱗狀細胞癌治療以手術為主,輔以放療。
● 根治性膀胱全切術是唯一的手術治療方法。
● 手術前輔助放療,可改善預后。
● 放療用於術前或術后輔助治療。
● 化療無效。
● 膀胱鱗狀細胞癌可發生全身轉移,危及生命。
● 膀胱鱗狀細胞癌常轉移到髂窩、腹股溝、大網膜、肝、肺和骨骼等處。
● 膀胱鱗狀細胞癌經過手術治療,可改善預后。5年生存率為50%左右,血吸蟲病性膀胱鱗狀細胞癌的預后相對較好。
● 積極治療慢性尿路感染和血吸蟲病。
● 積極治療膀胱黏膜白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