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博物館

麒麟博物館

麒麟博物館”位於深圳龍華新區大浪辦事處下嶺排社區居民活動中心三、四樓,共400餘平方米

麒麟舞是一種客家民俗舞蹈表演藝術,按照民俗的地域分佈,可分為南方,北方兩種特色。麒麟是中國民間傳說中的神獸,早在周代就與龍、鳳、龜並稱“四靈”,且列“四靈”之首,是太平、吉祥的象徵。麒麟文化發展到近幾百年,更突出地表現為麒麟舞,也就是進入表演藝術領域。麒麟舞融音樂、舞蹈、工藝美術、雜技於一體,既具有美學的欣賞價值,又有文藝的、宗教的、民俗的、歷史的研究價值。

2013年1月5日上午,位於深圳龍華新區大浪辦事處下嶺排社區居民活動中心的深圳市首個麒麟博物館落成,並向市民免費開放。大浪客家人舞麒麟是一項歷史悠久的傳統舞蹈藝術,至今已有400餘年歷史,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發展歷史


落成揭牌
麒麟博物館
麒麟博物館
2013年1月5日上午,麒麟博物館落成揭牌儀式暨麒麟文化論壇在大浪辦事處下嶺 排社區活動中心舉行,這是此次深圳市首屆麒麟文化節的重要內容之一。新區領導王立新、戴斌、胡曉清、黃啟鍵出席了揭牌儀式。
文化
麒麟博物館
麒麟博物館
大浪轄區客家人舞麒麟是一項歷史悠久的傳統民俗文化藝術,始於明朝嘉 靖年間,至今已有400餘年歷史,以大船坑麒麟隊為代表隊的五支麒麟隊仍活躍在各社區,逢年過節用舞麒麟的方式表達對美好生活的祈願,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大船坑舞麒麟已成功申報區、市、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石凹也申報了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麒麟博物館的落成對傳統文化起到了搶救保護、傳承和延續的作用,其歷史文化價值是不可低估的。在現代化進程中保護本土文化,就是守護我們的精神家園。
發展
隨著社會現代化進程和農村城市化步伐加快,與傳統農業文明相適應的傳統文化和民間文化面臨著被現代化歷史進程所淹沒的危險。在急劇變革的經濟社會發展浪潮中,如何有效保護與活態傳承大船坑麒麟舞成為政府文化部門、社會各界熱心人士共同關注的重要課題。

建築布局


麒麟博物館
麒麟博物館
重要該博物館位於下嶺排社區居民活動中心三、四樓,以詳實的圖片和實物資料介紹了麒麟文化的淵源、麒麟舞的產生和流傳、客家人與麒麟舞、大船坑舞麒麟等內容

主要活動


揭牌儀式后,還在現場舉辦了一場麒麟文化論壇活動,邀請了省、市非遺保護專家詳細解讀非遺保護工作的內涵和實質,介紹深圳地區客家舞麒麟、唱山歌等民俗文化瑰寶,普及非遺保護常識。

作用價值


麒麟博物館
麒麟博物館
據大浪辦事處負責人介紹,建立博物館的目的,是為了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展示麒麟的淵源、舞麒麟的產生與流傳、客家人與舞麒麟,以及大浪舞麒麟的歷史和大浪各時期舞麒麟的發展與興衰。期望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同心協力,構建老、中、青三級傳承梯隊,使這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繼續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