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相鎮
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轄鎮
北相鎮,隸屬於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地處鹽湖區北部,東與馮村鄉相鄰,南與姚孟街道相接,西與臨猗縣楚候鄉接壤,北鄰泓芝驛鎮,距鹽湖區人民政府約15千米,區域總面積66.15平方千米。
1徠949年,北相鎮境域屬安邑縣第四區;1984年9月,由北相公社改為北相鎮。截至2018年末,北相鎮戶籍人口為40040人。截至2020年6月,北相鎮下轄3個社區、19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北相村。
2018年,北相鎮有工業企業14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83個。
1949年,屬安邑縣第四區。
1959年,為運城縣北相公社。
1983年,屬運城市。
1984年9月,由北相公社改為北相鎮。
2000年6月,屬運城市鹽湖區。
北相鎮
區劃沿革
1984年9月,北相鎮下轄28個村。
2010年,增設文化產業園社區,北相鎮下轄1個社區、28個村。
截至2011年末,北相鎮下轄文化產業園1個社區,28個行政村。
行政村 | |||
北相 | 陳邵 | 古上 | 寨庄 |
南相 | 東古 | 東任留 | 西曲馬 |
曹允 | 西古 | 侯家卓 | 東曲馬 |
王桐 | 古南庄 | 自治庄 | 楊包 |
北任留 | 東翟底 | 麻家卓 | 東張賀 |
南任留 | 店上 | 張村 | 西張賀 |
滕家卓 | 相庄 | 李村 | 振新莊 |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北相鎮下轄3個社區、19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北相村。
社區 | |||
文化產業園社區 | 鹽湖工業園社區 | 感恩廣場社區 | |
行政村 | |||
北相村 | 西古村 | 北任留村 | 楊包村 |
南相村 | 東翟底村 | 麻家卓村 | 相北村 |
曹允村 | 西曲馬村 | 張村 | 相西村 |
王桐村 | 東張賀村 | 李村 | 相東村 |
南任留村 | 西張賀村 | 東古村 |
北相鎮地處鹽湖區北部
北相鎮
北相鎮境內河道屬黃河流域;主要河道有涑水河1條,從東至西流經南任留、北任留、麻家卓等村,長7.2千米。
北相鎮主要自然災害有大風降溫災害,四年1次,主要發生在每年的3—4月,嚴重的一次大風降溫發在生2010年4月15日,造成北相鎮1300畝蘋果和棗絕收,直接經濟損失120萬元。
2011年,北相鎮有耕地38089畝。
北相鎮
截至2011年末,北相鎮總人口37033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710人,城鎮化率1.9%;總人口中,男性18488人,佔49.92%;女性18545人,佔50.08%;以漢族為主,達36662人,佔99%;有彝、維吾爾、回3個少數民族,共371人,佔1%。2011年,北相鎮人口出生率13.8‰,人口死亡率0.8‰,人口自然增長率1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59.8人。
截至2017年末,北相鎮常住人口為32551人。
截至2018年末,北相鎮戶籍人口為40040人。
北相鎮
2008年,北相鎮農民人均純收入4350元。
2009年,北相鎮農民人均純收入4724元。
2010年,北相鎮生產總值4.6億元,社會總產值2.5億元,財政收入4000萬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000元,比2009年增長11%,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578元,同比增長18%。
2011年,北相鎮農民人均純收入7740元。
2018年,北相鎮有工業企業14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83個。
北相鎮是鹽湖區主要的糧棉生產基地。2011年,北相鎮農業總產值8385萬元,比2010年增長0.98%。北相鎮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北相鎮生產糧食10500噸,其中小麥10800噸,玉米20200噸。北相鎮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大棚蔬菜等。2011年,北相鎮棉花種植面積26300畝,產量475噸。北相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北相鎮生豬飼養量3200頭,年末存欄3000頭;羊飼養量8945隻,年末存欄4840隻;牛飼養量1722頭,年末存欄328頭;家禽飼養量13.1萬羽,上市家禽85500羽。2011年,北相鎮生產肉類757.4噸;畜牧業總產值200萬元。2011年,北相鎮水果種植面積8400畝,產量25925噸,主要品種有蘋果、梨、桃。
北相鎮
2011年,北相鎮工業總產值為34.5億元,比2010年增長17%;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34%。2011年,北相鎮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家,職工270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0.6億元,比2010年增長12%。
徠截至2011年末,北相鎮有商業網點193個,職工2003人。2011年,北相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485萬元,比2010年增長4%;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759萬元,比2010年增長5%。
2011年,北相鎮郵政業務收入為15000元;電信業務收入為40萬元。
截至2011年末,北相鎮有幼兒園10所,在園幼兒926人,專任教師140人;小學4所,在校生918人,專任教師89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895人,專任教師6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各類民辦學校和教育機構6所。北相鎮主要學校有運城衛校、運城大學、運城師範學院。
截至2011年末,北相鎮有各類科技人才876人,其中專業科技人才113人,經營管理人才372人,技能人才121人,農村實用人才270人。
截至2011年末,北相鎮有各類文化藝術表演團體4個;流動電影隊1個,年放映60場次,觀眾達5300人次;有文化站1個,農家書屋29個;文化行業從業人員23人。北相鎮主要文化藝術團體有曹允蒲劇團。截至2011年末,北相鎮100%的村安裝了體育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60%以上;有廣播喇叭200隻,入戶率100%,通響率100%。截至2011年末,北相鎮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100%,有中央、省、市等50多個電視頻道在該地落戶,有線電視用戶數為6991戶,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截至2011年末,北相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5個,其中衛生院1所;病床91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2.5張;專業衛生人員79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2.1人。2011年,北相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3.2萬人次,出院病人5000人次。2011年,北相鎮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2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3000人,參合率95.3%。
2011年,北相鎮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44戶,人數858人,支出92.82萬元,比2010年增長79.3%,月人均90.2元,比2010年增長56.9%;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1人,支出18700元,比2010年增長16%;農村五保分散供養79人,支出11.1萬元,比2010年增長53.6%;農村醫療救助617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604人次,共支出10.75萬元,比2010年增長23.6%;農村臨時救助12人次,支出1120元,比2010年增長46.7%;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92人,撫恤事業費支出56.1萬元,比2010年增長7%。
截至2011年末,北相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45千米,投遞點35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征訂報紙36份、期刊6000冊;有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5個;有固定電話用戶4000戶,行動電話用戶9000戶。
截至2011年末,北相鎮有35千伏變電所1座,有主變壓器2台。
北相鎮
截至2011年末,北相鎮有縣鄉級公路2條,總長12千米。北相鎮境內有運泓路,運稷路橫貫南北,南風大道段至運(運城)稷(稷山)一級公路南北貫通,又有舜王路橫穿東西。
北相鎮
北相鎮因古時該地人們多姓相,又是交流重鎮,故名相城。春秋時,晉大夫里克被戮,妻司城氏攜少子季友逃避於安邑相城,為相里氏,今北相、南相2村由此得名,鎮依村名。
北相鎮
北相鎮境內著名人物有辛亥革命烈士李歧山和文學家、戲劇家、翻譯家李健吾。
北相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