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狐猴科

鼠狐猴科

鼠狐猴科由Gray於1873年確立分科,現在共確立5屬30種。

鼠狐猴科(Cheirogaleidae)是夜行性的小型狐猴,可能是最原始的狐猴類,也有人將其置於狐猴科作為一個亞科。鼠狐猴科中包括一些體型最小的靈長類,其中赤色倭狐猴Microcebus rufus體長僅10厘米多,尾長13厘米,平均體重僅55克。鼠狐猴科成員為雜食性,其中多數更偏重果實,有些更偏重昆蟲,還有些以樹脂為主食。

各屬名稱


鼠狐猴科
鼠狐猴科
鼠狐猴屬 Cheirogaleus (共7種)
倭狐猴屬 Microcebus (共16種)
巨狐猴屬 Mirza (共2種)
毛耳鼠狐猴屬 Allocebus (共1種)
叉斑鼠狐猴屬 Phaner (共4種)

下屬分類


鼠狐猴亞科

包括4屬17。
1.毛耳鼠狐猴屬
2.鼠狐猴屬
Cheirogaleus adipicaudatus(spiny desert dwarf lemur)、
克氏鼠狐猴Cheirogaleus crossleyi(Crossley's dwarf lemur)、
鼠狐猴Cheirogaleus major(greater dwarf lemur)、
肥尾鼠狐猴Cheirogaleus medius(fat-tailed dwarf lemur)、
Cheirogaleus minusculus(small iron-gray dwarf lemur)、
Cheirogaleus ravus(large iron-gray dwarf lemur)、
希氏鼠狐猴Cheirogaleus sibreei(Sibree's dwarf lemur);
3.倭狐猴屬
貝氏倭狐猴Microcebus berthae(Berthe's mouse lemur)、
紅灰倭狐猴Microcebus griseorufus、
倭狐猴Microcebus murinus、
皮氏倭狐猴Microcebus myoxinus(Peters's mouse lemur)、
Microcebus ravelobensis(Ravelobe mouse lemur)、
赤褐倭狐猴Microcebus rufus、
桑河倭狐猴Microcebus sambiranensis(Sambirano mouse lemur)、
北赤褐倭狐猴Microcebus tavaratra;
4.科氏倭狐猴屬

叉斑鼠狐猴亞科

僅1屬,即叉斑鼠狐猴屬Phaner,已知4種:
1.德氏叉斑鼠狐猴Phaner electromontis(Mt.d'Ambre fork-crowned lemur)、
2.叉斑鼠狐猴Phaner furcifer、
3.蒼白叉斑鼠狐猴Phaner pallescens (pale fork-crowned lemur)、
4.帕氏叉斑鼠狐猴Phaner parienti(Pariente's fork-crowned lemur)。

分佈


非洲馬達加斯加。

特徵


在狐猴類中它們的體型更小,在靈長目中體型最小,範圍在13cm~28cm之間,尾長,可達體長的1.5倍。

習性


夜行性。棲息於叢林中。善跳躍、攀援,尾可起平衡作用和支撐作用。獨居,繁殖時成對。雜食性,主食花、
果、葉,兼食小型節肢動物和小型脊椎動物。

繁殖


鼠狐猴科
鼠狐猴科
一到兩年內性成熟。孕期60天左右,一胎2到3 只,個別情況下可達4隻。三對共六隻乳頭。40天左右斷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