臟腑

臟腑

臟腑是人體內髒的總稱,古人把內臟分為五臟和六腑兩大類:五臟是心、肝、脾、肺、腎;六腑是膽、胃、大腸、小腸、膀胱和三焦。此外還有一個心包絡,它是心的外衛,在功能和病態上,都與心臟相互一致,因此,它也是屬於臟。

簡介


● 英文名稱:Viscera and Bowels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基礎理論—臟腑

古籍摘選


● 臟腑各因其經而受氣於陽明,故為胃行其津液。(《素問·太陰陽明論》)

名詞解釋


● 指人體的內臟器官,為五臟、六腑、奇恆之腑的統稱。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臟腑為內髒的總稱,為中醫學基本的解剖觀,是中醫學認識機體形態結構的基礎。按功能與形態結構之不同,臟腑主要分為五臟、六腑和奇恆之腑。臟腑主要位於胸腔、腹腔及顱腦內,大部分是有形可見的實體臟器。臟腑是中醫藏象學說的基礎。

五臟

● 五臟即心、肝、脾、肺、腎五個臟器的簡稱,五臟為實質性的臟器,主要功能為化生和貯藏精氣,是臟腑理論的核心,在陰陽理論中,五臟藏精氣而不瀉,屬於陰。中醫學的特點之一為整體觀念,人體為一個有機的整體,這個整體以五臟為中心。五臟與六腑相配,形成相互表裡的關係。五髒的陰陽屬性,心、肺居於胸腔,為陽;肝、脾、腎居於腹腔,為陰。

六腑

● 六腑即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的簡稱,六腑多為空腔臟器,主要功能為受盛和傳化水谷,是臟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陰陽理論中,六腑傳化物而不藏屬於陽。胃、大腸、小腸主要參與穀物的消化吸收;胃、小腸、膀胱及三焦主要參與水液代謝。三焦有名而無形,有部位之三焦和功能之三焦的不同,部位之三焦主要指心肺為上焦、脾胃為中焦、肝腎為下焦;功能之三焦主要指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如瀆。

奇恆之腑

● 奇為異,恆為常,奇恆之腑在形態上與腑相似,均為空腔臟器,但是在功能上與臟相似,可以貯藏精氣,不同於五臟六腑,因此稱為奇恆之腑,主要有腦、髓、骨、脈、膽、女子胞。其中膽參與食物的消化吸收,但是又貯藏精汁,因而既屬於六腑也屬於奇恆之腑。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 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鄭洪新。中醫基礎理論.4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