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別詩

離別詩

離徠別詩是傷感型、豪邁型的一種書面情感表達,重團聚、怨別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心理。千百年來,故國鄉土之思、骨肉親人之念、摯友離別之感牽動了很多人的心弦,"別離"自然成為我國古典詩歌中歌詠的重要內容。

離別詩的代表詩人有柳宗元,王勃,白居易,王維等。

解釋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這是江淹給離別最好的詮釋。古代交通通訊條件不便,詩人們卻為了自己的事業理想離開故土辭別親友,一旦分離就不知何日再相逢。難怪李商隱在《無題》中說:“相見時難別亦難。”淡淡的詩句中包含著無比豐富的人生感受。

風格抒情


從風格上來看,送別詩分為兩類:傷感型和豪邁型。
古人出行原因大體可分為赴考、出使、遷謫(宦遊)、征戎、鄉旅、歸隱等。由於道路崎嶇難行,交通工具落後,一別動輒多年,再會難期,因而古人更重離別,或折柳送別,或擺酒餞行,或寫詩相送,其間充滿了殷殷的叮囑和深深的情誼。這類詩大多纏綿凄切,充滿感傷情調。如柳永的《雨霖鈴》、王勃的《別薛華》、宋之問的《送別杜審言》、柳宗元的《重別夢得》等。
離別並非全都是傷感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洗送別的悲酸之態,意境開闊而音調爽朗;陳子昂的《送魏大從軍》絲毫不落兒女情長、凄苦悲切的窠臼,從大處著眼,抒發了作者的慷慨壯志和奮發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昂,英氣逼人,氣壯山河。此外還有高適《別董大》,表現了對朋友美好的祝願;岑參的《送李副使磧西官軍》,充滿豪情壯志,感情慷慨激昂。
鑒賞送別詩風格時,做到知人論世,體察詩情。如李白生活在盛唐,他具有樂觀進取的精神,心胸開闊、性格豪爽、甚至狂放不羈。因此他的送別詩景象宏闊、別情深摯豁達開朗,沒有傷感情調,如《送友人》,這是李白送別詩的特色。
送別詩主要抒寫離別之情。考察其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與間接抒情兩種方式。
直接抒情的,如唐詩人高適意境高遠的七絕《別董大》:
千里黃雲白日曛,
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詩的前兩句以粗獷筆調和白描手法,繪出一幅北國寒冬圖:日暮黃昏,大雪紛飛,於北風狂吹中,惟見遙空斷雁,寒雲出沒。這兩句以敘景而見內心之鬱積,雖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於風雪之中,似聞山巔水涯有壯士長嘯。聯繫上下文,可知詩人友情之深摯,別意之凄酸。
以喻顯情的,如李白景象宏闊、別情深摯的七絕《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惟見長江天際流。
詩的后兩句看起來是寫景,但在寫景中又包含了一個充滿詩意的細節。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經揚帆遠去,而他還在江邊目送,直到帆影消失在碧空的盡頭,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蕩蕩地流向遠遠的水天交接之處。李白的嚮往,李白對朋友的一片深情,不正體現在這富有詩意的神馳目注之中嗎?詩人的心潮起伏,不正像浩浩東去的一江春水嗎?
借酒抒情的,如王維構思精巧、語言新鮮的七絕《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這首詩在交待了送別時間、地點和環境氣氛后,對如何設宴餞別,宴席上如何頻頻舉杯、殷切話別等等一概捨去,只剪取宴會即將結束時對主人的勸酒辭。主客之間惜別之情在這一刻都到了頂點,主人這一句似乎脫口而出的勸酒辭就是此刻強烈、深摯的惜別之情的集中體現。這種安排,很好地寫出了送別的深情。
接著,作者以豪邁的氣勢,開朗的胸襟,敘寫離情,激勵友人,創造了一種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風格,以它的真誠情誼和堅強信念為灞橋柳色和渭城風雨塗上了另一種豪放健美的色彩。
間接抒情的,又有多種形式。借景抒情的,如唐詩人劉長卿虛處藏神、用筆神妙的五絕《送靈澈上人》:
蒼蒼竹林寺,
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斜陽,
青山獨歸遠。
精美如畫,是這首詩的明顯特點。但這幅畫不僅以畫面上的山水、人物動人,而且憑畫外的詩人自我形象令人回味不盡。那寺院傳來的聲聲暮鍾,觸動詩人的思緒;這青山獨歸的靈澈背影,勾惹詩人的歸意。耳聞而目送,心思而神往,正是隱藏在畫外的詩人形象。也就是說,這首送別詩的主旨在於寄託、表露詩人不遇而閑適,失意而淡泊的情懷,因而構成了一種閑淡的意境。此詩如畫,景色的優美正由於抒情的精湛。

內容主題


第一,直接抒寫離別之情的。如蘇軾的《送子由使契丹》、元好問的《別程女》、黃景仁的《別老母》等等,抒寫的是親人離別之情;而李白的《贈汪倫》、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吳偉業的《送友人出塞》等等則是對友情的詠唱。
第二,借詩吐胸中積憤或明心志的。這類詩往往是詩人在艱難困厄之際寫就的,往往有不少見情見性的佳作,如王昌齡,“天生賢才”終未被“君王”所用,雖命運多舛,仕途坎坷,屢遭貶謫,但他胸懷大志,仍想建功立業:“身在江海上,雲連京國深。行當務功業,策馬何駸駸。”(《別劉諝》)
第三,重在勸勉、鼓勵、安慰的。如王維的《送梓州李使君》、梅堯臣的《東城送運判馬察院》等,勸勉之中帶有明顯的“君子贈之以言”的傾向。高適《別董大》中“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兩句為“胸臆語,兼有氣骨”(殷璠《河嶽英靈集》),因為是知音,說話才質樸而豪爽,又因別離,才以希望為慰藉,於慰藉之中傾注信心和力量。
第四,綜合型的,既含離別之情,又有身世命運之感,或兼勸慰警示之意。這類送別詩內涵豐富,表意的側重點也不明顯。如謝眺的《新亭渚別范零陵雲》把離別之情、勸慰之情和內心的希冀巧妙地融為一體:“停驂我悵望,輟棹子夷猶。廣平聽力籍,茂陵將見求。心事俱已矣,江上徒離憂。”
這些詩從情感上看,或“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柳永《雨霖鈴》),有著濃重的傷感情緒,意極為凄悲,催下淚下;或一洗悲酸之態,吹響豪邁的號角,激情蕩漾,氣貫長虹,如
“勿使燕然上,唯留漢將功”(陳子昂《送魏大從軍》);或運用優美的文字,勾畫綺麗的意境,創設輕鬆的氛圍,使人心曠神怡,如“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或慨嘆塵世之喧囂,追慕山林之空靈寂靜,讚歎僧人之清靜脫俗,富有禪意之情等等,不一而足。

寫作技巧


送別詩運用的方法很多,鑒賞時應主要注意常見方法和技巧。
融情於景:詩人觸而傷懷、藉以言情的客觀物象,不外落日餘暉、流水通波、江風引雨、平沙卷蓬、雲橫秦嶺、路繞蜀山之屬,這些物象一經帶著作者的離情別緒入詩,成為“人化的自然”,便構成一種荒寒而悲涼、空廓而沉深的美感景象。如韋應物的《賦得暮雨送李曹》著力描寫渲染煙雨、暮色、重帆、遲鳥、海門、浦樹,交織在一起,形成離別時濃重的陰沉壓抑的氛圍,抒寫惜別哀傷之情。
烘托:不直接寫人的離情心緒,而是通過寫眼中物有傷離之意來烘托,言下有“物猶如此,人何以堪”的意思。這樣寫更能深化主題而富於魅力。如戎昱的《移家別湖上亭》通過寫柳條藤蔓、黃鶯的傷離別表現人的情思心緒。杜牧的《贈別二首》(其二)“蠟炬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那徹夜流溢的燭淚,都在為男女主人公離別而傷心,從側面表現了詩人不忍分離的篤摯感情。
以樂景襯哀情:送別環境千差萬別,有凄風苦雨中的送別,也有良辰美景中的離別。寫凄風苦雨固然可以烘托別離之苦,寫良辰美景又何嘗不能反襯離人的懊惱。景色越美,越顯出歡聚的可戀和離別的難堪,美好景色反倒成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如許渾《謝亭送別》“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歐陽修的《玉樓春》“洛陽正值芳菲節,穠艷清香相間發。”
想象(虛擬):送別詩常在作者觸景生情的基礎上向前推想,大抵是想像分別後朋友行旅中的孤寂和在這種孤寂環境中的愁苦心情。更主要的則展示了自己對朋友的留戀和關切。如王昌齡的《送魏二》“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裡長。”想象分別後友人月下船泊瀟湘,“愁聽清猿”,甚至在夢裡也因旅夜孤獨而不得安寢的幻想,藉以加倍地表現離別的惆悵和對友人深切的關懷。此外還有王維的《送韋評事》“遙知漢使蕭關外,愁見孤城落日邊。”“今宵誰肯遠相隨,唯有寂寥孤館月。”都運用這種手法。
比喻:用比喻的手法來抒寫心情,是送別詩常見的藝術手段之一,如嚴維的《丹陽送韋參軍》“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用“水悠悠”比喻離別的惆悵和友情的悠長。劉過的《柳梢青·送盧梅坡》用“雲邊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來表現離別之苦,用“塵隨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來表現思念之切。還有李白《送友人》“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王維的《送沈子福之江東》“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也運用了比喻。
我們在鑒賞送別詩時,除了掌握以上的知識和方法外,還應了解作者、作品風格及創作背景等。做到知人論世,體察詩情。

作品


謝亭送別
許渾
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琵琶行
白居易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雨霖鈴
送魏二
王昌齡
醉別江樓桔柚香,江風引雨入船涼。
憶君遙在瀟湘上,愁聽清猿夢裡長。
寫情
李益
水紋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
送沈子福歸江東
王維
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盪槳向臨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
折楊柳
魚玄機
朝朝送別泣花鈿,折盡春風楊柳煙。
願得西山無樹木,免教人作淚懸懸。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別董大
高適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高適(公元702年-公元765年),唐代詩人。字達夫,一字仲武。渤海蓨(tiáo)(今河北景縣)人。曾做過散騎常侍。有《高常侍集》。性格落拓,不拘小節。他半生漂泊,熟悉邊疆生活,邊塞詩寫得慷慨蒼涼,真實而有氣魄。
【作者】
高適為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與岑參並稱“高岑”。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少孤貧,愛交遊,有遊俠之風,並以建功立業自期。早年曾遊歷長安,後到過薊門、盧龍一帶,尋求進身之路,都沒有成功。在此前後,曾在宋中居住,與李白、杜甫結交。
董庭蘭(約695-765):盛唐開元、天寶時期的著名琴師,隴西人。董庭蘭早年曾從鳳州(今陝西境內)參軍陳懷古學得當時流行的“沈家聲、祝家聲”,並把其擅長的《胡笳》整理為琴譜,董庭蘭後來的聲望已超過了沈祝兩家,百年後,元稹在詩中仍贊道:“哀笳慢指董家本,”今存的《大胡笳》《小胡笳》兩曲,相傳就是他的作品,另有《神奇秘譜中》收有他作的《頤真》一曲,據說此曲是他隱居山林,過著“寡慾養心,靜息養真”的道家生活的反映。董庭蘭在唐代享有很高的聲譽,如高適的《別董大》就寫道:“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當時眾多的詩人都與他有交往,並在詩中描寫了他的琴藝,最為著名的就是李頎的《聽董大彈胡笳聲》,詩中對他的出色琴技進行的詳盡生動的描述。董庭蘭編寫的譜集,當時的善贊大夫李翱為之作序。董庭蘭一生清貧,高適曾在詩中說他:“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薛易簡也說:“庭蘭不事王侯,散發林壑者六十載”在他六十歲以前,幾乎都是在其家鄉隴西山村中渡過的。天寶末年,應宰相房琯之請,在其門下當過清客,為此曾遭到世人的誹議。董庭蘭的學生中,鄭宥聽覺敏銳,調弦“至切”,尤善沈聲、祝聲。另一弟子杜山人也被戎昱稱為“沈家祝家皆絕倒。”天寶八載(749),經睢陽太守張九皋推薦,應舉中第,授封丘尉。十一載,因不忍“鞭撻黎庶”和不甘“拜迎官長”而辭官,又一次到長安。次年入隴右、河西節度使哥舒翰幕,為掌書記。安史之亂后,曾任淮南節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劍南節度使等職,官至左散騎常侍,封渤海縣侯。世稱“高常侍”。《舊唐書·高適傳》說:“有唐已來,詩人之達者,唯適而已。”
送別
李叔同
長亭外,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
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杯濁酒盡余歡,
今宵別夢寒。
謝公亭
李白
謝亭離別處,風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淮上與友人別
鄭谷
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
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荊吳相接水為鄉,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註釋】:
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詳。少府縣尉的別稱."蜀州"一作"蜀川".城闕指京城長安。三秦:今陝西省關中地區,古為秦國,項羽在滅秦后,曾將秦地分為雍,塞,瞿三國,稱三秦。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別是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比鄰:近鄰。曹植《贈白馬王彪》:"丈夫四海志,萬里猶比鄰."這裡化用其意.
【簡析】:這是王勃的一首贈別名作,它和一般送別詩充滿傷感情調迥然不同,有一種奮發有為的精神。詩中第五六兩句更使友情升華到一種更高的美學境界。全詩抑揚頓挫,壯闊謹嚴,是五律的典型作品。從平仄,押韻來看,這首詩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對仗上卻和後來標準的五律有異,即首聯對仗,頷聯散行。這正表明初唐律詩還沒有定型的特點.
【作者小傳】:王勃(649-676)字子字,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號稱"初唐四傑".他們力求擺脫齊梁艷風,擴大詩歌的題材,表現積極進取的精神和抑鬱不平的憤慨。有《王子安集》.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註釋】:詩題一作《渭城曲》.
渭城:在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陽古城.
朝雨:早晨的雨.
浥:潤濕.
陽關:在今甘肅省敦煌西南,為自古赴西北邊疆的要道.
【簡析】:這首詩語言樸實,形象生動,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別之情。唐時即被譜成《陽關三疊》,歷代廣為流傳.
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註釋】:芙蓉樓:據《一統志》載:"芙蓉樓在鎮江府城上西北隅."系晉潤州刺史王恭所建,故址在今江蘇省鎮江市。清代,在王昌齡謫居地龍標(今湖南省黔陽縣)也建有芙蓉樓。一片冰心句是化用鮑照《白頭吟》中"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句意.
【簡析】:這首詩令人千古傳誦的是"一片冰心在玉壺",表白了自己永遠純潔無瑕的心.
【作者小傳】:
王昌齡(698-756)字少伯,京兆長安人。詩擅長七絕,被稱"七絕聖手".能以精鍊的語言表現豐富的情致,意味渾厚深長。其邊塞詩很著名。有《王昌齡集》.
贈汪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註釋】:之:去,往。廣陵:揚州。意思是:在黃鶴樓送孟浩然到廣陵去.
故人:老朋友,這裡指孟浩然。西辭:辭,辭別。西辭,由西向東行.
意思:作者在黃鶴樓和老朋友辭別了.
煙花:指艷麗的春景。下:順流直下.
意思是:在春光爛漫的三月,老朋友坐船順流直下到揚州去.
孤帆:單獨的一條船.碧空:晴朗的天空.
盡:沒有了,消失了.
意思是:那隻船越走越遠,遠遠望去好像消失在晴朗的天空里.
唯:只。天際:天邊.
意思:只看見浩蕩的長江水,滾滾向天邊流去.
【簡析】:這首送別詩,大約寫於開元二十年(732)前後。詩人的摹景寫情,出語不凡,使人讚歎!第三四句既是寫景,更是寫情,孤帆的影子都消失了,只有思念像長江水永遠流在心中.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猶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註釋】:
本句是比喻,梨花喻白雪.
【簡析】:這是天寶十三年(754)冬作者在輪台寫的一首送別詩。營中送別,大雪紛飛,這是一個很特異的環境。詩人以奇特的比喻,豐富的想象和對實景多層次的描繪,使人感到充滿寒意而又感到春意盎然。一直送到不見人影,而雪地上的那一行馬蹄印的情景深深地刻在讀者心中.
【作者小傳】:岑參(715-770),南陽(今屬河南)人。天寶進士,曾隨高仙芝到安西,威武,后又往來於北庭,輪台間。官至嘉州刺史,卒於成都。長於七言歌行。所作善於描繪塞上風光和戰爭景象;氣勢豪邁,情辭慷慨,語言變化自如。有《岑嘉州詩集》.
雨霖鈴
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徠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註釋】:此調原為唐教坊曲。相傳唐玄宗避安祿山亂入蜀,時霖雨連日,棧道中聽到鈴聲。為悼念楊貴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為詞調。又名《雨霖鈴慢》.上下闋,八句,仄韻.
驟雨:陣雨.
都門帳飲:在京都郊外搭起帳幕設宴餞行。無緒;沒有情緒,無精打采.
留戀處:一作"方留戀處".
蘭舟:據《述異記》載,魯班曾刻木蘭樹為舟。後用作船的美稱.
凝噎:悲痛氣塞,說不出話來。一作"凝咽".
去去:重複言之,表示行程之遠.
暮靄:傍晚的雲氣。沉沉:深厚的樣子。楚天:南天。古時長江下游地區屬楚國,故稱.
經年:一年又一年.
風情:男女戀情.
【簡析】柳永多作慢詞,長於鋪敘。此詞表現作者離京南下時長亭送別的情景。上片紀別,從日暮雨歇,送別都門,設帳餞行,到蘭舟摧發,淚眼相對,執手告別,依次層層描述離別的場面和雙方惜別的情態,猶如一首帶有故事性的劇曲,展示了令人傷心慘目的一幕。這與同樣表現離情別緒但出之以比興的唐五代小令是情趣不同的。北宋時柳詞不但都下傳唱,甚至遠及西夏,"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避暑錄話》).柳詞盛行於市井巷陌,同他這種明白曉暢,情事俱顯的詞風不無關係.
柳永在詞史的地位:柳詞在題材方面不局限於士人的情感,時見市井氣息,在詞的描寫內容方面有所拓寬;柳永在詞調使用方面多有嘗試(宋詞調880,柳用百餘),尤致力於慢詞,善在文字轉折處用強有力的仄聲字,用來承上啟下,成為語氣轉換的樞紐,讓人有"潛氣內轉","搖曳生姿"之感,整部作品渾然一體,豐富了詞的形式體制;柳詞長於鋪敘,白描,語言清新自然,在寫作技巧方面都後世有很大的影響。傳情自然真摯.
踏莎行
歐陽修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
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欄倚.
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註釋】:侯館,能遠望之樓。熏,香氣。平蕪,平坦草地.
【簡析】:歐陽修的意義:一代儒宗(詩文言志)而致力於娛賓遣興的小詞(詞以抒情),有開創風氣之功;歐詞成花間詞之餘風,於詞藝提高有貢獻.
水調歌頭
陳亮
送章德茂大卿使虜
不見南師久,謾說北群空.
當場只手,畢竟還我萬夫雄.
自笑堂堂漢使,得似洋洋河水,依舊只流東.
且復穹廬拜,會向篙街行.
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
於中應有,一個半個恥臣戎.
萬里腥膻如許,千古英靈安在,磅礴幾時通
胡運何須問,赫日自當中.
【註釋】:謾,無理,輕視。北群空,謂沒有良馬,借喻沒有良才。當場只手,猶言獨當一面。篙(gao稿)街,漢時長安城內少數民族及外國使者居住之所."堯之都"三句謂中原地區是堯舜禹傳下來的神聖疆土。壤,土地。封,疆域。磅礴,指浩大的正氣。赫,火赤貌.
【評析】:此詞為送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送章德茂使金作。這是一首通篇都洋溢著強烈民族自豪感和抱有必勝信心的詩詞。不見南師久兩句-長久不見南宋北伐,不要以為宋朝就沒人(才)了。當場只手兩句-稱讚章德茂能獨當一面,是個傑出的使節。自笑三句-以黃河之水不變東流方向來勉勵章德茂為國爭光。且復穹廬拜兩句,姑且向金主低頭,他們早晚會被宋朝消滅。藁街-長安城內,外國使者居住地。陳湯斬郅支單於,奏請:"懸頭藁街蠻夷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於中兩句-其中一定會有以向異族稱臣為羞恥的志士。萬里一句-感嘆金人佔領地域的廣闊。千古英靈-泛指古代締造祖國,保衛祖國的英雄人物.
【作者小傳】:陳亮(1143-1194),字同甫。他具有積極的處世精神,一生沒做過官。他對寫作的意見是:大凡論不必作好言語,意與理勝,則文字自然超眾。故大手之文,不為詭異之體,而自然宏富;不為險怪之磁,而自然典麗。奇,寓於純粹之中,巧,藏於和易之內,不善學文者,不求高於理與意.
賀新郎
張元干
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
底事崑崙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
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易老悲難訴。
更南浦,送君去。
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雲微度。
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
目盡青天懷今古,肯兒曹恩怨相爾汝。
舉大白,聽金縷。
【註釋】:待制,皇帝的侍從官。新州,治所在廣東新興縣。神州,古稱中國為"赤縣神州",此指中原地區。畫角,號角上塗了彩色,故稱畫角。底事三句謂:為何會天崩地塌,洪水泛濫,萬落千村,狐兔成群呢九地,九州之地,意謂遍地。狐兔,此以喻敵人。天意句:杜甫《暮春江陵送馬大卿公恩命追赴闕下》詩:"天意高難問,人情老易悲.",難訴,一作"如訴".耿斜河,明朗的天河。斜河,一稱斜漢,即天河。萬里江山,胡銓受貶的遠方。回首,不堪回想。白居易《招張司業詩》:"能來同宿否聽雨對床眠."此指與胡聚會的往事。雁不到,謂書信難通。相傳北雁南飛,止於衡陽。懷今古,懷古傷今。金縷,【賀新郎】詞調的異名.
【簡析】:《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集部詞曲類》贊曰:"慷慨悲涼,數百年後,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氣."
【作者小傳】:張元干(1091-約1170),也作張元干,福州人。字仲宗,自號蘆川居士,真隱山人。詞風豪放,為辛派泀人之先驅。著有《蘆川詞》,《蘆川歸來集》.
木蘭花慢
辛棄疾
席上呈張仲固帥興元
漢中開漢業,問此地,是耶非
想劍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戰東歸.
追亡事,今不見,但—山川滿目淚沾衣.
落日胡塵位斷,西風塞馬空肥.
一編書是帝王師,小試去征西.
更—草草離筵,匆匆去路,愁滿旌旗.
君思我,回首處,正—江涵秋影雁初飛.
安得車輪四角,不堪帶減腰圍.
【註釋】:劍指三秦:指劉邦佔領三秦事。追亡事,指蕭何追韓信事。一編書是帝王師:《史留侯列傳》載張良在下邳圯(移)上老父出一遍書《太公兵法》示張良曰:"讀此,則為王者師矣."小試去征西謂,張仲固西行任興元帥只是小試其技。車輪四角,陸龜蒙《古意》:"願得雙車輪,一夜生四角."指盼望車子把行人留下的意思。帶減腰圍,《古詩》:"思君令人老,衣帶日已緩."
詠史
東漢·班固
鬱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
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
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
金張籍舊業,七葉珥漢貂.
馮公豈不偉,白首不見招.
【註釋】:鬱郁:草木茂盛貌。離離,下垂貌。世胄(皺):高門貴族的子弟。金張:匈奴人金日磾(低),張安世均為劉徹貴臣,其後代數世為官。珥,這裡作插解。貂,冠上作裝飾用的貂尾.
燕昭王
陳子昂
南登碣石館,遙望黃金台.
丘陵盡喬木,昭王安在哉
霸圖今已矣,驅馬復歸來.
【註釋】:萬歲通天二年(697),武後派建安郡王武攸宜北征契丹,陳子昂隨軍參謀。武攸宜出身親貴,全然不曉軍事。陳子昂屢獻奇計,不被理睬,剴切陳詞,反遭貶斥,徒署軍曹。作者有感於燕昭王招賢振興燕國的故事,寫下了這首詩歌。燕昭王,是戰國時並國的君主。公元前三一二年執政后,廣招賢士,使原來國勢衰敗的並國逐漸強大起來,並且打敗的當進的強國-齊國.
"南登碣石館,遙望黃金台".碣石館,即碣石宮。燕昭王時,梁人鄒衍入燕,昭王築碣石親師事之."黃金台"也是燕昭王所築。昭王置金於台上,在此延請天下奇士。未幾,召來了樂毅等賢豪之士,昭王親為推轂,國勢驟盛。以後,樂毅麾軍伐齊,連克齊城七十餘座,使齊幾乎滅亡.
詩人寫兩處古迹,集中地表現了燕昭王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明主風度。從"登"和"望"兩個動作中,可知詩人對古人何等嚮往!當然,這裡並不是單純地發思古之幽情,詩人如此強烈地推崇古人,是因為深深地感到現今世路的坎坷,其中有著深沉的自我感慨.
次二句:"丘陵盡喬木,昭王安在哉"抒發了世事滄桑的感喟。詩人遙望黃金台,只見直人太不平的丘陵上長滿了喬木,當年置金的台已不見,燕昭王到哪裡去了呢這表面上全是實景描寫,但卻寄託著詩人對現實的不滿。為什麼樂毅事魏,未見奇功,在燕國卻做出了驚天動地的業績呢道理很簡單,是因為燕昭王知人善任。因此,這兩句明謂不見"昭王",實是詩人以樂毅自比而發的這牢騷,也是感慨自己生不逢時,英雄無用武之地。作品雖為武攸宜"輕無將略"而發,但詩中卻將其置於不悄一顧的地位,從而顯示了詩人的豪氣雄風。作品最後以弔古傷今作結:"霸圖今已矣,驅馬復歸來."詩人作此詩的前一年,契丹攻陷營州,並威脅檀州諸郡,而朝廷派來征戰的將領卻昏庸,這怎麼不叫人為國運而擔憂因而詩人只好感慨"霸圖"難再,國事日非了。同時,面對危局,詩人的安邦經世之策又不被納用,反遭武攸宜的壓抑,更使人感到前路茫茫.
"已能"二字,感慨至深。這"驅馬復歸來",表面是寫覽古歸營,實際上也暗示了歸隱之意。神功元年(697),唐結束了對契丹的戰爭,此後不久,詩人也就解官歸里了.
【簡析】:這篇覽古之詩,一無藻飾詞語,頗富英豪被抑之氣,讀來令人喟然生慨。杜甫說:"國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胡應麟《詩藪》說:"唐初承襲梁隋,陳子昂獨開古雅之源."陳子昂的這類詩歌,有"獨開古雅"之功,有"始高蹈"的特殊地位.
賦得古原草送別
作者:白居易
題材:五言絕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離別詩
離別詩
【註釋】1.賦得:借古人詩句或成語命題作詩。詩題前一般都冠以“賦得”二字。這是古代人學習作詩或文人聚會分題作詩或科舉考試時命題作詩的一種方式,稱為"賦得體"。南朝梁元帝《賦得蘭澤多芳草》詩是現存較早的"賦得體"詩。而"賦得體"之大興是在唐代,以後歷代沿用。試帖詩比一般的賦得體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