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型頸椎病

混合型頸椎病

混合型頸椎病是指頸椎間盤和椎間關節退變及其繼發改變,壓迫或刺激相鄰的脊髓、神經根、椎動脈、交感神經等兩種或兩種以上相關結構,引起一系列相應的臨床表現。本病與頸椎壓迫、不穩定、血運障礙等有關。患者可出現頸痛、頸部僵硬、肩臂放射痛、感覺運動障礙、頭痛、頭暈、猝倒等癥狀。主要治療方法為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嚴重者精神受到嚴重摧殘,甚至喪失勞動能力。混合型頸椎病的治療效果與疾病類型、嚴重程度及診療是否規範等有關。大部分混合型頸椎病患者經非手術治療效果優良,僅一小部分患者經非手術治療無效而需要手術治療。

就診科室


● 骨科

病因


● 本病與頸椎壓迫、不穩定、血運障礙等有關。

壓迫包括靜態壓迫和動態壓迫

● 靜態壓迫:是指頸椎椎間盤退行性改變,椎間盤的膨出或突出、椎體后緣骨刺突入椎管,導致脊髓或神經根受到壓迫。
● 動態壓迫:是指當人體頸椎屈曲時脊髓被拉長,脊髓的橫截面積變小,脊髓變細;當脊髓處於仰伸位時,脊髓的橫截面積增加,脊髓變粗、變短。這時突入椎管的椎間盤以及椎體后緣的骨贅就可以壓迫脊髓腹側。

不穩定

● 當頸椎屈伸活動異常時,脊髓在椎體后緣的骨贅上反覆摩擦,可引起脊髓微小創傷而導致脊髓病理損害。另外不穩定造成的椎間關節活動增加,可刺激小關節、纖維環及其周圍韌帶內的交感神經末梢,通過竇椎神經的反射引起脊髓及神經根周圍營養血管的痙攣,導致脊髓和神經根局部缺血。受到刺激的交感神經末梢還可通過頸前交感神經鏈的反射引起整個交感神經系統的功能紊亂。

血運障礙

● 有研究發現在頸椎椎間盤突出所致的脊髓受壓病理中,脊髓損害區域與脊前動脈供血區基本一致,推測可能是突出的椎間盤壓迫、扭曲脊前動脈及其分支,導致血供減少造成脊髓缺血性損害。也有報道神經根周圍纖維化束縛根動脈導致脊髓血供減少,並強調根動脈在椎間孔內受壓是導致脊髓和神經根缺血性損害的原因。

癥狀


● 混合型頸椎病的患者有兩種或兩種以上頸椎病的癥狀。

神經根型頸椎病

● 頸痛、頸部發僵:常最早出現,常伴肩部及肩胛骨內緣疼痛。
● 上肢放射性疼痛和(或)麻木:沿神經根走行和支配區放射,頸部活動、咳嗽、噴嚏時可加重。
● 患側上肢感覺沉重、握力減退,可有血管運動神經癥狀,如手部腫脹等。
● 以三角肌麻痹為主要表現(無力、萎縮)。

脊髓型頸椎病

● 慢性起病,外傷后加重。
● 四肢麻木無力、活動不靈活。
● 上肢:持筷、系扣困難。
● 下肢:行走不便、不穩、踩棉花感、癱瘓。
● 胸腹部束帶感。
● 尿頻、尿急、排尿無力、尿不盡感、尿失禁、尿瀦留等。

交感型頸椎病

● 頭部癥狀:頭暈、頭痛、注意力不集中等。
● 眼部癥狀:眼脹、視物不清、乾澀等。
● 耳部癥狀:耳鳴、耳堵、聽力下降等。
● 胃腸道癥狀:噁心、嘔吐、腹脹、腹瀉、消化不良等。
● 心血管癥狀:心悸、心率變化、心律失常、血壓變化等。
● 面部或某一肢體多汗、無汗、畏寒等。
● 以上癥狀往往與體位或活動有明顯關係,頸部活動或勞累時明顯,休息時好轉。

椎動脈型頸椎病

● 眩暈:頭顱旋轉時引起眩暈發作是本病的最大特點。
● 頭痛:頭痛部位主要是枕部及頂枕部,以跳痛和脹痛多見。
● 猝倒:多發生於行走或站立時,頭頸部過度旋轉或伸屈時可誘發。
● 視力障礙:突然弱視或失明,數分鐘后視力逐漸恢復。
● 感覺障礙:口周或舌部發麻等。

檢查


● 診斷混合型頸椎病,主要依據體格檢查及影像學檢查。

體格檢查

● 檢查的目的是了解頸椎病的部位、範圍及功能受限情況,可初步判斷病情。

影像學檢查

● X線正位片可見鉤椎關節變化及椎間隙狹窄;側位片可見順列不佳、反曲、椎間隙狹窄、椎體前後緣骨贅等;過伸過屈位片可有節段性不穩定。
● CT檢查可顯示椎管形狀及后縱韌帶骨化,配合造影可顯示硬膜囊、脊髓和神經根受壓情況。
● MRI檢查可以清晰顯示椎管內、脊髓內部的改變及脊髓受壓部位及形態改變。

診斷


● 醫生診斷混合型頸椎病,主要依據病史、典型癥狀、體征和影像學檢查。
● 可能有頸部外傷史或長期頸肩部疼痛不適病史。
● 混合型頸椎病的患者可出現頸痛、頸部僵硬、肩臂放射痛、感覺運動障礙、頭痛、頭暈、轉頭猝倒等癥狀。
● 可能有椎間孔擠壓試驗、臂叢神經牽拉試驗陽性,也可以有Hoffmann征、Babinski征等病理征陽性。
● 影像學檢查與臨床癥狀、體征相符。

鑒別診斷


● 混合型頸椎病需與神經系統疾病、運動神經元病、某一種單一類型的頸椎病等疾病鑒別。
● 僅通過癥狀表現不易區別,需到醫院就診,請醫生檢查和診斷。
● 醫生主要通過影像學檢查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診斷。

治療


● 大部分混合型頸椎病患者可選擇非手術治療,經非手術治療無效者則需要手術治療。

非手術治療

● 適用於絕大部分的神經根型、交感型和椎動脈型頸椎病。包括:休息、牽引、頸部制動、按摩、理療、藥物治療等。

手術治療

● 手術目的:充分減壓,恢復頸椎生理曲度,重建頸椎的穩定。
● 手術指征:脊髓型一旦確診應當積極手術。
● 保守治療無效或反覆發作、癥狀明顯並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和工作、出現嚴重的神經根損害。

危害


● 患者可出現頸痛、頸部僵硬、肩臂放射痛、感覺運動障礙、頭痛、頭暈、猝倒等癥狀,嚴重影響工作生活。
● 嚴重者精神受到嚴重摧殘,甚至喪失勞動能力。

預后


● 治療效果與疾病類型、嚴重程度及診療是否規範等有關。
● 大部分混合型頸椎病患者經非手術治療,可緩解癥狀,延緩疾病進展;經非手術治療無效者需要手術治療。

預防


● 混合型頸椎病主要由不良生活習慣導致,應注意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減少危險因素的暴露。
● 避免長時間低頭或伏案工作。
● 站立或坐位時應挺胸、抬頭,勿含胸探頭。
● 卧位勿使枕頭過高,造成頸椎屈曲,應保持於中立或輕度仰伸位。
● 避免反覆、劇烈的扭動或晃動頸項,突然、劇烈、反覆的頸項運動不能起到鍛煉作用,反而容易造成頸項結構損傷或勞損。
● 運動前先進行熱身鍛煉,避免超負荷的過度活動及運動創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