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哲民

馬哲民

馬哲民,字浚,號鐵肩。湖北黃岡人。早年畢業於武昌外國語專門學校和福州高等工業學校,後去德國柏林大學學習社會學。五四運動后回國,在上海參加馬克思主義學會、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並在武漢與陳潭秋創辦中外通訊社。

1922年春,以新聞界代表赴蘇俄出席遠東各國共產黨和各民族團體大會。會後,加入中國共產黨。1923年秋至1924年春曾任中共武漢區委委員兼武昌地委委員長。

目錄

正文


(1899年~1980年)
馬哲民,字浚,號鐵肩。湖北黃岡人。早年畢業於武昌外國語專門學校和福州高等工業學校,後去德國柏林大學學習社會學。五四運動后回國,在上海參加馬克思主義學會、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並在武漢與陳潭秋創辦中外通訊社。
1922年春,以新聞界代表赴蘇俄出席遠東各國共產黨和各民族團體大會。會後,加入中國共產黨。1923年秋至1924年春曾任中共武漢區委委員兼武昌地委委員長。
1924年夏東渡日本,進早稻田大學學習政治經濟學。在日組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駐日支部,兼任兩組織書記。國共合作時期任中國國民黨駐日總部常委兼組織部長。
1926年秋結業歸國,先在廣州任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處文書主任,后調武漢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五軍政治部文書股長兼《漢口民國日報》編輯、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政治教官、國民政府勞工部秘書等職。1927年七一五事變后脫離中國共產黨。
1929年,應聘任暨南大學中文系教授。1931年任北平師範大學社會系和中國大學經濟系主任。
1932年冬應北平學生之請,講“陳獨秀和中國革命”,因涉及時政而被捕,判刑兩年半,經保釋出獄。1934年避居桂林,任廣西大學法學院教授,組建反帝大同盟。
1936年,因與校領導政見分歧去職,仍回中國大學任教。七七事變后回武漢,與黃松齡、曾曉溯、張執一等組織湖北鄉村促進會,發行《戰時鄉村》期刊。1938年秋,任朝陽學院政治系主任,隨院去成都。
1942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當選為中央常委。1946年初,赴重慶任民盟中央機關報《民主報》總編輯。后返成都主編《民眾日報》,報被查封,復去重慶,在南溫泉創辦西南學院,自任教務長兼教授。
1947年春,因參加反美大遊行及“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的鬥爭,再次被捕。次年獲釋,回武漢任湖北省農學院教授。受民盟中央之命,與李伯剛、唐午園、戴今生等籌建民盟武漢市地下支部,團結知識界人士開展迎接解放的鬥爭,並與湖北著名人士李書城、張難先等一起,向白崇禧、張篤倫等開展爭取工作。
1950年,任武漢大學法學院院長兼教授,1953年,全國院系調整,任中南財經學院院長。在此期間,曾兼任武漢市人民政府委員,市政協第一、二屆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民盟中央第一、二屆常委,民盟湖北省及武漢市委員會主任委員,積極宣傳、執行中共的統戰政策和知識分子政策,宣傳和貫徹中共與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
1957年,在反右派運動中受到錯誤處理。1980年平反昭雪。著有《國際帝國主義論》、《經濟史》、《社會進化史》、《帝國主義基礎知識》、《社會經濟概論》、《精神科學概論》、《新社會學》、《論抗建經濟問題》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