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美玉的結果 展開

美玉

玉石

⒈一種石頭,高貴純潔,《說文解字》中解釋:“玉,石之美者”,故美玉者為玉之美者,屬玉之精品。

⒉形容人品或者容貌的美好也可以形容某事物的純潔。如:一片冰心在玉壺;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

玉的分類


美玉
美玉
玉有 軟玉、硬玉之分。軟玉一般指產於我國新疆一帶的 白玉、青玉、碧玉與東北岫玉等,硬玉是指產於 緬甸的翡翠。無論是 軟玉、硬玉,它們的質地都非常堅硬,顏色十分璀璨,故冠以“石中之王”的美譽。
玉石的形成條件是極其特殊複雜的。它們大多來自地下幾十公里深處的高溫融化的岩漿,這些高溫的漿體從地下沿著裂縫涌到地球表面,冷卻后成為堅硬的石頭。在此過程中,只有某些元素緩慢地結晶成堅硬的玉石或寶石,且它們的形成時間距離我們非常遙遠。
玉器是 中國最早的傳統的工藝品之一。英國自然科學家 李約瑟博士曾說:“對於玉器的愛好,可以說是 中國文化的特色之一。”據考證,中國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有了簡單的玉制工具。距今8000年的 遼寧省查海遺址,出土了最有價值的玉塊。距今6000-7000年的 浙江省河姆渡遺址中,發現了玉珠、玉管和玉塊等。
玉器的起源,應該說比這還早,不過,當時的人並不懂得玉器的價值,他們只是選用那些堅硬和精美的石塊磨製成武器或工具罷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慢慢認識到石中之美--玉石,經過耐心琢磨,使玉石成為一件件藝術品,同時是實用品。
中國古時把玉器作為權力的象徵和禮儀的標誌。黃帝曾以玉分賜部落首領,作為享有權力的標誌。之後,商周期間,玉為禮天把地之禮器。周代重玉之風極盛,祭祀時兼用玉器,宴享只用銅器。春秋戰國崇尚“君子比德於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的說教。到了西漢,玉器被說成"辟邪厭勝"之物。奴隸社會至 封建社會初期,玉器已被當作觀賞為主的藝術品了。中國從古墓出土的殉葬品中,發現了許多玉制的 裝飾品和禮儀用具。如今,在 中國各地的博物館中,常見的古代玉器有玉瓶、玉爐、玉薰、玉鼎、玉杯、玉爵、玉盂等。從新石器時代到清代,中國世代留下的玉器多如繁星,僅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傳世珍品就有2萬多件。
在 中國封建社會中期,出現了大型玉器。現存在北京北海公園 團城上的一隻大玉瓮--瀆山大玉海,好似一隻大浴缸,乃是元朝 忽必烈大宴群臣時的盛灑器,可盛酒3000多公升。玉瓮重達3噸半,最大周圍長493厘米,高70厘米,瓮膛深55厘米。玉瓮呈橢圓形,四周刻有雲濤、蚊龍、海馬等,造型精美,是 中國現存時時代最早,形體最大的傳世玉器。
枉凝眉
美玉
美玉
一個是 閬苑仙葩,一個是 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 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 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禁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
紅學界的傳統觀點都認為這首曲子寫寶、黛的愛情理想因變故而破滅,寫 林黛玉的淚盡而逝。曲名《枉凝眉》,意思是悲愁有何用,也即曲中所說的“枉自 嗟呀”。凝眉,皺眉,悲愁的樣子。“閬苑仙葩”指 林黛玉,她本是靈河岸上 三生石畔的 絳珠仙草。而“美玉無瑕”指 賈寶玉,他本是赤瑕宮的 神瑛侍者(瑛,玉之光彩;瓊瑛瑛瑤皆謂美玉);同時也贊他心地純良潔白,沒有那種儒臭濁氣。
樓上的回答覆制於網路,可能受 劉心武先生影響。劉心武先生將其新解為 閬苑仙葩指 史湘雲,美玉無暇指 妙玉。因為仙葩是花,林黛玉是 絳珠仙草,不是花。而在 紅樓夢第十七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 榮國府 歸省慶元宵”中眾人到 怡紅院中看到那一邊乃是一棵西府海棠,其勢若傘,絲垂翠縷,葩吐丹砂;海棠花指的就是 史湘雲,因為“翠縷”是史湘雲丫鬟的名字,在第六十三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 死金丹獨艷理親喪中海棠花就是史湘雲的象徵。
姑妄言之,姑妄聽之,呵呵。
個人看法同意紅學界的傳統觀點,“閬苑仙葩”指 林黛玉,“美玉無瑕”指 賈寶玉。
青白玉
青白玉
說起 中國人對玉的喜愛那可不是一天兩天了,可追溯到我們茹毛飲血的老祖宗身上,也就是距今8000多年的新石器時代。難得的是,這種忠貞不渝的喜愛延續至今仍保持著強盛的生命力,並不斷在各個歷史時期掀起高潮,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迹。
早在2500年前,有“聖人”職稱的孔子深深地表達了對玉的敬重與仰慕——“君子比德於玉”,將
人的美好品德與玉的溫潤光潔內質聯繫在一起。從此,甭管是身居翰苑的 士大夫、苦修四書五經的讀書人,還是 附庸風雅的土地主,不是身 佩玉飾,就是在書案上 陳放玉質文玩。後來,東漢 許慎在《說文解字》中進一步將玉的特徵歸納為“五德”,與正人君子“仁、義、智、勇、潔”的美德相對應。此外,《紅樓夢》也叫《石頭記》,緣起便是那“莫失莫忘,仙壽恆昌”的“通靈寶玉”。人們把玉看作是天地精氣的結晶,是人神心靈溝通的中介物,崇玉、愛玉、賞玉成為 中國人幾千年來的傳統。不
信翻開那厚厚的《辭海》我們很容易就發現,沾“玉”的辭彙共150餘條,多是讚美和吉祥之詞。有關玉的“流言蜚語”還有很多,比如“書中自有顏如玉”、“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寧可玉碎,不為瓦全”,甚至 中國歷史上最美的女人 楊玉環,以及超級美男 宋玉,他們的名字中都有一個“玉”字。窺一斑而知全豹,玉,以其溫潤的手感,變化多端的顏色征服了一個民族。
就其悠久的歷史而言,我國藝術品寶庫中的三位“老大”——青銅器、書畫、瓷器也均無法與之相提並論。青銅器流行於商周時期,大約只有1500年的歷史,而瓷器最早見於 南北朝時期,到今天也就1600~1700年;書畫的歷史更短,若以現存最早傳為隋唐時代的作品為限,才有1400年左右的時間。要說到漫漫歷史長河中的愛玉之人,那更是多如牛毛。其中最最有名的還得說我們清代的乾隆皇帝,他對玉的喜愛可以說是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程度之甚堪稱酷愛。據說乾隆一朝的制玉數量,超過了整個宋元。他老人家一生題詩 詠玉800餘首。清宮遺存的數萬玉器,大多是他的收藏。他經常一個人蹲在玉 庫里擺弄玉玩,挑出一些 古玉,命人刮垢清理后,親自評出甲乙丙級。乾隆帝在把玩玉器的同時還對其賦予了情感與理念,把自己玩玉說成是有“善治量才”的理國之德,他說:“不使良材屈伏沉淪,將其剪拂出幽,以揚 王庭而佐治理。”由此看來,乾隆帝不但具有極高的藝術造詣及鑒賞眼力,也因藏玉總結出了獨到的 治國方略,如此把收藏與治國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帝王唯有乾隆。乾隆的收藏要擱在過去普通人
青玉
青玉
根本不可能窺視,而今時今日我們將領您一同飽飽眼福。養眼的同時,您也會看到它們身上綻放出的閃閃金光,看看那些“玉”與天公試比高的價位,讓人不由得想起“完璧歸趙”這則老故事:“趙國有一塊美玉,叫做和氏璧,秦國想得到它,要用十五城池來交換……”唉!你不能不信:玉可抵國。
北京故宮珍寶館內陳列著一件十八世紀清朝乾隆時期的大型玉雕--大禹治水玉山。它是以宋人所畫的《大禹治水圖》為藍本雕琢而成的,這座玉雕高達2.4米,寬約l米,生動地展現了古代勞動人民奮戰洪水時的情景。據史料記載,這塊大玉產自 中國新疆 和田地區,重達5噸多,經三年時間,行程4000多公里才運到北京的。后又經多年才雕琢成這件 希世國寶。
中國有四大名玉,即新疆 白玉、遼寧岫玉、河南獨山玉和 湖北綠石。尤其是 硬玉中的翡翠有"玉中之王"的美譽。翡翠極為珍貴,從前多為帝王或豪富所佔有。俗語說"黃金有價玉無價",或謂玉石"價值連城"。據說秦昭王曾以15座城去換一塊珍貴的和氏壁。玉石如此珍貴原因何在呢?
糖白玉人間仙境
糖白玉人間仙境
其一,稀少。物以稀為貴。玉石的形成要在地殼下經過漫長的年代,尤其是翡翠、白玉、瑪瑙、青金等更加難得。中國古代采玉人騎著耗牛,翻山越嶺到山上找玉,靠著牲口的四蹄,把露頭或半露頭的玉石踏采出來。有的玉石順山水、冰川衝到下游,途中便被人撈走了。據記載,古時在新疆和田采玉,曾以女人棵體入水撈取。相傳古人認為玉為陽精,須用陰氣相召,玉石才不致流失,否則難以得到美玉。後來,玉石越來越少,才開始鑿山開礦,攻山采玉。採到一塊好玉是極不容易的。
其二,堅硬。玉石大致可分為 硬玉和 軟玉兩類。硬玉質地細密堅韌,硬度相當大。如果把金剛石硬度定為10度,那麼最硬的玉石如翡翠則能達到8度、9度。一般來說,硬度在6度以上的稱為 硬玉。只有金剛砂和金剛鑽粉工具才能磨製 硬玉,多硬的鋼刀之類都是無濟於事的,硬玉被琢磨成為玉器,呈半透明,柔潤光潔,晶瑩美麗,內眼便分辨不出礦物的顆粒了。硬度在6度以下的玉石為 軟玉。軟玉質地較軟,韌性較好,一般都能用刀刻劃,價值就較為低廉了。
羊脂玉
羊脂玉
其三,色彩美麗。相傳,在 鳳凰棲息過的地方,都有美玉。玉石具有豐富的天然色彩,有白如羊脂、紅如雞血、綠如碧海……常見的有白鑽石、綠寶石、藍寶石和變石等,可加工成戒指或耳環等玉器,不退色、不變質、堅固耐用,是高級 裝飾品。有的玉石上佔有好幾種顏色,稱為"巧色",即使有些玉石質地不純,但一經匠心巧琢,變 瑕疵為美點,把瑕疵琢成花上 小蟲或樹上松鼠,惟妙惟肖,引人入勝。
中國民間說"玉不琢,不成器"。古人最早用石、骨等工具,借用砂粒、水作介質來琢磨玉石,很費功夫。
後來才用鐵、銅作圓盤,借用金剛砂或金剛鑽粉的介質,便加快了玉器的雕琢。目前 中國各地均有玉雕廠。玉雕由過去的人工操作逐漸走向半機械和電氣化,生產率提高了,但天然玉料卻越來越少,所以玉器價格仍然是昂貴的。

玉的鑒定


玉鑒定的方法可以來說是有很多,但是玉鑒定的比較普遍的方法一般都是用顏色來鑒定玉的好壞,還有一個辦法就是根據玉的產地來鑒定。
目前國家對玉制出土文物及傳世文物質地、時代、名稱、功能、等級、真偽等進行的考辨、識別和判定。質地玉鑒定依憑視覺觀察,並藉助礦物學、寶石學的檢測手段,確定各種玉的礦物種屬以及化學成分、結晶構造和物理特性。通常在不可破壞原件的前提下,可進行硬度、比重和折射率的測定。按國際上寶石學及礦物學通用概念,玉僅只包括鹼性單斜輝石的 硬玉及鈣角閃石的 軟玉,兩者均為鏈狀硅酸鹽礦物,玉論壇里通稱 真玉。
中國古代的真玉是 軟玉。遼寧阜新查海遺址,共出土8件玉器,經測定全是 真玉;馬家浜文化的河姆渡遺址,所出玉器全是假玉;上海青浦崧澤遺址,所出玉器主要是真玉,雜有假玉;晚期的良渚文化,餘杭 反山、瑤山遺址所出玉器,幾乎全是真玉。對質地玉鑒定,還要研究其產地,探索古代玉器來源,研究各個地區的交往和各種玉文化之間的影響與交流。湖北鄖陽地區被稱為東方的綠寶石之鄉,盛產的綠松石料質純凈,色澤艷麗,燦爛奪目,顏色多為天藍、碧綠、灰藍、粉綠,極為罕見。鄖縣雲蓋山綠松石礦出產的綠松石品位最佳,最為珍貴。這個最大的一塊綠松石,根據玉論壇里說現藏湖北省鄖陽綠松石開發總公司,有待雕刻成珍貴的藝術品。

典故


中國古代 傳說時期中 開天闢地的神。盤古最早見於三國時 徐整著的《三五曆紀》。其後,題為梁任昉撰的《述異記》稱盤古身體化為天地各物。《五運歷年紀》(不詳撰成年代或雲亦 徐整著)及《古小說鉤沉》輯的《玄中記》亦有類似記載。
黃玉
黃玉
傳說在天地還沒有開闢以前,宇宙就像是一個大雞蛋一樣混沌一團。有個叫做盤古的巨人在這個“大
雞蛋”中一直酣睡了約18000年後醒來,發現周圍一團黑暗,盤古張開巨大的手掌向黑暗劈去,一聲巨響,“大雞蛋”碎了,千萬年的混沌黑暗被攪動了,其中又輕又清的東西慢慢上升並漸漸散開,變成藍色的天空;而那些厚重混濁的東西慢慢地下降,變成了腳下的土地。盤古站在這天地之間非常高興。盤古很怕天地再合攏起來還變成以前的樣子,他就用手撐著青天,雙腳踏著大地,讓自己的身體每天長高一丈,天地也隨著他的身體每天增高一丈。這樣又過了十萬八千年,天越來越高,地越來越厚,盤古的身體長得有90000里那麼長了。
盤古憑藉著自己的神力終於把 天地開闢出來了。可是盤古也累死了。盤古臨死前,他嘴裡呼出的氣變成了四季飄動的雲;聲音變成了天空的雷霆;他的左眼變成了太陽,右眼變成了月亮;頭髮和鬍鬚變成了夜空的星星;他的身體變成了東、西、南、北四極和雄偉的 三山五嶽;血液變成了江河;筋脈變成了道路
;肌肉變成了農田;牙齒、骨骼和骨髓變成了地下礦藏;皮膚和汗毛變成了大地上的草木,汗水變成了雨露。傳說,盤古的精靈魂魄也在他死後變成了人類。所以,都說人類是世上的萬物之靈。
春秋戰國時期“卞和獻玉”、“完璧歸趙”的故事家喻戶曉,這件 玉璧也被戰國各諸侯國奉為價值連城的“天下所共傳寶”。各個諸侯國為了把玉璧據為己有,想盡辦法互相爭奪,許多條無辜的任命甚至搭在了這塊玉璧上,然而這件珍貴的玉器最後竟不知落到何處,成為歷史上一大疑案。
最早記錄和氏璧的是《韓非子·和氏篇》,春秋時期,有一個 楚國人名叫卞和,一天他在 荊山採到一
塊玉璞,為了表示自己對君主的忠心,他把這塊玉璞獻給了 楚厲王。玉璞是一種天然玉料,如果不經鋸割,外表看來和普通的石塊沒什麼區別。楚厲王找來相玉家進行鑒定,但是玉工沒有識辨出來,認為它是一塊普通的石頭,沒有什麼價值。於是厲王大怒,認為 卞和在戲弄自己,命人砍掉了 卞和的左足,並把卞和驅逐出楚。楚厲王死後,楚武王繼位,卞和又去獻寶,玉工仍鑒定為石頭,武王又以 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右足。又過了幾十年,武王之子文王繼位,這時的 卞和還想去獻寶,無奈自己已是 風燭殘年,又被砍掉了雙腳,行動很不方便,眼看自己的願望無法實現,卞和便懷抱玉璞來到楚山下痛哭三天三夜不止,眼淚都流盡了,眼睛直往外滴血。楚文王聽說了這件事,派人接來 卞和問:“天下被砍足的人很多,你為何哭得如此悲傷呢?”卞和答道:"我並不是因為被砍掉雙腳而痛哭,而是因為明明是寶玉卻被誤認為石頭,忠貞之士被當作欺君之臣,我是為大王哭泣,他是非顛倒,黑白不分啊!" 文王聽后,讓玉工進行打磨,果然得到一塊 潔白無瑕、光潤晶瑩的寶玉。因為是 卞和所獻,便取名“和氏璧”。後人遂用"楚玉、荊玉、卞玉、卞寶"等,泛指美玉或玉,用以稱譽人的才德之美,形容物的質地純真;用"獻玉、卞和三獻、美玉三獻"等表示奉獻才藝或傑作。春秋戰國時期,各國交往,往往以玉為使臣信物,而玉中極品 和氏璧更是國家的象徵。就這樣,"和氏璧"被楚國奉為國寶收藏著,然而"和氏璧"發現的消息很快傳到了各諸侯國,各諸侯國的國君都想親眼看看這件寶玉。公元前333年,楚國吞滅 越國,楚威王因為宰相 昭陽在消滅越國的過程中立下了赫赫戰功,於是將 和氏璧賜給了昭陽。昭陽某日請客時,出壁讓各賓客觀賞,席散時卻不翼而飛。雖多方嫂查也毫無下落。國寶的不翼而飛震驚了朝廷內外,楚王下令全國範圍內搜尋這件價值連城的寶物,但是最終沒有結果。人們把懷疑的目光投向了 張儀,因為張儀當時正在楚國遊說,曾與昭陽一起飲酒,人們認為他有機會偷竊了 和氏璧。楚王命人對張儀嚴刑拷打,張儀拒不承認,楚王無奈,只好將張儀無罪釋放。張儀受辱后輾轉到了秦國,後來成為秦國的宰相,為秦國日後的強大立下了汗馬功勞。楚國為一件國寶損失了一個人才,這是他們所沒預料到的。
和氏璧
和氏璧
和氏璧就這樣銷聲匿跡了幾十年後,有一天突然在 趙國出現,至於和氏璧是怎樣流落到趙國的,至今仍是一個謎。趙惠文王時,一個名叫 繆賢的宦官從一名外人手中購買到這塊玉,經過鑒定后,才知道正是失蹤多年的和氏璧。趙王得知后,便下詔將這件寶物強行奪進宮中。趙國得到和氏璧的消息很快傳到了秦昭王的耳中,秦昭王對這件稀世之寶產生了凱覷之心,於是派人送信給趙王,希望用15座城來換取和氏璧。趙王明知秦國想強取豪奪,但懾於秦國勢力,怕得罪秦國招來滅國之災,只好派 藺相如持璧出使秦國。
藺相如到秦國后,把 和氏璧獻給秦王,秦王看到玉璧,非常高興,將玉璧傳給左右殯妃大臣觀看,眾人皆呼萬歲。藺相如見秦王根本無意割城給趙國,就走上前去說:"璧上有點瑕疵,讓我指給大王看"。秦王將璧遞還給了藺相如,藺相如持璧而立,大怒道:"大王您想得此璧,派人送信給趙王。趙王召集群臣商議時,群臣們認為秦國依勢欺人,拿巧座城換玉璧只不過是一種空話。可我認為百姓之間交往都不會欺騙,何況秦國是一個大國呢!趙王採納了我的建議,為了表示對秦國的尊重,趙王齋戒五日後,才派我將璧送給您。可大王您在召見我時無禮傲慢,還將璧傳給眾人看,這是在戲弄趙國。我看大王您根本無意割城易璧,就取回此璧。您若再逼我獻出玉璧,我的頭就和這玉璧一起撞碎在這柱子上。"秦王惟恐玉璧被撞碎,連忙道歉,並召人拿來地圖,指出給趙王割去15座城。藺相如看出這不過是秦王的 緩兵之計,就對秦王說:"趙王派我送璧之前曾齋戒五日,現在大王您也應齋戒五日,並設九賓之禮,這樣我才會獻出玉壁來"秦王沒有辦法,只好同意。藺相如回到賓舍,認為秦王根本不可能割城給趙國。於是便派手下人喬裝打扮,懷揣玉璧,連夜逃回了趙國。
五天之後,秦王在宮廷內設九賓之禮,命人宴請藺相如。藺相如進宮后對秦王說:“秦國從繆公以來20餘位君主,沒有一位是信守 誓約的。我擔心因您的失約而辜負趙王對我的重託,所以已經派人把玉璧送回了趙國。秦國強盛而趙國弱小,如果大幹先割巧城給趙國,趙國怎麼會留璧而得罪您呢?我知道 欺君之罪當殺,要殺要剮,您看著辦吧。”秦王和眾位大臣聽后 面面相覷。秦王想即使殺了藺相如也得不到玉璧,而且還會使兩國的關係惡化,不如厚待藺相如,自己也可得一個 明君的聲譽。於是秦王在宮廷內以隆重的禮節款待藺相如,並將他送回趙國,這就是歷史上“完璧歸趙”的故事,藺相如以自己的勇敢和智慧保住了和氏璧。
但是事隔六十多年以後,即公元前228年,趙國還是被強大的秦國吞併,趙幽繆王投降,獻出了和氏璧。秦王趙政統一六國,建立了強大的 秦王朝,和氏璧最終落到了 秦王趙政的手裡。但從此以後,和氏璧便從歷史記載中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有一種說法認為:秦始皇得到 和氏璧后,命玉工將宰相 李斯書寫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鳥蟲形 篆字雕刻在和氏璧上,作皇帝的 玉印。這樣,和氏璧就成了國璽。代代相傳。有人甚至還找到了用刻璽的邊角料所製作的玉塊。秦始皇死後,趙高利用 和氏璧篡權。劉邦率兵攻入 咸陽時,國璽落到了他的手中。
劉邦建立漢朝後就把玉璧作為漢朝的國印,從此和氏璧成為"傳國璽"。劉邦之後,傳了九代皇帝。
西漢末年,王莽篡權。當時因小皇帝 劉嬰年幼,傳國璽由 皇太後代管。王莽讓弟弟到長樂宮去要 玉璽,皇太后氣憤地把傳國璽摔到地上,罵道:得這塊亡國璽,看你兄弟有什麼好下場!傳國璽被摔缺了一角,後來王莽用黃金鑲補,但無濟於事,還是留下了缺痕。
但是,歷史文獻中關於秦國傳國玉璽的來龍去脈記載還比較詳細。《晉書·輿服志》、唐徐令信《玉璽譜》等記載“色綠如藍,溫潤而澤”,指明它是用藍田玉製成的,因此用 和氏璧製成傳國玉璽的說法是 沒有根據的。
那麼,和氏璧到底流落到何處呢?目前有兩種推測:第一種推測認為和氏璧被作為隨葬品埋在了 秦始皇陵墓內,並沒有作為傳國玉璽流傳後世。如果這樣,將來有朝一日發掘秦始皇陵墓地宮,我們還有機會一睹和氏璧的風采。另一種推測認為和氏璧可能在秦末戰爭中丟失或者被 項羽掠奪而去。秦末,項羽率兵進攻咸陽,焚燒秦宮殿,挖掘秦陵墓,掠奪寶物、美女,和氏璧可能就在其中。但隨後而來的楚漢戰爭中,項羽兵敗,又使和氏璧下落不明。玉璽或許藏在項羽的 都城彭城〔今 江蘇徐州),或許遺落在項羽敗死的亥下(今 安徽靈璧)。
和氏璧是 中國歷史上一件非常著名的無價之寶,在它流傳的幾百年期間,多少人的命運、多少國家的命運都和它緊密地聯繫起來,而它神秘的失蹤,又成為中國兩千多年歷史上的一大懸案。
洛神就是 宓妃,宓妃原是伏羲氏的女兒,因迷戀 洛河兩岸的美麗景色,降臨人間,來到洛河岸邊。那時,居住在洛河流域的是一個勤勞勇敢的民族,有洛氏。宓妃便加入到有洛氏當中,並教會有洛氏百姓結網捕魚,還把從父親那兒學來的狩獵、養畜、放牧的好方法也教給了有洛氏的人們。
這天,大夥兒勞動之餘,宓妃拿起七弦琴,奏起優美動聽的樂曲來。不巧,這悠揚的琴聲被 黃河裡的
河伯聽到,這個浪蕩公子便潛入洛河,看到 宓妃,一下子就被宓妃的美貌所吸引。於是 河伯化成一條白龍,在洛河裡掀起 軒然大波,吞沒了 宓妃。
女媧補天
相傳遠古之時,天柱傾塌,九州崩裂,大火燃燒,洪水汪洋不息,民不聊生,女媧煉以五色石補蒼天,挽救了眾生,又將補天石多餘之石散后落在大地,“千樣瑪瑙萬種玉”由此而來。這個神化將玉說成補天之物,可見我們民族對玉有著特殊的喜好。
洛神
宓妃被 河伯押入水府深宮,終日 鬱鬱寡歡,只好用七弦琴排遣愁苦。這時,后羿來到了 宓妃的身邊。
后羿原是位善射的天神,因射死了九個天帝的兒子,便與妻子一同貶到人間,后羿妻子 嫦娥偷吃仙藥,一人返回天宮,便只剩后羿獨自留在人間。
后羿聽說了 宓妃的遭遇,非常氣憤,將宓妃解救出深宮,回到有洛氏中間,並與宓妃產生了愛情。那 河伯本來就窩了一肚子火,聽說了后羿 宓妃之間的戀情,更是惱羞成怒。他化作一條白龍潛入洛河,吞噬了許多田地、村莊和牲畜,后羿怒火填膺,射中了 河伯的左眼,河伯倉皇而逃。
河伯自知不是后羿的對手,只好跑到天帝那兒去告狀。天帝早就知道了所發生的一切,並不向著 河伯
說話,河伯這下只能灰溜溜地回到水府,再也不敢管后羿與 宓妃的事了。
從此,后羿與 宓妃這對情侶便在 洛陽居住下來,過上了美滿幸福的生活。後來,為表彰他們,天帝還
封后羿為宗布神,宓妃為 洛神。
《淮南子》中記載,伏羲氏之女洛神嫁於 河伯為妻,但河伯不賢,與水族女神私通,洛神與后羿情深。河伯與后羿大戰於 天庭,天帝震怒,將洛神貶落凡間 ......洛神轉世之後,為美女 甄宓,曹操攻下鄴城之後,將甄宓一家接入司空府,奉作上賓。曹子建、曹子桓即 曹丕兩人同時鐘情甄宓,最後,兩人由好兄弟變成大仇人。種種因素之下,丕登上帝位,甄宓為後,另外丕又娶郭儇為妃,郭儇不甘為妃,於是同 司馬懿設計害死甄宓。另一方面,植與甄芙兩廂情閱,甄后逝后數年,植在 洛水之濱又見甄宓 ......
《 太平廣記》卷三百三十一《 蕭曠》篇和《類書》卷三十二《傳奇》篇,都記述著蕭曠與洛神女艷遇一節。洛神女說:“妾,即甄后也……妾為慕 陳思王之才調,文帝怒而幽死。后精魂遇於洛水之上,敘其
冕抑。因感而賦之。”
曹植在《洛神賦》中這樣寫她的姿態:“翩若驚鴻,婉若 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彷彿兮若 輕雲之蔽月,飄?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 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淥波。”真是形象鮮
明,色彩艷麗,令人目不暇接。
李商隱在他的詩作之中,曾經多次引用到曹植 感甄的情節,甚至說:“君王不得為天下,半為當時賦洛神。”

古代玉類詩詞


春雨蘇軾
飛仙亦偶然,脫命瞬息中。惟詩不可擬,如寫天日容。夢中哦七言,玉丹已入懷。一語遭綽虐,失身隨 蓬萊。蓬萊至今空,護短不養才。上界足官府,謫仙應退休.
羊脂玉
羊脂玉
夜登江樓 陸遊
平生胸中無滯留,曠然獨與造物游。無風駕我 周宇縣,夜半忽過江邊樓。樓前茫茫天地闊,萬頃月浸空 江秋。雲階無塵鸞鶴舞,玉笛裂石魚龍愁。肺肝澄澈納灝氣,毛髮慘栗臨寒流。世間回首真一夢,誰能更念酬恩讎!
月下 聞笛楊萬里
天色 容成水,蟾光鏈出銀。碧香三酌半,玉笛醫生段。小婉還清壯,多歡忽辛苦。何人傳此曲,此曲怨何人。
擬歸院柳邊迷詩 楊萬里
玉殿朝初退,金門馬不嘶。院深歸有處,柳暗跡都迷。紫陌春無際,青絲舞正齊。風煙忘近遠,樓閣問高低。殘雪鶯聲外,斜陽 鳳掖西。少陵化底路,物物獻詩題。
奉和劉舍人初雪 歐陽修
夜雪填空曉更飄,龍墀風冷佩聲高。瓊花落處縈仙杖,玉殿光中認赭袍。下直笑談多樂事,平時*酒屬吾曹。羨君年少才無敵,顧我雖衰飲觴豪。
曲江 李商隱
望斷平時翠輦過,空聞子夜鬼悲歌。金輿不返傾城色,玉殿猶分下苑波。死憶 華亭聞唳鶴,老憂王室 泣銅駝。天荒地變心雖折,若比傷春意未多。
賦得吳都虞世南
畫野通淮泅,星躔宏圖表,黃旗美氣浮。三分開霸業,萬里宅神州。高台臨茂苑,飛閣跨澄流。江濤如素蓋,海氣如朱樓。吳趨自有樂,還似鏡中游。
秋夜宿 龍門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國瑩上人叢弟幼成令問 李白
朝發汝海東,暮棲龍門中。水寒夕波急。木落秋山空。望極九霄迥,賞幽萬壑通。目皓沙上月,心清松下風。玉斗橫網戶,銀河耿花宮。興在趣方逸,歡余情未終。鳳駕憶王子,虎溪 懷遠公。桂枝坐蕭瑟,棣華不復同。流恨寄尹水,盈盈焉可窮。
至后十日雪中觀梅 楊萬里
小樹梅花徹夜開,侵晨雪片趁花回。即非雪片催梅花,卻是梅花喚雪來。琪樹橫枝吹腦子,玉妃乘月上瑤台。世間出雀梅梢雪,便是冰雪也帶埃。
和簡文帝卧疾詩 劉孝威
玉躬耗寒暑。群望崇珪璧。仁祀盛黃縑,禮壇優紺席。備鈞楚疾愈,俄同宋年益。豈勞誦賦臣,寧用觀濤客。
題畫扇 王安石
玉斧修成寶月團,月邊仍有女乘鸞,青冥風露非人世,鬢亂釵斜特地寒。
新月趙嘏
玉鉤斜傍畫檐聲,雲匣初開一寸明。何時最能悲少婦,夜來依約落邊城。
三月三日 白居易
畫堂三月初三日,絮撲窗紗燕拂檐,蓮子數杯嘗冷酒,柘枝一曲試春衫。階臨池面勝看境,戶映 花叢當下簾。指點樓南玩新月,玉鉤素手兩纖纖。
樂府金樂歌 蕭綱
槐香欲覆井,楊柳下藏鴉,山爐好無比,與篝火窗賒。床頭辟繩結,鏡上領巾斜。鐵鑊鍾梁子,銅樞生棗花。開門拋水柱,城按特言空。
樂府上雲樂之玉龜曲 蕭衍
玉龜山,真長仙。九光濯,五雲生。交帶要分影,大華冠晨纓。耈如玄羅,出遊入太清。
早春行王維
紫梅發初遍,黃鳥歌猶澀。誰家折楊女,弄春如不及。愛水看妝坐,羞人映花立。香畏風吹散,衣愁露沾濕。玉閨青門裡,日落香車入。游衍益相思,含啼向彩帷。憶君長入夢,歸晚更生疑。不及紅檐燕,雙喜綠草時。
贈傅休奕詩 程曉
煢煢獨夫,寂寂靜處。酒不盈觴,餚不掩俎。厥客伊何,許由巢父,厥味伊何,玄酒瓠腑。三光飛竟,玉衡代邁。龍集甲子,四時成歲。權輿授代,徐趁當穢,元服初嘉,萬福咸會。赫赫應門,嚴嫣朱闕。群后揚揚,庭燎 皙皙。
採藥大布山詩 吳均
我本北山北,緣澗采山麻。九莖日反照,三葉長生花。可用 蠲憂疾,聊持駐景斜。景斜不可駐,年來果如驅。安得崑崙在,偃寨 三珠樹。三珠始結蠲,絳葉凌珠台。玉壺白鳳肺,金鼎 青龍胎。韓眾疾王子,何世無仙才。安期儻欲顧,相見在蓬萊。
首春渭西郊行呈藍田 張二主簿 岑深
迴風度雨渭城西,細草新花踏做泥。秦女峰頭雪未盡,胡公陂上日初低。愁窺白髮羞微祿,悔別青山憶舊溪。聞道輞川多勝事,玉壺春酒正堪攜。
二十四詩品[典雅] 司空圖
玉壺買春,賞雨茆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雲初晴,幽鳥相隨,眠琴綠蔭,上有飛瀑.落花無言.人瞻如菊,書之歲華,其曰可讀.
無題司首 李商隱
颯颯東風細雨來, 芙蓉塘外有 輕雷.金蟾嚙鎖燒香入, 玉虎牽絲汲井回.賈氏窺簾韓椽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爭發, 一寸相思一寸灰.
玉階怨 李白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詠玉階詩 王樞
玉階已誇麗,復得臨紫薇,北戶接翠幄,南路抵金扉.重疊通日影,參差藏月輝,青苔 梁珠履,微淀拂羅衣.獨笑 崑山曲,空見青鳧飛.
華清宮 杜牧
零葉翻紅萬樹霜,玉蓮開蕊暖泉香.行雲不下朝雲閣,一曲<<淋鈴>>淚數行 中國人在長期的玉文化、玉器的熏陶、培育之下,選用古文獻上的名句或從日常生活當中總結出來的與玉
相關聯的成語頗多,這些成語直接或間接地反映出玉的某些本質特徵,有的成語還折射出玉文化的部分內涵和玉工藝的一些 技術環節。
中國百姓長期使用的有關玉成語:
「玉不琢不成器」、「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金玉滿堂」、「金枝玉葉」、「金玉良言」、「拋磚引玉」、「亭亭玉立」、「瑕不掩瑜」,以及「千種瑪瑙萬種玉」、「黃金有價玉無價」等等。這些成語 婦孺皆知、通俗易懂。
「玉不琢不成器」:見於《 韓詩外傳》,普通百姓都十分熟悉,中學生也都熟知這個成語。此成語說明玉器都是經過了既琢又磨的多道工序,方能成器,不是輕而易舉的,告訴青少年,一個人要想成才、對社會有益,也要像制玉器那樣經過磨礪,要長期地刻苦學習、提高文化素養、掌握專業技能,才能成為建設社會的棟樑之材。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本出自元景皓之口(《 北齊書》),其意是一個大丈夫不能為了 苟且偷生而自損氣節,激勵 中國人民為保持民族氣節,寧肯犧牲自我,也不能屈服於外來敵人的威嚇利誘。這個成語成了 中國人在大敵當前民族危亡時刻的座右銘。中國人愛玉、崇玉、賞玉、藏玉,同時無不以 玉德作為自己處世為人的行動標準和指南。
有很多有王字旁的漢字,都有美玉的含義。
01.瓊 美玉。《詩·衛風·木瓜》:“投我以木瓜,報之以 瓊琚。”
02.琳 美玉。青碧色的玉。《書·禹貢》:“厥貢惟球、琳、琅玕。”
03.球 美玉。《書·顧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圖,在 東序。”
04.瑜 美玉。《左傳·宣公十五年》:“山藪藏疾,瑾瑜匿瑕。”
05.環 圓圈形的玉器。《左傳·昭公十六年》:“宣子 有環,其一在 鄭商。”
06.璇 美玉。《集韻·平仙》:“璿,《說文》:美玉也。引《春秋傳》:璿弁 玉纓……或作琁、璇。”
07.璧 扁平、圓形、中心有孔的玉器。《詩經·衛風·淇奧》:“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
08.琪 美玉。《玉篇·玉部》:“琪,玉屬。”
09.璞 未雕琢的玉。《韓非子·和氏》:“王乃使玉工理其璞而得寶焉。”
10.瑤 亦泛指美玉。《書·禹貢》:“厥貢惟 金三品,瑤、琨、篠、簜。”
11.碧 青綠色或青白色的玉。《 莊子·外物》:“萇弘 死於 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
12.瑰 美玉,美石。《詩·秦風·渭陽》:“何以贈之?瓊瑰玉佩。”
13.翠 硬玉。宋 吳自牧 《夢粱錄·元宵》:“甚至飲酒醺醺,倩人扶著,墮翠遺簪,難以枚舉。”
14.瑾 美玉名。南朝宋慧琳 《龍光寺竺道生法師誄》:“如草之蘭,如玉之瑾,匪曰薰雕,成此芳絢。”
15.瑱 古人垂在冠冕兩側用以塞耳的玉墜。《詩·鄘風·君子偕老》:“鬒髮如雲,不屑髢也。玉之瑱也,象之揥也,揚且之晳也。”
16.琮 瑞玉。方柱形,中有圓孔。用為禮器、贄品、符節等。《周禮·春官·大宗伯》:“以 玉作六器,
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
17.珂 白色似玉的美石。《玉篇·玉部》:“珂,石次玉,亦碼碯 白如雪者。一雲螺屬。”
18.瓔 似玉的美石。《玉篇·玉部》:“瓔,瓔琅,石似玉也。”2.即瓔珞。玉飾。唐 元稹 《估客樂》詩:“鍮石打 臂釧,糯米吹項瓔。”
19.瓚 質地不純的玉。《周禮·考工記·玉人》:“天子用全,上公用龍,侯用瓚,伯用將。”
20.琛 指玉。《宋史·樂志九》:“禕衣褒崇,琛冊追榮。”
21.璫 玉制的耳飾。《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腰若流紈素,耳著 明月璫。”
22.璠 美玉。晉 陸雲《答顧秀才》詩之五:“有斐君子,如珪如璠。”
23.璜 狀如半璧的玉。《周禮·春官·大宗伯》:“以 玄璜禮北方。”
25.珉 似玉的美石。《荀子·法行》:“故雖有珉之雕雕,不若玉之 章章。”
26.璆 美玉。可制磬。亦借指磬。《書·禹貢》:“厥貢璆鐵銀鏤砮磬。”
27.瑛 美玉。《魏書·陽尼傳》:“采 鐘山 之玉瑛兮,收珠澤之 珂珬。”
28.琯 玉管。《大戴禮記·少間》:“西王母來獻其 白琯。”
29.瓘 玉名。《左傳·昭公十七年》:“若我用瓘斝 玉瓚,鄭必不火。”
30.珏 相合之二玉。雙玉。《說文·珏部》:“珏,二玉相合為一珏。”
31.璋 玉器名,狀如半圭。《書·顧命》:“秉璋以酢。”
32.璦 美玉。《玉篇·玉部》:“璦,美玉也。”
33.圭 古代帝王諸侯朝聘、祭祀、喪葬等舉行隆重儀式時所用的玉制禮器。《易·益》:“有孚中行,告公用圭。”
34.琀 古代放在死者口裡的玉。《說文·玉部》:“琀,送死口中玉也。”
35.玦 古時佩帶的玉器。環形,有缺口。《左傳·閔公二年》:“公與 石祁子 玦,與 甯莊子 矢,使守。”
36.琦 美玉。晉 葛洪《抱朴子·博喻》:“是以蟭螟之巢,無乘風之羽;溝澮之中,無宵朗之琦。”
37.琬 美玉。《書·顧命》:“弘璧、琬琰在 西序。”
38.瑒 玉名。《廣韻·平陽》:“瑒,玉名。”
39.玢 玉名。《玉篇·玉部》:“玢,玉名。”
40.琥 瑞玉。《周禮·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白琥禮西方。”
41.琿 美玉。《集韻·平魂》:“琿,美玉。”
42.琚 佩玉。《詩·衛風·木瓜》:“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
43.珺 美玉。《改並四聲篇海》:“珺,美玉也。”
44.琨 玉石。《書·禹貢》:“厥貢惟 金三品、瑤、琨、篠簜。”
45.璐 美玉。《楚辭·九章·涉江》:“被 明月兮佩寳璐。”
46.玫 美玉。一說火齊珠。《屍子》卷下:“楚 人賣珠於 鄭 者。為 木蘭之櫝,薰以 桂椒,綴以玫瑰。”
47.璊 赤色的玉。《詩·王風·大車》:“大車 啍啍,毳衣如璊。”
48.珅 玉名。《集韻》:“珅,玉名。”
49.瑭 玉名。多用於人名。五代有 史建瑭、石敬瑭。
50.瑋 玉名。《廣韻·上尾》:“瑋,玉名。”
51.琰 美玉。南朝梁簡文帝 《謝敕賚善勝威勝刀啟》:“冰鍔含彩,雕琰表飾。”
52.玙 美玉。《左傳·定公五年》:“季平子 行 東野,還未至,丙申,卒於 房,陽虎 將以璵璠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