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塔集鎮

安徽省阜陽市潁州區轄鎮

三塔集鎮位於安徽省阜陽市潁州區南部,距阜陽市區13公里,距阜陽飛機場9公里,S202省、S12(滁新高速)在此交叉而過,大京九鐵路縱貫境內,國土面積78平方公里,全鎮轄17個村委會,273個自然庄,人口73051人(其中農業人口6.7萬人),1.47萬戶,土地65314畝。小學17所,中學2所,其中九年制1所;在校學生5600多人,教職工400人左右。2013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4.1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2.7億元,財政總收入1060.6萬元,人均純收入4835元。

三塔集鎮為安徽省綜合改革試點鎮。

歷史沿革


三塔集鎮
三塔集鎮
據考證,三塔集興於明朝萬曆年間,至今已有400餘年歷史。因建有鎖龍、棲鳳、慈雲三座寶塔而得名。1969年建三塔公社,1979年改區,1992年撤區並鄉設三塔集鎮。為了加快中原經濟區南部中心城市阜陽的建設,2014年1月2號三塔集鎮正式從阜南縣劃歸阜陽市潁州區管轄。

地理環境


三塔集鎮地處素有“糧倉”之稱的淮北平原腹地,與潁州區接壤,距阜陽城13公里,距阜陽機場13公里。轄17個行政村,總人口7.4萬人,土地6.4萬畝,京九鐵路(四等站,只辦理客運)穿境而過,省道S202線與滁新高速在此交匯構成了立體的交通網路,地理位置優勢,交通便利。據考證,三塔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因建有“棲鳳”、“騰龍”、“慈雲”三座塔而得名。這裡是聞名於世的明朝明威將軍蘇仰泉將軍父子的故里,出土過國家級文物“郢爰楚金幣”,現被故宮博物館收藏。抗戰期間山東省政府也曾在此駐紮一年有餘,這裡土地肥沃、民風淳樸,靜靜地運河水流淌了幾世紀,蔥鬱的古槐樹挺立了數百載,都見證著古鎮三塔變遷的歷程。地處淮北平原的三塔,資源豐富、平疇沃野、四季分明、物阜民豐。主要農作物有小麥、黃豆、棉花、玉米、芝麻、薯類,並盛產牛、羊、豬、雞、鴨、鵝,其中三塔鎮禽蛋市場聞名全國。

行政區劃


三塔集鎮下轄共計17個村民委員會。
三塔村勝華村花園村倪寨村葛廟村吳大村李小郢村張湖村周趙村徐寨村張寨村前進村大塘村馮於村勝庄村拐灣村洲孜村

經濟


經濟農業

三塔集鎮產業結構調整重點抓五大基地建設:即大塘村的500畝蒜苗基地,張湖村的1000畝西瓜、棉花套種基地,張寨村的大棚蔬菜基地,小郢村的藥材生產基地,大塘、前進、張堂、徐寨經濟林生產基地。
三塔集鎮目前已形成5000畝良種繁育基地、200畝葡萄、千畝黃桃、百畝花木、3000畝大棚茄子、西瓜等基地為支撐的產業發展格局,畜牧業已擁有年出欄100頭以上生豬養殖大戶30戶,年出欄100隻以上羊養殖大戶8戶,年出欄肉雞10000隻以上肉雞養殖大戶5戶。

金融機構

三塔集鎮現有中國農業銀行、潁淮農村商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所3家金融機構。

鄉鎮企業

三塔集鎮目前共有鄉鎮企業23家,涉及木材加工、服裝、製鞋、建材、化工等行業,其中規模企業2家。

特色市場

三塔禽蛋交易市場位於S202省道西側,南距縣城20公里,北距阜陽市區14公里佔地150畝,距離阜陽市飛機場僅有9公里,有門面房680多間,攤位960個,年購銷禽蛋5萬多噸,成交額2億元以上,提供稅費300多萬元,是被譽為“倒蛋”基地的全國最大禽蛋集散地之一。每年的4月18日至28日定為“禽蛋文化節”。
目前三塔集鎮已建成糧食流通市場、禽蛋交易市場、建築建材市場,擁有大型超市7家。目前,以禽蛋市場、糧油市場、蔬菜市場、家電市場和小商品市場為龍頭的市場快速發展,社會商品消費總額已突破億元大關,呼應城南新區建設,作為阜陽南部重點建設鄉鎮,打造阜陽衛星城鎮的目標指日可待。
阜陽農資大市場項目預算總投資1.2億元,選址在潁州區三塔集鎮,佔地約300畝,總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項目建成后,實行股份制經營,企業化管理

文化


學校
中學:阜陽市三塔中學、大塘中學
小學:三塔小學、大塘小學、三李小學等17所小學
書店
新華書店
醫院
三塔集鎮衛生院

交通


S202省道:淮北市-濉溪縣-渦陽縣-利辛縣-阜陽市-三塔集鎮-阜南縣-洪河橋鎮-豫皖交界
S12(滁新高速):滁州-定遠-淮南-阜陽-三塔集鎮(出入口&收費站)-豫皖交界-新蔡
X051縣道:三塔集鎮-柴集鎮-新村鎮-豫皖交界
X052縣道:三塔集鎮-田集鎮-鹿城鎮-阜南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