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輕工職業學院
民辦綜合類學校
泉州輕工職業學院(QUANZHOUCOLLEGEOFTECHNOLOGY)是由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國家承認學歷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學校由晉江市人民政府主導,澳門金龍、福建恆安、安踏、潯興、艾派等五個企業集團共同創辦。
據學院官網顯示,學校校園佔地600畝,下設9個教學院系24個專業,擁有6個特色專業群,面向全國20個省市招生。擁有在校生近7000人。
辦學背景
實訓基地掛牌
金龍集團有限公司於1991年在澳門創立,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逐步邁向多元化的綜合企業。集團直接投資和聯營的業務範圍廣泛,主要包括家庭電器及數碼產品銷售、能源開發、房地產投資及管理、科技產品研發生產、旅遊等。
恆安集團創立於1985年,1988年香港上市。是國內最大的紙業生產企業,主要經營領域涉及婦幼衛生用品和家庭生活用紙,2010年銷售額達126.35億元,至2011年初,資市值達1000多億元。在全國15個省、市擁有40餘家獨立法人公司,200多家商貿經營部/辦事處,銷售和分銷網路覆蓋全國。
安踏班開班典禮
潯興集團成立於1992年,2006年深圳上市,潯興公司的SBS品牌是國內拉鏈行業第一個中國馳名商標。主導產品SBS拉鏈位居中國拉鏈品牌之首,產銷量十多年來位居國內第一,同時也成為全球第二大拉鏈生產企業。旗下福建SBS籃球隊是CBA聯賽的一支勁旅。
艾派集團有限公司創建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現已發展成為以文化產業為主的多元化企業,公司主營創意傳媒、文化、教育、國際貿易,兼營風險投資、房地產開發等。憑藉品質和服務,艾派系列產品不僅暢銷於國內,在國外也擁有穩固的市場。
系別 | 專業 |
教育學院 | 學前教育、幼兒發展與健康管理; |
建築學院 | 建築工程技術、建築室內設計、工程造價; |
商學院 | 會計、財務管理、物流管理、電子商務、金融管理、連鎖經營管理、老年服務與管理; |
時尚設計學院 | 鞋類設計與工藝、服裝與服飾設計、體育運營與管理、針織技術與針織服裝; |
文創學院 | 動漫製作技術、廣告設計與製作、遊戲設計、數字媒體藝術設計; |
智能工學院 | 機電一體化技術、數控技術、工業機器人技術、物聯網應用技術; |
食品工程學院 | 食品營養與檢測、西餐工藝 |
辦學初衷
學院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從北京大學、台灣大學、廈門大學等全國重點高校選聘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骨幹教師和碩士、博士研究生,其中具有副教授以上職稱佔36%,充分保障了人才培養質量。
泉州輕工職業學院
學院以《全就業計劃》為辦學理念,以“明道勵學篤行”為校訓,以“校企合作”為特色,以“1123”工程為支撐,倡導“愛和尊重”的教育方法,努力培育靈性的高素養的專業人才。
泉州輕工職業學院注重內涵建設,尊重教育規律,朝著創辦本科院校目標邁進。
泉州輕工職業學院
技術職業教育和產業經濟互為表裡。產業結構中的人力資源為重要元素,人力資源之充實和提升,又以結合區域產業特色和需求為依據。我國整體經濟發展布局中的海西地區經濟力量,產業密集,晉江、泉州一帶更是許多產業的(品牌之鄉),在激烈的國際經濟競爭環境中期待得到人力資源和產業組織的進一步優化。創辦一所擁有先進辦學品質、適應地區經濟發展需求的高等教育技術職業學院是大海西地區產業界的迫切要求。
泉州輕工職業學院
學院籌建期間,福建省委、福建省政府、泉州市委、泉州市政府、晉江市委、晉江市政府等各級領導和相關部門傾注高度的關懷並給予大力支持,為學院的建設和辦學提供指導協助。對於籌建過程中所有參與、指導、協助和付出過的領導同志、有關單位、機關機構等,該校深致最誠摯的感謝。
七大特色
國內首結合台灣與德國教學法,邊學、邊做、邊看
滾動交錯上課及實作的教學方法叫做“三明治教學法”。對學生而言,完成整個課程后,可以對這門課程從理論到實物產生整體融會貫通的收穫,就好像吃三明治每一口都是包容了全部材料的美味。“教、學、做”三維一體:學生探討印證工作上之經驗得失及學習新的學理,在“做中學,學中做”的磨練下,如此反覆實作檢討,將所學實務與學理結而為一,所得實務經驗,才可充分應用於未來上崗工作中。“中國最強校董企業建教合作”
金龍、安踏、恆安、潯興、艾派五大集團全力支援實訓、實習
五大集團強強打造:參與投資創辦該校的金龍、安踏、恆安、潯興、艾派五大集團,均為實力、具有廣泛社會影響力的上市公司,五大企業強強聯手為泉州輕工學院的順利創辦奠定堅實的基礎。多家企業支援實訓、實習:以五大集團為首的校董企業聯合多家企業為學生實訓、實習,並提供畢業生一個拓展就業的平台。“教學設備課程與企業同步”
泉州輕工學院企業大學掛牌
“校企互動”機制:以行業為依託,讓行業專家參與制定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技能訓練大綱;並在專業建設、基地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與行業組織有效溝通,形成“校企互動”的辦學機制。“雙元制”人才培養:採用校企合作、產學研結合的“教學工廠”模式,重視實訓活動,突出實踐教學,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實行學生既是學院“學生”、又是相關企業“准員工”的雙元制,為經濟建設培養“用的上”、“靠的住”的專精技術和經營管理人才。“台灣派任專家暨培訓教師”
遴選優秀教師接受台灣師資培訓或由台灣直接派任
借鑒台灣優秀職教:台灣職業教育世界名列前茅,該校是海西第一所與台灣高等院校合作辦學的學校,合作辦學的台灣致遠管理學院在高等職教方面教育資源充裕、師資力量。該校已聘任該學院教師擔任各專業骨幹教師或專業主任。知名專家掌舵:聘請華僑大學前副校長郭亨群教授擔任該校校長,並向全國各地及港澳台地區聘請知名專家、教授擔任客座教授。師資異地培訓:學院加強教師的培養,主要教師均經台灣培訓或由台灣直接派任。“職場導師制”
五大校董企業主管與技師擔任教師,教導最新技能
“雙師型”師資隊伍:聘請資深教師和優秀高校畢業生擔任教師,並邀請在企業生產、管理崗位中有豐富知識經驗的技術人員和經營管理人員為職場導師。打造既有教師資格證書,又具備一項以上專業技術資格的“雙師型”師資隊伍。產校結合,產學合一:學校的教學活動與企業生產活動有效地整合,使學生第一時間接受企業的先進技能,大大縮短學生畢業後進入企業的“磨合期”,使之儘快適應工作崗位,接受企業文化。“派送學生至台灣進階學習”
赴台交流
擇優派送台灣學習:對於學業良好、成績優秀的學生,選派至台灣致遠管理學院或推薦到台灣相關企業短期學習,是海西發展與台灣高等教育創新形式的辦學合作模式,力求先行先試的一大亮點。台灣進修拿學位:該校與台灣致遠管理學院及其它知名院校合作,密切關注法律動向,透過“3+1”制度,對於優秀畢業生保薦至台灣學習攻讀本科學位,提升學生學習層次,增加學生就業籌碼。“優秀學生保薦就業”
就業為取向的教學,輔導學生進入校董企業或其它企業
就業為取向的教學:學子辛苦擠進大學之門,希望依自己的興趣學得專業技能,以便在職場上發揮所長,為避免畢業就失業或進入職場空有理論無法上手,該校採取以就業為取向的教學方式,重視學生實踐,打造實務人才,保證學生具備實用能力。保薦就業:市場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該校面向市場做“定單式”的人才培養,對於優秀學生直接保薦給校董企業,求才若渴的五大企業就是該校畢業生的伯樂。“英語授課增強國際觀”
培養國際人才:每學期至少一門課程採取英文授課,為學生打下國際觀基礎,也有助於學生吸收各專業之最新資訊,加強學習效果。重視語言教育:以學校的商務英語專業為推動英語校園的平台,建立語言中心普遍性地推動校園英語風氣。“獲得校外榮譽獎項者減學費或發給獎學金”
鼓勵學生多元發展:凡代表學校在校外獲得各種比賽獎項榮譽者,減收學費或發給獎學金,建立一種鼓勵學生在本身專業之外能發揮團隊精神,爭取學校榮譽之全方位發展的風氣“派送學生到北大學習修學分”
通過與北京大學的合作,派送優秀學生於假期間至北大參加短期學習或選修學分,以提升學生學習能量。
就業保障
校園招聘會
獎勵資助
一、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的獎金分別為8000元/年和5000元/年。該校每年約有3%學生獲得獎勵。
二、國家助學金為:一等4000元,二等2500元。資助面約佔在校生的20%。
學生空調宿舍
四、2013年優秀新生獎學金:
1、梵谷考文、理科專科分數線上50分獎勵1000元;分數線上100分獎勵3000元;分數達到本科分數線獎勵10000元。
2、高職單招各大類分數線上200分獎勵6000元。
3、藝術類省統考專業分達到本科分數線獎勵5000元。
4、體育類省統考專業分數達到85分,獎勵5000元。
五、學院董事會設立100萬元的獎學基金,用於獎勵優秀學生。
泉州輕工職業學院
七、晉江市政府獎學金,由晉江市人民政府財政撥款,凡晉江籍考生在學院就讀的給予3000元獎勵。
八、學院建立“綠色通道”制度,家庭經濟困難的新生,入學前可申請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
學院注重校園文化建設,提升核心競爭力,在優美校園環境的基礎上,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
泉州輕工職業學院
【社團組織】現有舞蹈社、足球社、攝影社、習武社、文學社、書法社、動漫社等30餘個社團組織,每年的迎新晚會、校園歌手大賽、田徑運動會等活動,使同學們在學習之餘為自己各方面能力的鍛煉提供了良好機會。
中央空調學生餐廳
【靚麗生活】學校有銀行,移動、聯通、電信公司營業廳,醫療衛生室等服務機構,校園超市豐富的商品讓學生不用出校門就能享受購物的便利。
【休閑娛樂】學校擁有標準化400米橡膠跑道,配置夜間燈光的國際標準網球場、排球場、籃球場,還擁有室內乒乓球室、羽毛球場,標準健身房,為喜歡運動娛樂的學生提供了方便。
校標
泉州輕工職業學院
辦學理念
踐行被需值教育,產教融合創新育人。
校訓
明德勵學篤行
泉州輕工職業學院
高職院校要以市場為導向,以就業為目標,遵循教育規律,以師資隊伍建設和課程開發為重點,以校企合作和課堂教學改革為切入點,抓好內涵建設,培育高素養的專業人才。愛和尊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校長 | 林松柏 |
黨委書記 | 林蕙瓊 |
黨委副書記、副校長 | 王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