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紹振
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孫紹振(1936-),祖籍福建長樂,先後就讀於青浦朱家角珠溪一中心,青浦城廂二中心。1952年畢業於青浦初級中學,1960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在北大任助教。由於“反右”時期堅持為“右派”辯護之舊帳,1961年被重新分配到福建華僑大學中文系。20世紀90年代先後在德國特里爾大學進修,美國南俄勒岡大學英文系講學,香港嶺南學院客座研究員並為翻譯系講課。現為福建師大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並任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1953年開始發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詩集《山海情》(合作),散文集《面對陌生人》,論文集《美的結構》、《孫紹振如是說》、《文學創作論》、《孫紹振幽默文集》(三卷)、《論變異》、《幽默五十法》、《美女危險論——孫紹振幽默散文選》等。《文學創作論》獲福建省10年優秀成果獎、台灣祁楓文學獎、全國寫作學會一等獎,《美的結構》獲福建省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等。
1936年生,196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先後在北京大學中文系、華僑大學中文系任教,1973年奉調至福建師範大學。現為福建師大中文系教授、福建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福建省寫作學會會長、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中外文論學會常務理事、福建省北京大學校友會副會長。
八十年初
孫氏曾致力於詩歌創作,曾有詩集出版,八十年初捲入朦朧詩大辯論,其《新的美學原則在崛起》,從1981年在《詩刊》刊出以後,引起廣泛的批判,1983年又與謝冕之《在新的崛起面前》、徐敬亞之《崛起的詩群》遭到批判。但是日後的實踐證明:孫氏的這一論文已成為當代新詩發展史的重要文獻。到九十年代中期,已經為一系列當代文學史所肯定,其手稿為中國現代文學館收藏。自1981年以後,孫氏集中力量從事文藝理論之研究。有專著《文學創作論》、《論變異》、《美的結構》、《當代文學的藝術探險》、《審美價值結構和情感邏輯》、《怎樣寫小說》、《孫紹振如是說》、《你會幽默嗎?》、《挑剔文壇》、《直諫中學語文教學》等等。孫氏的所有學術以其獨創之真善美三維錯位、及形象之三維結構之理論為基礎,自成系統。
九十年代中期
九十年代中期,孫氏將三維錯位學說,引入幽默理論之研究。故其《幽默答辯五十法》出版之後,在內地和港台均甚暢銷。中央電視台曾邀其作《幽默漫談》講座二十集。在1997年出版之《幽默邏輯探秘》中,提出了幽默的二重錯位邏輯學說,其幽默理論不滿足於轉述西方經典,《在幽默學全書》中,更著重於將理論的獨創性與操作的可行性結合起來在具體操作上更提供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方法。同時還有幽默與雄辯、詭辯、吹牛、抒情、滑稽等相鄰範疇的辨析,完成了他以錯位為核心範疇的的理論體系的建構。
近年
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年來孫氏又從事於幽默散文創作,近年出版集《面對陌生人》《美女危險論》(北京知識出版社和作家出版社兩個版本不同)《靈魂的喜劇》、《孫紹振幽默文集》(三卷)。其幽默風格為其幽默理論的藝術實踐。
196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
孫氏曾致力於詩歌創作,曾有詩集出版,八十年初捲入朦朧詩大辯論,其《新的美學原則在崛起》,從1981年在《詩刊》刊出以後,引起廣泛的批判,1983年又與謝冕之《在新的崛起面前》、徐敬亞之《崛起的詩群》遭到批判。
自1981年以後,孫氏集中力量從事文藝理論之研究。有專著《文學創作論》、《論變異》、《美的結構》、《當代文學的藝術探險》、《審美價值結構和情感邏輯》、《怎樣寫小說》、《孫紹振如是說》、《你會幽默嗎?》、《挑剔文壇》、《直諫中學語文教學》等等。
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年來孫氏又從事於幽默散文創作,近年出版集《面對陌生人》《美女危險論》(北京知識出版社和作家出版社兩個版本不同)《靈魂的喜劇》、《孫紹振幽默文集》(三卷)。其幽默風格為其幽默理論的藝術實踐。
畢業后在北京大學中文系、華僑大學中文系任教,1973年奉調至福建師範大學。現為福建師大中文系教授、福建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福建省寫作學會會長、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中外文論學會常務理事、福建省北京大學校友會副會長。
《文學創作論》、《論變異》、《美的結構》、《當代文學的藝術探險》、《審美價值結構和情感邏輯》、《怎樣寫小說》、《孫紹振如是說》、《你會幽默嗎?》、《挑剔文壇》、《直諫中學語文教學》,《幽默答辯五十法》、《幽默邏輯探秘》、《在幽默學全書》、《美女危險論》(北京知識出版社和作家出版社兩個版本不同)
作品名稱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論台港大陸散文中之軟幽默和硬幽默 | 1996年第6期 | 《文藝理論研究》 |
宏觀的理論建構和微觀分析 | 1998年第2期 | 《當代作家評論》 |
真善美的錯位 | 1998年第1期 | 《名著欣賞》 |
宋江的悲劇和審美價值 | 1998年第3期 | 《名著欣賞》 |
理性因果和審美因果 | 1998年第4期 | 《名著欣賞》 |
實用價值和審美價值的距離 | 1999年第1期 | 《名著欣賞》 |
把人物打入第二環境 | 1999年第4期 | 《名著欣賞》 |
抒情和幽默的統一 | 1998年9月8日 | 《文藝報》 |
默的統一———學者散文的出路之一 | 1999年7月21日 | 《文藝報》 |
西方文論的引進和中國文學經典的解讀 | 1999年第五期 | 《文學評論》 |
我的橋和我的牆———從康德到拉康 | 2000年第1期 | 《山花》 |
當代學者散文的出路 | 2000年5月2日第2版 | 《文藝報》 |
南帆:遲到的現代派散文 | 2000第2期 | 《福建論壇》 |
審智散文的審美突破 | 2000年第3期 | 《當代作家評論》 |
人物的心理結構分析問題 | 1999年第4期 | 《龍岩師專學報》 |
從西方議論獨白到中西議論對話 | 2001年第1期 | 《文學評論》 |
余秋雨———從審美到審智的斷橋 | 2000年第6期 | 《當代作家評論》 |
質疑英國全國分級統考體制 | 2000年第5期 | 《東方文化》 |
新編中學語文課本批判 | 2001年第2期 | 《粵海風》 |
超現實的第二環境和心理氛圍 | 2000年第6期 | 《名作欣賞》 |
審智散文———遲到的散文流派 | 2001年第4期 | 《福建文學》 |
課程標準———基礎教育的憲法 | 2001年第5期 | 《素質教育博覽》 |
改革目標與編寫者素質的反差 | 2001年第1期 | 《明日教育論壇》 |
遲到的現代派散文 | 2001年第3期 | 《南方文壇》 |
中國基礎教育改革憂思(上) | 2001年第第3期 | 《福建教育》 |
中國基礎教育改革憂思(下) | 2001年第4期 | 《福建教育》 |
《偽問題和謬答案》 | 2001年7月22日 | 《海峽都市報》 |
《高考試卷的閱讀問題》 | 2001年7月14日 | 《海峽都市報》 |
《關於上課學生打瞌睡問題》 | 2001年5月27日 | 《海峽都市報》 |
論新詩第一個十年的流派畸變 | 2002年第3期 | 《文藝理論研究》 |
浪漫主義和象徵主義的互相滲透 | 2002年第3期 | 《東南學術》 |
中國早期新詩的象徵派———從聞一多到戴望舒 | 2001年第5期 | 《福建論壇》 |
五四新詩:胡適與胡先驌 | 2002年第1期 | 《江蘇行政學院學報》 |
標準答案還是荒謬答案 | 2001年12月12日 | 《中華讀書報》 |
質疑全國高考試卷及評價體系(上、下) | 2002年第1、2期 | 《師道》 |
赤壁之戰的魄力的奧秘 | 2002年第1期 | 《名作欣賞》 |
微觀分析理論獨創和教條主義 | 2003年第5期 | 《文藝理論研究》 |
微觀分析是宏觀分析的基礎 | 2003年第5期 | 《北京大學學報》 |
解讀文學經典的意義 | 2003年第4期 | 《名作欣賞》 |
超出平常的自己和倫理的自由———解讀《荷塘月色》 | 2003年第8期 | 《名作欣賞》 |
段落大意教學必須緩行 | 2003年第3期 | 《師道》 |
標準化選擇題即將終結 | 2003年11月5日 | 《中華讀書報》 |
讓學生對語文著迷 | 2003年第8期 | 《中學語文教學通訊》 |
荷塘月色解讀(上、下) | 2003年第4、5期 | 《福建教育》 |
一千個哈姆雷特還是哈姆雷特 | 2003年7月11日 | 《文匯讀書周報》 |
又見賴瑞雲《<;混沌閱讀>;序》 | 福建教育出版社 | |
段落大意的誤區及其邏輯基礎 | 2003年5月16日 | 《明日教育論壇》 |
睜眼看不見人 | 2003年第9期 | 《語文學習》 |
關於高考作文 | 2003年第10期 | 《語文學習》 |
當真話題來到的時候 | 2003年第11期 | 《語文學習》 |
審智散文的雙子星座———從南帆到蕭春雷 | 2003年1月 | 《福建文學》 |
《背影》背後的美學 | 2003年第12期 | 《語文學習》 |
為什麼二月春風不能似菜刀 | 2003年第12期 | 《語文學習》 |
膽子再大一點,步子再大一點 | 2004年7月7日 | 《中華讀書報》 |
作品名稱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文學性講演錄》 | 2006年 |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直諫中學語文教學》 | 2003年4月 | 南方日報出版社 |
《挑剔文壇》 | 2001年1月 | 福建人民出版社 |
《文學創作論》 | 2000年 | 海峽文藝出版社 |
《論變異》 | 1986年 | 花城出版社 |
《美的結構》 | 1987年 | 人民文學出版社 |
《孫紹振如是說》 | 1994年 | 香港·三聯書店 |
《怎樣寫小說》 | 1992年 | 海峽文藝出版社 |
《審美價值結構情感邏輯》 | 1999年 | 華中師大出版社 |
《當代散文的藝術探險》 | 1996年 | 福建教育出版社 |
《幽默邏輯探秘》 | 1995年 | 福建人民出版社 |
作品名稱 | 出版時間 | 出版社 |
《面對陌生人》 | 1993年 | 福建人民出版社 |
《美女危險論》 | 1999年 | 知識出版社 |
《美女危險論》 | 2003年 | 作家出版社 |
《靈魂的喜劇》 | 2000年 | 遼寧大學出版社 |
《孫紹振幽默文集·滿臉蒼蠅》 | 2002年 | 廣東旅遊出版社 |
《孫紹振幽默文集·幽默談吐的自我訓練》 | 2004年 | 廣東旅遊出版社 |
《孫紹振幽默文集·幽默理論基礎》 | 2004年 | 廣東旅遊出版社 |
《幽默學全書》 | 1998年 | 海峽文藝出版社 |
《你會幽默嗎》 | 1994年 | 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 |
《對話語文》(與錢理群合著) | 2005年 | 福建人民出版社 |
《名作細讀:微觀分析個案研究(修訂版)》 | 2009年6月 | 上海教育出版社 |
《月迷津渡:古典詩詞個案微觀分析》 | 2012年3月 | 上海教育出版社 |
作品名稱 | 出版社 |
初中語文教材(一到六冊) | 北京師大出版社 |
配套的教學參考(一到六冊) | 北京師大出版社 |
呼籲助力武術入奧
孫紹振在演講
九十年代中期,孫氏將三維錯位學說,引入幽默理論之研究。故其《幽默答辯五十法》出版之後,在內地和港台均甚暢銷。中央電視台曾邀其作《幽默漫談》講座二十集。在1997年出版之《幽默邏輯探秘》中,提出了幽默的二重錯位邏輯學說,其幽默理論不滿足於轉述西方經典,《在幽默學全書》中,更著重於將理論的獨創性與操作的可行性結合起來在具體操作上更提供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方法。同時還有幽默與雄辯、詭辯、吹牛、抒情、滑稽等相鄰範疇的辨析,完成了他以錯位為核心範疇的的理論體系的建構。
202年8月, 入選2021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候選人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