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多囊腎病

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多囊腎病

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多囊腎病是常見的遺傳性腎臟疾病。該病的發病率約為1/1000~1/400,具有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特徵即代代發病,男女發病率相等,但僅約60%患者有明確家族史。目前已知引起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多囊腎的原因是以PKD1和PKD2發生基因突變為基礎,以及後天在毒素、感染等環境因素的推動下才引發該疾病。該病的病程較長,進展相對緩慢,一般在30歲以後出現癥狀,常累及腎臟及腎臟以外的多個系統。主要表現為雙側腎臟出現大小不一的囊腫,囊腫進行性增大,最終破壞腎臟結構和功能,導致終末期腎衰竭。常伴肝囊腫、胰腺囊腫、顱內動脈瘤和心臟瓣膜異常等腎外表現。該病目前尚無特效治療藥物,治療原則主要為對症處理、預防和治療併發症、盡最大可能延緩腎功能進行性惡化。進入終末期腎病時,則需要腎臟替代療法。

就診科室


● 腎內科

病因


● 由於特定基因發生突變以及後天受到毒素、感染等誘因從而引發該疾病。

癥狀


● 父母任何一方存在該疾病,就應該高度警惕子女是否患病。
● 在疾病早期最常出現高血壓以及背部疼痛,疼痛可急性或慢性發作。隨著疾病的發展,腎囊腫的體積和數目逐漸增加,可在腹部觸及腫大的腎臟,質地較硬,表面可呈結節狀,隨呼吸移動。同時腎功能逐漸惡化,常表現為肉眼可見的血尿、夜尿增加。也可因尿道或者囊腫感染引起發熱。
● 常見的腎外表現包括囊腫累及其它器官時出現相應的表現,最常累及至肝臟,可出現上腹部疼痛。也可累及心臟出現心悸、胸痛,最危險的是引發顱內動脈瘤,一旦破裂出血可導致劇烈頭痛、癲癇發作和神志改變。

檢查


● 超聲檢查敏感性高,無放射性,無創傷性,經濟簡便是首選的診斷方法。腎臟超聲表現為腎體積明顯增大,腎內多個大小不等的囊腫與腎實質回聲增強。
● CT和核磁診斷該疾病解析度高,但費用較高,不作為首選。當囊腫出現感染和出血時,可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 分子遺傳性診斷多用於囊腫發生前和產前診斷、無明確家族遺傳史、與其它囊腫性疾病難以鑒別者。

診斷


● 明確的多囊腎病家族遺傳史。
● 影像學檢查發現腎臟皮、髓質瀰漫散布許多充滿液體的囊腫。
● 合併出現多囊肝、腎衰竭、腹壁疝、心臟瓣膜病、胰腺囊腫、腦動脈瘤、精囊腺囊腫、眼瞼下垂等。

鑒別診斷


● 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多囊腎病需要和其它腎臟囊腫性疾病相鑒別,如:
● 常染色體隱性多囊腎病
● 多囊性腎發育不良
● 單純性腎囊腫
● 獲得性腎囊腫

治療


● 該病目前尚無特效治療藥物,治療原則主要為對症處理、預防和治療併發症、盡最大可能延緩腎功能進行性惡化。

控制併發症

● 疼痛多為急性疼痛,常由囊腫出血、感染或結石引起,針對病因進行治療慢性疼痛多因腎臟體積增大所致,卧床休息不能緩解者予以止痛劑或者手術治療。
● 出血一般呈自限性,卧床休息、止痛等保守治療效果較好。對於出血量大,內科治療無效者,可選擇介人治療或手術治療,如選擇性腎動脈栓塞治療或單側腎臟切除術。
● 高血壓首選藥物為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晚期高血壓通常較為頑固,多需聯合用藥。對於藥物不能控制的高血壓,可考慮腎囊腫去頂減壓術、腎血管栓塞術或腎臟切除術。
● 感染膀胱炎和腎盂腎炎應選用敏感抗生素治療,療程應達1~2周。

腎外癥狀的處理

● 多囊肝無癥狀時不需治療。囊腫導致肝臟體積過大時,可引起腹部脹痛、呼吸困難、胃食管反流,甚至門靜脈高壓症后,治療主要針對減少囊腫和肝體積,可行肝囊腫穿刺硬化、腹腔鏡下或開放手術囊腫去頂減壓術,甚至行肝部分切除術或肝移植術。
● 顱內動脈瘤對於有動脈瘤和蛛網膜下腔出血家族史的患者,應進行核磁血管造影檢查明確診斷。隨著動脈瘤增大,動脈瘤破裂危險增加。直徑大於10mm的動脈瘤應採取介人或手術治療。

腎臟替代治療

● 患者進入終末期腎病時,則需要腎臟替代療法,包括腹膜透析、血液透析和腎移植。

危害


● 腎功能進行性惡化。
● 累及到腎外器官時出現嚴重的併發症,如顱內動脈瘤,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多囊腎病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 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

預后


● 該病目前尚無特效治療藥物,治療原則主要為對症處理、預防和治療併發症、盡最大可能延緩腎功能進行性惡化。

預防


● 疾病晚期推薦低蛋白飲食、多喝水、避免使用腎毒性藥物。
● 以避免劇烈的體力活動和外力撞擊。
● 產前診斷對優生優育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