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懷古

古箏曲金陵懷古

古箏曲《金陵懷古》是我國著名古箏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塗永梅先生創作的。

目的


為了響應全國古箏教材會議提出的“全國各地應該有鄉土教材”的號召,作者於1973年創作了此曲。《金陵懷古》原名為《天京抒懷》,主旨是描寫太平天國的一段歷史。

內容


全曲分為六個部分,分別描寫了太平天國六個不同時期的場景。
第一個部分為引子,此段用低音長搖模仿軍號,以表現太平天國的軍威。
第二部分是“迎天王”,表現群眾齊聲歡呼天王進京的場景,其中運用了三種音樂素材:一,曾流行於南京的江南絲竹(可以用江南絲竹代表江蘇);二,模仿打擊樂器;三,參考了太平天國的鑼鼓點。作者將這三方面的素材溶於這一段的旋律。
第三個部分是“祭先烈”,天王帶領部下,去祭奠一路上犧牲的烈士,此段音樂莊嚴肅穆節奏緩慢。
第四個部分是“控訴”,太平天國的戰士回憶過去受清兵壓迫的情景,採用的音樂特點是戲曲中的“哭腔”。
第五個部分“憶風雲”,是描寫雄軍百萬、鐵騎縱橫、驚天動地的戰鬥場面。此段有塗詠梅老師自己發明的一種表現手法,即在古箏最高的五個音用尼龍布或手帕纏紮起來,用輪指模仿各種馬蹄聲;第六個部分是尾聲,這段是表現太平天國到最後分裂,天王感覺無力再回到原先的軍威,所以他把重振旗鼓的希望寄託給神。最後以教堂的鐘聲結束此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