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鄭王的結果 展開

鄭王

中國古代分封王爵之一

鄭王,中國古代分封王爵之一。“鄭”是今河南一帶古地名,故鄭王封地一般位於此,當然也有例外的情況。歷史上較著名的鄭王如王世充、柴宗訓等。

王爵封號可以大略分為以國名為號(即所說的一字王)和以郡縣名為號(即所說的二字王)。一字王為國王及親王,國名基本上來源於春秋時期的國名,一般以“秦、晉、齊、楚”四個封號最為尊貴,因為這四個封號代表的國家是春秋戰國時期最強大的,接下來是“周、魯、趙、魏、梁、燕、代、韓、宋、吳、越”等一檔次,後世王朝的國號也大多來源於這些封號。故而清朝的鄭親王世系也是鄭王。

周朝


鄭國是西周末至戰國初重要諸侯國之一,姬姓,伯爵。前806年,周宣王封其弟姬友於鄭,是為鄭桓公,最初的封地在今陝西省鳳翔一帶,后遷到今陝西省華縣一帶,周平王東遷時的鄭國已經遷至今河南新鄭一帶。
前771年犬戎殺死周幽王和鄭桓公,繼位的鄭武公保護周平王東遷,並藉機滅掉東虢國、鄶國、胡國,把鄭國遷至河、洛、濟、潁之間的新鄭。鄭莊公即位后鄭國開始強盛,與齊魯結盟假命伐宋,由於鄭國勢大,周天子企圖分解鄭莊公權利造成鄭莊公不滿而發生周鄭交惡,繻葛之戰中鄭國擊敗周、虢、衛、蔡、陳聯軍,前719年又擊敗宋、陳、蔡、衛、魯等國聯軍,使得鄭國成為當時最強盛的諸侯國,史稱“鄭莊公小霸”。
鄭莊公去世后其子厲公驅逐世子忽自立為君,鄭國大亂,從此鄭國日益衰落,到了鄭穆公時代,七穆輪流執政,掌控國家大權,鄭國國君則勢力大衰。鄭國作為四戰之地,為晉、楚兩國威逼,幾乎年年不得安寧。鄭襄公時期,楚國曾攻佔鄭國,襄公忍辱存國。
鄭簡公時,鄭國任用子產為相執政,鑄造刑鼎,發展經濟,救助百姓,因而鄭國重新富強。三家分晉后,韓國成為鄭國最大的威脅。前423 年鄭幽公剛剛繼位,韓武子就來伐鄭,並殺鄭幽公,後來幽公之弟儒公復國,多次與三晉發生戰爭。前375年韓哀侯率軍再次攻佔鄭國,鄭國滅亡,國土併入韓國。
鄭國立國共計432年,傳位20君。
謚號姓名血脈在位失位大事
鄭桓公周厲王子周宣王弟前806年封爵前771年罹周幽王難為王司徒;遷都新鄭
鄭武公掘突桓公子前770年繼位前744年病沒為王卿士;滅鄶、東虢
鄭莊公寤生武公子前743年繼位前701年病沒為王卿士;共叔段之亂;繻葛之戰抗王師,小霸;滅許
鄭昭公庄公子前700年繼位前700年祭足作亂,逃魯宋庄公誘祭足立公子突
鄭厲公庄公子 昭公弟前700年祭足立前697年謀祭足敗,逃蔡
鄭昭公(複位)庄公子前696年歸國複位前695年高渠彌弒
鄭子亹子亹庄公子 厲公弟前694年高渠彌立前694年齊襄公殺在位7月,齊襄公誘捕高渠彌、子亹,殺之
鄭子嬰嬰(字子儀)庄公子 子亹弟前693年祭足立前680年傅瑕弒厲公來攻
鄭厲公(複位)庄公子 昭公弟前679年伐鄭複位前673年病沒定王室之亂
鄭文公厲公子前672年繼位前628年病沒拒納重耳
鄭穆公子蘭文公子前627年繼位前606年病沒後代為“七穆”之族
鄭靈公子夷穆公子前605年繼位前605年公子宋弒戲謔公子宋,遭弒
鄭襄公子堅穆公子前604年繼位前587年病沒楚占鄭
鄭悼公襄公子前586年繼位前585年病沒
鄭成公悼公弟前584年繼位前571年病沒
鄭釐公成公子前570年繼位前566年被弒不以禮對待相子駟,遭忌被弒
鄭簡公釐公子前565年繼位前530年病沒子產為相,強盛
鄭定公簡公子前529年繼位前514年病沒
鄭獻公定公子前513年繼位前501年病沒
鄭聲公定公子 獻公弟前500年繼位前463年病沒
鄭哀公聲公子前462年繼位前455年鄭人殺
鄭共公定公子 聲公弟前454年鄭人擁立前424年病沒
鄭幽公共公子前423年繼位前423年韓武子殺韓武子伐鄭
鄭繻公幽公子前422年復國前396年子陽之黨弒殺相子陽
鄭康公共公子 幽公弟前395年繼位前375年失國韓哀侯攻鄭,鄭亡

隋朝


王世充(?-621年),字行滿,本來姓支,是西域的胡人。寄居在新豐(今陝西臨潼東北),隋朝末年起兵群雄之一。
王世充自小喜好經史和兵法,開皇年間,因軍功升至兵部員外郎,大業年間,至江都宮監,為隋煬帝信任,后參與平定楊玄感之亂以及河南山東一帶民變有功,聲望更高,並奠定其在河南地區的勢力。他曾帶軍到雁門勤王。
公元617年,被李密戰敗,入據洛陽。煬帝被殺后,他與元文都、盧楚等擁越王楊侗為帝。不久,王世充大破李密,招降瓦崗眾將。皇泰主楊侗封他為鄭王。
公元619年廢楊侗,自立稱帝,國號鄭,年號開明。公元621年,李世民擊敗王世充,鄭亡。同年七月,王世充被仇人獨孤修德所殺。
隋末唐初鄭王
謚號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王世充619年 - 621年

唐朝


李亮

鄭孝王李亮,唐太祖李虎八子,仕隋為海州刺史,高祖武德中,與六王同追封。生子淮安靖王李神通、襄邑恭王李神符。

李元禮

李元禮(619-672年)唐高祖李淵的第十子,母為郭婕妤,恭謙謹直,善於騎射。武德四年,封為鄭王。
貞觀六年,受實封七百戶,任鄭州刺史,徙封徐王,徙封徐州都督。十七年,徙封絳州刺史。有善政的名聲,太宗為褒獎他精勤,賜給錦與綾絹。二十三年,加實封滿一千戶。
唐高宗即位,永徽四年加司徒之位,與長孫無忌、李世勣並為三公,兼潞州刺史。咸亨三年,去世,享年五十四歲,追贈太尉、冀州都督,陪葬獻陵,予謚號康。

李元懿

李元懿(620?—673年2月21日),唐高祖第十三子,母張寶林。頗好學。武德四年(621年),封滕王。貞觀七年(633年),授兗州刺史,賜實封六百戶。十年(636年),改封鄭王,歷鄭、潞二州刺史。二十三年(649年),加實封滿千戶。總章中,累授絳州刺史。數斷大獄,甚有平允之譽。唐高宗嘉之,降璽書褒美,賜物三百段。咸亨四年(673年)薨,贈司徒、荊州大都督,謚曰惠,陪葬獻陵。

李璥

李璥,鄭惠王李元懿長子。元懿薨,嗣鄭王,為鄂州刺史。

李希言

李希言,李璥之子。嗣鄭王。開元中,為右金吾大將軍,再為太子詹事。

李范

李范(686-726),唐睿宗第四子。始名李隆范,避李隆基諱去二名。初封鄭王,改封衞王,降封巴陵王,進岐王,太常卿,并州大都督,歷州刺史,遷太子太傅。好學工書,愛儒士,聚書、畫,皆世所珍。《唐書》有傳。

李邈

李邈(?——773年),唐代宗嫡長子,唐德宗養子舒王李誼之生父,母崔貴妃,同母妹昇平公主。寶應元年封鄭王,官平盧淄青節度大使,天下兵馬元帥。大曆八年薨,冊贈昭靖太子。

楊達

楊達,字士達,觀德王楊雄之弟,弘農華陰人。隋代門下省納言(宰相),612年去世,享年62歲。追贈吏部尚書、始安侯,謚號恭。其女為武則天之母,肅宗李亨母親元獻皇后楊氏系其曾孫女。
天授中,以武則天母族,追封楊達為鄭王,贈太尉。

安慶和

安慶和,安祿山之子,安祿山謀反稱帝,安慶和封鄭王,758年被唐肅宗處死。
唐代鄭王
謚號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李元禮621年 - 632年唐高祖第十子,632年徒封為徐王
鄭惠王李元懿636年 - 673年唐高祖第十三子
李邈762年 - 773年唐代宗第二子

五代


石重貴

後晉出帝石重貴(914年-974年),又稱少帝,942年-946年在位。天福二年(937年)九月,升為左金吾衛上將軍。天福三年冬,為開封尹,封鄭王,加太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天福六年,改為廣晉尹,徙封齊王。天福七年六月,石敬瑭去世,石重貴繼位。天福七年(942年),後晉高祖石敬瑭死,重貴繼位,沿用高祖天福年號,天福九年(944年)七月改元開運。石重貴不肯向契丹稱臣,契丹攻後晉,開運三年十二月(947年1月)占開封,石重貴投降,後晉亡。

方太

方太,字伯宗,後晉將領,曾自號“鄭王”。

史宏肇

史宏肇,後漢將領。後周太祖郭威即位,追封鄭王。

柴宗訓

後周恭帝柴宗訓(953年9月14日―973年4月6日),後周世宗柴榮第四子,五代時期後周最後一位皇帝。廣順三年八月初四日(953年9月14日),出生於澶州府第。顯德六年(959年)六月癸未日,制授特進左衛上將軍,封梁王,食邑三千戶,實封五百戶。同年,周世宗去世,柴宗訓即位。顯德七年(960年),柴宗訓被迫禪位給趙匡胤,後周滅亡。趙匡胤登基后,降封柴宗訓為鄭王,遷往房州。北宋開寶六年(973年)逝世,終年20歲,被謚為恭皇帝。

王衍

前蜀後主王衍(899年―926年5月2日),字化源,初名王宗衍,許州舞陽(今屬河南舞鋼)人,前蜀高祖王建第十一子,母賢妃徐氏,五代十國時期前蜀最後一位皇帝。初封鄭王,以母貴得封太子。
王衍即位后,荒淫無道,委政於宦官、狎客,好微服出遊民間,日夜飲酒,愛好奢侈,營建宮殿,巡遊諸郡,耗費大量財力,蜀人不得安寧。太后、太妃賣官鬻爵,臣僚也賄賂成風,政治十分腐朽。
919年(乾德元年),加尊號為聖德明孝皇帝。925年(同光三年),後唐庄宗李存勖遣魏王李繼岌、郭崇韜等發兵攻打前蜀,王衍帶著棺材,自己綁縛著出降後唐,前蜀滅亡。王衍被封為通正公。後來,王衍在被送赴洛陽途中,李存勖遣人將他和他的親族一起殺害,王衍死時二十八歲。
王衍很有文才,能作浮艷之詞,著有《甘州曲》、《醉妝詞》等詩,流傳於世。

李從鎰

李從鎰,南唐元宗第八子,南唐後主李煜弟。961年被封為鄭王。
南唐鄭王
謚號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李從益961年 - ?南唐中主之子,961年被封為鄭王
後周鄭王
謚號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周恭帝柴宗訓960年 - 973年周世宗之子,禪位趙匡胤后,被封為鄭王

遼國


耶律淳

耶律淳,小字涅里,是遼興宗耶律宗真之孫,南京留守、宋魏王耶律和魯斡之子,遼道宗耶律洪基的侄子。遼道宗清寧九年(1063年),耶律淳出生於遼國後宮,自幼由祖母太后蕭撻里撫養。
耶律淳成年後,十分愛好文學。大康三年(1077年),遼道宗的兒子昭懷太子耶律浚獲罪后,遼道宗想立耶律淳為皇位繼承人。後來,遼道宗因事惱怒耶律白斯不,得知他與耶律淳交好,便出貶耶律淳為彰聖等軍節度使。
壽昌七年(1101年)正月,遼道宗去世,遼道宗之孫、耶律浚之子耶律延禧即位,是為天祚帝。同年六月十六日,天祚帝進封北平郡王耶律淳為鄭王。
乾統二年(1102年。一作乾統三年,即1103年)十一月,天祚帝任命耶律淳為東京留守,進封越國王。
乾統六年(1106年)十一月,耶律淳擔任南府宰相,首倡制定兩府禮儀。天祚帝非常高興,改封他為魏王。
乾統十年(1110年),耶律淳的父親耶律和魯斡去世,天祚帝當即讓耶律淳承襲其父的職務,擔任南京(今北京)留守。每逢冬、夏兩季,耶律淳兩次進京朝見天祚帝,寵幸冠於諸王之上。
天慶九年(1119年),耶律淳建立北遼,是為北遼宣宗。

耶律隆祐

耶律隆祐,《遼史》:“進封皇弟恆王隆慶為梁國王、南京留守,鄭王隆祐為吳國王。”

蕭虛烈

蕭虛烈,遼興軍節度使、北府宰相。

蕭革

蕭革,小字滑哥,字胡突堇,國舅房林牙和尚之子。警悟多智數。太平十五年,封吳王。後進封鄭王、鄭國王。

蕭惠

蕭惠(983-1056) ,遼朝中期重臣。開泰六年(1017),封魏國公。興宗即位,知興中府,歷順義軍節度、東京留守、西南面招討使、檢校太師,兼侍中,封鄭王。重熙六年(1037)五月,復為契丹行宮都部署,加守太師,徙趙王。十一月,拜南院樞密使,更齊王。力促興宗南下伐宋,與太弟率師壓宋境,追宋歲增銀十萬兩、絹十萬匹,罷兵維持和議。以功進韓王。十九年(1050)十二月,告老,封魏國王。道宗清寧二年(1056)卒,
遼國鄭王
謚號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遼宣宗耶律淳1101年 - 1115年遼興宗之孫,1115年被擁立為帝

金國


完顏永功

完顏永功(1154—1221),世宗完顏烏祿子,本名宋葛,又名廣孫,貞元二年生。沉默寡言笑,勇健絕人,涉書史,好法書名畫。大定四年,封鄭王。

完顏永蹈

完顏永蹈,世宗完顏烏祿子,本名銀術可,初名石狗兒。大定十一年,封滕王,未期月進封徐王。二十五年,加開府儀同三司。二十六年,為大興尹。章宗即位,判彰德軍節度使,進封衛王。明昌二年,徙封鄭王。三年,改判定武軍。

完顏斡賽

完顏斡賽,金世祖完顏劾里缽子。鄭王。皇統五年(1145年),追封衛國王。

完顏斡魯

完顏斡魯,韓國公完顏劾者第三子。天會五年,薨。皇統五年,追封鄭國王。天德二年,酏享太祖廟廷。

完顏充

完顏充,本名神士懣,遼王完顏宗乾子。母李氏,徒單氏以為己子。熙宗初,加光祿大夫。天眷間,為汴京留守。皇統間,封淄國公,為吏部尚書,進封代王,遷同判大宗正事。九年,拜左丞相。是歲,薨。追封鄭王。大定二十二年,追降儀同三司、左丞相。

完顏宗懿

完顏宗懿(?-1150年),為金朝宗室,金太宗的兒子。女真名阿鄰。天眷元年(1138年),完顏宗懿被金熙宗封為薛王。天德二年(1150年)完顏亮派人殺死東京留守完顏宗懿、北京留守完顏卞。又殺害完顏宗本、完顏宗美、完顏宗哲等人,太宗的子孫,屠殺殆盡。大定二年(1162年),完顏宗懿被金世宗追封鄭王。

劉筈

劉筈,劉彥宗次子。天眷九年八月,拜司空。九月,拜平章政事,封吳國公,行台右丞相如故。天德元年,封滕王。二年,拜尚書右丞相兼中書令,進封鄭王。未幾,以疾求解政務,授燕京留守,進封曹王。

崔立

崔立(?—1234年),金末大將。將陵(今山東省德州市)人。出身無賴,蒙古軍南下時,他參加河北地主武裝為軍官。金哀宗天興元年(1232年)在汴京(今河南省開封市)圍城中,被任命為西面元帥。次年殺宰相,立梁王完顏承恪為監國,自稱太師,軍馬都元帥,尚書令,鄭王。他以與蒙古軍議和為名,搜刮金銀送梁王和留汴皇族入蒙古軍營,欲效法劉豫為傀儡皇帝,後為其將領李伯淵等所殺。
金國鄭王
謚號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完顏充金太祖孫,完顏宗干之子,死後追封為鄭王
鄭剌王完顏永蹈1191年 - ?金世宗之子,1176年徒封為鄭王

元朝


謹只兒

謹只兒,蒙古蔑兒乞人,元朝淮王稱海之子,秦王、大丞相伯顏之父;中書右丞相脫脫祖父。總宿衛隆福太後宮。
【馬祖常 伯顏墓誌銘】稱授懷忠秉義旈德衍慶惠迪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謚忠懿。元統二年(1334年),改封推誠秉義協恭保德翎運功臣,進封鄭王。
【元史】元文宗至順二年(1331年)八月,伯顏進封浚寧王,並追封其先三世為王。
【錢大昕 元史氏族表】稱河南王。

脫脫

脫脫(1314年-1355年),亦作托克托,亦作脫脫帖木兒,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兒乞人。元朝大丞相、秦王伯顏之侄,德王馬札兒台之子。
脫脫幼養於伯顏家,從浦江吳直方學。元朝元統二年(1334年),脫脫任同知宣政院事,遷中政使、同知樞密院事、御史大夫、中書左丞相。當時伯顏為中書右丞相,權傾朝野,向為元惠宗(元順帝)所忌,脫脫恐受其累,與順帝密謀逼退伯顏。至元六年(1340年)農曆十月脫脫為中書右丞相,大改伯顏舊政,復科舉取士,歷史上稱為“脫脫更化”。至正三年(即1343年),脫脫主編《遼史》、《宋史》、《金史》,任都總裁官。至正四年(1344年)農曆五月,右丞相脫脫因病辭職,到至正九年(1349年)農曆閏七月,復出為中書左丞相,至正十年(1350年)農曆四月,脫脫被任命為中書右丞相,發行新鈔票“至正交鈔”,並派賈魯治理黃河,成績斐然卓著,贏得水患災民的民心,上賜號答剌罕(意謂:自在),被讚譽為“賢相”。
至正十一年(1351年)修黃河民工起義,組織抗元紅巾軍。至正十二年(1352年)九月,脫脫親率大軍鎮壓徐州紅巾軍芝麻李部,執意屠城,軍事成就卓著,功封太師。至正十四年(1354年),脫脫被派往討伐高郵(今屬江蘇)張士誠起義軍,正酣戰即將攻陷張士誠駐守的高郵城之際,為朝中彈劾,功虧一簣。事因皇太子不滿“未授冊寶之禮”,而支持康里人哈麻彈劾脫脫,致使脫脫於至正十五年(1355年),革職流放雲南,后被中書平章政事哈麻假傳元惠宗詔令自盡。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昭雪復官。二十六年,監察御史聖魯、也先、撒都失里等復言:“前者姦邪構害大臣,臨敵易將,致我國家將士由此沮挫,盜賊由此猖獗,生民由此塗炭。設使脫脫不黜,軍令不變,群賊早已蕩平,何至有今日之亂,乞封一字王爵,予謚,加功臣號。”朝廷然之,未及報而國亡。
脫脫的死使得他殫精竭慮修補元王朝統治的堤壩付諸東流,也成為元王朝走向崩潰滅亡的轉折點。
【元史 順帝三】至正四年(1344年)五月乙未,右丞相脫脫辭職,不許;甲辰,許之,以阿魯圖為中書右丞相。乙巳,封脫脫為鄭王,食邑安豐,賜金印及海青、文豹等物,俱辭不受。
【元史 順帝七】至正十五年(1355年)四月,辛巳,親王脫脫薨,賜鈔二百錠。
元代鄭王
謚號姓名在位時間備註
謹只兒
脫脫

明朝


朱瞻埈

朱瞻埈是明仁宗朱高熾庶第二子,明朝第一代鄭王,乃李賢妃所出。朱瞻埈於永樂二十二年十月十一(1424年11月1日)被封為鄭王。
明仁宗崩逝時,張皇后命令朱瞻埈和他的弟弟襄王朱瞻墡監國,直至明宣宗即位。後來宣宗親征樂安,仍然朱瞻埈和朱瞻墡守北京。
宣德四年(1429年),朱瞻埈就藩鳳翔府。正統八年(1443年)明英宗下詔遷至懷慶府,朱瞻埈先留在北京,次年(1444年)就藩。
朱瞻埈個性暴厲,數次杖打打死人。明英宗以御史周瑛為他的長史,他的行為稍有收斂。在位四十二年。成化二年(1466年)過世,謚號靖。

朱祁鍈

朱祁鍈(1431-1495),是靖王朱瞻埈嫡第一子,明仁宗朱高熾孫。明朝第二代鄭王。朱祁鍈於成化四年(1468年)襲封鄭王,稱鄭簡王。他在位二十七年,在弘治八年(1495)過世,謚號簡。
祁鍈之為世子也,襄王朝京師,經新鄉,祁鍈不請命,遣長史往迎。英宗聞之不悅,賜書責讓。及嗣王,多不法,又待世子寡恩。長史江萬程諫,被責辱,萬程以聞。帝遣英國公張懋、太監王允中齎敕往諭,始上書謝罪。

朱祐枔

朱祐枔,鄭康王朱祐枔(1474年-1507年),是追封僖王 朱見滋 嫡第一子,簡王 朱祁鍈 嫡長孫,明朝 第三代鄭王。朱祐枔於 弘治 十四年(1501年)襲封。正德 二年薨。無子。

朱見

朱見(氵貢),朱祁鍈庶四子。成化十年封東垣王。弘治十六年薨。后子朱祐檡嗣封鄭王,追封鄭王,謚曰定。

朱祐檡

朱祐檡,東垣王朱見(氵貢)之子,朱祐枔從弟,在位十六年,謚懿。

朱厚烷

朱厚烷,朱祐檡嫡四子。嘉靖六年(1527),10歲時襲封鄭王。二十九年(1550),上書勸諫明世宗,希望他不要服用丹藥以求長生,希望他不要過於崇通道教,結果被降為庶人,發宗人府,禁錮在高牆內。隆慶元年(1567),穆宗繼位后復爵,加祿400石。萬曆19年(1591)薨,壽74。謚號恭王。

朱厚煒

朱厚煒,明朝第二代鄭王朱祁鍈的四子盟津恭懿王朱見濍孫,盟津庶人朱祐橏子。他不知何年出生,只知道他是庶人,並與趙氏生下鄭敬王朱載壐,薨逝日期也不可考。朱載壐嗣位鄭王后,追封朱厚煒為鄭王,謚順。

朱載壐

朱載壐(?-1606年),朱厚煒嫡第一子,盟津恭懿王朱見濍嫡曾孫,明朝第六代鄭王。由於鄭恭王朱厚烷長子端清世子朱載堉執意不襲封鄭王,因他於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襲封鄭王。同年他過世,謚號敬。

朱翊鐸

朱翊鐸,是敬王朱載壐之子,鄭王。崇禎十三年(1640年)其兄朱翊鍾私自販賣奴隸、又違祖制養食客被賜死。鄭國被廢除。
明代鄭王
稱號姓名備註在位時間
鄭靖王朱瞻埈明仁宗庶二子1424年—1466年
鄭簡王朱祁鍈朱瞻埈嫡一子1468年—1495年
鄭康王朱祐枔朱祁鍈孫,朱見滋嫡一子1501年—1507年
鄭懿王朱祐檡朱祁鍈孫,朱見(氵貢)嫡一子1509年—1521年
鄭恭王朱厚烷朱祐檡嫡四子1527年—1550年
附鄭國宗理
鄭府宗理朱祐?朱見湳庶一子1552年—1562年
鄭府宗理朱載堼朱厚烷庶二子1562年—1567年
鄭國續封
鄭恭王朱厚烷朱祐檡嫡四子1567年—1591年
鄭敬王朱載壐
朱祁鍈玄孫,朱見濍曾孫
朱祐橲孫,朱厚煒嫡一子
1606年—1640年
鄭靜王朱翊鐸朱載壐子1640年後—1644年
朱常澄朱翊鐸子1644年後-1646年
朱由?朱常澄子?年-1683年

清朝


按中國的王爵等級劃分,一字王即國王、親王;二字王即郡王、縣王。故而鄭親王也是鄭王。
愛新覺羅·濟爾哈朗
愛新覺羅·濟爾哈朗(1599年11月19日—1655年6月11日),和碩庄親王愛新覺羅·舒爾哈齊第六子;己亥年十月初二日(11月19日)丑時生,母為舒爾哈齊五娶福晉烏喇納喇氏,布乾貝勒之女。努爾哈赤之侄。
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濟爾哈朗應軍功累積是,晉封為和碩鄭親王。
順治元年(1644年)五月,多爾袞率師入山海關,攻克京師,定都北京。十月,封濟爾哈朗為信義輔政叔王,賞賜給他黃金千兩,白銀萬兩,綢緞千匹。
順治九年(1652年)二月,進封叔和碩鄭親王。
順治十二年(1655)五月初八日,去世。
康熙十年(1671年)六月,追謚號為獻。乾隆十九年九月,入祀盛京賢王祠。
乾隆四十三年(1778)正月,下詔配享太廟,復嗣王封號為鄭。
濟爾哈朗的後代沒有世系鄭親王,而是世系簡親王,直到濟爾哈朗的來孫積哈納才恢復鄭親王封號。
愛新覺羅·積哈納
愛新覺羅·積哈納,豐訥亨子,濟爾哈朗的來孫。乾隆二十三年戊寅二月十三日巳時生,母側福晉完顏氏,伊爾泰之女。四十年四月,授頭等侍衛。四十一年五月,襲和碩簡親王。四十一年五月,授散秩大臣;四十三年正月,以和碩鄭獻親王茂著壯猷克昭駿烈,其原封爵號應永紹嘉名,勿令改易,特旨令現襲簡親王仍復號鄭親王。四十三年七月,總管正紅旗覺羅學。四十九年甲辰,五月初三日午時薨,年二十七歲,謚曰恭。
愛新覺羅·烏爾恭阿
愛新覺羅·烏爾恭阿(1778年—1846年),初名佛爾果崇額,襲爵,詔改名。號石琴主人,鄭恭親王愛新覺羅·積哈納第一子,鄭獻親王愛新覺羅·濟爾哈朗七世孫,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襲鄭親王,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薨,謚曰慎。有《石琴室稿》、《易水往還稿》。
愛新覺羅·端華
愛新覺羅·端華,烏爾恭阿三子。嘉慶十二年丁卯十月初十日亥時生,母側福晉瑚佳氏,護軍校玉貴之女。二十二年十月,賞戴花翎。道光三年十二月,賞戴頭品頂戴。六年十二月,封三等輔國將軍。七年四月,授三等侍衛。十八年二月,授二等侍衛,在乾清門行走。十九年三月,賞頭等侍衛;四月,授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二十年二月,授兵部右侍郎。二十一年八月,調戶部右侍郎。二十二年十月,授戶部左侍郎。二十六年五月,襲和碩鄭親王,著在御前行走,賞帶三眼花翎,授鑲黃旗領侍衛內大臣。二十七年正月,授總理行營事務大臣。二月,授御前大臣。二十八年十月,授正黃旗漢軍都統。三十年正月,受顧命。咸豐四年九月,授宗人府右宗正。八年四月,授步軍統領。七月,授鑲藍旗漢軍都統。十一年七月,再受顧命,為贊襄政務王大臣。十月初六日,因罪革爵,賜自盡,年五十五歲。
愛新覺羅·承志
愛新覺羅·承志,簡勤親王奇通阿二子經訥亨曾孫,西朗阿子。道光二十二年癸卯九月十五日子時生,母妾鄭氏,鄭永壽之女,與第二子同母。二十九年二月,襲不入八分輔國公。同治三年九月,襲和碩鄭親王,其曾祖父經訥亨、祖父伊豐額、父西朗阿皆追封鄭親王。十年六月,因案革爵。光緒八年壬午十一月二十四日申時卒,年四十歲。
愛新覺羅·慶至
愛新覺羅·慶至,松德之子。承志被革爵后,慶至襲爵,光緒四年,薨,謚曰順。
愛新覺羅·凱泰
愛新覺羅·凱泰,慶至之子,襲爵,二十六年,薨。謚曰恪。
愛新覺羅·昭煦
愛新覺羅·昭煦,凱泰之子,襲爵。清朝滅亡,後事不詳。
愛新覺羅·經訥亨
愛新覺羅·經訥亨,奇阿通二子,愛新覺羅·承志的曾祖。乾隆八年癸亥二月十四日辰時生,母側福晉司氏,那三泰之女。三十年七月,襲不入八分輔國公。三十年七月,授散秩大臣。四十年乙未十一月十一日酉時卒,年三十三歲。同治三年十二月,愛新覺羅·承志襲爵后,追封和碩鄭親王。
愛新覺羅·伊豐額
愛新覺羅·伊豐額,經訥亨子,愛新覺羅·承志的祖父。乾隆三十五年庚寅九月初一日亥時生,母嫡福晉王佳氏,誠武伯、將軍王鋮之女,與第四子同母。五十四年十一月,封二等奉國將軍。五十五年十一月,授三等侍衛。嘉慶四年十月,授二等侍衛。十二年三月,襲不入八分輔國公。十五年九月,授頭等侍衛。二十五年七月,授巴里坤領隊大臣。道光元年辛巳二月二十二日酉時薨,年五十二歲。同治三年十二月,愛新覺羅·承志襲爵后,追封和碩鄭親王。
愛新覺羅·西朗阿
愛新覺羅·西朗阿,伊豐額子,愛新覺羅·承志的父親。嘉慶三年戊午五月十八日酉時生,母繼福晉赫舍里氏,知州剛珠之女。道光元年六月,襲不入八分輔國公。二十八年戊申十一月二十八日卯時卒,年五十二歲。同治三年十二月,愛新覺羅·承志襲爵后,追封和碩鄭親王。
愛新覺羅·松德
愛新覺羅·松德,愛新覺羅·慶至的父親。承志被革爵后,慶至襲爵。追封松德為和碩鄭親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