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三絲的結果 展開
- 三絲
- 異性纖維
三絲
三絲
“三絲徠”,是棉花界人士對混入棉花中異性纖維的俗稱。異性纖維包括化學纖維、絲、麻、毛髮和塑料繩等非棉性纖維。
混入原棉中的“三絲”,容易被打碎成無數纖維小疵點,在紡織加工中難以清除,影響棉紗和布的質量,危害很大。紡紗時,纖維小疵點容易使棉紗斷頭,降低生產效率。織布時,影響布面質量。染色時,纖維和布料染色不均,影響外觀。
據悉,一個1萬錠的棉紡廠,每年需要60-80人挑揀“三絲”。一個中型棉紡企業,每天要用300-400人挑揀“三絲”,每年付出的工資高達200多萬元。工資付出這麼多,一人一年卻挑不出一公斤“三絲”,因此可以說挑揀出的“三絲”比黃金還貴。湖北省纖維檢驗局徠副局長劉治鄂說,“三絲”問題在全國普遍存在,造成我國棉紡織品質量降低,競爭力減弱。劉治鄂介紹,1995年以來,國內化纖工業發展迅速,化纖產品成為棉紡織品的重要替代者,棉紡織品的增幅遠遠低於化纖,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我國棉花“三絲”嚴重,國內不少紡織企業採用化纖增多。據悉,當前我國很多棉紡織企業在國內加價求購無“三絲”棉花,每噸加價500元,都無法買到,只好轉到國際市場收購。省紡織行業投資促進中心處長王洪章說,“三絲”已成為長期困擾我國棉紡業發展的一大障礙,是減弱我國棉花、棉紡織品、服裝市場競爭力的最突出問題之一。2005年,我國棉花進口配額取消,如果“三絲”問題得不到解決,將會影響我國棉紡織品和服裝的出口。需共同努力。產生原因:我省棉花專家周明炎說,“三絲”主要來自棉花採摘、交售和加工環節。現在棉農採摘棉花,大多採用塑料編織袋,絕大多數不戴帽子,致使塑料纖維和頭髮絲混入棉花。棉農在曬棉花時,一些雞鴨等家禽的毛也會混入棉花。另外,棉農習慣用塑料編織袋儲運棉花。多數棉花企業把關不嚴,收購、加工棉花時沒有嚴格檢查,“三絲”混入了皮棉。
王洪章介紹,10多年前,上海棉紡企業將車間前移,將棉田當作車間進行管理,向棉農發放棉布包和棉帽,但棉農最終還是使用塑料編織袋。因為棉布包沒有硬性,棉農採摘棉花時使用不是很方便。很多棉農將棉布包另作他途,或做衣服,或做被套。專家認為,棉農使用塑料編織袋採摘棉花,是造成我國“三絲”問題嚴重的源頭。加強棉農質量意識,採摘棉花使用棉包,戴棉帽,是根治“三絲”非常重要的一環。2002年,國家計委(現發改委)等五部門聯合下發了《避免在棉花採摘、交售、加工過程中混入異性纖維的暫行規定》(下稱《規定》),要求棉農採摘、晾曬、交售棉花時用布袋,穿布衣,戴布帽,禁止使用非棉或有色口袋或扎繩。專家認為,棉花企業在防治“三絲”問題應承擔更多的責任。《規定》要求棉花經營者收購、加工棉花時,必須按照國家棉花標準和技術規範排除“三絲”。否則,棉花質量監督機構可以對其處以10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取消棉花收購資格。據洪湖和天門兩地的一些棉花收購加工企業負責人透露,近幾年,花在“三絲”上的成本,每年都有幾十萬元,但不能根治。今年10月,湖北省棉花協會向全省會員發出倡議,避免在棉花中混入“三絲”。湖北省黃岡市棉花公司等8家單位積極響應,聯合簽署了《湖北省棉花收購、加工、經營企業避免在棉花中混入異性纖維的承諾書》。省棉花協會秘書長張建源說,加強行業自律非常重要 專家認為,國家已經制定《規定》,防治“三絲”有據可依,棉農、棉花企業和棉紡企業都應該認真執行《規定》。周明炎說,各級政府和全省各級纖維質檢機構要加大“三絲”危害的宣傳,讓棉農自覺使用棉包採摘、交售,在高架晾曬,禁止使用有色或非棉口袋與扎繩。張建源認為,棉花企業收購棉花時,要拒收編織袋儲運的棉花,或者降價收購。加工時,棉花企業應該設立清理“三絲”的工序。打包皮棉時,應該在棉包上標上“有、無或未發現”“三絲”字樣。王洪章說,棉紡企業採購棉花時,須按《棉花標準》向專業纖維檢驗機構申請檢驗“三絲”的含量,根據檢驗結果對棉花加價或降價收購,嚴重時可以拒收、索賠甚至退貨。專家們認為,“三絲”是困擾我國紡織企業多年的一大惡疾。棉農、棉花企業和棉紡行業應該齊心合力,層層設防,杜絕“三絲”,還原我國棉花質量,提高棉紡織品的競爭力。
國家規定了三絲量化檢測標準,將三絲含量分為“無、低、中、高”四檔,分別用代號“N、L、M、H”表示。規定棉花加工企業在棉包上刷嘜時要刷上三絲的含量代號。
代號 | N | L | M | H |
重量(克) | <0.1 | 0.1∽0.39 | 0.4∽0.8 | >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