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京
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
劉俊京,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北京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北京東城書法家協會主席;書法師從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先生,其作品獲中國文聯“第二屆中國書法蘭亭獎”創作提名獎。
劉俊京,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北京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北京東城書法家協會主席;書法師從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先生,其作品獲中國文聯“第二屆中國書法蘭亭獎”創作提名獎,並在中國書協舉辦的八屆國展、九屆國展。第四屆正書展、第八屆國際書法交流展,中國書法家五百強展,第十五。十八屆中日自作詩書法展、紀念鄧小平誕辰100周年書法展、“冼夫人杯”書法展、“梁披雲杯”等多次書法展中入展;並在中國書協舉辦的“杏花村汾酒杯”電視大賽獲銀獎,“三晉杯”公務員書法大賽獲銅獎,"復聖杯","高桓杯","羲之杯","皖北煤電杯"大賽中獲優秀獎。同時在北京"雙鶴E.C杯"電視大賽獲一等獎,第九。十屆全國文代會代表,並多次擔任全國書展評委。獲北京市第三屆文藝工作者“德藝雙馨”獎,北京市文聯文藝作品最高獎及北京十佳中青年書法家,北京旅遊文化使者等稱號。書法作品隨神舟八號上太空並被毛主席紀念堂,中辦管理局,國務院管理局,人民大會堂,抗日戰爭紀念館,中國文字博物館等多家機構及海內外廣泛收藏. 曾出版《中國百名書法家---劉俊京卷》《年度水墨---劉俊京》《中國美術家---劉俊京》《劉俊京多體敬錄心經》《墨品---劉俊京》《劉俊京養生書畫》《人民藝術----劉俊京》等多部專集。
劉俊京:藝術路上砥礪行
文/白璐
採訪劉俊京先生三年,個人專題報道多次,養生書畫,心經詩詞,作品每見每新,面貌多樣。每期他的報道發行,總會有讀者打來電話,有的激動,有的感謝,從來都不知道藝術竟能如此挨著老百姓的心,他用學過的中醫給予正確引導,用他的藝術表述他的建議,用他的書法激勵安撫人心,他的每一筆,像是勸慰,像是講述,有的飽含民族精神,有的卻滿是溫情。他筆下一批批具有新氣象充滿中國智慧的作品,不僅是藝術,也是他可為的奉獻。自尊在骨血,自信在胸懷,自覺在行為,看上去儒雅的劉俊京在藝術上有著革命般的創造力,他的作品充滿當下性,卻有著悠遠傳統的根與可傳承的文化養分。
十九大還在進行之中時,中國藝術家群體就已經開始學習座談會的十九大報告。“十九大”勝利閉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啟新時代,藝術家對文藝事業提出的新要求發揮了充分的自覺性。“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在深入生活、紮根人民中進行,不愧於時代的文藝創造。要繁榮文藝創作,堅持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相統一,加強現實題材創作,提升文藝原創力,推動文藝創新,倡導講品味、講格調、講責任。加強文藝隊伍建設,造就一批德藝雙馨、高水平創作人才。”
聚焦時代、潛心創作,開拓奮進、紮實工作,推出更多優秀的文藝作品,這是劉俊京一直做,也會一直堅持做下去的事情。其志遠,心靜,德藝雙馨。在繁忙工作之餘,不斷探索藝術創作新思路,在藝術道路上,砥礪前行,作品在內容上不斷與時俱進。其字畫結合的養生書畫更是人民喜聞樂見的新形式,符合時代發展需要,傳遞正能量。在劉俊京賞心悅目的作品上大家能學到很多生活工作所需要的知識,人們常把他的作品稱之為“紙上人蔘”“心靈雞湯”,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
劉俊京自幼酷愛書畫,師從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先生,先生曾親筆給他寫過這樣一段勸勉之言“書本小道,要在屬文明義,至於以為藝術,乃是餘事也,作字必有所宗,宗法既定,亦必有已意在焉,望俊京勿為他論所惑。”在先生的教誨下,劉俊京始終以先生指引的路子不斷學習,植根傳統,不跟時風,不斷探索自己的藝術之路。
他堅守著“不要人誇水平高,只求探索路上砥礪行。”廣臨各種碑帖,遍學諸體,真、草、隸、篆都有涉獵。2017最新一批作品又將繪畫、詩詞、戲曲、中醫、禪佛融入藝術創作之中,呈現出一幅幅形式豐富的養生書畫作品。先生謙言:“新作以示大家,恭請方家教正。”
藝術一直被視為人們的精神燈塔,劉俊京的藝術卻也關注人本!新起點,新使命、新目標,劉俊京用自己的作品行進著新的征程。
劉俊京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北京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央國家機關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北京東城書法家協會主席,雖然身兼數職,但他心平氣和,低調為人,不以浮華所惑,每天臨池不輟,研究前賢經典碑帖。在這樣精神的努力下,“砥礪奮進逐夢新時代,不忘初心再鑄新輝煌”將更為可見!
2017年10月
5張
黃帝內經
戒躁、博修才能恆遠
文/劉俊京
近期放棄了很多應酬,讀了一些書,受益匪淺。讀閱《弘一大師年譜與遺墨》,使我很受啟發。
弘一大師,擅書法、工詩詞、通丹青、達音律、精金石、善演藝。其書法:早期作品“凝重厚實,舒展勁健,筆意開張”,出家后則超逸、淡詔,晚年之作,愈加謹嚴、明凈、平易、安詳,他把佛家禪意書法藝術推向了極致,樸拙圓滿,渾若天成。其繪畫,他是第一個把西洋繪畫思想引進到中國,第一個在教學中開創裸體寫生,他還是中國廣告畫、中國油畫和木刻的先驅。其演藝,他早年在國內演過京劇,赴日本后創辦春柳劇社,演出話劇《茶花女》《黑奴籲天錄》等,是中國話劇運動創始人之一。其音樂,他創辦了我國第一部音樂刊物《音樂小雜誌》,他也是第一個向中國傳播西方音樂的先驅者,他所創作的《送別》成為經典名曲,他的《春遊》則是我國最早的合唱歌曲。其篆刻,上追秦漢,近學皖諸家等,氣息古厚,沖淡質樸,自辟蹊經乃精闢之極,有《李廬印譜》《晚清空印聚》存世,很多人認為弘一直是佛門法師,殊不知他是一位博修的大師。趙朴初先生曾詠嘆道“深悲早現茶花女,勝願終成苦行僧。無盡珍奇供世眼,一輪圓月耀天心。”
如今,在市場經濟商品社會的今天,利益的驅動,使人浮躁,都在忙碌的追求利益,使書法藝術成為一種商品,人們急功近利,不去博學、博修,並沒有考慮藝術的存在需要文化的支撐,結果形成大批寫字匠,千篇一律,作品面孔單調雷同。
書法不是單純寫字,書法應與中華文化聯繫在一起的,文字的由來是文化記載的需要,書法與漢字文化的結合,使我們的書法才能成為不朽,正如《左傳》中所言:“言而無文,行而不遠”。書法也是如此,書而無文,行而不遠。我的恩師——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先生常說:“作字行文,文化載道,以書煥彩,賦以生機”,也就是書法文化要為社會做貢獻。
中華民族已經有幾千年的文化史,我們的祖先創造了燦爛的文化,而這些文化則在歷史的變遷中被各朝代豐富和創造流傳至今,他們之所以經久不衰,究其原因正是不可磨滅的“道”在,書法亦是如此,祖先留下來寶貴的財富是我們取之不盡的,我們為什麼不去獲取。中國有句古諺:“馬無外草而不肥,人無外財而不富。”書法亦是如此,很多人守著自我感覺良好的寶貝不放,認為自己寫的蠻好了,不去從別人那獲取財富,這是極其可怕的事情。
“技”近乎“道”,技法只是書法的一部分,歐陽中石先生曾教誨我,書本小道,要在囑文明義,至於以為藝術乃是餘事也,作字必有所宗,宗法既定,亦必有已意在焉。的確如此,其書法作品必然要含有你的意念、環境、身份、學識在內。古代書法都不是單純的寫字的,書法往往是由其他工作帶動而來的,但做什麼往往對其書法產生很大影響,如王羲之、顏真卿、米芾、歐陽詢、宋徽宗、康有為、于右任等等,所有能傳世的作品無不飽含著他們博修的結晶,就那歐陽詢來說,他做率更令,就是負則掌知漏刻<時間>的官員,所以他的字工整嚴謹,還有很多書法家,其作品之所以能流傳,正因為他們有博修的文化所在,其書法作品才能流傳。
綜上所述,在商品經濟發達的今天,作為書法愛好者、書法家要沉下來,戒除焦躁,博學博修,才能不斷提高文化修養,才能使自己的藝術作品豐富,才能賦以生機。切忌成為抄書匠、寫字匠,要提高綜合修養,現在很多書法家,在修繪畫、篆刻、戲曲、音樂、舞蹈、詩詞,我覺得這是個好現象,只有這樣戒躁博修,才能更好地寫出好作品,才能使書法藝術恆遠。
10張
劉俊京書法作品
解讀養生書法名家劉俊京
發表於香港荷花雜誌、文筆軒2008年.3第27期
文/浩歌 清秋(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大眾文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通俗文藝家研究會常務理事、荷花文藝社社長兼總編輯。著有《劉浩歌鄉土文學選》、《我從微山湖來》等長中短篇作品集23部、計640萬餘字。)
2007年11月18日,北京的出動雖然寒冷,卻洋溢在喜迎奧運的祥和氣氛里,彷彿“妮妮”正在把春天和喜悅帶給人們,飛過之處播放著“祝您好運”的美好祝福。
當我們從香山“中國散文論壇”頒獎會返回北京市的途中時,感覺告訴我們:盛譽京華的養生書法名家劉俊京工作地點就在此處,我們應該去拜望他並撰文專訪,讓我們的《荷花》雜誌也增光添彩。
養生書法名家劉俊京,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畫家協會理事、中國楹聯書法委員會委員、北京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北京書畫藝術院副院長。
書法師從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先生,其作品獲中國文聯舉辦的“第二屆中國書法蘭亭獎”提名獎,並在中國書協舉辦的第八屆國展、第九屆國展、第四屆正書展、十五屆中日自作詩書展、紀念鄧小平誕辰100周年書法展、“冼夫人杯”書法展、“梁披雲杯”書法展中入圍、入展;並在中國書協主辦的“杏花村汾酒杯”電視大賽獲銀獎,在“三晉杯”公務員書法大賽獲銅獎,首屆自傳楹聯書法大賽銀獎,“情系奧運”書法大賽獲銀獎;在中國書協舉辦的“復聖杯”,“高桓杯”,“羲之杯”,“皖北煤電杯”大賽中獲優秀獎。同時在北京“雙鶴E.C杯”電視大獎賽獲一等獎,並獲北京市第三屆文藝工作者“德藝雙馨”獎及北京市文聯文藝作品最高京華書壇十佳中青年書法家獎等。是發作品及事迹先後在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中國書畫報、書法報、書法導報、人民日報、經濟日報、中國紀檢監察報、北京日報、北京青年報等多家權威媒體發表和報道,並被毛主席紀念堂,國務院管理局,抗日戰爭紀念館,北京市青年宮等多家機構及海內外廣泛收藏。
劉俊京先生的養生書法不僅如此,他的書品也讓人欽佩,他的養生書法宗旨是,通過書法能夠心裡治療,通過他的養生書法藝術,病人的心情會豁然開朗,有了“心底無私天地寬”的感受。或許,這就是養生書法的奧妙。我們認為,無論你是“養生書法”的創作者,欣賞著,還是收藏者,通過“養生書法”這個特定的媒介,人們既能欣賞藝術、陶冶性靈,又可以從中領悟和探尋自我保健之道,達到強身延年之效。正如書畫家嚴學章曾在一幅題畫中一段的話語,雖有些調侃意味,但卻耐人尋味:“高職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興,高興不如高壽。”這種“三高”現象,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人們的共同心愿:但願人長久,更何況人們對健康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
劉俊京先生的養生書法,其內容的創作是往往賦予了書法本身豐富的人文內涵和審美意蘊。劉俊京是近年來書壇湧現出來的中青年實力派書法作家,且頻頻在全國各類書法展賽中獲獎。近見劉俊京玩起了“養生書法”,他將書法內容的創作拓展到了中國養生文化,因而他筆下的“養生書法”,別有意趣,其中內容有出自中國古代文化典籍,也有自撰詩聯佳句,少則三言兩語,多則百數字,使觀眾在得到書法雅美熏陶的同時,還可以領略到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中醫、道家、佛家等養生方面的知識。中醫和書法屬中國國粹,講養生知識和書法藝術結合起來,是他今年潛心探索書法創作的一個有益嘗試,這事一條目前很少有人研究的一塊藝術領域,日前,他為筆者出示了他創作的多幅新作,讓我嗯眼睛為之一亮。
劉俊京走上這條路並不是偶然的,他自幼喜好書畫,畢業後走上醫務崗位,他學習刻苦,擅岐黃之術,從醫治病。平時開出的每一個處方,都非常嚴謹,一絲不苟,而呈現出來的是一幅精美的書法手札,給人以藝術的享受,以至常常使病人拿著處方后反覆端詳,視為掌中“心愛之物”。後來從事企業工作,繁忙的工作和應酬並沒有使他放棄對中醫的愛好和書法的追求。近幾年來,在夜深人靜之時,他翻閱養生文化典籍,或展閱古代碑帖,或揮毫臨池,筆耕不輟,樂此不疲。由於他擔負著多種社會職務,接觸和往來的各界人士也多,因此不斷有人找他診脈,不管是領導、朋友、同事,還是熟人推薦來的人,他從不推卸或曹操應付,都是認真對待。反了解他的人,都會被他做人的真誠、樸實和對藝術的執著不懈的精神所感動。應該說,劉俊京在京城文藝界有口皆碑。因此,我們對其事迹總會不斷有所見聞,如今我們看到他用自己所學之中醫和書法藝術完美地結合起來,探索出一條通過書法藝術語言來表現養生文化內涵的新路徑;經過多年不懈的探索,劉俊京以創作出了不少“養生書法”佳作。
劉俊京先生用書法演繹養生。自古“書以載道”。他的養生書法其價值很高,值得推崇,還可以在書法道路上獨闢蹊徑,讓人領悟很多人生哲理,劉俊京先生先做人,后做事的說法讓我們口服心服。勿怪乎,他成了北京書法界的獲獎專業戶,並獲得了德藝雙馨獎,用劉俊京先生的話說:“書法本身就是一門藝術,養生書法是超常規的發展,我既然熱愛,就要潛心地鑽研下去!”
劉俊京先生的話說的有聲有色,我們多者為養生書法家頗有好感。明朝皇帝在北京建了紫禁城,清朝皇帝一代又一代在這裡興旺,今天,炎黃子孫在黨的領導下又開始了新的里程,所以有了強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我們相信劉俊京先生的養生書法也會在京華生根發芽,開花結果,鑄造輝煌。
8張
劉俊京書法作品
俊雅書風京儒文采
文/王寶心(北京書畫藝術院常務副院長)
劉俊京:北京人,文人,書法家。
自古以來,有關書法審美的論爭從來沒有停息過,或是讚美晉唐書家注重形而擬於法;或是頌揚宋代書家重文采而取其意,真乃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唯一不爭的,便是能文能書者為上品。俊京,就是這樣的一個文人書法家。
俊京,天資既高,積學亦深。真、行、草、隸皆能書,尤以真書見長。其真書傳承魏碑遺風,尤得北魏《張猛龍碑》之妙,大氣磅礴,渾然天成。大能布白嚴謹,小能疏朗有秩,心手相應,開合有度,變態無窮。啟功大師生前頗愛《張猛龍碑》,其詩作曰:“世人那得知其故,墨水池頭日幾臨。可望難追仙跡處,長松萬仞石千尋”。大師又道:“唯其於書丹筆跡在有合有離之間,適得生熟甜辣味外之味,此所以可望而難追也。昔包慎伯遍評北碑,以為張猛龍碑最難摹擬,而未言其所以難擬之故。自後學言之,職此之故而已”。大師所說的是,後人很難得《張猛龍碑》之法,然而俊京做到了。一次,俊京邀我小酌。進入酒家堂中,迎面一幅俊京所書丈六的巨作令我眼前一亮,其高雅氣質如出自前賢之筆。那天我喝多了,可能是那幅字讓我舒暢,它能不知不覺的把人帶入“橫出翠竹吐新葉,點落黃鸝銜老藤”的大自然境界。
俊京通曉詩詞格律,加之早年做中醫師的經歷,撰寫了很多中醫養生的詩作、楹聯,被他謙稱為俚句。這些佳句被他寫成作品,書與文渾然天成,珠聯璧合,將書法的神氣骨肉表現得淋漓盡致,頗受收藏者的喜愛。蘇東坡說“書必有神、氣、骨、血、肉,五者缺一不為成書也”。蘇東坡說的“五者”,也是中醫學的要點,我想不明白,是否它們之間有著某種精神層面的聯繫呢?
俊京見分曉過不惑之年卻有如此的成就,在同行中實屬難得,因此他受到歐陽中石、李鐸、劉炳森等書法大家的褒獎,其書作廣為人們收藏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了。蘇東坡說:“凡世之所貴,必貴其難”,然而,俊京不畏張猛龍和格律詩之難,定要追求這高古可貴的東西。前不久我接受北京電視台《周末收藏》欄目的採訪,當記者問我“收藏什麼樣的書畫作品升值空間最大”?我當時一二三四地說了很多,遺憾當時手頭沒有俊京的作品,否則把作品往桌上一攤,“就是這樣的,難得而可貴的”。
乙酉仲秋於修心堂
劉俊京——傳統書法寶藏的挖掘工
文/楊孝
談到中國的書法藝術,我個人有個這樣的比喻——挖礦。
其實無論什麼礦藏,都需要工人下礦來採挖:採煤,採金,採銅等等,這些深藏於地下的財富,如果不辛苦的採挖,是得不到手的。那就等於其價值根本不存在。
其實從事書法藝術創作,也必須辛苦的採挖,到傳統中去採挖。我們中國書法傳統是一座巨大的藝術寶藏,書法家通過對傳統藝術的採掘,就得到民族藝術的魂寶。並以之不斷豐富自己的藝術內涵,從而成為一個真正的書法家。
劉俊京老師是一位勤奮的書法傳統藝術礦藏的採掘工。真草隸,書畫樣樣精通,一一採為已有。日積月累,已經成為一個富有的書法藝術的擁有者。今人論書,往往強調創新。創新當然是重要的,但如果不具備傳統藝術的基礎,不努力採掘其中的藝術礦藏,就成為無根之木,成活尚且不能,談何創新。有了傳統基礎,其實不必刻意去創新,就是一種自然的形成。年深日久,通過對傳統墨跡的臨摹和創新,很自然會融入自己的性情。從而成為與眾不同的藝術產品。使這種產品成為傳統藝術的一個組成部分,這才是成功的創新。否則就是追求。這種強求創新,往往畫虎不成反類其犬。劉俊京老師從不強制自己去創新,而他的新卻自然,形成了與眾不同的性靈與神韻,這是他的大成功一處也。
其實我個人認為中國的書法藝術之所以稱其為藝術,就在於書法藝術里蘊涵著大美。形式上的美有古典的美,有時尚的美,有單向度的美,有多維的美,有纖弱的美,有雄強的美,等等。"書之妙道,神採為上。”劉俊京老師的書畫作品謹守法度,適意任情,始終保持一種盎然的古典情懷,同時體現一種閑適高雅的人文氣質,使其心理,情趣與書畫筆墨構成奇妙的內在呼喚,此即{書譜}“達其性情,形其哀樂”者也。
劉俊京老師的書法從傳統而來,神交古人,廣納博收,尋求自我心性的表現,錘鍊獨特的藝術語言,形成不激不厲,雅緻清韻,風骨峻拔的書風。
劉俊京老師耕耘書畫藝術多年,應該對自己的書畫成就有個里程碑式的總結,今日通過網路再次展示其近年來的書畫創作藝術作品,由於如今成就揮厚,我可以期待劉俊京老師一定會向更高的境界發展自己!!
歸回經典入古出新——觀劉俊京書法有感
文/胡本漢(江西書協會員、書法 .書壇版主,上猶書法繪畫網版主,書法天下網版主)
認真拜讀了劉俊京老師作品,感到非常興奮,宛如一道書法大餐,讓人大飽眼福。
劉俊京老師書法回歸經典,繼承古人,傳統功力深厚、個性書風獨具,真、篆、隸、草諸體皆擅,是真正的實力派中青年書法家。
作品多次獲國家級重量獎,他注重修行,遍臨百帖,嗜好“張遷碑”“張玄墓誌”“鄭文公碑”“張猛龍碑”“勤禮碑”“石門頌”“米芾行書”“二王”行書、草書等,潛移默化,深得其妙,功夫不負有心人,久而久之,諸體深得奇妙,悟其真諦,深的古法!
其書法追求碑學為間架,以二王帖學為意蘊,碑帖結合,以嚴謹、整肅、規範見長,作品瀟灑自如,結構的段落和層次為突出,結構嚴謹,筆法多變,運用自如,典雅而不柔弱,剛強內含儒雅和氣度。
他的作品入古出新,師古不泥,有創新,有思想,有想法。作品充滿鮮活張力與靈動氣息,其書法創作追求:“敬、凈、靜”;其作品吸取的趙之謙筆意的魏碑書體、金冬心古拙厚重的隸書樣式、飄逸流暢不激不勵的“二王”書風,作品彰顯其工整儒雅、正大氣象。運筆軌跡一絲不苟、乾淨利索,毫無拖泥帶水之痕迹,通篇字體講究造型的變化,凸顯其用筆的節奏韻律感,筆力遒勁,章法氣息連貫、渾然一體。給人印象是清新、乾淨、悅目,境界高雅!
俊京先生書法儘管已經達到較高的境界,但他仍不斷進取,繼續辛勤登攀,始終站在當代書壇的潮頭,站在藝術領域的了潮頭,執著地追求自己的藝術目標和藝術境界,起到了一個真正藝術家的典範作用!
我們深信他更上一層樓,在中國書法史上留下更加輝煌的一頁,成為中國書法的經典!
9張
靜醫齋便稿
敬·凈·靜
——讀劉俊京養生書法的三境界
文/彭一超
記得那是2004年夏秋之際,中國楹聯界首屆自撰楹聯書法展在北京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成功舉辦,劉俊京的名字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了,他創作的一幅“五味清鮮身康體健;七情穩斂絡暢經通”自撰魏碑八言聯,從全國各地的兩千多幅來搞中脫穎而出,一舉摘得十名銀獎中之次席,這無疑顯示了他書法創作上不俗的實力和過硬的功夫。近幾年來,他在經歷了獲“蘭亭獎獲獎提名”,全國第八屆、第九屆書展,北京國際書法雙年展入展,北京電視書法大賽獲銀獎等系列頗有影響的書法展賽活動的歷練之後,他的書法創作逐漸成熟起來,成為以追求碑學為間架,以二王帖學為意蘊,碑帖結合的書風。大約是2007年,他正式提出了“養生書法”的理念,我眼前為之一亮。現在回過頭來看他五年前的那件獲中國楹聯界首屆自撰楹聯書法展銀獎的對聯,我猛然發現那其實就是一件地道“養生書法”。
己丑年孟春一日晚上,他來寒舍串門,出示了一張刻有他近百幅“養生書法”作品的光碟給筆者欣賞,並希望我能提出一些參考意見。後來我認真拜讀了俊京君的那一幅幅充滿鮮活張力與靈動氣息的“養生書法”新作,便激發了想為他寫點文字客觀記錄他這段書風的蛻變軌跡。當時,他提出其書法創作追求的是三個字:“敬、凈、靜”;我說晚清國學大師王國維有治學三境界,他在《人間詞話》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如下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對於劉俊京來說,我聯想到他的“敬、凈、靜”書學三境界,也許這正暗合了劉俊京“養生書法”的三境界。我當即問俊京君,這能否概括其多年來探索“養生書法”的演變歷程,他欣然應諾。
“敬”是俊京君的書學實踐的第一個境界。表明他對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態度,也是儒家提倡的一種積極向上的、入世的態度。他把“敬”擺在了為人處世的首位。可先從源頭來說說“敬”的含義。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云:“敬,肅也。從攴茍。居慶切。”是會意字。從攴( pū),以手執杖或執鞭,表示敲打;從苟( jí),有緊急、急迫之義。其本義是恭敬、端肅。也有“恭在外表,敬存內心”之意。他在當今社會上扮演了不同的角色,無論是企業管理者、還是書界書法家,他對待不同界別和層面的人,俊京君總是恭敬有加,言必信、行必果。虛心學習別人的長處,彰顯一派謙謙君子之風範。這從他以嚴謹、整肅、規範見長的養生書法作品中可窺其對書學的“恭敬”與虔誠。他的書法作品風格多樣,無論是他所吸取的趙之謙筆意的魏碑書體,金冬心古拙厚重的隸書樣式,還是飄逸流暢的“二王”書風,總體上均屬於正書系列,彰顯其工整儒雅、正大氣象的一面。
“凈”是俊京君的書學實踐的第二個境界。他崇尚“凈”,卻映射出他心底里的純凈,潔凈。這也是他修身養性、做人從藝的基本準則之一。《說文》云:“凈,魯北城門池也。”形聲字。可假借為“瀞”。從水,爭聲。本義是指春秋時魯國北城門“爭門”的護城河。賞讀他的書法作品,使人品味到一種“凈”的信息,無論是創作哪種書體,他的運筆軌跡仍然是一絲不苟、乾淨利索,毫無拖泥帶水之痕迹,通篇字體講究造型的變化,凸顯其用筆的節奏韻律感,筆力遒勁,章法氣息連貫、渾然一體。大凡書家能夠做到作品“卷面乾淨”並不容易。觀俊京君書作的第一印象是清新、乾淨、悅目,呈現給觀眾的是一種“凈”的境界。
“靜”是俊京君的書學實踐的第三個境界。這與他的人生閱歷、個性風格不無關係,也與他曾經從事過醫務工作很有關係。現在他的書齋名號還是“靜醫齋”。《說文解字》云:“靜,審也。從青爭聲,疾郢切。”靜是形聲字,青是形旁,爭為聲旁。徐鍇註:“丹青明審也”;王筠句讀:“采色詳審得其宜謂之靜”。審美之“審”字的本義是——色彩思維,或視覺思維。因此,“靜”的原意不是安靜,意思是:色彩安排很合理,很有章法。靜的本意是不爭,不爭則能知足常樂。不爭意味著不貪求名利,順守自然。“靜”的引申義是指一種悠遠的境界,寧靜可以致遠,可以獲得智慧靈感;一個靜字,蘊含了古人圓融通達的智慧,更讓我們感念到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哲人云:“有求皆苦,無欲則剛”,如果能不爭,心就能靜,靜是一種安詳平和之態,是一份怡然自得。所以古人讚賞:靜居則安。這大概也是養生學主張的觀點。
俊京君現避居北京西山腳下一隅,筆者曾有幸拜訪,此處遠離市區,居所背枕燕山山脈,四面開闊,沃野縱橫,這裡無都市車馬喧囂之聲,卻時聞鳥語嚶鳴,顯得格外寧靜,堪稱修身養性、讀書遊藝之所,難怪他鐘情於此。當今快節奏高壓力的社會,任何人往往難免處在緊張急躁的心緒之中。因此只有夜闌人靜時,他便能安處靜醫齋中,享受幾許入靜之閑逸與自在,或任情恣肆地挑燈夜讀,或縱情揮毫抒寫心中之快慰……誠哉。每當品讀俊京君的養生書法時,筆者腦海里總會蹦出三個字來——“敬、凈、靜”!難能可貴之三境界也。
2009年6月16日於北京攀古齋
本自心源 跡與心合
——劉俊京書法略說
文/張瑞田(系中國作家書畫院副院長兼秘書長,作家、書法評論家)
兩年前,在宛平城參加一次書法論壇活動初識劉俊京。此時,他以自己一副清勁的筆墨,以自己對書法的敬畏精神,以不凡的人生經歷,以及,以他放達、豪爽的品性,備受書壇矚目。
那一天的論壇主題關乎書法藝術的特徵,劉俊京從自己的創作實踐出發,闡述了書法藝術學習和創作的關係。問題是一個老問題,但是,因觀點胎息自己的學習和創作經驗,談的清晰、形象,十分接地氣。至少,我深受啟發。
分手時,曾約定去京西拜訪他,由於瑣事纏身,再度與其相見,竟然有兩年之隔。熱情洋溢的劉俊京喜歡談書法,也願意談詩詞、中醫,後來才知道,劉俊京曾是中 醫師,對中醫理論和實踐,都有不俗的研究。這樣的文化背景,對於他的書法創作自然會發生特殊影響。為此,也增加了了解他、探求他的興趣。
翻開《中國書畫名家劉俊京》書法作品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他的《楷書四條屏》,還有《臨北魏鎮北大將軍墓誌》,前者是作者臨習北碑的創作實踐,準確體現了 劉俊京對墓誌書法的理解和探索。脫胎《張黑女墓誌》的那幅楷書條幅,筆致圓潤,結字精美,如春風徐徐,似小溪悠揚,浮動的情感,起伏的節奏,推涌著作者豐 富的想象,既讓我看到了劉俊京別有洞天的書法才情,也使們感受到劉俊京對《張黑女墓誌》等墓誌的獨到發現。
劉俊京生於北京,身體里涌動著北方人賁張的血液,學習書法,其審美旨趣容易導向“碑學”——粗獷、強勁、質樸、沉著的美學範疇。著名的龍門石窟在洛陽,他 去了幾次,龍門石窟的碑刻讓他震撼,於是找來《龍門二十品》開始臨習,試圖讓自己的筆墨融進北魏碑刻的豪邁與遒勁。
眾所周知,乾嘉以後,漢魏碑誌大量浮出土面,客觀上促進了清朝考據學的繁榮,另一方面為書法創作和研究開創了新的局面,清朝後期,學碑成為大家的鄧石如、包世臣、趙之謙、李瑞清、張裕釗、康有為等人,為我國書法藝術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魏碑獨有的風格,引起了劉俊京的共鳴,在《龍門二十品》里,他找到了 自己的傾訴對象,同時奠定了自己的筆墨基礎。開張的結構,近於笨拙的筆意,凸顯純粹的民間精神,給人一種幽遠而豐富的想象。從《龍門二十品》開始,他遍覽 魏碑名拓,對《張猛龍碑》、《張黑女墓誌》格外看重,常讀常寫,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魏體風格。
讀劉俊京的楷體書法,看得出他喜取縱勢,方筆、圓筆混雜使用,但,用得多的還是圓筆。劉俊京用筆,渾剛、厚重,六朝之跡,一目了然。他強調行筆的自然,不 去精雕細刻,注重意趣的捕捉和神採的提練。寫魏碑的人常染上“大刀闊斧”的習性,稍不留神,就會露出淺薄的痕迹。劉俊京深明此理,他習碑,不在刀痕上做文 章,注重書寫的“筆意”。書法是個體生命經驗、情感的表達,“筆意”濃郁,表達才能通暢、自然,才能有情可抒,有意可達。康有為在評價張裕釗書法時曾說: “吾得其書,審其落墨運筆,中筆必折,外墨必連,轉必提頓,以方為圓,落必含蓄,以圓為方,故為銳筆而實留,故為漲墨而實潔,乃大悟筆法。”我讀劉俊京書 法,與康有為有同感。
對於自己的書法,謙遜的劉俊京從不高估,他只是說:“我在魏碑名拓中發現了書法藝術的新天地,這個新天地,註定是讓書法家大有作為的天地。”一位興趣廣博的書法家,一位能書擅畫,又能吟詩唱戲的書法家,他感受到了書法對生命的特殊價值。
大凡楷書出眾的書法家,也會在草書領域有所作為。劉俊京是其中之一。在我的直覺中,劉俊京更多地開掘了魏晉的書法礦藏,同時汲取宋明草書的氣韻、風骨,飛 流直下的氣概,張弛有序的展開,瀰漫著濃郁的文人氣息。晉人對書法的至關重要,是古典書學的核心思想。遺其形貌,存其神韻。劉俊京掌握了系統的書法史知 識,他當然知道書法史中的書法家孰重孰輕。他的思考,他的氣質,他的文化準備,決定了他的創作成果,他遵循中國古典美學法則,不去人為誇大書法作品的形 式,手中的筆提按著線條的意象,整體的書法感覺,與書法的古典美頡頏,促進書法藝術靈感的迸發。柳宗元說:“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蘭亭也,不遭右軍,則 清湍修竹,蕪沒於空山矣。”書法精神,書法欣賞,書法創作,一旦脫離了書法古典美的範疇,都將是無緣之水,無本之木。不管是以創新還是革命等理由,均掩飾 不了創作者的淺薄和可笑。
縱觀書法界,時常可見低級庸俗的觀點,一些書法家為提升自己的“身份”,不惜編造謊言,吹噓自己的出身,似乎只有這樣,才能讓天下稱頌,滑天下之大稽。劉 俊京沒有這樣膚淺的心理,他的文化修養告訴自己了,生命同等重要,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沒有本質的區別。站在這樣的文化至高點,探求書法之堂奧,當然圓融,當 然中庸。劉俊京對書法藝術的理解,符合藝術規律,因此,我們看到的劉俊京書法,透露著歷史的氣息,飛揚著生命的情思,予人以審美的愉悅。
流行日久的書法視覺衝擊力之說,越來越時髦了。因此,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直插雲霄的長篇巨制,那種淋漓和張揚,是一種過度的誇張,顯現著當代人的膚淺,極大 背離了書法的文化意義。其實,書法就是平實的書寫,心靈的袒露,文化的表達,除此之外的結構探索,筆法突破,僅有理論的意義。至少我是這樣認為的。當我為 自己的觀點感到“保守”或“不時髦”的時候,我看到劉俊京創作了許多具有思想性、趣味性的“書法小品”,聊聊數字,意新語俊的跋語,給人帶來極大的想象空 間。書法是高貴的,也是深奧的。試圖以某種理論樣式介入書法審美,是極其艱難的。然而,我所期盼的書法表現和我所推崇的書法審美,在劉俊京的書法建構屢屢 得見。劉俊京強調書法的“寫”,而不是“作”。“寫”,凸顯書法家主體的生命趣味,它把藝術創作轉化成與生命共振的自然表述,強化著生命的文化記憶。與之 相反的“作”,將筆墨完全外化,在粗陋的吶喊聲中,僅存的視覺衝擊力,淹沒了書法藝術的人文精神,自然對完整的書法審美構成了破壞。另外,劉俊京時刻把握 傳統的重心,溫潤的書寫,質感的線條,優美的墨韻,準確的結字,即讓我們看到了一位當代書法家精彩的作品,也使我們領略到傳統書法藝術的風采與韻藉。
9張
劉俊京書法作品
筆墨道場的行者——劉俊京
2014年11月份本人在濟南博物館做了首次個人寫經展,經朋友引薦邀請了俊京先生蒞臨出席並講話,也是在這次自己的展會上結識了俊京先生。在先生的致辭中流露出了他對佛教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也正是看到了先生的這種對佛教文化的熱愛以及深厚的書法功底,讓我這個遁入緇門的僧人與俊京先生建立了亦師亦友的交往。在頻繁的交流中也不斷了解俊京先生以及他的書法成就。
劉俊京先生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書畫家協會理事、中國楹聯書法委員會委員、北京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北京書畫藝術院副院長。先生書法師從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先生,其作品獲中國文聯舉辦的“第二屆中國書法蘭亭獎”提名獎,並在中國書協舉辦的第八屆國展、第九屆國展、第四屆正書展、十五屆中日自作詩書展、紀念鄧小平誕辰100周年書法展、“冼夫人杯”書法展、“梁披雲杯”書法展中入圍、入展;並在中國書協主辦的“杏花村汾酒杯”電視大賽獲銀獎,在“三晉杯”公務員書法大賽獲銅獎,首屆自傳楹聯書法大賽銀獎,“情系奧運”書法大賽獲銀獎;在中國書協舉辦的“復聖杯”,“高桓杯”,“羲之杯”,“皖北煤電杯”大賽中獲優秀獎。同時在北京“雙鶴E.C杯”電視大獎賽獲一等獎,並獲北京市第三屆文藝工作者“德藝雙馨”獎及北京市文聯文藝作品最高京華書壇十佳中青年書法家獎等。是發作品及事迹先後在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中國書畫報、書法報、書法導報、人民日報、經濟日報、中國紀檢監察報、北京日報、北京青年報等多家權威媒體發表和報道,並被毛主席紀念堂,國務院管理局,抗日戰爭紀念館,北京市青年宮等多家機構及海內外廣泛收藏。
通過解讀先生的書法內容大多可以分為養生作品和寫經作品兩大類,這也是和他本是中醫出身和佛教文化體驗者有著緊密的關係。從歷史中我們得知書法承載很多優秀文化,比如青銅、甲骨的祭文、敦煌的寫經、書法名家的文稿、信箋等等,都為考究歷史的真相提供了重要的載體,後來印刷術雖然代替了大量的人工書寫,但重要的文稿、信箋等都還是人工完成。但今天發達的科技代替了大多的人們,用鍵盤取代手中的筆成了組成文字的基本工具,在這樣的環境中用書法的形式抄寫古人語錄或記錄人生理念更顯得珍貴。故此我也經常把這種做法稱為點線構成的筆墨道場。無論是中醫還是佛法最終的目的就是服務於人,兩者的結合正是調整人們身心的途徑,在把書法作品展示於人的同時,就是在為大家傳播了一堂修養身心的課程,所以這也是我把俊京先生成為筆墨道場的行者的主要原因。
在歷史上很多文人名流都和佛教有著深遠的關係,如王羲之曾書《遺教經》,張旭寫過《心經》,柳公權亦書有《心經》、《金剛經》和《清凈經》,蘇軾所寫更多,有《心經》、《金經》、《華嚴經》等經、序十餘種傳世,另如歐陽詢、褚遂良、虞世南、顏真卿、黃庭堅、趙子昂、米芾等亦有與佛教相關的書法作品行世。也正是這些書法名家的書寫讓佛法更直接與社會大眾接近,更方便的弘揚了佛教的文化。當然今天的書法名家也在不斷的效仿古人抄寫經典,但在書寫內容大多也是以常見的《心經》、《金剛經》為內容。當在這麼多的書法名家中,俊京先生在寫經上面可以說涉獵廣泛,首先以不同的字體書寫《心經》,可以說是自古以來第一位,這樣在讀經的過程中又進一步的增加了審美觀,再次俊京先生書寫了大量的咒語,咒語為佛教翻譯經典譯音不譯意的五不翻之一,其字體生僻,讀音繞口,很多書法家不願觸碰,在歷史書法名字作品中也極為少見,俊京先生在此方面也深入體驗,僅憑以上兩點足以看出俊京先生是佛法與書法結合最為縝密的代表之一,同時也看出俊京先生身心承擔佛法與書法互相發展的重擔信心與願力。
6月24日接到俊京先生的電話,說抄寫了一部《金剛經》近期要出版並邀我作序,接到這個電話內心很是激動,一是俊京先生在抄經方面又有了新的成績,二是俊京先生邀我作序也是表達他對三寶的尊敬。《金剛經》是佛教主要經典之一,也是在世間中流傳最為廣泛的經典之一,在影視或小說中出現的《金剛經》更是神奇莫測,視為無上寶典,也正是種種神奇更吸引了很多的書法家抄寫,藏於家中“鎮宅”,或是高潤格出售。但做為對《金剛經》了解的佛教信眾則會抄寫使經典廣為流傳,讓更多的書法愛好者去讀誦理解,從而得到佛法的智慧,這也是俊京先生抄寫《金剛經》的本初思想。故此我也真切的祈願有緣能讀誦到俊京先生抄寫的經文的人,能夠發起學佛的信念及解脫煩惱的菩提願力,使自己的人生更加自在吉祥。
總之,俊京先生通過書法不斷傳承著中國優秀文化,成就著自己健康的體魄,提高著自己書法的意境,莊嚴著自己的筆墨道場。
博修恆遠,宗古出新
——著名書法家劉俊京的書畫之道
文/邵妙苗(《神州》雜誌首席記者)
他是書法家,但他又不只是書法家;他是畫家,但他又不只是畫家;他從事過中醫,現還兼企業管理。探索出獨一無二的“養生書畫”;他真、草、隸、篆、行諸體兼擅,卻又主張“博觀約取”;他研修繪畫、篆刻、戲曲、音樂、舞蹈、詩詞,把一分博學融入書法;他探索佛家禪意的奧秘,把一分寧靜融入書法,使人領略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他,就是中國書協理事、北京書協副主席劉俊京先生。
書以載道,博觀約取
劉俊京自幼酷愛書畫,在朋友的引薦下,劉俊京的作品受到了書法大家歐陽中石先生的認可,有幸拜先生為師。在書法名師的親授指導下,劉俊京有種再生的感覺。他說,成為歐陽中石的入室弟子,自己得到的最大點撥不單純是行筆技法,而是從藝之“道”。
中國書法自來便有“書以載道”的說法,唐人張懷瓘說:“文章之為用,必假乎書;書之為徵,期合乎道。”這裡的“道”,指的是中國的歷史文化。所謂“書以載道”,就是古人以莊重的書法來表現中國文化。“書雖一藝,與性道相通。”劉俊京堅信,書法不僅僅是藝術,書法應與中華文化聯繫在一起的,它的一頭聯繫古老的文字,它的另一頭連著民族文化的經典。書法不僅以文字的實用性傳承了中華民族的歷史,更承載了中華民族的精神。無論是書寫內容,還是線條、結體、墨法、章法,書法從內容到形式都有非常豐富的文化內涵。“言而無文,行而不遠。”文字的誕生是為了滿足文化記載的需要,將書法與漢字文化的結合,我們的書法才能成為不朽的藝術作品,離開了傳統文化之道,書法就變成了空洞的軀殼。劉俊京表示,“傳統文化里蘊涵著豐富的內容,是一筆寶貴的遺產,我們要從自己的文化里多多汲取營養。”
歐陽先生曾親筆給他寫過這樣一段勸勉之言:“書本小道,要在屬文明義。至於以為藝術,乃是餘事也。作字必有所宗,宗法既定,亦必有已意在焉,望俊京勿為他論所惑。”縱觀古今,很多德高望重的書法大家,綜合修養都很強,綜合修養的深淺決定著其作品藝術水平的高低。歐陽先生本人就是一本厚厚的“書”,學貫古今,是集歷史、哲學、邏輯學、詩詞、繪畫、書法、京劇等等於一身的德藝雙馨大家。歐陽先生時常說,學書要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就像吃東西一樣,只有飲食豐富,牛肉、蔬菜、水果都要吃,不偏食,才會營養豐富。只有先博后專,博觀約取,厚積薄發,才能創作出有豐富味道的作品。
書法藝術的天空,原來是如此深遂廣袤,恩師彷彿給他插上了翅膀,那速度、那眼界、那感覺都是全新的。在名師引領下,劉俊京對書法的“技”與“道”有了全新的認知。雖說“技可進乎道,藝可通乎神”,但在浮躁的社會氛圍下,當代書壇普遍存在一個誤區——重技輕道。他認為,道技不可偏廢,不可重技而忽略道。如果將書法作為一門藝術,那麼可以臨摹學習;當把書法上升至“道”的層面,就需要依仗書法家的心性修養了。書法之妙,正是道技融合之妙,妙在技道之間。基於這種認識,劉俊京在書法中找到了適宜的表達方式和途徑,在他的精心布局中,案頭的宣紙就如一方精神棲居的場域,展現的不僅是藝術風格的獨特性,更是一種自我心境的呈現與表達,充滿著一種悠遠的古意和向著書學經典的皈依。
劉俊京注重綜合素質的修養。在歐陽先生的教誨下,耳濡目染地學習體會先生治學的方式方法,劉俊京感受到先生每件作品的內涵都極為豐富,逐漸地認識到博修的益處,常自言“博修才能恆遠”。他以先生指引的路子不斷學習,植根傳統,不跟時風,在對古往今來經典碑帖進行廣泛梳理和系統臨習的基礎上,融入自我意識,尋求有所突破,不斷探索自己的藝術之路。他吸收古法之精髓,細心領悟古今名家的經典用筆、用墨、結字之妙,加以融會貫通后,廣臨各種碑帖,兼取百家,遍學諸體,自由地穿行在真、草、隸、篆、行等書體的創作之間,既保持著從傳統書體中習得的精神要義,又能從中自然體現出自己創造性書寫的鮮明個性,“采各院之果蔬,烹獨家之菜肴”,逐步形成自己師古不泥、與眾不同的風格。並將繪畫、詩詞、戲曲、中醫、禪佛融入自己的藝術創作之中,不斷融合內涵廣泛厚重的創作內容,呈現出一幅幅形式豐富的書畫作品。
在劉俊京看來,“博觀約取”應該是書法家追求的終極目標。正所謂“大道至簡”,真正的學問最後還是會歸於最關鍵的一個點。正如唐代孫過庭所言:“至如初學分佈,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初謂未及,中則過之,后乃通會,通會之際,人書俱老。”學書真正達到最高層次還是要“復歸平正”,由剛開始的無知之“簡”,到通會之“繁”,最後博觀約取再到“簡”。這時的境界才是真正的“大道”。劉俊京對書法的態度是專一而又崇敬的,他積極涉獵多個領域而又博觀約取,這正是其“大道至簡”瀟灑性情的體現。
6張
劉俊京書法作品
融碑鑄帖,諸體兼修
劉俊京筆法出入秦漢兩晉,故能氣勢磅礴中見出渾樸遒勁。他學書伊始,便一直在魏晉書風中探求,並將典雅的書風作為自己的追求,晉人書韻和宋人風骨成為他建構藝術精神的精神旨歸。不論是橫幅、中堂、對聯、扇面,均能呈現出一派天機與“不激不厲,風規自遠”的雅和之風。他以方圓結合的圓潤美暢之筆,營造一個古雅經典的藝術空間,營造出屬於自我的完整、飽滿的藝術語言與視覺圖式,意在內蘊,格調高超,飄逸中不失蒼勁、大氣中透出秀美,其獨到的表現和創意,頗見基本功。
另一方面,生於北京的劉俊京,身體里涌動著北方人賁張的血液,其書法審美旨趣容易導向“碑學”——粗獷、強勁、質樸、沉著的美學範疇。魏碑獨有的風格,引起了劉俊京的共鳴,在《龍門二十品》里,他找到了自己的傾訴對象,同時奠定了自己的筆墨基礎。那開張的結構,近於笨拙的筆意,凸顯純粹的民間精神,給人一種幽遠而豐富的想象。從《龍門二十品》開始,他遍臨魏碑名拓,對《張猛龍碑》《鄭文公碑》《張黑女墓誌》格外看重,常讀常寫,讓自己的筆墨融進北魏碑刻的豪邁與遒勁,形成了獨特的魏體風格。劉俊京說:“我在魏碑名拓中發現了書法藝術的新天地,這個新天地,註定是讓書法家大有作為的天地。”
融碑鑄帖的劉俊京,擅長書寫各種書體,對端莊典雅的楷書、雄渾曠達的隸書、古樸圓潤的篆書、風神飛揚的行書、豪放飄逸的草書都有著深厚的藝術造詣。
劉俊京的楷書用筆瀟灑坦蕩,雄渾厚重,六朝之跡,一目了然。體現了他對《張黑女墓誌》等碑刻的獨到發現,展示了他對墓誌書法的理解和探索。他以魏碑為宗,但卻不在魏碑的刀痕上做文章,而是“透過刀鋒看筆鋒”,注重碑帖結合,注重筆法的精到和對線條質感的把握,注重書寫的“筆意”。他追求氣息暢達、清新高雅、遒麗沉穩、剛健溫潤、雅俗共賞的藝術風格,強調行筆的自然,不去精雕細刻,注重意趣的捕捉和神採的提練。他用緩慢的節奏勾勒出悠閑自在的渾厚線條,提按頓挫之間構架清晰分明,中鋒、側鋒用筆張弛有度,既有魏碑的朴茂,又有法帖的風采。他的楷書方筆、圓筆混雜使用,但用得多的還是圓筆,筆致圓潤,點畫婉約,筆意濃郁,通暢自然,結字精美,端莊大氣。其筆法靈活多變,結體搖曳多姿,章法空靈自然,給人一種雄渾大氣、質樸自然的美感。如春風徐徐,似小溪悠揚,浮動的情感,起伏的節奏,推涌著作者豐富的想象,讓人看到了他別有洞天的書法才情。
劉俊京的隸書,臨習《乙瑛碑》、《曹全碑》、《石門頌》為主的漢碑,又融入了漢簡的風貌,他用熟能生巧的筆墨駕馭能力,勾勒出力透紙背的穩重線條,這使他的隸書作品,增加了文化的厚重感和歲月的滄桑感。他的隸書不拘於藏頭護尾等理法,強調結構變化,在雄渾、勁健、秀逸、瀟灑之外,還多了幾分蒼勁、古樸、典雅、豪放。他著力於求氣韻、求變化、求古樸,擺脫了一般書家囿於一家一派之拘謹、僵化的弊端,結字奇正相生,結體舒展而嚴謹,書風秀勁而穩健,意氣沉雄,節奏分明,情質交融。部分筆畫鋒芒畢露,蓄勢待發,其金石之韻如新發於硎,神氣獨具,漢風撲面。在視覺形象上以字形的動勢、張力來獲得審美表現的豐富,從而使作品給人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和感染力。
劉俊京的篆書從秦小篆入手,篆書作品寫得挺遒流暢,篆法簡練,用筆沉著凝重,筆筆如鐵線,筆畫渾厚酣暢,如折釵股,如錐畫沙,如印印泥;造型穩重圓潤,結體端莊嚴謹,在整體布局上,疏與密、粗與細對比強烈,給人以一種具有震撼力與表現力的視覺效果,顯得格局雄大、氣勢宏偉,營造了清新雅緻的風格,極有意趣和韻味,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賞”的藝術境界。
劉俊京的行書宗法二王米芾,后又對趙之謙行草手札進行了深入的學習研究,智慧地融入帖書的韻致和自己的一些獨特想法。在多年的臨帖實踐中,他深刻感悟羲之書風的點畫清圓,筆力遒健,結構嚴謹而疏爽,情態變化多端,風度超逸,墨采飛動,精麗妍美而又自然流便,以及獻之書法的筆勢飛動雄武,英俊豪爽,氣勢蓬勃。在取法“二王”的同時,他兼有米芾勁挺爽健的點畫質感和趙之謙跳蕩頓挫、蕭散參差之勢,從而顯得動中有節,剛健跌宕,險而能破,勢巧形密,點畫精微,氣脈相貫,格調清雅,流露出與時代審美相契合的藝術精神和形式。其行書沉靜入骨而不失之於刻板,鋒芒盡顯而不失之於粗野。筆法靈活精緻,行筆方圓相濟並巧妙融入側鋒,傾斜欹側,給人以新穎而別緻的感覺,更增添活潑和靈動之態。他的行書作品端嚴中巧寓變化,收斂多於舒展,含蓄多於開張,不激不厲,顧盼有情,洋溢著文質彬彬、瀟灑自如的君子之風。其作品線條不以厚重取勝,而是用自己恬淡靈秀的心靈來書寫表現其運筆的暢達和線條的靈秀與精緻,展示給人的是一種自然與率真。透過書作,似乎可以窺見書家意趣盎然,但不激不歷、自由自在的創作心態。
劉俊京的行書貼近二王,草書則在唐宋處著意頗多。他在開掘晉唐書法礦藏的同時,汲取了宋明草書的氣韻、風骨。他不僅從書譜中汲取營養,還對金農伊秉綬心追手摩,不斷地豐富自己、完善自己。他的草書作品寫得縱橫恣肆,淋漓快暢,字字靈動,動勢飛揚,有如行雲流水,把酒臨風,神采畢現,放逸、率真而不失嚴謹。劉俊京在嚴謹的法度之中,牽連映帶之間融會貫通,有如風雲殘卷地寫出了自己的性情,可謂“隨心所欲不逾矩”。他遵循草書的美學法則,不去人為誇大書法作品的形式,手中的筆提按著線條的意象,整體的書法感覺,與書法的古典美頡頏,促進書法藝術靈感的迸發。細觀他的草書作品,無論是大篇幅的隨意揮灑,還是小篇幅的精心收拾,從運筆到謀篇布局,均取法乎上,從字與字之間的節奏到行與行之間的律動,無一不是他筆情墨趣的創作追求。他的筆下似是蘊含著一種力量,在虛實相間、輕重緩急、濃淡乾枯、疏密有致的穿插中,營造出“意在筆先,筆隨心動”的韻勢,點畫之間渾然一體,結體之間緊密呼應,擷筆染墨,一揮而就,時緩時急,一氣呵成,既力求可觀性,又靈活多變,骨力勁健,瀟灑飄逸,瀰漫著濃郁的文人氣息。
縱觀劉俊京的書法作品,無論真、草、隸、篆、行,不同的書體中都有著他對於回歸傳統的豐厚素養。他擅長潛入古人書法的內在精神去尋找自己所需的藝術營養,在諸體皆能入其骨的背後,他是“以心書寫,以情達意”,用生命的力量詮釋著書法的可能,其書法創作之路充分體現著他對前人書法生命力的感悟,對書法內容與形式的理解和追求。
書法最能體現東方文化精神之處,就是於點畫之中傳遞神采、情趣、韻味,書者是通過筆墨寄託飽滿的思想情感的,古人云:“書,心畫也。”書法藝術的魅力不只是漢字藝術的自然美,更在於書家那種力透紙背的筆墨功夫反映出書家的文化素養和道德情操。“書,如其學,如其才,如其情,如其人也。”劉俊京書法,正是如此。
養生書畫,三重境界
作為“養生書畫”的創始人,“養生書畫”是劉俊京書法創作的主要特點之一。“所謂養生書畫,就是養生學和書法、繪畫學相互滲透、相互交叉、相輔相成的一門綜合性很強的邊緣學科。”這緣於劉俊京多年來對國粹中醫、書法的酷愛,養生書畫成為他今後進一步探索的方向。
“養生書畫”的提出,有著傳承歷史、繼往開來、滌盪生命和靈魂以及服務社會的作用和意義。它的內涵主要是集中醫、禪佛、養生、書法、繪畫、美學、倫理、哲學、數術、管理學等多學科的智慧,融會貫通,珠聯璧合,並以書畫的形式表現得淋漓盡致,讓讀者在感受書畫中蘊藏著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風采各異,更感受到書畫藝術的美,起到心意暢快、凈化心靈、舒緩疲勞、養生增識的效果。
劉俊京曾是中醫師,對中醫理論和實踐,都有不俗的研究。這樣的文化背景,對於他的書法創作自然會發生特殊影響。他覺得,在自己學習書法的過程中,中醫天人合一、陰陽五行的理念對自己形成獨特的書法風格幫助很大。他不忘將自身的中醫學識與書法相融,獨創“養生書畫”理念,將中醫養生講究的“圓融平和”、“天人相應”、“陰陽平衡”、“動靜有常”與書法的動靜、迅緩、方圓、收放、藏露、呼吸等技藝法則有機融合。靜觀他的作品,體現出他對“養生書畫”的探索。他將養生之道融入書畫中,告誡人們注重養生。“清心寡欲身健,志閑神怡體康”,劉俊京的“養生書畫”,全面拓展了書法的學術空間和人文屬性,在書法理論的探究和實踐上邁出了一大步。
“書者,抒也,散也,抒胸中之氣,散胸中之郁,故書家每得以無疾而壽。”傳統醫道主張疏通、宣洩,因此書法歷來被認為是養生之首,“壽從筆端來”的說法,道出的正是書法與養生之間的關係。古人所謂“可喜可愕,一寓於書”,一旦進入旁若無人的書法境界,在跳躍騰挪的輕重提按之間,原有的情緒都被淡化,取而代之的是物我兩忘的愜意。
劉俊京推崇古人“頤養神性”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智慧,並從古籍經典中提取修鍊身心的篇章,在一番體悟琢磨后落於紙上。既以書風名世,又擅長詩詞格律,更有做過中醫師的經歷,劉俊京巧妙地將三者結合,進行了養生書畫的開拓性探索。那些他從《皇帝內經》、藥性賦、湯頭歌訣等專著中提煉出的飽含著中醫養生精髓的詩作、楹聯、吉祥小品,被融入作品中,書、文、畫氣韻貫通,珠聯璧合,將書法的“神、氣、骨、血、肉”表現得淋漓盡致。《延歲六味》、《五味宜淡》、《素味延年》等經典書法讓人既生活的幸福又陶冶情操;《蘿蔔白菜》、《以食養生》經典繪畫使人深感味道之鮮美;《觀天養頸》通過醫學解釋出來,使人體會到中醫養生之妙處;《茶以養神》精切的闡述了茶的功效和優美草書,同時也欣賞了精湛的書法藝術;《四郎探母》、《貴妃醉酒》等優秀經典歷史通過筆墨把京劇人物活靈活現呈在現作品上,讓人們了解歷史,傳遞文化;他自撰的“五味清鮮身康體健,七情穩斂絡暢經通”八言聯,以圓融灑脫的魏碑筆法為之,結體方正,章法開闔自然,一出手就在中國楹聯界首屆自撰楹聯書法展摘得銀獎。
品味劉俊京佛學養生作品,更加傳遞一種友善、慈悲、愛心,他在書寫心經以及佛學文化作品之時,又加上羅漢人物畫,使佛經作品更加活脫,欣賞書法的同時,體悟為善修心、做人做事的智慧。同時,佛經內容為方便讀懂,有的注寫漢語拼音,受到廣泛的好評,更好的傳遞友善佛教文化,讓人們積極為社會多做貢獻。
國學大師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提出了著名的治學三境界:“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高度概括了“懸思—苦索—頓悟”這一從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的治學真理。
無獨有偶,劉俊京提出的“敬、凈、靜”書學三境界,也形象地概括其多年來探索“養生書畫”的演變歷程。
“敬”是劉俊京書學實踐的第一個境界。表明他對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態度,也是儒家提倡的一種積極向上的、入世的態度。他把“敬”擺在了為人處世的首位。劉俊京在當今社會上扮演了不同的角色,無論是企業管理者、還是書界書法家,他對待不同界別和層面的人,他總是恭敬有加,言必信,行必果。虛心學習別人的長處,彰顯一派謙謙君子之風範。這從他以嚴謹、整肅、規範見長的養生書畫作品中可窺其對書學的“恭敬”與虔誠。
“凈”是劉俊京書學實踐的第二個境界。他崇尚“凈”,映射出他心底里的純凈、潔凈。這也是他修身養性、做人從藝的基本準則之一。賞讀他的書法作品,使人品味到一種“凈”的信息,無論是創作哪種書體,他的運筆軌跡仍然是一絲不苟、乾淨利索,毫無拖泥帶水之痕迹,通篇字體講究造型的變化,凸顯其用筆的節奏韻律感,筆力遒勁,章法氣息連貫、渾然一體。大凡書家能夠做到作品“卷面乾淨”並不容易。觀俊京君書作的第一印象是清新、乾淨、悅目,呈現給觀眾的是一種“凈”的境界。
“靜”是劉俊京書學實踐的第三個境界。這與他的人生閱歷、個性風格不無關係,也與他曾經從事過醫務工作很有關係。靜的本意是不爭,不爭則能知足常樂。不爭意味著不貪求名利,順守自然。“靜”的引申義是指一種悠遠的境界,寧靜可以致遠,可以獲得智慧靈感;一個靜字,蘊含了古人圓融通達的智慧,更讓我們感念到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哲人云:“有求皆苦,無欲則剛”,如果能不爭,心就能靜,靜是一種安詳平和之態,是一份怡然自得。所以古人讚賞:靜居則安。這大概也是養生學主張的觀點。
劉俊京的“敬、凈、靜”書學三境界,一如他的書齋名號“靜醫齋”。“靜醫齋”遠離市區,背枕燕山山脈,四面開闊,沃野縱橫,這裡無都市車馬喧囂之聲,卻時聞鳥語嚶鳴,顯得格外寧靜,堪稱修身養性、讀書遊藝之所,在如此浮躁的時代,是為一片凈土,難怪他鐘情於此。當今快節奏高壓力的社會,任何人往往難免處在緊張急躁的心緒之中。因此只有夜闌人靜時,他便能安處靜醫齋中,享受幾許入靜之閑逸與自在,或任情恣肆地挑燈夜讀,或縱情揮毫抒寫心中之快慰。不爭不奪,書不浮躁,墨色純凈,滿溢靈氣,就像中醫里說的,靜居則安,靜以致遠。既能書亦善畫,劉俊京用文人畫來體現他的文化傳承,寥寥幾筆,活靈活現,文人小品精道之處躍然紙上。在劉俊京看來,真正的好畫,是畫到至簡,並非以滿取勝,而是以立意為勝。書畫之根本是在於神采,如南朝書家王僧虔在《筆意贊》中說:“書之妙道,神採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於古人”。神采既具,乃為上品,才為藝術。
幾十年來,劉俊京探求的腳步,一直在心與道之間追尋著一個精確的平衡點。回望歷代文化學者的足跡,幾乎都走過這樣一條軌跡:以飽學沃讀為基礎,從社會與歷史的高度上把握文化藝術的發展趨勢,最終求證文化藝術與社會和諧發展的大道。
靜聽歲月流淌,感受古事滄桑。凝聚民族智慧,閃耀歷史光芒。劉俊京筆下的作品,簡潔規整中蘊藏氣質,恣肆淋漓間精彩紛呈,筆隨心動處譜寫忠誠。如春雨的滋養浸潤,似流動的文脈氣場,若千古的氣正風清。
8張
劉俊京書法作品
不斷學習 增強“四力”
四月初,有幸參加了中國書協專業委員會的培訓班。雖然時間不長,但是使我充分感受到中國書協對我們書法工作者的高度重視和厚愛,周密的安排,豐富的內容,熱情的服務,使我收穫頗豐。
一方面,從政治和思想意識上有了很大提高。在如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藝術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上有了更新的認識。作為一名書法工作者,首先要明明德。明大德、立大德,要有信仰、有情懷,要堅守高尚職業道德,多下苦功,多練真功,做到勤業敬業。其次要市場經濟大潮中自尊自重、自珍自愛、講品味,講格調、講責任。要守正創新,實現新作為,要正本清源展現新擔當。同時要明方向、出精品、轉作風、樹新風。堅定文化自信,書寫新時代。尤其要增強“四力”(腳力、眼力、腦力、筆力)也是對我們書法工作者的最基本要求。要端正藝術態度、認真落實中國書協對書法工作者的守則。一要胸懷祖國,藝為人民。二要深入生活,筆隨時代。三要敬業奉獻,書寫的百姓。四要尊重傳統,守正創新。五要敬畏書法,服務大眾。六要尊師重教,和諧包容。七要健康批評,引領風氣。八要遵記爭法,公平競爭。九要德藝雙修、擔當使命。
另一方面,從專業知識方面通過學習也有了較大收穫,通過專家高深的講座使自己學到了很多。對書法又有了更新的認識,更加明白白了作為一名書法工作者要字內功和字外功雙修,兩者猶如鳥之雙翼,缺一不可,既要在傳統上下功夫研習古人法貼,更要在詩詞、古文、歷史、社會科學等系列知識上不斷學習。學習是終身事,要耐住的“昨夜西風凋碧樹”的清冷和“獨上高樓”的寂寞。要深知“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也,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潛心鑽研傳統,不為物慾所惑,不為虛名所絆,沉下來去積累,去學習,去修練、自尊自重、自珍自愛,多出精品為人民。
學不可以已,學然知不足,知不足需更加砥礪奮進!自己作為一名書法工作者,不斷的自我約束,虛心學習,以古為師,博修以恆,不斷完善提高,講品位,講格調,講責性。做一名德藝雙馨書法工作者。
劉 俊 京
2019年5月18日
禪家性靈 醫者仁心
——關於劉俊京的書畫藝術
中國文化,最博大精深的莫過於諸子百家及由此交融而衍生的各種經典。這些經典中最艱深奧妙的莫過於道禪玄學,而在世界文化史學者眼中,最具異域性與神秘性的東方文化是書法、中醫、武術和京劇。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清早聽著京劇在公園裡含胸拔背、沉肩垂肘來兩招“白鶴亮翅”然後“手揮琵琶”,或者敲經通絡,望聞問切,高深一點的則把一把脈,回去了拿起毛筆醮上濃濃地墨汁隨手寫出藥方或者抄一首上好的詩文、一段《黃帝內經》,似乎一切都來得親近無比。但是,說來容易,真正做好其中任何一樣事情,都可能要窮盡數十年的心。如果從這種角度去看劉俊京,你會覺得他所做到的,幾乎已經是東方文化的極至。
劉俊京先生是中醫,書法老師是歐陽中石。歐陽老先生是中國書法界的泰山北斗,秉承名師教導,劉俊京的書法一開始便不拘泥於任何一家碑帖,他博觀約取,筆法出入秦漢兩晉,故能氣勢磅礴中見出渾樸遒勁,2006年便在最高級別的“中國書法蘭亭獎”中獲得創作獎提名,已經邁入中國一流書法家的行列,此後在多次書法評展中摘金奪銀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如今韜光養晦,書藝勇猛精進的同時,不忘將自身的中醫學識與書法相融,獨創“養生書法”理念,將中醫養生講究的“圓融平和”、“天人相應”、“陰陽平衡”、“動靜有常”與書法的動靜、迅緩、方圓、收放、藏露、呼吸等技藝法則有機融合,如他所書“五味清鮮身康體健;七情穩斂絡暢經通”八言聯,以圓融灑脫的魏碑筆法為之,結體方正,章法開闔自然,一出手就在中國楹聯界首屆自撰楹聯書法展摘得銀獎。他楷書的養生名言佳句,都實踐了他在“養生書法”領域想要做到的“敬、凈、靜”書學與人生三種境界。他提倡一種積極向上的、入世的態度,言必信、行必果,保持謙謙君子之風範,他的嚴謹而清新、端莊而秀雅同時又不乏寫意性的養生書法作品中可見他對書學的“恭敬”與虔誠。他嚮往一種不爭的怡然自得的安寧,因此取書房名為“靜醫齋”,在安靜中書寫自已澄凈的書法,展之於世人,讓每一個讀者得到一份安靜平和的心,在這樣一個喧囂競爭激烈的時代學會坦然地對待生活,甚至學會養身健體,延年益壽,這是劉俊京提出“養生書法”的最美好的願想。
劉俊京的願想讓他擁有不同於平常書畫家的文人擔當,如同他經常書寫的佛學經典,貫穿著一種慈悲心腸。在他的繪畫中,對於人生的通達和樂觀的闡釋是他一以始終的主題,在大寫意花卉題材中,他想要表達的是一種美麗生活美麗心情的渲染,而在寫意人物畫尤其是他的京劇人物創作中,傳達的是一種暢適人生、樂天知命的詼諧和奇趣。劉俊京把這一切做得如此優雅而自然,除了擁有一份執著而通達的精神,更需要一顆妙能頓悟的通靈之心。
從小學好中國字 長大做好中國人
—訪北京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劉俊京
《基礎教育課程》:劉先生您好,能否請您先談一下對中國書法的認識。
劉俊京:大家知道中國有四大國粹:書法、京劇、中醫、武術。這四大國粹首當其中的就要說書法了,我個人認為書法是國粹中的國粹,其原因是中國歷史文化悠久,中國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也是最獨特的漢字,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文字也比不上中國文字的豐富、複雜、多樣。所以說中國漢字是獨一無二的,而書法則是我國書寫漢字獨特的方法,這點來說書法我認為是我們四大國粹中的國粹,儘管現世界像日本、韓國也在寫漢字,也有書道、書技,但都是步我們後塵,從我們祖先那裡傳承過去而改良的,其根源還是我們中華民族,所以說中國漢字從甲骨、象形逐步發展演變至今書法的楷、行、隸、草、篆等多種字體,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我們的驕傲。
《基礎教育課程》:那我們應該怎樣繼承和發揚呢?
劉俊京:作為中國人我覺得每個人都有繼承發展的責任,使其發揚光大。由於社會進步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開始追求簡便快捷的電子設備,而追求更快更高的效率,而忽略中國漢字的學習和書寫,我個人認為這是我們中國人的大悲哀,中國漢字的書寫不僅包含很多內涵和文化而且它可以使我們開洞腦筋、強身健體,從而使大腦發達,難怪很多外國人在學習中國漢語及漢字,這點我們祖先發明的漢字我們應好好繼承才是中國文化推向世界的根本途徑,所以作為中國人只有從小學好中國字,長大才能做好中國人。
《基礎教育課程》:我國一直在提倡書法從小進入學校,您覺得怎樣理解。
劉俊京:我覺得書法納入教學課程是件極其重要的工作,原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說過:“小學階段,除了打好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心理素質、勞動素質的基礎,還要打好寫規範漢字的基礎,這是非常重要的。”
郭沫若先生認為“培養中小學生寫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為書法家,總要把字寫得合乎規格,比較端正、乾淨、容易認,養成這樣的習慣有好處,能夠使人細心,容易集中意志,善於體貼人。草草了事,粗枝大葉,獨行專斷,是容易誤事的,練習寫字可以逐漸免除這些毛病。
此外,據專家研究表明,3-12歲是人形成良好行為的關鍵時期,12歲以後孩子逐漸形成很多習慣,新習慣要想紮下根來就難多了,所以我們必須要從小抓起,培養他們好的書寫習慣,所以學習寫字是必要的。現在很多孩子玩電腦、玩手機很靈,可是寫字卻很難看,連自己的簽名都寫不好,字的結構和筆順都搞不清,結果形成離開電子工具就不會動筆了,這是極其不好的趨勢。所以我們要高度重視孩子的文化教育,切實把書法進學校進課堂落到實處,這樣才能培養孩子認知書法和提高漢字書寫能力。
《基礎教育課程》:現孩子對學習書法難以進入興趣狀態,您看如何調整。
劉俊京:的確存在這樣的問題,因為學習書法是黑白之間枯燥的事,且中國漢字結構也比較複雜。我覺得教孩子學習書法一方面從技法入手,也就是基本方法。2001年頒發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要求:“能正確工整的書寫漢字,關注學生寫字的姿勢與習慣,重視書寫的正確、端正、整潔。”
現在的小學生寫字姿勢普遍存在不正確現象。據我了解在某城市一所學校中一個班有57名學生,有39個同學都寫字姿勢不正確。學生寫的字,歪歪扭扭、潦潦草草、大小不勻,有的簡直不像樣子,如此下去就會愈加嚴重,從而還會影響孩子身心健康,出現視力問題“近視眼”“四隻眼”,甚至嚴重的會出現脊椎出問題,也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和學習書法的興趣。那麼首先要向孩子灌輸“字如其人”的理念,教孩子“字正人正”從小把字寫好,對其成長和成年後做事業干工作都是有好處的。另外從教學方法也要靈活地教,培養孩子寫好字的興趣。這點,我在給人家輔導和講課中常以聯繫人和大自然的方式,使受教者很受啟發。如我們在學習寫字時,要處處把字和人與自然界聯繫起來,如單人旁、雙人旁,就是一個人、兩個人,我講人要健壯、要站有站姿、坐有坐姿才美,那麼我們在寫這樣字旁時及人字時就會考慮到人怎樣才美,怎樣才健壯,寫起來就有興趣了。另外在把字和舞蹈、太極、武術結合起來去處理其結構,這樣舉一反三地思考就會事半功倍。另外中國漢字很多都來源於象形及社會生活實踐中每件物品,讓學生處處聯想,寫起字就不枯燥了,如矛、戈、立刀旁等等這些大家都知道是武器,武器意味著要鋒利有力,這樣在寫戰、載、裁、栽、劍、忍等字時戈字偏旁時就會有力度,像這樣可寫出很多的字,所有帶戈字旁、立刀旁的字都會寫好,學習起來也會有樂趣。除此外,我還經常跟大家講寫字要像素描。畫人物、畫靜物都要畫像才行,寫字也是一樣。要看細寫像,是方筆不要寫成圓筆,是方字不要寫成扁字,是長畫不要寫成短畫等等以此類推,這樣才能寫好字。
5張
劉俊京書法作品
《基礎教育課程》:現在很多家長和孩子認為寫書法得不到好處,從而很難堅持,怎麼辦?
劉俊京:這要靠我們教育的方法,其實寫字有很多好處,但很多人沒有傳播出去,大家沒有受益,故家長孩子很難堅持。本人曾學過醫,現充分體會到學習書法有很多好處:
一、學好字是人的第一張名片,無論是電腦如何發達,但它永遠代替不了寫字,最簡單的是簽名不能用電腦代替,(因為它不具有法律效力),必須用手寫留跡,這點全世界都是一樣的。所以說簽名是人的第一面孔,也是第一張名片。一個好的手寫藝術簽名會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永遠記住,且對其它工作、業務都有益處。
二、練習寫字是成本最低、用途最廣的。練字不需要專業設備、場地和時間都不受限制。隨時隨地都可以練,簡單的紙張、筆墨都可以,且不管從事什麼行業都可以用得上,並隨之終身。
三、練字可以健身,洗滌心靈。練字是眼、手、腕、腦相互配合的一個過程,我見到很多人練字是以靜制動的好方法,可以強身健體、延年益壽,難怪很多書法家都能長壽。另外它可以克服心浮氣躁,給人以振奮、激昂向上的力量,古語說:“養身要動、養心要靜。”練字既有動,又有靜,是動靜結合的好辦法。
四、練字可以引導我們做人做事。書法藝術的哲學、美學原則,與做人做事的原則是相輔相成的。學習書法可以啟迪怎樣做人做事。中國哲學強調陰陽的對立統一,兩極協調中和,由此派生出有無相生,剛柔相濟,高下相傾,斜正相倚,前後相隨,難易相成等哲學概念。將此應用於書法藝術同樣也是做人做事的藝術,中國傳統文化中講中庸之道、過猶不及、執其兩端而取其中,講重為輕根、靜為躁君,強調字如其人,做人要厚重誠實、寧靜致遠,處事要考慮全面,處理好上、下、左、右、前後、遠近、長短、深淺、快慢、巧拙等等這些都是做人做事的道理,正所謂人們常說的“工工整整寫字,堂堂正正的做人。”
類似上述的好處很多,我們在教學中如能把這些練字的好處傳授給孩子及家長,我想對培養孩子學習書法和練習寫字、做人做事都是非常有好處的。
《基礎教育課程》:您談談如何提高學習書法的水平。
劉俊京:這要強調很多,首先是從國家及教育部門高度重視,中國漢字、中國書法根在中國,但我們重視的還不夠,大家知道我們祖先都是用毛筆記錄各種事宜,而現代科學發展,寫字變成偏學科,甚至用科技代替,這是我們的不足,應該是兩者兼顧並進。大家知道在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國家,寫字是必修課,從小就必須學的,所以他們比我們做的好,這點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把練習書法列入必修課程,這樣才能傳承。
其次是教師隊伍的培養壯大提高,現我們教師隊伍極缺,據我了解,很多學校書法教師沒有,只能其他老師代教,這樣影響學習質量。即使有的,水平也很有限,這樣從教學方法及水平上都會影響學習水平和書法的普及,除此外,很多地方都是閉門造車,不能面向社會,增進交流,我建議各類學校要多面向社會,多參加各類書法比賽,這樣可以使學習開闊眼界、提高水平,促進學習的興趣,使書法水平提高。
《基礎教育課程》:您對書法教育發展前程如何看待。
劉俊京:我覺得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國家實力的增強,國家越來越重視文化的發展和傳承,書法也是如此,教育部門對書法走進校園、走進課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這是一件大好事。我相信在國家重視和全民共同努力下,我們的書法教育會越來越好,真正地做到以文化人、以書載道的時代已經到來,到那時才能真正實現“從小寫好中國字,長大做好中國人。”
博修以恆遠
劉俊京,他是書法家,但他又不只是書法家;他是畫家,但他又不只是畫家。他與別人不一樣,是當今難得的複合型書畫家,他集經營、中醫、佛道、養生、書畫、戲曲等於一身。古語有言:食養身,書潤心,戲養神。他常以書畫寫劇詞,學醫以養身,觀其之作,身心俱佳,神情怡然。他不同於別的書法家——他精通楷、行、草、隸、篆五體,而非只專其一,自言學法書須:“博觀廣取,宗法漢唐”。其楷書承襲北魏經典,古樸不失靈巧;行書追溯宋四家之一米芾,端嚴中巧寓變化。書法囊括褚遂良體、金農體、伊秉綬體、弘一法師體等,再結合醫者仁心,探索出獨一無二的“養生書畫”。使觀者在欣賞藝術之美時,還能領悟到養生之道,於身心、審美皆有益。
中國四大國粹——京劇、中醫、書法、武術,幾乎一一被劉俊京收入筆下。作為一名醫者,治世人之病痛,研養生之精道;劉俊京愛京劇,其師歐陽中石更是京劇名家,奚派傳人之一。以國粹之京劇入書畫,他更是能妙筆生花,形神既備,神采兼具。他研修繪畫、篆刻、戲曲、音樂、舞蹈、詩詞,把一分博學融入書法;研究佛家禪意書法的奧秘,把一分寧靜融入書法,使人領略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劉俊京是一個修身養性之人,因此在書法創作上,能生歡喜心,發慈悲心,體現為三字追求——敬、凈、靜,在如此浮躁的時代,是為一片凈土。不爭不奪,書不浮躁,墨色純凈,滿溢靈氣,就像中醫里說的,靜居則安,靜以致遠。既能書亦善畫,劉俊京用文人畫來體現他的文化傳承,寥寥幾筆,活靈活現,文人小品精道之處躍然紙上。在劉俊京看來,真正的好畫,是畫到至簡,並非以滿取勝,而是以立意為勝。書畫之根本是在於神采,如南朝書家王僧虔在《筆意贊》中說:“書之妙道,神採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於古人”。神采既具,乃為上品,才為藝術。
劉俊京的與眾不同還在於他書畫的取材。正如《左傳》中所言:“言而無文,行而不遠”。書法也是如此,書而無文,行而不遠。他文采斐然,不獨以古詩詞為句,別有修身養性、京劇戲曲、佛教禪宗之句。更常使觀者出題,他方下筆,這是極為有難度的。他的書法更是踐行社會主義價值觀,為當今社會傳遞正能量,創文內容與時俱進,為中國夢題詞寫句,光復中華民族的中國夢。
劉俊京先生所有的成就,皆來自他的博修。其恩師歐陽中石先生是集歷史、邏輯、詩詞、京劇、書法、繪畫於一身的大家,劉先生不僅學其書法,更是苦心鑽研以博學,其“養生書畫”在形式、內容上均給人煥然一新之美感體驗。博取眾家之長者,必能有非凡成就,常自言道“博修才能恆遠。”
7張
劉俊京書法作品
劉俊京:寫書法提倡“磨刀不誤砍柴工”
縱覽當今書壇,我們這個時代並不缺乏具有觀賞性的書法作品,而是缺乏能感動人的作品。如何才能創作出一幅打動人心的書法作品?書法家到底該付出多少?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北京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劉俊京一直堅信“磨刀不誤砍柴工”的道理。他說,書法文化傳承,乃是我的一件終身大事,任重而道遠。
書法是中華文化獨特的藝術瑰寶。劉俊京痴迷於這門傳統藝術,沿歷代書法名家學習、鑽研、臨摹、創新,從歷代書法中尋求自己所要走的藝術道路,以他別具一格的書法和生命感悟,給予當代書壇更多的啟示。
劉俊京指出,要傳承書法,就必須學會站在古人們的肩上,這就要先學會臨帖。在劉俊京看來,藝術無止境。學習書法是終身事,需要終身堅持,從一點一滴學起,日積月累,積少成多。只有每天堅持臨帖,持之以恆,時間久了,才能學有所成。
“臨帖要巧臨,不一定都通臨。臨帖是為了掌握書寫技巧,從臨習的過程中細細品味每個書字的內在神韻,研究字與字之間的變化,提煉出來對自己適合的東西,慢慢把它們變為自己所能靈活掌握,要學會智慧地臨帖。”劉俊京在接受書畫圈網小編採訪時表示,“臨摹字帖如同在和古人對話,在臨習過程中,感受中華文化的文翰之美。”
對於如何選擇碑帖,劉俊京向書畫圈網小編表示,每個人的性格不同,藝術標準也不一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首先要選擇自己喜歡、適合自己的碑帖。中國書法的書體繁多,書寫風格各異,喜歡哪種書體、哪個流派,就選擇哪個方面的字帖。
其次,臨帖需下苦功夫。必須在時間上多摸索、多探索,沒有任何捷徑。如果說沒有時間怎麼辦,那就要釘子精神,要學會擠時間。臨帖最能考驗一個人的恆心和毅力,切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第三,讀帖。讀內容、讀章法、讀筆法、讀墨法等。讀帖一定要仔細看,用心看,多想,多思考,從其異同中總結規律與特點。有些碑帖,我們不一定臨,但可以閱讀,深刻領會古人書法作品中的韻味,自然會手隨眼高,眼使手靈,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最後,由愛好變成動力。書法要抒發性情,表現豐富內涵。欣賞書法不僅是看功力的深厚,看筆法、字法、章法、墨法的精緻,更重要的一點是看書者的精神、胸襟、氣質、修養。練書法,如煉修養,如煉人生。
在劉俊京看來,碑和帖二者相互結合,更加完美。碑是“牛肉”“武器”,刻鑿在懸崖和石碑上,是造像;帖是“水果”“美女”,秀逸多姿,賞心悅目。碑帖結合,才能使作品靈動、纖巧而又不失厚重之感。
“從臨帖到創作,需要循序漸進,潛移默化,練好臨帖需要心血與汗水作為鋪路,使創作變得更完整。”劉俊京告訴書畫圈網小編,“臨是學習法帖,汲取營養;創是溫習過程,寫出自己。只有臨習的量積累到了一定的度,才有可能轉化提升為創作能力。因此,臨帖與創作二者承接有序,要學會邊臨邊創,相互結合,在臨帖的過程中,只要慢慢去體悟,才能創作出自己的一番新境界。”
劉俊京提出學習書法要“學知不足學”,要學會巧學。他鼓勵書法愛好者大膽地去表現自己,寫書法要有“醜媳婦不怕見公婆”的勇氣,大膽參與社會活動,鍛煉自己,無疑得到他人對自己的鼓勵和鞭策。
在喧囂浮躁的塵世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劉俊京心摹手追,心無掛礙,樂享一隅之寧,砥礪奮進,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藝術個性和特徵。其作品融於生活,將戲曲人物、中醫理論、繪畫音樂相互融合,與時俱進,探索出"養生書畫",他讓人們欣賞書畫的同時學習到更多的養生知識。
喜歡書法藝術的劉俊京,融冶諸家,所謂的成功,或許就是將別人堅持不下來的事情堅持做下去。我們衷心祝願先生在追求藝術的道路上砥礪前行,熠熠生輝,不斷創新,為豐富中華藝術再接再厲!
劉俊京的養生書法
文/高軍
養生保健自古就被人們所重視,從養生藥物及食膳一直在人們生活中起著重要作用。尤其當今隨著改革開放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物質生活豐富了,但也面臨環境污染和生存壓力加大的威脅,這就更加提醒人們要注重保健養生,只有養生才能達到保健,只有身強體健才能延年益壽。
養生保健的方式很多,諸如跑步及其它體育鍛煉都是很好的方式,但是如何從身心上進行保健至為重要。在這裡我們向大家介紹的是將中醫養生與書法結合起來進行養生保健。
中醫和書法都是我國的國粹,兩者有著密切的聯繫。首先兩者都是植根於傳統,博大精深,其次二者都能對人們身心健康起重要作用。如何將兩者結合起來讓人們在欣賞書法藝術的同時又能領略到養生保健的知識是一個兩全其美的好事,劉俊京先生在這方面進行有效的探索並受到了大家的讚賞。
活躍在書壇的青年書法家劉俊京先生十幾年前曾是一位身穿白大褂的中醫醫生。他醫病認真,態度謙和,望聞問切,一絲不苟,最後開出一紙字跡工整清秀的處方,好像一件書法藝術品,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我再看劉俊京的時候,頗有“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的感覺,他謙和平易的作風未改,而多了幾分開拓精神和闖勁。
劉俊京自幼對書法藝術情有獨鍾,並與書法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在工作之餘,同時潛心研究名家字帖,由於他勤奮好學,得到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老師的賞識,在恩師的教誨下,博觀厚取,使他在楷行隸草方面均有所建樹,並得到同行的稱道和首肯。
4張
劉俊京書法作品
由於劉俊京以鍥而不捨的精神苦學、苦練、苦鑽,使他的書法藝術提高很快,並在社會上產生了較大影響。他的書法作品先後在中國書協舉辦的《羲之杯》、《三晉杯》、《皖北煤電杯》、《紀念鄧小平誕辰一百周年》、《高恆杯》、及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等全國書法比賽中獲獎,併入選《中國當代青年書法家辭典》、《中國當代詩書畫博覽》、《中國青年書法家優秀作品集》、《中國書畫名家精品》等多部書法藝術辭書。此外,《中國書畫大展》、《中國書法與日本書道交流展》、《海內外書畫名家作品展》、《北京市篆隸書法展》等多種展覽中均有他的作品展出。且河南翰林碑林、泰山碑林、微山湖碑林、雲南石林碑林均有他的墨跡刊石。其作品先後被毛主席紀念堂、國務院管理局、抗日戰爭紀念館、北京市青年宮、銀川美術館等多家藝術機構收藏,並廣泛流傳於美國、英國、日本、韓國等多個國家。除此外他還在非典時期為醫護人員和東南亞海嘯災區以及為北京市慈善協會、中國紅十字會、天津市殘疾人協會等福利機構捐獻大批作品,曾被《書法報》評為“愛心書法家”。
由於劉俊京多年孜孜以求,先後被多家藝術團體吸收為會員、理事、書法部主任等職。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藝術研究院理事、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中國楹聯書法委員會委員、中國文藝人才研究會學術委員、中國文化發展促進會藝術委員、北京書畫藝術院書法委員會副主任、中華民族書畫工作委員會學術委員兼書法部主任、北京市書法家協會理事兼宣傳部副主任等藝術團體的榮譽職務。近幾年來他的書法作品還先後在《中國書畫報》、《中國環境報》、《人民日報》、《北京日報》、《北京晚報》、《書法報》、《經濟日報》、《作品與爭鳴》等多家報刊上發表。北京電視台、《北京青年報》等報紙、電視對他的藝術成就進行過專題介紹和報道。
近期,劉俊京在藝術道路上力圖進一步探索和追求,以期攀越新的高峰。他嚴以律己,頑強開拓,以“高起點構思,超常規發展”為座右銘,在藝術上全方位發展自己,他在書法基礎上為求字者作出自撰中醫養生詩聯以贈,一方面弘揚祖國醫學,為人們養生保健提供知識,另一方面檢驗自身書藝能力,從而使人們在欣賞書法的同時學到更豐富養生知識,這也反映出這位年輕人的修養及功底所在。
學海無涯,藝無止境,儘管劉俊京在藝術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他並不滿足,漫步在藝術長廊上,他深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現在他正在以高標準不斷在藝術海洋中搏擊,儘管在他的藝術之路上還會有許多困難,但我們相信靠他的執著的精神和頑強的毅力定能成大器,在此讓我們為這位多才多藝、頑強執著的青年人助威加油,預祝他在今後藝術生涯中越走越輝煌。
劉俊京:在心與道之間尋覓
本刊記者 曹秋香
卷首語
心靈低語
品讀劉俊京的作品是一種暢快淋漓、一氣呵成的灑脫自在,有種流水直下的自然和登高望遠的豁達。
藝術心靈的誕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剎那,靜觀萬物,萬象如在鏡中,光潔瑩瑩,各得其所,呈現出它們各自充實的、內在的、自由的生命,所謂萬物靜觀皆自得。一如老子“道德境界”的審美轉換機制所在。本源於有為的修鍊,卻因其虛靜而超功力且有內景的觀照而獲得了內審美的屬性。
對於劉俊京而言,道德修為充盈於書法中,有內審美的屬性,充分感悟體驗變化之微妙,去復現線條的當下時空;他涵養深厚自然,作品中充盈著精神氣質,顯現生動。書法的通融既是對藝術的探求,也是自我的精神皈依,在其飄逸俊秀的書風中透露了他對安然、質樸、豁達、寧靜的嚮往和追求。他苦練書法技巧的同時注重自我文學素養的積澱,注重自我性靈的抒發,更注重自我人格的提高。劉俊京用書法來增進涵養,用涵養來御練書法,在揮毫潑墨間來抒寫自己的性情,融入自己的感情,將自己置身在書法變化無窮的世界中,給予自己一個無限的心靈空間,使之個性化、情緒化、靈性化、意志化、精神化,與物神遊,與書同在。
書法線條的文化傳承是性情的外在彰示,是靜心修為之法,劉俊京在書法中成就自我,在自我涵養中展現書法,他給我們一幅幅賞心悅目的作品,同時也帶我們進行了一次次精神凈化的旅途。
劉俊京:在心與道之間尋覓
本刊記者 曹秋香
“書如其人”、“字如其人”、“文如其人”,這樣的話從古到今不知道被說了多少遍。有些學者甚至還專門著文論述過這個問題,即使會出現一些特例,不過我們還是相信,不論是字是書還是文,確實如其人!劉俊京的書法摒棄一味的抄詩,而是一點一畫,各處己已,從不同的人、不同的時候書寫不同的作品。細觀他的作品,人生的歷練和堅韌都留在了他的筆端,看到的是生活中的光明和希望,並透出了時代的特點。
數十年來,劉俊京認真研究一筆一劃,用心聆聽每字每句,懷著飽滿的精神和豐富的心情去創作。在他的筆下,橫、豎、撇、點、折不再是單純的墨跡符號,而是別構一種傳承和思考,是其精神和心靈深處的真實寫照。
揮之不去的文人情結
採訪了解到,劉俊京走上這條路並不是偶然的,他自幼喜好書畫,畢業後走上醫務崗位,他學習刻苦,擅岐黃之術,從醫治病。平時開出的每一個處方,都非常嚴謹,一絲不苟,而呈現出來的是一幅精美的書法手札,給人以藝術的享受,以至常常使病人拿著處方后反覆端詳,視為掌中“心愛之物”。後來從事企業工作,繁忙的工作和應酬並沒有使他放棄對中醫的愛好和書法的追求。
讀帖臨帖是入門的基礎,劉俊京從楷書魏碑入手,這也是他的長項,臨帖眾多魏碑墓誌,如《張猛龍碑》、《鄭文公碑》、《石門銘》等等,歷代優秀碑文,他均曾有過涉獵並及古人之所長形成自己的風格。每日臨習大家,從臨習的過程中細細品味每個書字的內在神韻,研究字與字之間的錯落、大小、長短、主次的變化,隨著章法的變化而變化,不斷總結,提煉出來對自己適合的東西,慢慢把它們變為自己所能靈活掌握。
6張
劉俊京書法作品
劉俊京自小就喜歡文科,在一次不經意間結緣書法,這樣的文化背景,對於他的書法創作自然會發生特殊影響。對於自己的書法,謙遜的劉俊京從不高估,他只是說:“我在魏碑名拓中發現了書法藝術的新天地,這個新天地,註定是讓書法家大有作為的天地。”一位興趣廣博的書法家,一位能書擅畫,又能吟詩唱戲的書法家,他感受到了書法對生命的特殊價值。
大凡楷書出眾的書法家,也會在草書領域有所作為。劉俊京是其中之一。在我的直覺中,劉俊京更多地開掘了魏晉的書法礦藏,同時汲取宋明草書的氣韻、風骨,飛流直下的氣概,張弛有序的展開,瀰漫著濃郁的文人氣息。晉人對書法的至關重要,是古典書學的核心思想。遺其形貌,存其神韻。劉俊京掌握了系統的書法史知識,他當然知道書法史中的書法家孰重孰輕。他的思考,他的氣質,他的文化準備,決定了他的創作成果,他遵循中國古典美學法則,不去人為誇大書法作品的形式,手中的筆提按著線條的意象,整體的書法感覺,與書法的古典美頡頏,促進書法藝術靈感的迸發。
近幾年來,在夜深人靜之時,他翻閱養生文化典籍,或展閱古代碑帖,或揮毫臨池,筆耕不輟,樂此不疲。劉俊京的書法創作兼擅多體,楷書既能中楷又能小楷。所作楷書,注重筆法的精到和對線條質感的把握,尤其追求作品氣息的暢達、格調的高華。用筆婉轉流通暢,點畫風姿綽約,眉目可人,以墓誌之峻利疏朗、遒厚精古,參以歐字之嚴謹細膩,結體寬綽而不散漫,疏密搭配得宜,行氣疏朗明晰而氣勢貫通。清姚配中云:“字有骨肉筋血,以氣充之,精神乃出。”縱觀其書作,法度謹嚴,從容蘊藉,筆力輕健,提按頓挫清晰分明,骨氣清朗峭拔。劉俊京的楷書作品,給人印象最深的還是其中濃濃的韻致,其書作清而純、靜而雅,以從容不迫、抒情婉約的風格和情調,來闡發創作主體的遠古幽情。
劉俊京的隸書寫金農,以圓筆並融合漢簡筆畫,創作中強調結構變化,但不拘於藏頭護尾等傳統理法,著力於盡情揮灑,於其中求氣韻、求變化、求古樸,擺脫了一般書家囿於一家一派之拘謹、僵化的弊端,結字奇正相生,觸變成形,在視覺形象上以字形的動勢、張力來獲得審美表現的豐富,從而使作品具有特殊的意境與效果,給人強烈的視覺衝擊力。行書以“二王”為宗,筆法精練靈活,行筆方圓相濟,並與中增加方筆和側鋒的運用,傾斜欹側,給人以新穎而別緻的感覺,更增添活潑和靈動之態。
對於書法的傳承,劉俊京認為書寫本來是一種記錄的工具,可是當文字一旦為書法,就成就了一生的華美,把書法連同中華文化的歷史照耀得燦爛輝煌。對於古代名家,劉俊京做過了非常仔細的研究:王羲之的作品出神入化,妙不可言,搜盡讚美的辭彙也難描繪其高深與絕美;顏真卿的作品厚重、古樸、蒼勁,像一座千年古鐘,每一條紋理都是一個故事,端詳每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會產生渾厚的共鳴;柳公權的書法端莊清秀,像河邊浣紗洗衣的鄰家阿妹,或者款款而行的小家碧玉,言行舉止、一顰一笑,遵規守據,溫婉清麗;歐陽詢的書法,松風鶴骨,像一個武功高深的俠士,剛勁中透著秀美;趙孟頫的書法風流倜儻,柔媚舒展,蘊含著千般嬌媚、萬種風情;懷素的草書衣袂飄然,如飛天神女,把人們的思緒引向九霄雲天,在賞心悅目中,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思。歷代書法家如灑落在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的珍珠,散發著璀璨的光芒。而這些名人名筆、名書名章,一直激勵著劉俊京,他始終堅信書法還是老祖宗的好,想那讀不盡的唐詩宋詞元曲十六令、看不完的錦山秀花秋月、回味不絕的鄉愁旅思離別恨、書寫不斷的江山社稷家懷,都因書法而留在人間。山因書法增秀,石因書法生動,水因書法含韻。天地之間只有這黑白兩色最為分明,清淡素雅,質樸率真,又值得推敲,經過千年凝練與沉澱,愈久彌香。
師古為根,傳承為本,三千多年的文化淵源和深厚的歷史積澱是書法藝術繁榮發展的肥沃土壤。王羲之說過:“雖世殊事異”,但“其致一也”。這是散文《蘭亭序》不朽之所在,也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之必然。劉俊京自始至終以傳統文化為背景,在傳統文化的滋養下,孜孜不倦地追求著書法精神內涵,其書法的氣韻、神采、境界、意趣、風骨等等,皆通過他的筆墨技巧顯現出來。書法格調高古清純,雅氣與豪氣並存,主題與內涵水乳交融,墨韻曠達疏遠。既寧靜高雅又瀟灑風流,字裡行間難找到一絲“躁”的氣味。洗盡鉛華,厚積薄發,用這無言的詩、無形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簡簡單單幾筆勾勒,使獨特的筆墨律感與人文韻味撲面而出。
養生書畫傳遞真善美
“藝術創作貴在敢於否定自己、勇於超越自己,貼近生活,展示生氣,融入生命,終致恬淡自然、情境交融、意象共生。”劉俊京如是說。書法藝術作為民族精髓和靈魂的完美再現,唯用筆淳厚、樸實守度,方涵養氣質、意蘊無窮。
中醫講究望、聞、問、切,劉俊京之前從事醫療工作十餘年,對中醫理論和實踐,都有不俗的研究,尤其對中醫養生頗有成就。正是因為這樣的文化背景,才使得他創作出來一系列的養生書畫作品,給人們帶來的不只是精神上的文化熏陶,還有益於身體健康的養生知識。問及何為養生書畫他說:“所謂養生書畫,就是養生學和書法、繪畫學相互滲透、相互交叉、相輔相成的一門綜合性很強的邊緣學科。”這緣於劉俊京多年來對國粹中醫、書法的酷愛,養生書畫成為他今後進一步探索的方向。
劉俊京善於摸索,在形式上求內蘊、求高雅、求品位,在內容上把中醫養生和字畫搭配的養生書畫,力求使每一件作品既是藝術品又能傳達些養生小常識。傳統——現代這一遞進文化鏈,共同構成了他的藝術實踐的基本存在形式。通過“靜”、“虛”的精神境界,將單純化成了一種氣象表現出來。尤為難得的是,他所賴以與觀眾溝通的,是作品中洋溢著一種清雅的自然韻致,一種較高的藝術品位,還有作者一份純真的審美情懷。
他的書畫藝術,是他功力、個性、性情的直接體現和真實寫照,而最大的特色在於"養生書畫"。劉俊京的養生書畫宗旨是,通過書法能夠心裡治療,通過他的養生書法藝術,病人的心情會豁然開朗,有了“心底無私天地寬”的感受。或許,這就是養生書法的奧妙。我們認為,無論你是“養生書畫”的創作者,欣賞著,還是收藏者,通過“養生書畫”這個特定的媒介,人們既能欣賞藝術、陶冶性靈,又可以從中領悟和探尋自我保健之道,達到強身延年之效。正如書畫家嚴學章曾在一幅題畫中一段的話語,雖有些調侃意味,但卻耐人尋味:“高職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興,高興不如高壽。”這種“三高”現象,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人們的共同心愿:但願人長久,更何況人們對健康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
舊時老中醫有四句話:"一手好字,二會雙簧,三指按脈,四季衣裳。"概括了一個有學養的中醫應該具備的四個條件。其中"一手好字"被列為第一條。書法藝術中廣泛滲入了中醫養生的哲學思想以達"形神合一",持久健康,而中醫書法藝術家劉俊京在作書法的過程中已然達到這種目的。
中醫理論人生境界,才可以用書法特有的線條在黑白分割中揮灑其才情。劉俊京將書法與中國文化結合起來,探索出"養生書畫",他讓人們欣賞書畫的同時學習到更多的養生知識。
劉俊京說:“四季五味六氣七情八綱,在傳承這些經典的基礎上有所突破,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藝術風尚。書者,抒也,散也,抒胸中之氣,散胸中之郁,故書家每得以無疾而壽。”劉俊京推崇古人"頤養神性"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智慧,並從古籍經典中提取修鍊身心的篇章,在一番體悟琢磨后落於紙上。
品味劉俊京佛學養生作品,更加傳遞一種友善、慈悲、愛心,他在書寫心經以及佛學文化作品之時,又加上羅漢人物畫,使佛經作品更加活脫,欣賞書法的同時,體悟為善修心、做人做事的智慧。同時,佛經內容為方便讀懂,有的注寫漢語拼音,受到廣泛的好評,更好的傳遞友善佛教文化,讓人們積極為社會多做貢獻。
"在書法中向真善美靠攏,追求一種幸福而美好的生活。"劉俊京如此道出他的"書法養生"心得。他以書法入畫面,注重墨的變化,注重行筆的快慢;極具沸騰激蕩的雄強氣勢,善於用色與墨來表現花卉的生命感與花卉的個性-對花卉的描繪注重了水墨與色彩的交融,也注意了色彩的冷暖變化,傳統筆墨與現代意識創造的靈活運用,注重虛實結合,墨色的對比,點線面的結合,水與色的衝撞中誕生出有色彩,有視覺感,有痛快明麗的寫意花卉作品此乃逸品也。藝術的生命在與創造,藝術是無邊的世界;尤其是寫意花鳥畫,必須用畢生去積累學習。在創造。陳子庄云:“為人要善於悟理,則畫自然會更好。”實質就是一個藝術家思想,品格,和學養達到的境界,這也是之劉俊京先生一直追求的大寫意畫境界。
劉俊京告訴記者,書法是中國傳統的藝術形式,經過長期的發展與演變,雖然它不斷被賦予新的元素,但本質的東西並沒有改變。幾十年研習書法,劉俊京的第一個體會是,首先要研習古人。他的恩師歐陽中石先生曾經為他寫下贈言:"書本小道,要在囑文明義,至於藝術乃是余是也。做字必有所宗,宗法既定,亦必有己意在焉。"至今他仍牢記師訓,勉勵自己。
他用書畫演繹養生。自古“書以載道”。劉俊京的養生書畫其價值很高,值得推崇,還可以在書法道路上獨闢蹊徑,讓人領悟很多人生哲理,劉俊京先做人,后做事的說法讓我們口服心服。勿怪乎,他成了北京書法界的獲獎專業戶,並獲得了德藝雙馨獎,用劉俊京先生的話說:“書法本身就是一門藝術,養生書法是超常規的發展,我既然熱愛,就要潛心地鑽研下去!”
寫到靈魂最深處
真正上乘的書家必須達到書品與人品統一,無人品即無書家之冠,無書品亦不能稱之為書家。"品高者,一點一畫,自有清剛雅正之氣;品下者,雖激昂頓挫、儼然可觀,而縱橫剛暴,未免流露諸朴。在劉俊京身上,更加印證了這句話。他的書法植根傳統,諸體皆善,從他的筆路中可以輕而易舉地尋找到他的瀟灑。其行書師法“二王”一脈,意追晉唐;草書習顛張醉素、間有山谷之韻;隸書習石門、張遷,篆書法李斯、攻石鼓。他堅持“植根傳統、尚藝出新”的藝術理念,其作品以雄渾飄逸、峻拔豪盪、一任自然的風格在書壇獨樹一幟。
劉俊京說:“古代書論中書法是一個人綜合修養的體現,體現了審美,修養和追求,人品,指自重透露的氣息,與品格是有機的一體,字中有很多信息,而字又是與人相通與心相通的,一個人的字會比較間接反映氣質、修養、追求和品格。歷史上也是這樣,這是中國人特有的審美心態。”翻開他的個人專輯,我們看到他寫的是一種心境,一種姿態和一種追求!”正如他所言,讀劉俊京的作品,有一種氣息涵泳其中,那即是,他平和的心態和瀟灑的氣勢。
他練習書法主張“臨帖”,將“碑”和“帖”融合在一起,兼有碑的骨架和帖的面貌,以達到陰陽調和,用功甚勤。他說“在他看來,書法是創作藝術,是神聖的,應摒棄雜念,心無旁騖,要耐得住寂寞。大多的時間,他總是用來潛心寫字讀書,踏實、穩重、低調地在自己的世界里專心治學。常言道,書如其人,他的書法摒棄一味的抄詩,而是一點一畫,各處己已,從不同的人、不同的時候書寫不同的作品。細觀他的作品,人生的歷練和堅韌都留在了他的筆端,看到的是生活中的光明和希望,並透出了時代的特點。
書法是由點、線的運動變化構成。點線的運動是書者用毛筆施加於紙上的運動,通過提按頓挫、輕重緩急、圓轉方折以及布黑分白的變化,行使自己的意旨,使書者的思想、情感、學識、經歷、修養物質化。只有像劉俊京一樣“深識書者”才能透過紙上的筆墨,感悟到作者的精神世界,也只有他這樣的修行者,才能把生命的感悟貫注到腕底,流露於字間。
劉俊京不同於“技法至上”者的區別在於,首先強調文化對書法本體優先性。他認為:“只知寫字不懂讀書,許多寫字的人不讀書只寫字,所以他寫字呢?再寫也寫不上去,因為一個是認識的問題,文化水品低,寫字是寫不高的,一個是不讀古書,不讀古代東西和這個文字結合不起來,是再寫也寫不高的……。書法是文化,文字是文化的載體,所以寫字必須注意不是簡單的書法,而一定還要宣傳文化,所以文化文字結合起來起作用更好”。正因為劉俊京體味到文化與書法互動的重要性,感悟到書法與文化相關,書法與學術相連,書法與人格相通的重要性,他才超越那些目光短淺的炫技者。其實,現代書法史上的書法大家于右任、沈尹默、啟功都是飽學之士,巍然大家。大氣盤旋的文化精神可以去掉書法的俗氣、金錢氣、酒肉氣,使書法作品呈現出通體光澤和感人境界。
他看重守正和師古,劉俊京說書藝要崇尚經典,把古人的好東西繼承下來就不容易。我靜觀其書法度嚴謹,融古鑄今,字形雅姿端健,雅俗共賞。字裡行間可見修養情操。點畫嚴謹,結構沉穩,於規整中見自然、在平淡中求意趣。劉俊京有書家的胸襟和氣度,沉浸墨海又尋求超越,修鍊字外功夫為人的修養,字裡行間流露出不一般的修養情操,屬感事明理的洞悉之人。在書法這個線條王國力求得之天然,行筆在法度之外又在法度之中。在現代書體的探索中,於傳統與現代的嫁接中尋找契合點,在碑與帖的結合上摸索突破囗,在創作的取法上更加寬泛和兼容,書法語言表現更加豐富而不拘常法,他在紮實的傳統功力之上,逐漸探索精當清新的書風,追求一種寧靜自然之美,以心正筆正的人格完成藝術求新。
腹有詩書氣自華,好的書法,不能單純依靠書法技藝的提高,必須把藝和文結合起來,把文學修養、藝術修養、傳統文化的修養作為字外的功夫,廣泛學習,博取兼收,才能達到理想的高度。劉俊京學書善於思索,在迷離時不失理性,因而能廣采眾長,用宏取精。作品線條不以厚重取勝,而是在秀麗、雅緻、恬淡中表現其運筆的暢達與精緻,於樸實中時見靈秀之氣,展示給人的是一種自然與率真。“清”、“逸”、“靜”是劉俊京書法審美的基本傾向,他以簡靜沖和、清暢溫雅的藝術風格保證了字裡行間的虛靈之氣。通過欣賞其書作,窺其創作心態,自由自在,意趣盎然,一筆一畫,皆在不激不厲之中盡顯淡然韻致,其中體現著蕭散簡約、平和靜雅的韻致,頗具魏晉士人通脫散朗之氣韻。
劉俊京的作品以和風細雨式的優雅向人們訴說著自己的情感世界,其通篇滲透著文人氣息,自然流露出書法的文化內涵。在多元變化的時代,要想形成完整的、成熟的個性藝術語言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只有能認清自我,在把握住時代的特徵中堅持方向的人才有出路。劉俊京在他的創作中無處不在體現著這一追求,從他的作品中,我們可以感到他作品中那種雄渾灑脫的境界慢慢滋生開去,一種個性的、耐人咀嚼的筆墨功夫漸漸沉澱下來,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定會有更多佳作問世。
6張
劉俊京書法作品
修心悟道 返璞歸真
面對當代藝術精神之光的消散和價值的頹敗,劉俊京推崇書法的正大氣象,強調書法家的價值操守,認為書法直指書寫者的心靈境界,使書寫者的心性人格,知識才情記錄在案,是書寫者人格胸襟、文化積澱的投射。因此,書法創作和個體的心性修為,內心的中正之氣、浩然之氣密切相關,“書法要達到爐火純青絕不能滿足於技法,真正的書法家都是在‘技進乎道’的歷練修為中去追求宇宙大化的心性價值,那些止於技滯於巧的書法是不足觀的。”這是他潛心悟道、返璞歸真的基本路徑。
在工業化甚至信息化大潮洶湧的時下,縱然能夠有安置一張畫案的空間,也很難造就一顆沉靜的心靈。在這一點上,劉俊京算是為數不多的幸運兒。也許是天賦之,也許是蒙養之,他能在如今保持著一顆古井心境,一心向佛練字學做人,還能得其機要而不脫離人境,可以說是修為之大。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他書法中流露出的澹簡、高逸、潤雅之氣息當是對他這種堅持的最好回報。
劉俊京一直在追求中正虛和之美。這是以儒家“中庸”思想為主導的審美觀,也為書家所追崇。孫過庭講:“思慮通審,志氣和平,不激不厲而風格自遠。”其藝術法度嚴謹,結體對稱規整,上緊下松,端莊典雅,筆勢中斂,左右開張,疏密有致,行筆圓渾淳厚,有端莊肅穆的意度。唐太宗形容這種美:“其道同魯廟之器,虛則攲,滿則覆,中則正。正者,沖和之謂也。”這種中正虛和之美也是高建自我修養的表現,古人云:“字如其人,立品為先,”又云:“立品之人,筆墨之外有一種正大光明之概。”藝術創作,多是心境與藝術創作的契合,要在心靜神凝的狀態下表現一種寧靜致遠的境界,注重作品形式與內在韻致的蘊含。他正是以中正平和的心態,迎來藝術上的中正虛和之大美。
眾所周知,文化不是否定式的,而是不斷地循環往複,終究圍繞一個中心而回到源點。就如我們的生命在求得靈魂的幽靜時,才能發現生命存在還有另一種方式——在靜穆中寧靜地生存。於是,那些留有歲月痕迹的筆觸,因飽含了更多生活情感而栩栩如生起來。我還記得劉俊京說過印象很深的話,“學知不足學”以及“中則不以過及之弊”,我知道這不僅是他習書十多年的經驗總結,更是他從以往的人生閱歷中得到的感悟,且由個人性情而決定。因為性情中人在有興緻的時候做一件覺得快樂的事,是不計功利的,恰恰是這樣,它往往能融進生命。當一個人用心去生活,以簡單的方式,興之所至,生命也就不拘禮法了。就好像陶淵明“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只要人生是寬廣、是快樂的,那麼各種文化、倫理,便會作為一種內心的需要,在豐盈飽滿、富足快樂的人生狀態下吸取,最終整合到自己的生命中。這就是一種境界,將人生做到任情揮灑、無往不至,那麼,一切也就自然坦蕩了。
俗話說:藝術之美在心性之美,心性之美在佛禪之美,佛禪之美在妙悟之美,妙悟之美在藝術之美。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如此,藝術家的思維至禪思妙悟處,至大徹大悟處,悟到極致,則美到極致也。劉俊京的書法境界如同佛禪境界,深邃而曠遠;有“禪意”則有“畫感”,正所謂“觀山水之神韻,得魏晉之風骨”。
幾十年來,劉俊京探求的腳步,一直在心與道之間追尋著一個精確的平衡點。回望歷代文化學者的足跡,幾乎都走過這樣一條軌跡:以飽學沃讀為基礎,從社會與歷史的高度上把握文化藝術打的發展趨勢,最終求證文化藝術與社會和諧發展的大道。
劉俊京的足跡,見證了當代藝術存在狀態與發展軌跡。他的成長與發展,是他在高度層面上長期不懈地堅持自我完善的必然結果。文思、詩情、書意、畫境,在學養的滋潤下日益深厚,終於豁然貫通。心歸於道,道源於心。若言他心道之高度,自非今日之論所可洞觀也。
靜聽歲月流淌,感受古事滄桑。凝聚民族智慧,閃耀歷史光芒。劉俊京筆下的作品,簡潔規整中蘊藏氣質,恣肆淋漓間精彩紛呈,筆隨心動處譜寫忠誠。如春雨的滋養浸潤,似流動的文脈氣場,若千古的氣正風清。
融合之妙
——談劉俊京先生的書法創作
文/韓 旭
一直以來,我對書法心存敬畏。每每翻讀碑拓帖籍,我常會思考書法的精神源頭在哪裡?其實書法到了我們這個衣冠楚楚的資本時代似乎有些茫然了。她從傳統文化的道山中漫漫踱來,一定是沉甸甸的,也是傷痕纍纍的,她的來路里裹挾著一種書寫歷史的厚重與渾茫。因此我所認為的書法,不是華美流麗,不是條理周正,更不是刻意追求、奴顏媚骨,而是一種脈源清晰的藝術呈現,是一種發乎心靈的自在書寫,她的“基因鏈條”里應該有古拙、厚實甚至荒率的味道。正是基於此,當我拜讀到劉俊京先生的書法時,恍然被其散發出來的某種氣息所打動,猶如一股暖流襲過心頭。
劉俊京先生是在當代書法創作陣營中的重要一員。他師從當代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先生,毋庸置疑他的書法學習起點是很高的。但從創作經歷上來看,他在書壇上的出道似乎不算太早,在2000年之前的國內各項重要展覽中很少看到他的名字。這或許與他的工作性質和心性修養有關。那時他還是一位身穿白大褂的醫生,他面對患者和藹可親,對待人生豁然大度,而他對待藝術更是虔誠執著,不激進、不冒進、不取巧、不鑽營。多年以後他由此而提煉出書法的三重境界:“敬、凈、靜”。我們常說,厚積方能博發,靜心才能深邃。相比於那些信捧“出名要趁早”的投機主義者,劉俊京先生在歷經沉澱后呈現出更強的創作後勁。進入新世紀之後,年屆不惑的劉俊京先生在書法創作中漸入佳境,如井噴之勢先後十餘次入展包括第八、九屆全國展在內的國家級重要書展,並獲“第二屆中國書法蘭亭獎”創作提名獎。也就是從那時開始,劉俊京先生以一種質樸沉穩的書風和率真自然的書寫狀態,一步步躋身於當代書壇的創作前沿。
采各院之果蔬,烹獨家之菜肴——這是我對劉俊京先生書法的直觀認識。如果說得更“專業化”一些,那就是“融通碑帖,兼取百家”。我一直認為,作為一種立場的書寫,它首先要學會拒絕,拒絕非書法的雜耍和平庸。早在若干年前,歐陽中石先生就曾教導他:“書本小道,要在囑文明義,至於以為藝術乃是餘事也,作字必有所宗,宗法既定,亦必有已意在焉。”劉俊京先生的書法取法高古,路子寬正,且在諸體之間表現出一種可貴的融合之妙。比如,他的隸書法乳漢隸,兼取金農韻味,並汲取了漢簡的筆意,從而擺脫了囿於一家一派的拘謹,顯出了一種正大氣象。他的行書走的是二王、顏米一路,但也能隱約看出北魏墓誌、摩崖書法所留下的印記,倘若再加上他的文學修養,就形成了頗具文氣的藝術風格。他的魏碑摻以帖意,在追求“大巧若拙”中增添了幾分質樸與恬淡,氤氳出高古的氣息。
其實,每一位擁有更大藝術野心的書法家,都需要一種叩探源頭的“深”和具有精神指向的“出”。這也就是堅守傳統與創新自我的辯證關係。歷史上的前輩大家不止一次地給我們帶來這樣的啟示,通過無限地深入和不斷地融合,方能體悟到筆墨精神的氣格與氣象。從劉俊京先生近些年的創作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在碑與帖、傳統與現代之間遊刃有餘、自得機杼,表現出良好的藝術狀態。從這個角度上講,我認為劉俊京先生在碑帖融合方面開拓出了新的空間,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當代書法創作的表現內涵。
劉俊京先生的作品給我的最大感受是“融合之妙,妙在技道之間”。正所謂“形而下道近乎技,形而上技近乎道。”但現當下書壇普遍存在一個誤區,即是重技輕道。這或許與浮躁的社會氛圍有關,我們總能不斷看到一些名家大師的作品露出輕浮之氣,雖竭力掩飾卻終不得避免。如何在“熱鬧中著一冷眼”守住傳統書學的根與脈?如何在這條脈系中找尋到通往“技道合一”的路徑?這是每一位有擔當的當代書法家所必須面對的。作為一位經歷豐富的書法家,劉俊京先生對書法有著獨特的認知與闡釋,他的作品里有著同齡人難以企及的高度和深度。道技不可偏廢,不可重技而忽略道。如果將書法作為一門藝術,那麼可以臨摹學習;當把書法上升至“道”的層面,就需要依仗書法家本人的心性修養。在劉俊京先生的作品中,我們能清晰地看到書法的淵源和來路,也能看到他本人的在場與再現。從“道”的層面而言,他在書法中找到了合乎適宜的表達方式和途徑,在他的精心布局中案頭的宣紙就如一方精神棲居的場域,展現的不僅是藝術風格的獨特性,更是一種自我心境的呈現與表達,充滿著一種悠遠的古意和向著書學經典的皈依。
實事求是地說,我與劉俊京先生未曾謀面,很遺憾沒有近距離拜觀他在創作時的狀態。但我想他再創作時的筆觸一定是輕慢的,灑脫無礙,沉著有力,筆筆殺紙。因為他的書法里始終透著一種乾淨純潔的高雅氣質。在書法家的筆管濡下,字的形體、線條、墨色以及氣息等都與他的內在情感、審美品格相合相應。應該說劉俊京先生的作品給予我們的不只是技法的展示,也不只是運筆刻畫線條的技巧,更多的是作為文人書法家家的率真和坦蕩,這裡面有對歷史文化的認知與理解,也有對傳統書學的體悟和思索。在這個眾生喧嘩的年代,劉俊京先生在“技道融合”的高度確定了自己的藝術路徑,並付諸於創作實踐。從某種意義上講,我認為這種探索將會為當代的書法創作帶來新的啟示。
戊戌酷夏于山東菏澤
4張
劉俊京書法作品
書納萬物法自然
劉俊京先生書法藝術印象
文/ 張本平(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中國藝術創作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書畫家協會副主席、鄭州市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原書畫院院長、《中原書畫報》總編,作家、書畫評論家,是國家任命的中國知識產權文化大使、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
書法是抽象的藝術,可通過線條的美感來領悟宇宙間美的享受。它在中國傳統文化和歷代大家的筆力結構間,形成了瑰麗堂皇的藝術殿堂。但是,這扇殿堂大門自然不會向人輕易敞開。北京藝壇劉俊京在書法藝術成就方面自有道可尋。他是一位不為欲驅、不為名動、不為風浮、不為炒作的人,可謂極其罕見。唯其為此,其作品給人的印象才極為強烈,自家風貌,自家語言,自家品格,也才更為突出、更為感人。他以深厚的學養,撫古情懷,以及對傳統文化的守望,滋養了自己作品的書卷氣、金石氣、林泉氣。
劉俊京現為中國書協理事、北京書協副主席、中央國家機關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華養生書畫研究院院長、中國佛學藝術研究院院長、北京東城書協主席。書法師從著名書法大家歐陽中石先生。其作品多次參加中國文聯、中國書協、北京書協等單位舉辦的權威書展,多次入選與獲獎,並先後被人民大會堂、毛主席紀念堂、國務院管理局等單位收藏、出版有《中國百名書法家•劉俊京卷》《劉俊京養生書畫》《劉俊京多體敬錄心經》《人名藝術家•劉俊京》《水墨研究•劉俊京卷》《重拾介子園•劉俊京卷》等著作,先後被北京市文聯評為“德藝雙馨藝術家”“北京十佳中青年藝術家”。他是一位複合型的書畫家。其書法四體皆能,其繪畫山水、花鳥、人物均研,並且對中醫、禪佛、戲曲、養生、歌曲等方面均有探索與研究。他的書法從碑帖中受益頗多,既講傳統,又求新意,特別是在行草書創作方面。其書法中所彰顯出來的總體審美特徵是:遒勁、厚實、俊逸、靈動。其行草帶有隸意,又有魏碑墓誌的筆法,他精心汲取了隸、魏書變化多端的結體,奇思遐想的神態,藏拙於厚重。他十分注重傳統結字的收、放、開、合關係,強調結字中宮緊斂,同時又把字的內部結構打通開來,密處不讓其緊閉而讓其疏朗,使字暢達大氣起來,其結字一切都在意料之外,一切都在情理之中。通篇作品疏密自然,開合有致,整幅作品章法得趣。在創作過程中,他善於打破傳統中以中鋒運筆的模式,採取的是中側鋒並用,起筆既不是藏鋒逆筆落下,也不是明顯的側鋒逆筆落下,更多的是中鋒露鋒起筆,行筆老道,讀後給人以豐富的想象和回味。其行草書既法古又出新,結字看似不算講究,認真品讀,其中變化多端,或大或小,或正或崎,或松或緊,穩中有動。其書法根基深植於漢魏晉唐,他的諸體皆能入其骨便是證明。古人說:“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劉俊京先生從漢、魏、晉、唐中來,與那些以明清甚至近當代為取法的人,顯然已不可同論。故其書法,無論是氣韻還是勢格都直接明人以上,行草書尤其盎然。因為劉俊京先生有繪畫作滋養,其行草無論平和與恣肆,都能得渾樸靜逸之氣,無當下書家的浮躁之風,僅此一點,常人就不可及。他通過書法不斷傳承著中國的優秀文化,成就著自己健康和體魄,提高著自己書法的意境,莊嚴著自己的筆墨道場。
簡單通俗的話語,平凡瑣碎的細節,僅靠普通日常生活的書寫令人稱道,並且難以忘懷,這需要功力,需要強勁的技藝,更需要書家來自思想的深度、精神的內涵和豐富的情感。劉俊京先生正是對日常生活進行了超越性的關照,構建了一個日常生活的詩、書、畫世界。可以說,他的創作思路完全是他學養和性情釋放有度的宣洩。書法之審美經驗告知我們,在越過點畫使轉之後書寫於紙上即是其人生理想修養學識胸懷操守,而展現在作品上的則是精神氣質個性和格調。以自然心態,心無旁忌,自然而然生髮筆墨,再以佛道之素涵,信筆為體聚墨成型。所以,每落一紙都能散發高古,每著點墨,自然透射出醇樸與天然。他以行草書寫的明朝張居正《舟泊漢江望黃鶴樓》,一氣呵成,洋洋洒洒,給人以瀑布掛天飛流萬仞之感;他能夠巧妙地將碑沉於帖,又能入帖為碑,使之跌宕起浮逸趣橫生;奔走的線條如蛟龍出海,旋舞的招式似驚雷閃電;水墨作草絕無遲滯,淡墨走毫風雷閃電;技藝乘神通之快馬縱橫馳騁,靈犀於胸襟任意馳騁;酣暢淋漓的筆墨為審美主體展示出遼闊無垠的美的晴空。品讀他的作品《急而生躁》《切勿太煩勞》《菜根香》《夏季養生》《春季養生》等,展現了平民百姓精緻、講究的生活方式,他從普通而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挖掘人生的哲理,表現出他對生活的熱愛,對民俗文化的精髓的深刻見解。作品中隨處可見散文使他筆下的作品詩意盎然,極具情致。靈動多變的字體、淋漓盡致的結合著使用的日常場景,書與文渾然天成,書與畫珠聯璧合,文與畫相得益彰,他將書法以細緻的筆觸描繪普通百姓尋常日子,而恰恰正是這些具有家常意味的場景而打動人心。
唐代書法家、理論家孫過庭在《書譜》中曾說:“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准。違而不犯,和而不同;留不常遲,遣不恆疾;帶燥方潤,將濃遂枯;泯規矩於方圓,遁鉤繩之曲直,乍顯乍晦,若行若藏;窮變態於毫端,合情調於紙上……”都是劉俊京先生書法修為的理論根據。他的揮灑決不勉強為之,創作之前必長久醞釀,豐厚積蓄,欣然握管,一瀉千里。中醫、禪佛、戲曲、歌曲乃至再平凡不過的日常所用等在劉俊京筆下皆信手拈來。實際從某種程度上講,它是更真實的東西,是離我們的心、離我們的身體更近的東西。中國文聯第十次代表大會強調,廣大藝術家要堅持以人民群眾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創作膾炙人口、深入人心的優秀作品,用獨到的思想啟迪、潤物無聲的藝術熏陶啟迪人的心靈,傳遞向善、向上的價值觀。劉俊京先生以傳播書畫藝術國粹,弘揚民族文化之責任,秉持為人民服務,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創作理念,創作出一幅幅質樸自然、平淡率真的藝術作品,從而流露出劉先生對人情美、人性美的深切讚賞。而這正是得益於劉先生對生活的投入與堅持,對日常生活的生動描繪融入到了書法創作的思考中。他的筆不虛動心手雙暢隨心所欲之狀,震懾人心,令筆者激蕩。正如蘇東坡所言:“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大凡文人書家都是博覽群書學問豐富之人。否則,絕難通過書法創作來傳達思想和抒發性靈。劉俊京先生的書法依然基於他廣博的學養。劉先生雖生於動蕩年月,但卻家教緊嚴迷讀史書、中醫書,幼好詩詞、痴戀音樂、苦讀古文,偏喜戲曲,對佛教道教易經和儒墨縱橫諸學均有涉及和獨到之思。當筆者安靜地品讀劉俊京先生的作品,實際上是在和自然相處,在獲得一種豐富而充分的內心生命,讓人在靜怡靈逸的線條空間中學習養生知識,在日常美中體會到平靜悠遠的心境,這也使得劉先生對日常生活的創作挖掘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層面,令人敬佩。筆者已寫過劉俊京先生的書評文章,博學多識和對佛道的參悟,有力的營造出他的書法和“劉家樣”的禪心妙境。下筆離巢臼不落塵俗,當在自然情理之中。弱冠至而立之年所發表的書畫及豐富詩文足以佐證他必能遠離匠人氣息之由。其寬懷大量,悲憫之心和責任憂患意識也均來自於詩人學者的儒氣逸氣,道佛先賢的清氣正氣,而非匠人時人的市井俗氣。他的書寫最明顯的特徵是諸體皆能,隸篆夯基旁涉八體而主攻行書和草書。筆者深知他的書法,以厚重的中鋒走筆,側逆兼施更摻入逆入斜出,扭挫澀進,使之質感內蘊,絕棄平板死氣和千人一面。他的筆墨靈動、線條飄逸、意境深邃的創作理念,都反映出其超凡功力和才華橫溢的學者風範。書畫評論家劉瑞田、彭一超、史向陽等都對劉俊京先生學術成就給予高度評價。
反覆拜讀劉俊京先生《水墨研究•劉俊京卷》《重拾介子園•劉俊京卷》作品集的的書法,既透露出篆隸的靜穆高古又隱射出自己的精緻新異,使作品起伏多姿,搖曳多變,雄強樸拙勁健備俱。因而,他的隸書尤其草書作品都漾溢著強烈的動感氣韻,卻又使飛揚靈動潛隱於古樸凝重之中。對古人筆意的再度消融、轉換、生髮再造出屬於自己的莊重典雅和筆墨樂章。在作品變中求奇,奇中求變,變中求新。他通過自己反覆地吸納,精微地消化,再三地頓悟,將自然萬物之元氣玄力凝聚入體內,巧施於紙上,以自然之心印藝術之心,體現出中國禪宗及中醫養生思想在書法藝術中的豐沛營養。為此,筆者晰晰可見劉俊京先生的書法圖像從心底流出,源於他百鍊鋼化作繞指揉的書寫基礎,源於他遊歷山川河流、名寺古剎、高原雪域、大江南北之徵途與風采。他以儒雅的氣質,士子的擔當精神,杏林春雨的人生境界,梨園情結的不倦情懷,譜寫了一曲京華士人的壯麗飛歌。
劉俊京先生的書法養生作品及寫經作品,和他本是中醫出身和佛教文化體驗者有著密切的關係。書道務必是追求者瘋狂背景下的自信,體能學識的長期儲蓄、優美情愫的激蕩奔突,對美好明天的熱烈追求,留美人間的創造熱望,這一切經過無數寒暑的高溫發酵方能釀造出的視覺的瓊漿……。正因為如此,劉俊京先生胸懷乾坤浩淼之雲水,放眼山河壯麗之美景,於他的腦際留戀往複,長江黃河的波濤在他夢中澎湃。筆者品讀了他發表在著作上的眾多近作。從作品的大幅巨制到局部單字,都是匠心獨運十分精美的佳構。均如親臨高山流水新聆天籟之音,使人情逸心曠,神思飛揚。他的代表作《菜根譚名訓》《喜聞捷報》《滿江紅•中國自信》等作品,勢蓋群山大氣磅礴,發人深思,不得不使筆者為之嘆服。其大幅作品《正大光明》,更是浩浩殤殤滾滾滔滔,以長槍大戟橫掃千軍之勢撞擊審美者的肺腑,非雄才大略之才叱吒風雲之志心懷蒼生之人而難為之也。他的精作對聯:“五味清鮮身方健、七情平和體自康”“窗前淪海凴開眼、台上楞伽可印心”“青山欲與高人語、聯翩更來花鳥言”等作品充分詮釋了這一點。更讓人震驚的是他的《平和養正》《五味清鮮》《七情平和》《長樂延年》等作品,書法與繪畫巧妙的結合,可謂相得益彰、相互映輝,真是一絕,令人讚歎。其書作精省簡約,筆精墨妙,適則為上,重在取神;在用墨上,險勁處惜墨如金,韻味處濃墨海潑;筆筆做到勁健入微,痛快淋漓;他堅持簡約明快原則,不生硬、不抽象,書寫沉穩老辣,疾留澀爽交臻,枯濕干潤恰用。墨分五色,節律鏗鏘,透射出他的超群才華和過人膽略。他特別重神、重意、重力、重韻,力求達到神形兼備,豪放中蘊俊逸、嚴謹中含靈動的藝術效果。他將其他藝術形式中洗鍊的語言、優美的意境、高山流水的節奏融入筆端,筆隨意動,意由心生,行雲流水,見心見性。
劉俊京先生確實是一位極富才情的書畫家。他善於把書、畫相互融合,善於汲取書畫之外的營養以充實自己,完善自我,成績喜人。古人說,字如其人,畫亦然也。劉俊京先生心地純良,樂於助人,此皆與歷代大書畫家一樣,這也正是他能夠立於當代並為眾人所欽佩的原因。
劉俊京:博雅俊逸 莫之與京
文/阿 誰
劉俊京,師從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先生。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書法發展委員會委員,中國書畫家協會理事,中國楹聯書法委員會委員,北京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北京書畫藝術院書委會副主任。作品先後在中國美術館等地展出,被海內外機構和個人廣泛收藏。獲中國文聯舉辦的“第二屆中國書法蘭亭獎”創作獎、北京市第三屆文藝工作者“德藝雙馨”獎及北京市文聯文藝作品最高獎;在第八屆國展、第九屆國展、第四屆正書展、千人千作展等書法展中入展;獲“雙鶴E·C杯”電視大賽金獎、“杏花村汾酒杯”電視大賽銀獎、“三晉杯”公務員書法大賽銅獎、首屆自撰楹聯書法大賽銀獎、“情系奧運”書法大賽銀獎等。
博通經籍 情鍾於書
自古以來,有關書法審美的論爭從未消歇,見仁見智,唯一不爭的,便是能文能書者為上品。劉俊京,便是這樣的一位文人書法家。
在書家友人中,劉俊京被公認為天資既高,積學亦深。枕經籍書之餘,也通曉詩詞格律,雅好京戲。但對書法藝術的一往情深,是從幼時臨池那天起就心虔志誠的。
劉俊京學書伊始便一直在魏晉書風中探求,將典雅的書風作為的精神旨歸。其中,在魏碑上用功最勤,尤得《張猛龍碑》之妙,以楷書布白嚴謹、疏朗有秩、氣韻渾成、高古可貴而見長於書壇。在筆法和結構上有了比較深厚的基礎之後,為加強筆墨變化,劉俊京又對米芾等大家加以研究,臻於兼擅多體。其隸書寫金農,著力於盡情揮灑,於其中求氣韻、求變化、求古樸,結字欹正相生,觸變成形,極富動勢、張力和審美表現;其行書以二王為宗,筆法精練靈活,行筆方圓相濟,不激不厲,顧盼有情,洋溢著文質彬彬、俊逸自如的君子之風。
博觀約取 另闢蹊徑
“作字必有所宗,宗法既定,亦必有己意在焉。望俊京勿為他論所惑。”這是其恩師歐陽中石寫給他的一段忠告,至今懸掛在他的書齋里,以牢記師訓,勉勵自己。
“因人俯仰終奴僕,家數自成始丈夫”,這句詩也帶給劉俊京很大的啟發。學藝之道原理相同,只有創造才有生命力。但創造不能一概強求,也不能僅停留在技法層面,而要“博觀約取,由博返約,厚積薄發”,方能水到渠成。
既以書風名世,又擅長詩詞格律,更有做過中醫師的經歷,劉俊京巧妙地將三者結合,進行了養生書畫的開拓性探索。那些他從《皇帝內經》、藥性賦、湯頭歌訣等專著中提煉出的飽含著中醫養生精髓的詩作、楹聯、吉祥小品,被融入作品中,書、文、畫氣韻貫通,珠聯璧合,將書法的“神、氣、骨、血、肉”表現得淋漓盡致。
劉俊京在書畫方面的傑出創造,受到歐陽中石、李鐸、劉炳森等書法大家的褒獎,並於2009年成功舉辦了“敬·凈·靜——劉俊京養生書法展”,廣受好評。
博施濟眾 德藝雙馨
劉俊京的人品,圈內圈外,有口皆碑。他於2007年眾望所歸地榮獲了北京市第三屆中青年文藝工作者德藝雙馨獎。
其實,養生書畫的成功,離不開他對中醫藥事業那份難以割捨的情懷。雖然遵從組織的安排,“處方工整清秀,猶如書法藝術品”的他改行成為了企業領導,但十幾年過去了,依然有病人口口相傳,請他瞧病。俗話說,醫者有父母之心,養生書畫的推出,正源於他那期望世人藉養生以遠惡疾的美好願望和善意提醒,源於他對普及祖國醫學知識的良知和擔當。
無論是“非典”、印度洋海嘯,還是汶川、玉樹大地震,劉俊京總是第一時間表達愛心;曾向中國紅十字會、北京市慈善協會、天津市殘疾人協會等福利機構捐獻大批作品;隨著自己點紙成金,求字的人越來越多,對經濟困難者,他總是宅心仁厚地題字贈送,對居心叵測者,他也寬大為懷地不予計較。
“凡世之所貴,必貴其難”,願劉俊京這樣的書法家越來越多,不啻為書壇幸事。
4張
劉俊京書法作品
劉俊京:低調做人高調學習 演繹書墨人生
書畫圈網閆春玉報道 書法藝術博大精深,正如古人云:“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練就出獨具風格獨樹一幟的書法,並非一朝一夕之事。然而,有一位先生卻在剛剛不惑之年便在書法界聲名遠播,並廣泛涉略真、行、草、隸、篆等,且渾然天成,自成一體,他還在研習書法的過程中探索領悟出了養生之道,使之與書法融合,讓其書法作品不僅僅給人帶來視覺上美的享受,還能讓人從中領悟天人合一,平津素雅,淡泊名利的人生哲學。他就是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北京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劉俊京先生。
儘管劉俊京先生書法已經達到很高的境界,但他仍不斷進取,繼續辛勤登攀,始終站在當代書壇的潮頭,在工作之餘執著地追求自己的藝術目標和藝術境界,低調做人,高調學習創作,起到了一個真正藝術家的典範作用!
近日,書畫圈網小編拜讀劉俊京先生的新作,其筆法靈活多變,結體搖曳多姿,章法空靈自然,給人一種雄渾大氣卻又清新淡雅之感,跌宕遒麗卻有飄如游雲之美。此外,劉俊京還閱讀了大量古文典籍,從中提取出了修身養心的篇章,並融入自己的感悟,落於紙上。
劉俊京師從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先生。近年來,劉俊京的作品在藝術品市場水漲船高,深受廣大書法愛好者的追捧。然而他卻不為所動,沒有被名利所誘惑,全身心投入在書法作品的感悟與創作當中。他認為研習書法並不是為了出名,更不是為了金錢,而是為了傳承與發揚書法藝術這一瑰麗多彩的文化遺產。
古人亦有云:“地低成海,人低成王。”低調的人,往往是人群中的不凡之人,也是最後的強者。劉俊京先生,低調做人,高調學習,是一種修養,一種智慧,一種境界,他在不顯山不露水中成就書壇輝煌,演繹精彩人生。
劉俊京:書法藝術隨時代而行
書畫圈網閆春玉報道 書法是一種獨特的中國語言,它是中國文化的重要象徵,也是中國精神的一個出口。當代著名書法家劉俊京正是以筆墨展現時代精神的踐行者,他以虔誠的心態揮毫致人文社會的深層思考中。
古語有云:作字行文,文以載道,以書煥彩,切時如需。日前,由李艦波撰聯,劉俊京先生書寫的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表現書者的內心情感,也可以展示一個國家、民族的精神面貌、心靈世界,在文化軟實力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當今世界,指引著我們每個人在奮發向上、崇德向善的大道上奮勇前行。
從先生書寫的核心價值觀中仔細品味,一筆一處皆能彰顯書者深入的思索,靜心的創作,24個字莊重大氣,顯示出我們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而每一價值準則以撰聯的形式闡述令觀者通俗易懂,進而激發起強烈的共鳴。
“深入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和意義,是對書法的敬畏之心,對藝術的不懈追求,對社會的責任與擔當。”劉俊京告訴書畫圈網記者,“正確的價值取向傳達給廣大人民群眾,讓大家能夠在觀賞中學習,將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融入一起,共同書寫中華民族的璀璨輝煌。”
誠然,劉俊京以扛鼎之筆力,不斷地書寫著時代氣象,多年來他始終堅持書法為社會服務,為人民服務,多次參加“書法下基層”的活動,讓書法藝術隨時代而行。
一個書家的精神世界
——訪書法家劉俊京
文/李曉陽
後漢大書家蔡邕曾言:“凡欲結構字體,皆須像其一物,若鳥之形,若蟲食禾,若山若樹,縱橫有托,運用合度,方可謂書。”簡言之,漢字不僅是一個表達概念的符號,而是一個表現生命的單位,而書法是用漢字書寫成文,文書相映、煥采升華的一門學問。書法不僅能體現一個人的藝術修養,更能反映一個人的性情與胸懷。因此書法家在創作時更要注重對生命形象的深層構思。劉俊京的書法,不僅抒寫自己的情感,也為社會和時代的精神發出號召。他的作品中所蘊涵的思想深度、精神內涵和豐富情感,正是其書法藝術作品最具魅力之所在。
字如其人,立品為先
書法作為表情達性之載體,書者的情感往往不自覺地流露於筆意之中。書法藝術歷來強調人的學識修養,且有“書品即人品”之說。從劉俊京的書法作品中可以感受到,深厚的學養、優秀的品格和豁達的性情為他的書法學習及風格的形成奠定了寬廣而雄厚的基礎。其書法清勁峻游,自由散逸。取勢凌厲,點划精謹。發自肺腑,凝於筆端。直書胸臆,猶如風捲雲舒。俊逸而蘊藉,外放而內斂,毫無滯澀之處。這都與他注重德行的修鍊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書法創作中十分講究悟性和靈氣,藝術家要先修鍊自己的德行,才能達到理想的藝術鏡界。只有以德為先,藝品才能高。這樣創作出來的作品必然是符合時代精神,能夠給人以啟迪,引人向善的書法作品。”劉俊京表示。
顧愷之的名畫《女史箴圖》有題跋寫道:“人咸知修其容,莫知飾其性”,談的是古往今來芸芸眾生的一種泛象。可以修鍊個人品性的方式五花八門,書法無疑是最好的方式之一。書法家的品性決定了他的“藝術意志”,他創作的書法作品都可由此得到最終的解釋,就其內部的本質而言,都是“藝術意志”的客觀化,由此我們可以從劉俊京的書法作品中感受到他對傳承中國文化和弘揚時代精神有著強烈的責任感,這些情懷和意志在他的書法中得到外在的顯現。正如劉俊京所說,“作為一個書法家,要不斷提升藝術素養和文化品位,不僅能寫得一手好字,還要寫正大氣象的字,要引領社會向更高從層次的精神領域上發展,這是我們文藝工作者應有的責任。”
中國書法自來便有“書以載道”的說法,唐人張懷瓘說: “文章之為用,必假乎書; 書之為徵,期合乎道。”這裡的“道”,指的是中國的歷史文化。所謂“書以載道”,就是中國古人以莊重的書法來表現中國文化。在劉俊京看來,書法不是單純寫字,書法應與中華文化聯繫在一起的,文字的誕生是為了滿足文化記載的需要,將書法與漢字文化的結合,我們的書法才能成為不朽的藝術作品,正如《左傳》中所言:“言而無文,行而不遠”。書法也是如此,書而無文,行而不遠。對此劉俊京表示,“傳統文化里蘊涵著豐富的內容,是一筆寶貴的遺產,我們要從自己的文化里多多汲取營養。”
博觀約取,宗古出新
劉俊京在書、畫、詩、文方面都頗有研究,尤其是書法創作方面。他數十年臨習不輟,根基堅實。曾跟隨書法家歐陽中石問學,書法功力更進一步,其書風瀟灑坦蕩,獨樹一幟。以帖派見長,行草居多,書體涉獵廣泛,真、行、草、隸均有涉及,注重碑帖結合,追求清新高雅、遒麗沉穩、剛健溫潤、雅俗共賞的藝術風格。正是在兼取歷代大家的基礎上,融入自我意識,尋求有所突破。他的字在吸收古法之精髓,加以融會貫通后,又變換出了新意,逐步形成自己師古不泥、與眾不同的風格,飄逸中不失蒼勁、大氣中透出秀美,其獨到的表現和創意,頗見基本功的紮實。
在劉俊京看來,“博觀約取”應該是書法家追求的終極目標。正所謂“大道至簡”,真正的學問最後還是會歸於最關鍵的一個點。正如唐代孫過庭所言:“至如初學分佈,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初謂未及,中則過之,后乃通會,通會之際,人書俱老。”學書真正達到最高層次還是要“復歸平正”,由剛開始的無知之“簡”,到通會之“繁”,最後博觀約取再到“簡”。這時的境界才是真正的“大道”。再觀劉俊京,其對書法的態度是專一而又崇敬的。他積極涉獵多個領域而又博觀約取,這正是其“大道至簡”瀟灑性情的體現。
談到自己如何保持創作激情時,劉俊京表示,“我就是踏踏實實的每天堅持讀貼、臨帖。這是學習書法的必經之路,只有臨摹大量的碑帖,了解每個碑帖的特點,從前輩大家的作品里體悟其境界,這樣才能有機會做到多種字體兼長。”正是由於他以虛靜之心治學治藝,才得以達到如今功力深厚、學養豐贍的境界。劉俊京十分擅長潛入古人書法的內在精神去尋找自己所需的藝術養料,在諸體皆能入其骨的背後,他是“以心書寫,以情達意”,用生命的力量詮釋著書法的可能,其書法創作之路充分體現著他對前人書法生命力的感悟,對書法內容與形式的理解和追求。
以書養生,以書煥彩
傳統醫道主張疏通、宣洩,因此書法歷來被認為是養生之首,“壽從筆端來”的說法,道出的正是書法與養生之間的關係。古人所謂“可喜可愕,一寓於書”,一旦進入旁若無人的書法境界,在跳躍騰挪的輕重提按之間,原有的情緒都被淡化,取而代之的是物我兩忘的愜意。這麼看來,劉俊京提出的養生書法與其十餘年的從醫經歷不無關係,因為這段工作背景,才使得他創作出來一系列的養生書畫作品,給人們帶來的不只是精神上的文化熏陶,還有益於身體健康的養生知識。問及何為養生書畫他說:“所謂養生書畫,就是養生學和書法、繪畫學相互滲透、相互交叉、相輔相成的一門綜合性很強的邊緣學科。”這緣於劉俊京多年來對國粹中醫、書法的酷愛,養生書畫是他近幾年來從事書法創作上的主要探索方向。
他的養生書畫代表作有《菜根譚名訓》《喜聞捷報》《滿江紅•中國自信》,勢蓋群山大氣磅礴,發人深思,不得不使筆者為之嘆服。其大幅作品《正大光明》,更是浩浩殤殤滾滾滔滔,以長槍大戟橫掃千軍之勢撞擊審美者的肺腑,非雄才大略之才叱吒風雲之志心懷蒼生之人而難為之也。他的精作對聯:“五味清鮮身方健、七情平和體自康”“窗前淪海凴開眼、台上楞伽可印心”“青山欲與高人語、聯翩更來花鳥言”等作品充分詮釋了這一點。更讓人震驚的是他的《平和養正》《五味清鮮》《七情平和》《長樂延年》等作品,書法與繪畫巧妙的結合,可謂相得益彰、相互映輝,真是一絕,令人讚歎。
中國書法藝術是一門技巧性極強的藝術,不僅需要有純熟的技巧,同時還要有情感衝動、靈感觸發和創作慾望來實現。惟有深厚的文化修養,才能滋養出氣韻生動的作品。從劉俊京的書法作品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創作與情感的交融,是一種超乎筆畫之外的玄妙,當性情、才思和筆墨融為一體,其書法作品給我們展現的是揮灑才情、表露氣質、張揚個性和傳遞美感的生動過程。正如劉俊京說的,“中國書法是世界其他地方都沒有的燦爛瑰寶,中國字的一橫一豎一撇一捺都代表了中國的精神,我們有責任傳承優秀文化。要做一個踏踏實實做人,實實在在的學藝,認認真真創作的書法家。”
形神共養 禪釋本心
——修讀劉俊京先生養生書法有感
文/劉曦林
實用和審美,是人類文明得以持續發展的雙翼,也是中國書法演化發展所依循的兩條主線。實用先於審美,審美升華了實用。
具有獨特文化基因的中國書法,以淵雅的氣息化育著中華民族文明從古代走向現代,由此形成歷久常新的人文傳統。
上個世紀,林語堂先生曾以“書法為中國美學的基礎”著文,將中國書法之美歸納為萬物有靈的原則。他從一切藝術問題都是韻律問題出發,分析對比中、西方藝術:西方藝術,多耽於聲色,以滿足人的感官刺激;中國藝術精神,則較為高雅、含蓄,和諧於自然。中國人對韻律理想的崇拜首先是在書法藝術中發展起來的。漢字書法可表現富於情感的線條節奏之美,這是和其他民族文字不同的地方。西方人對中國藝術的關注,是中國書法的“一條線表達內在感情”,而對書法行為在自我實現與自我超越的價值問題上,在現代藝術出現之前幾乎一無所知。
中國書法在意態上的高度抽象與表現上的極為簡約、凝練,造就了一片自由無垠的天地,中國人通過書法訓練了自己對各種美質的欣賞力與創造力。字形線條的優雅、精微、婉轉、迅捷、剛勁、雄渾、激越、粗獷、古拙等各種美感,是書法家對世間物像、情態的感悟,通過書法轉化為人格化的審美意象。“作一字須數種意,故先貴存想,馳思造化之故,寓情深郁豪放之間,象物於飛潛動植流峙之奇,以疾澀通八法之則。”一個寫得好的字,無論繁簡、書體,都可以在字形結構中保持非常和諧,蘊藉的美感平衡。中國人可以透過這與生俱來的欣賞力對不同的筆畫線條產生無限的趣味、無限的新意、無限的欣悅,從而撫慰、滋潤著自己的心靈,這就是中國書法所特有的優秀文化基因,也是足以傲視西方的中國文化本色基因。
近百年以來,中國書法的文化背景經歷了劇變。由毛筆而硬筆,再由徒手“書寫”到鍵盤“輸入”的一變再變,使中國書法在日漸邊緣化中遠離實用功能,由書寫技巧進入頤養身心的藝術審美中。
全球一體化的現代社會,物質文明的極大豐富刺激起人的慾望,引起普遍的焦慮。在物慾橫流之外何以安頓心靈,何以平衡自處,享受人生?
對此,身為中醫的劉俊京先生從書法的角度作出了新的思考:書法養生,真實不虛!
古人對寫字益身的種種論斷和自古書法家多長壽的記載,已被現代心理學和醫學研究所印證。形神共養、美意延年的中國書法,逐漸為越來越多的人們重新認知、接受。
劉俊京先生是一位以實力感人的書法家。經長年的實踐從書法養氣、助氣、調息、養心的角度,提出的養生書法,不失為一種有益而成功的嘗試。
劉俊京先生書法習自歐陽中石老先生,基底紮實毋庸置疑。勤練數十載,他的作品,不僅上溯漢魏、晉唐碑帖,於旭素、米芾行草广泛涉獵,又定是曾遠赴西北感受大漠荒煙、長河落日的境界,加深對雄強壯美的北魏碑書的感性認識,終於以點畫俊朗,形質深穩的楷行書風為藝壇所矚目。他的書法,尤喜以中醫名篇、禪詩、佛道經典寄寓文心。每作書,先靜心,平息凈慮,橫豎撇捺,方折圓轉,講求法度,節制而得體的書風,與粗率狂躁“佻而無簡,直而少致”的張揚時俗大異其趣。古人論筆法有言“正書無圓筆則無宕逸之致,行草無方筆則無雄強之神。”劉俊京先生既得其三味,又交相為用。其楷書端莊素雅,從容淡定,令人感受到一種儒雅的君子之風;其行書,融入碑版線質,筆力凝重,結體錯變,風神跌宕而越趨精妙,漸成一家風貌。
劉俊京先生又是一個學者型的書法家。深知中國書法傳統的人文內涵是其當代發展的核心價值所在。然而,如何活化書法傳統?書法價值在技術泛濫、活動頻繁的時代如何真正浴火重生?書法只能是局限於專業圈子內的學術活動嗎?中國書法的文化背景與當代發展所面臨“基因淘汰”的尷尬,仍然是一個不可迴避的問題。通過深入的思考與近年的展覽,劉俊軍先生試圖將書法學與養生學相結合,試圖將古代精英文化的書法重新度向大眾養生的社會層面,使書法從技術的、視覺的“紙上”導向了現世的人本關懷,將文化的、美學的書法從古代切入現當代。我相信,這將會引起更多同道的關注和參與。
劉俊京先生的書法超越了古代傳遞信息的實用,通過審美又上升到新的“實用”——養生。
這確是一個靈光煥發的設想——養生書法,重在養心!
爾識書法,書法釋爾!
基於養生、厚生的觀念,現代人應該並可以超越永無厭足的物質生活,進入品質生活,最終與自然和諧,實現自適而寫意的人生。
書法家劉俊京的別樣風情
書畫圈網閆春玉報道 古人云“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而他卻在剛剛進入不惑之年之時便在書法界聲名遠播,並廣泛涉略真、行、草、隸、篆等,且都獨具特色;他還在研習書法中探索出了養生書畫、總結出了人生哲學,他在書法界演繹著自己的別樣人生。他就是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北京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劉俊京。
到位與味道的追求
曾有人把好的書法作品總結為四個字,那就是“到位”與“味道”,劉俊京回憶起他的學書經歷至今難以忘懷。
劉俊京告訴書畫圈網記者,為了讓自己的作品達到“到位”與“味道”這四個字的標準,每日臨習大家,從臨習的過程中細細品味每個書字的內在神韻,研究字與字之間的錯落、大小、長短、主次的變化,隨著章法的變化而變化,不斷總結,提煉出來對自己適合的東西,慢慢把它們變為自己所能靈活掌握。
從小就喜歡書法藝術的劉俊京,融冶諸家,是屬於“博學”的類型,其筆法靈活多變,結體搖曳多姿,章法空靈自然,給人一種雄渾大氣,質樸自然的美感。從楷書魏碑入手,是他的長項,臨帖眾多魏碑墓誌,如《張猛龍碑》、《鄭文公碑》、《石門銘》等等,歷代優秀碑文,先生均曾有過涉獵並及古人之所長形成自己的風格,楷書摻於行書的寫法,其筆氣渾厚、端莊大氣,且參加全國多次展覽都以魏碑楷書獲獎。
從行書,劉俊京從二王米芾入手,后又對趙之謙行草手札的學習研究,智慧地融入帖書的韻致和自己的一些獨特想法,其書法沉靜入骨而不失之於刻板,鋒芒盡顯而不失之於粗野。他的隸書,細細品味,除了具備劉體隸書的雄渾、勁健、秀逸、瀟灑外,還多了幾分蒼勁、古樸、典雅、豪放。原來,他臨習《乙瑛碑》、《曹全碑》、《石門頌》為主的漢碑,又融入了漢簡的風貌,這使他的隸書作品,增加了文化的厚重感和歲月的滄桑感。
讀劉俊京的草書,動勢飛揚,字字靈動,瀰漫著濃郁的文人氣息。劉俊京從書譜中汲取營養,不斷地豐富自己、完善自己。他又結合清人,對金農伊秉綬心追手摩,所以又寫出金農體,伊秉綬書體。同時研究佛學,楷隸結合弘一法師,不斷追求卓越讓書法藝術再跨上一個新的台階。
常言道,書如其人,他的書法摒棄一味的抄詩,而是一點一畫,各處己已,從不同的人、不同的時候書寫不同的作品。細觀他的作品,人生的歷練和堅韌都留在了他的筆端,看到的是生活中的光明和希望,並透出了時代的特點。
書法養生緣
常言道:寧靜致遠,靜能生智。劉俊京的書法藝術,是他功力、個性、性情的直接體現和真實寫照,而最大的特色在於“養生書法”。
“提起養生大家並不陌生,而且被人們津津樂道,但說到書法養生也許就會讓人馬上不知所然,其不知書法其實也是養生的一個重要手段。”劉俊京在接受書畫圈網記者採訪時說。“書法藝術不僅能給人以美的享受,還是養生保健的有效方法。醫學專家研究結論表明,在可使人長壽的二十種職業中,書法名列前茅。”
劉俊京從事中醫十餘年,對中醫理論和實踐,都有不俗的研究。自小就喜歡文科的他,在一次不經意間棄醫從字,這樣的文化背景,對於他的書法創作自然會發生特殊影響。
劉俊京告訴書畫圈網記者:“寫字是一種高雅的藝術愛好,能使人在揮毫中自得其樂。人在寫字時“不思聲色,不思得失,不思榮辱,心無煩惱,形無勞倦”,使軀體和精神放鬆,對肌體起到調節、修復等作用,可推遲或延緩腦的老化。”
舊時老中醫有四句話:“一手好字,二會雙簧,三指按脈,四季衣裳。”概括了一個有學養的中醫應該具備的四個條件。其中“一手好字”被列為第一條。書法藝術中廣泛滲入了中醫養生的哲學思想以達“形神合一”,持久健康,而中醫書法藝術家劉俊京在作書法的過程中已然達到這種目的。
多樣的書法養生經
中醫理論人生境界,才可以用書法特有的線條在黑白分割中揮灑其才情。劉俊京將書法與中國文化結合起來,探索出“養生書畫”,他讓人們欣賞書畫的同時學習到更多的養生知識。
劉俊京告訴書畫圈網記者:“四季五味六氣七情八綱,在傳承這些經典的基礎上有所突破,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藝術風尚。”
“書者,抒也,散也,抒胸中之氣,散胸中之郁,故書家每得以無疾而壽。”劉俊京推崇古人“頤養神性”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智慧,並從古籍經典中提取修鍊身心的篇章,在一番體悟琢磨后落於紙上。《延歲六味》、《五味宜淡》、《素味延年》等經典書法讓人既生活的幸福又陶冶情操;《蘿蔔白菜》、《以食養生》經典繪畫使人深感味道之鮮美;《觀天養頸》通過醫學解釋出來,使人體會到中醫養生之妙處;《茶以養神》精切的闡述了茶的功效和優美草書,同時也欣賞了精湛的書法藝術;《四郎探母》、《貴妃醉酒》等優秀經典歷史通過筆墨把京劇人物活靈活現呈在現作品上,讓人們了解歷史,傳遞文化。
品味劉俊京佛學養生作品,更加傳遞一種友善、慈悲、愛心,他在書寫心經以及佛學文化作品之時,又加上羅漢人物畫,使佛經作品更加活脫,欣賞書法的同時,體悟為善修心、做人做事的智慧。同時,佛經內容為方便讀懂,有的注寫漢語拼音,受到廣泛的好評,更好的傳遞友善佛教文化,讓人們積極為社會多做貢獻。
熟知俊京的朋友,都知道他是一個品性頤養人生的玩家。歌曲、戲劇養生作品幾乎樣樣都有他的身影。如國際歌“創造自己幸福,全靠我們自己”, “數英雄,論成敗,古今誰能說明白”等形成自己的書寫風格,輕鬆愉悅的同時傳遞正能量,影響深遠。
“在書法中向真善美靠攏,追求一種幸福而美好的生活。”劉俊京如此道出他的“書法養生”心得。
把藝術送到基層
藝術來源於人民,植根於人民,人民是創作源泉,服務人民,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劉俊京常常走進社區展覽,讓普通百姓認識文化的力量。在他看來,沒有群眾的根基,沒有人民社會歷史認可,等同於一張廢紙,作為一個藝術家,處理好價值與藝術、奉獻與收穫的關係,通過自己的筆墨傳遞“中國夢”,“捨得”之間讓人感悟到一種精神的存在,體現出沉穩與空靈的境界。
劉俊京告訴書畫圈網記者,書法是中國傳統的藝術形式,經過長期的發展與演變,雖然它不斷被賦予新的元素,但本質的東西並沒有改變。幾十年研習書法,劉俊京的第一個體會是,首先要研習古人。他的恩師歐陽中石先生曾經為他寫下贈言:“書本小道,要在囑文明義,至於藝術乃是余是也。做字必有所宗,宗法既定,亦必有己意在焉。”至今他仍牢記師訓,勉勵自己。
在劉俊京看來,踩著古人的肩膀去勤學,但“不離”則太近古人,一點自己的東西都沒有,沒有個性、特點,只是“書奴”。“王羲之學衛夫人,學鍾繇,但最後離了,才有自己。王獻之與父親離了,才有‘二王’並稱。不光寫字,還有修身、立德、做人、學藝,都要廣泛吸納文化,多範圍的學習藝術,日子久了方可推陳出新。”
3張
劉俊京書法作品
踏步古今 剛柔結合
—讀劉俊京書法作品
發表於水墨籣亭2012年3月20日
文/史向陽(第三屆蘭亭獎教育獎提名)
壬辰新歲,《水墨蘭亭》主編牛帥兵兄,贈我《當代著名書法家經典作品集,劉俊京》卷,連夜展讀,手不釋卷。
今人張海先生曾言:學書“先於古人合,後於古人離”。品讀劉俊京書作可解其語。踏步古今,融百體為一體,自成面目,獨具特色,這正是人們喜歡劉俊京書法原因之所在。
劉君俊京言:“博觀廣取,宗法漢唐”。他四體兼備,尤擅碑體行楷、碑體行書和行草。我尤愛其以“劉家筆法”的碑體行書。如:書作橫幅《大悲心大陀羅尼》四百餘字,一氣呵成,迴腸盪氣。其筆法精古,峻拔氣暢。細品之,其用筆勁健,提按、頓挫、血脈清晰可辨。此作筆法,亦碑亦帖,碑帖一體,自然天成。我從中讀到了:王羲之,讀到了米南宮、康南海,........可見,俊京君“胃口”之大,吸納能力之強。
我一向認為,書法本質並無碑帖之分,亦無碑學帖學之別,一切劃分乃人為所致。追碑者難在飄逸,寫帖者難於凝重,寓飄逸於凝重難,寓凝重於飄逸更難。然劉君俊京以睿智清晰的“大腦之筆”,跨越了這個“難關”。
劉君曾言:“獨守古風,順乎自然,怎麼都好,再聰明的人也比不上天地間的變化。”觀其書作,可知劉君不失為知變又善變者。書作《大悲心陀羅尼》通篇幾十處現“娑婆可”,幾十處出現“摩啰”,幾十處出現“盧”字,其線條、字態、大小,無一同者。即使文中有一百多個斷句號,由於俊京君匠心處置,不露痕迹。
下面就具體來談“啰、帝”二字:此作從發端起,每行都有“啰”字。第一個“啰”字用“二王”筆法為之,輕鬆內斂,重心向下;第二個“啰”字用行楷法,特別注意偏旁左讓右,即左小右大;第三個略帶章味;第四個結體緊密剛斷;第五個“啰”字寬博大氣,純以北碑筆法為之。這五個“啰”字與全篇和諧統一。再者,通篇幾個草書“帝”字,也處置得見性見情。
稍感遺憾的是:第三行“諦”字,和第六行、十行、十五行及倒數第三行的“帝”字,皆是純草書,較之通篇行書,動靜差別過大,略顯“頂眼”。然作者注意到了幾個“帝”字的前後顧盼呼應,與整體無大礙,仍不失為一件上乘之作。“違而不犯,和而不同”。融百體為一體,渾然天成,這正是劉君俊京是發的靈魂所在。
莊子曰:“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只有積累到一定程度才能“風雨興焉”。讀劉君其他書畫小品,能讀到他那幾份自信與散淡。見識與學養到一定程度,玩什麼都成,劉君俊京“玩”到了。
書畫可以玩嗎?
文/朱濤
劉俊京屬於我喜歡的書法家類型,注重傳統,行筆厚重,沒有那種現代書法的古怪造型和舞墨的技法,老老實實地寫字。讓人看著實實在在,如鄉下的一股清新之風,非常難得。
看著劉俊京一幅一幅作品的款識中,我看到一個規律,其落款大多是勉、寫、一抹、隨筆、溫故、玩墨、寫記、學記、學寫、信筆、匆筆等,“玩”是不是就是劉俊京一種對書法的態度。
書法真可以玩嗎?以前人家說我的書法如何如何,我通常會說我只是玩玩而已,不是專業的書法家。而劉俊京卻不然,他是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先生的學生,其作品在中國文聯“第二屆中國書法蘭亭獎”。中國書協舉辦的八屆國展、九屆國展。第四屆正書展、第八屆國際書法交流展,中國書法家五百強展,第十五屆中日自作詩書法展等,並擔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北京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華養生書畫研究院院長,中央國家機關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禪佛書畫院副院長等職務,應該是一個大書法家了。可你認真的看看劉俊京的書畫作品,那種把玩的心態就在其間。
書法可以玩什麼?
在辭海里,“玩”字有5個註釋,一是玩耍、戲弄;二是欣賞、玩賞;三是玩賞的東西,如古玩;四是研習,如玩辭;五是忽視,輕慢。由此說來,“玩”字內涵非常豐富,許多正面的或反面的事都可以與“玩”聯繫起來。書畫行業有許多玩法,書畫家們叫“玩墨”,收藏家叫“古玩”,古時就有玩物喪志之說,我卻認為物玩得好,是可以增志的。
中國書法是一個老少皆宜的玩藝,玩得佳的是藝術家,玩得好的可陶冶情操,玩得勤的可鍛練身心。從經濟成本上說,玩書法遠比玩馬術、玩高爾夫便宜得多,比玩麻將,玩輸贏少了許多麻煩。從風險上說,玩權術易栽跟頭,玩股票易被套牢,而玩書法輕鬆愉快,成本低,風險小,老少皆宜.
書法可以玩什麼?劉俊京的書法實踐告訴我們,書法可以玩興趣。劉俊京對書法有著深厚的興趣,做什麼事他都喜歡用書法去表現,時下流行養生學,他把書法融入養生之中。提出了“養生書法”的理念,讓人眼前為之一亮。在劉俊京眼裡,書法可以傳播養生,也可以實踐養生。我經常在公園看到以書法鍛練的人,他們在地上寫得又快又好,純正的楷書、隸書,還有草書。有些人覺得筆太小不給力,還自製了幾十公斤的筆,拖著一個大桶的水,從山上寫到山下,水寫在水泥地上,很快就蒸發了,但他們卻能從中享受到無窮樂趣。
書法可以玩情趣。書法原本是文人宣洩情緒的一種載體,一種方式。書畫怡人,陶冶情操,或警世自勉,或寄託情懷,興之所至,即興揮毫,痛快淋漓,不為錢、不為名,只為表達心情。這種玩里透著一份真情,像王羲之的《蘭亭序集》,把酒言歡之中也有一分哀愁;顏真卿的《祭姪兒稿》悲憤之情流露於筆下;蘇東坡的《寒食帖》,通篇也是懷才不遇的感慨。劉俊京的書畫情趣很濃,或信筆揮毫,或乘興一抹,或興緻玩墨,藝術與把玩間得以展示,情趣在筆墨間得以流露。
書法可以玩學養。中國書法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都有許多值得總結和學習的。俊京一直在倡導,“作為書法愛好者、書法家要沉下來,戒除焦躁,博學博修,才能不斷提高文化修養,才能使自己的藝術作品豐富。”劉俊京是個醫生,從事醫療工作十餘年,對中醫理論和實踐,都有不俗的研究,尤其對中醫養生頗有成就,創立出養生書法,他的一系列的養生書畫作品,給人們帶來的不只是精神上的文化熏陶,還有益於身體健康的養生知識。
時下人心浮燥,藝術圈中人也各有所玩,玩名利的有之,爭名遂利;玩技巧的有之,舞筆弄墨;玩騙術的有之,弄虛作假。書法誰都可以玩,但不管你怎麼玩,書法還是書法,它不會因為你的“玩”法而改變書法自身的運動。書法博大精深,人們的任何“玩法”都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
書法是高雅的,“玩書法”也應該像劉俊京一樣“玩”得高雅。
書法要怎麼玩?
玩也是一門學問,在劉俊京的作品中,我們看不到那種超大的作品,沒有時下流行的拼、染、搭,卻能夠把中醫的望、聞、問、切融進書法,別具一番味道,原來書法也可以這樣玩。
玩書法要能放。中國書法浩如煙海,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讓學習者傳承的壓力好大好大。中國哲學有一個說法,有所失就有所得,學會放下才能成功。劉俊京是一個有定力的男人,為了書法他能夠他放下了名利,不去刻意地炫耀自己書藝,把日常點滴的所思所想都融入書法;他放下了應酬,潛心讀書,研修繪畫、篆刻、戲曲、音樂、舞蹈、詩詞,把一分博學融入書法;他放下了急燥,從《弘一大師年譜與遺墨》入手研究佛家禪意書法的奧秘,把一分寧靜融入書法。
玩書法要能迷。對藝術,首先是要入迷。入迷才會有興趣、有動力,才能鑽得進去。對藝術入迷,就自然會去花更多的時間去了解、學習、研究藝術,繼而才有能力發展藝術。劉俊京對書法是入迷的,對養生也是入迷的,可一心不能二用,他乾脆把書法和養生揉合在一起,創立了養生書法,沒有一股迷勁是做不到的。其次,要沉迷。沒有什麼能夠像藝術一樣充滿著魅力,劉俊京和所有沉迷於藝術的人一樣,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都沉迷於紙筆墨硯,點橫撇捺,沉迷於花鳥山水之間,享受了寂寞,也享受了快樂。第三,要痴迷。對藝術的痴迷是一種境界,只有那種把藝術已經作為自己生命的一個部分的人才可能達到疾迷的狀態,從這個意義上說,劉俊京是歡樂的,歡樂到一種痴迷的程度。歡樂到一種痴迷的程度就已經和藝術融為一體了。
玩書法要能收。書法是豐富的,正草篆隸各有風采,劉俊京像一個貪婪的“孩子”,他廣種博收,他善於從古人中吸取營養,其書涉及正、草、篆、隸各種書體,無所不精。
其楷書傳承北魏經典,厚重中不失靈巧,清純典雅,行筆從容,有一種古樸的味道。楷書啟功絕句,行筆厚實,收放有如,其來、如等字,很有禪意書法的味道,翰、一、手、心等字的收與來、墨、如、八等字的放相互協調,互為補充。楷書胸有波瀾詩,行筆率性隨意,融楷隸為一體,沉穩大方。楷書清包世臣論書絕句,以造像書體入書,但打破了造像書體的平穩,揉合了爨寶子的隨意,有幾分拙趣。小楷千手千眼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結體緊湊,字型偏扁,揉合了楷書和隸書的筆法,舒展大方,相互穿插,輔之以標點,渾然一體。
其隸書吸收了金農、伊秉瘦和漢簡的筆法,結構變化豐富,將隸書的藏頭護尾收於筆端,盡情揮灑。隸書唐五絕兩首,深得清伊秉瘦的韻味,橫平豎直,撇曲捺展,如舞如詩。隸書蔡雄七絕詩,以金農的隸書書這,把厚重與巧拙結合起來,繁收簡放,相得宜彰。那撇時而緊湊,很有力的撇出,像一個逗號,時而細細地撇出,像一個飄舞的長袖。其作品心經,充分展示了其書法的功底,正草篆隸,各有風采,隸書心經,有的是融入了漢簡的筆法,有的是金農的味道,有的是伊秉瘦的風格,多姿多彩。
其行書作品,端嚴中巧寓變化,收斂多於舒揚,含蓄多於直張,不激不厲,顧盼有情,洋溢著文質彬彬、瀟灑自如的君子之風。行書啟功論收絕句,用筆厚實,輕重相間,揮灑有度,其書整體上偏楷,以楷書筆法寫行書,以行書筆法寫草書,行中帶草,收放自如。行書舍南舍北詩,書寫流暢,信筆而書,用筆厚重,有沙孟海的味道。
書法要玩到什麼境界?
馮景元有篇小文,叫《玩》,說“玩是初界,也是大界。”畫家林風眠在上海介紹自己的時候,詼諧地說自己是弄點顏色玩玩的人,還說自己是好色之徒。大畫家林風眠舉重若輕,很謙虛地說自己弄點顏色玩玩,這一玩就成了中國整個二十世紀美術界的精神領袖。弄點顏色玩玩,說是玩其實已經超脫達到了返璞歸真的境界。
玩要玩得有境界,劉俊京玩出了境界。劉俊京骨子裡是一個傳統的人,雖說是玩,你看他玩墨信筆的時候,卻透著十分的認真,他把“敬、凈、靜”作為自己的藝術追求。
玩不可不敬。劉俊京把“敬”作為書學實踐的第一個境界。敬古、敬師、敬人,劉俊京以古為敬,以古為師,上溯魏晉,下追宋明,吸取魏晉的古樸,宋明的氣韻。他以師為敬,遵師訓,承師業,以嚴謹、整肅、規範的態度治學,表現其對書學的“恭敬”與虔誠。他以人為敬,虛心學習別人的長處,雖然他總是以玩墨、信筆自稱,其書卻公正端莊,盡顯儒雅之氣。
玩不可不凈。“凈”是劉俊京的書學實踐的第二個境界。純凈、潔凈、乾淨,他崇尚“凈”,他作書就像行醫,必潔其手、磨其墨、摘其紙,起筆收筆,乾淨利落,沒有一點滴滴噠噠的。表面上看是乾淨,卻映射出他心底里的純凈,潔凈,心無雜念,筆則凈。
玩不可不靜。“靜”是劉俊京的書學實踐的第三個境界。靜心、靜氣、靜寧,靜的本意是不爭,不爭則能知足常樂。其書不浮燥,用墨乾淨,墨色亮麗,字與字之間相互穿插,每個字每個筆畫都安安靜靜地,一切順其自然,不爭不擠,很有章法。其書大都是與其養生治病的相關知識,透著一分靈性,不爭名貪利,順其自然,就像中醫里說的,靜居則安。寧靜可以致遠,“靜”把劉俊京書法引入了一種悠遠的境界。
馮景元說:“人生走過後,血過,淚過,名過,利過,滄桑過,榮辱過,沉浮過,進入一種境地、一種詮釋、一種了知、抑或也是一種徹悟。”劉俊京就是這樣。
養其大,處其厚
——劉俊京書法藝術概說
文/馮劍星
君子以不器而為之器,所弘者為大道之末而所求者為大道之上,故孟子曰:養其大者為大人,養其小者為小人。不以技而廢道者,乃以技而傳法也。是以,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以千尺之桐生於毫末,百川之王匯於涓滴,余所見君子為技所能養其大者,必處其厚而生長也。老子所曰:大丈夫居其厚,不處其薄,居其實,不處其華,當是此妙義焉。
試以劉俊京先生之書藝而說之,其必是養其大者以而為道,處其厚者而為法也。劉俊京先生更以開物成務之識,而格物致知之能,一變者為技,再變者為法,三變者為風骨。故余每論俊京先生之書藝必曰:斐然以成章,皎然以自新。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竭,雜有魚龍神物,泥沙金石,不可知其端倪也。不似溪流清淺,一目了然,使然索然無味耳。余亦深知俊京先生深諳養生岐黃之理,調和陰陽之術,今試以《素問》四氣調神之論而說其書藝,其間或有彷彿之處也。先生見我之論,或有會意之處,或啞然而失笑者也。今余試為之說之:
余觀劉俊京先生之楷書,簡靜安和,意完神足。此者以應春氣發陳之理也。其楷書以李叔同、鍾繇諸家為胎息,筆意簡遠,鋒毫內藏,然禪機吐露,不以鋒芒示人,而以禪意養心。行間靜穆古雅,如春風駘蕩,楊柳依依,使人以洗塵想,曠然而心遠也。昔年弘一法師以“花枝春滿,天心月圓”以喻禪理,而若以此意理解劉俊京先生之楷書,或有能得其珍奧處也。所以,余以為讀其楷書如春夜花間,明月在天。披髮緩行,神清意閑。
余觀劉俊京先生之行書,典麗清勁,華英深秀。此以應夏氣蕃秀之理也。其行書以魏碑為實,以南宮為意,以山谷為精神。用筆跌宕磊落,瀟灑俊逸。筆鋒開拓而瑰麗,結體穩健而嚴謹。於厚實處能變幻出飄逸之意趣,在整飭中可流露出險峻之結體。東坡所云:端莊雜流麗,剛健含婀娜,當是此意也。是以,余以為讀其行書如綠水明漪,宛若清揚。翠環凝碧,夜雨鳴廊。凝想方潔,思之不忘。
余觀劉俊京之草書,凌厲恣肆,圓健沉雄。此以應秋氣容平之理也。其草書是以行書之筆而起,卻以草書之意而作,酷肖米癲之狂態,然卻無酒肆市井之氣。筆鋒轉折圓潤,點畫華滋高潔。於沉著間意態痛快淋漓,在痛快處筆畫沉著凝重。使人讀來忽有仁智山水之思,而生煙霞林泉之想;著天風海浪之情,以見雲鶴驚鴻之姿。
余觀劉俊京先生之隸書,沉厚樸實,規整奇崛。此以應冬氣閉藏之理也。其隸書是以金農為基石,兼有《西狹頌》、《開通》之法脈。於規矩中遊刃有餘,乃是追尋“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之理也。其隸書結構嚴密,多內斂之勢而少外拓之筆,點畫方正,厚中取逸。使人如與老僧對坐,相與忘言。奇石岌岌,枕流聽泉。秋江晚霽,寒江漁船。
《素問》有論曰: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今余以“四時調神之論”而喻說劉俊京先生之書藝,以楷書應春氣之發陳,行書應夏氣之蕃秀,草書應秋氣之容平,隸書應冬氣之閉藏,是合乎中和相互之理也。余知劉俊京先生書雜以百家之博,而能養自我一家之大;覽千秋書學之深,而能處自我一家之厚。其學廣博精奧,其識卓然如炬,故其書遍及諸子百家,皆能得其神髓精要處。昔年章太炎贈黃侃有句:黃絹初裁好著書。余以為,劉俊京先生以養其大之心而能伸處其厚之志,其必有雜糅百家,裁成一象之大手段也。更以俊京先生春秋彌盛,書藝以臻精熟,當此變法之際,不可不為之一變也?董其昌嘗論此時心情曰:哪吒拆骨還父,拆肉還母,若別無骨肉,說甚虛空粉碎,始露全身。余想俊京先生於此,必心有戚戚焉!
筆墨合時而作,文章經世而著。君子所能自強者,以其不息之精神也。劉俊京先生以筆墨回應時代之聲音,以自我體現時代之精神,所以其書藝能揮斥方遒,指點江山。余更期待見劉俊京先生其人其書能愈發筆墨長新,與時俱進!
丁酉歲寒於磨劍堂
說書論道劉俊京
文/何寶立
在第八屆全國建材行業書畫展開幕前,中央國家機關美術家協會外聯部王春主任送來幾幅書畫作品助展,其中就有劉俊京老師的大楷行書,我知道,劉老師的作品一定會為書畫展增添炫彩。
劉俊京是當代名副其實的書法高人。與他的書法造詣相反,他做人很低調。我是先識其書,后識其人。在許多重要廳館都有他的作品。當人們看到喜歡的、好的作品時自然會留意作者的署名。劉俊京的作品隨神舟8號登上太空,並被毛主席紀念堂、中辦管理局、國務院管理局、人民大會堂、抗日戰爭紀念館、中國文字紀念館等多家機構收藏。大名可算是耳熟能詳,但許多大型活動他卻鮮有露面。低調也好,含蓄的各性也好,總之他屬於寫得多,說的少。做事不喜歡張揚的人。劉俊京是大書法家歐陽中石先生的高徒,也是靠自己實力說話的人,其作品獲中國文聯《第二屆中國書法“蘭亭獎”》創作提名獎,並在中書協舉辦的第八屆、九屆國展,第八屆國際書法交流展獲獎。還是第九屆全國文代會代表,獲北京市第三屆文藝工作者“德藝雙馨”獎,和北京十佳中青年書法家稱號。可謂在書畫界享有盛譽。
我是在中央國家機關美術家協會的一次年會上見到俊京先生的,他的謙和儒雅給我留下深刻的映像,他贈我《水墨風華。劉俊京書畫作品》集。之前多次見到劉俊京的作品,由於懸掛大廳之上,只是讚歎而已。人書俱在眼前,平添許多親切。展卷觀讀,朗目清心,愛不釋手。俊京主張:博觀廣取,宗法漢唐。他四體兼備,尤善碑體行楷,他的行書、草書也融入魏碑韻味,其筆法精古、峻拔氣暢,提按、頓挫,脈絡清晰,亦碑亦帖,碑帖一體,渾然天成。俊京多年來徜徉於古今,融百家於一體,自成面目。這正是人們喜愛劉俊京書法的原因所在。
劉俊京的書法藝術超乎於技而暢於道,他之所以摒棄書畫界的急功近利,因為他意識到,作為一名學術型書法家所肩負的使命,繼古開今。他以嚴謹的治學態度,精美的藝術作品,足令那些偽書法家自行慚穢。劉俊京的作品風清氣瑞,充滿正能量,乃書法上乘之作乃之大道。
劉俊京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北京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央國家機關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華養生書畫研究院院長等等。這些職務對劉俊京來說不是光環,而是社會責任,在藝術上,他散淡情懷,表現出文人的自信、清高。做人上,他謙遜、自律。做事上,他豁達、正直。在當今中國書畫界存仍在著一些假、惡、丑亂相。俊京的書風無疑是一股清流。滌盪污濁,清流匯聚江海清澄。
學·知不足·學
文/陳鵬
《禮記·學記》中記載“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2000多年前,“天縱之聖”孔老夫子告誡我們:通過學習我們才了解自己對知識的匱乏,經過教授才清楚自己對知識的困惑。其中的暗含之理不言而喻!而知不足後學,“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在了解自己不足後方可對症下藥,進而才能通過有針對性的學習不斷地自我完善。
《學·知不足·學》書法稱此為“一三一”格式,正有循環往複,以至無窮的寓意,二者之間的辯證關係值得我們深思。但學習,永無止境,正所謂“學而不厭”,猶如萬物蒼靈不竭地尋找源源不斷的知識泉眼,泉不盡,知不盡,而學不盡!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這樣一個永無止境盤旋上升的過程中,我們通過學習不斷地發現不足。通過習克服不足,提升自身,不斷地學而知不足,知不足而後學……
《學·知不足·學》為劉俊京先生所題。
品讀劉俊京的作品是一種暢快淋漓、一氣呵成的灑脫自在,有種流水直下的自然和登高望遠的豁達。
藝術心靈的誕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剎那,靜觀萬物,萬象如在鏡中,光潔瑩瑩,各得其所,呈現出它們各自充實的、內在的、自由的生命,所謂萬物靜觀皆自得。一如老子“道德境界”的審美轉換機制所在。本源於有為的修鍊,卻因其虛靜而超功力且有內景的觀照而獲得了內審美的屬性。
對於劉俊京而言,道德修為充盈與書法中,有內審美的屬性,充分感悟體驗變化之微妙,去復現線條的當下時空;他涵養深厚自然,作品中充盈著精神氣質,顯現生動。書法的通融既是對藝術的探求,也是自我的精神皈依,在其飄逸俊秀的書風中透露了他對安然、質樸、豁達、寧靜的嚮往和追求。他苦練書法技巧的同時注重自我文學素養的積澱,注重自我性靈的抒發,更注重自我人格的提高。劉俊京用書法來增進修養,用涵養來御練書法,在揮毫潑墨間來抒寫自己的性情,融入自己的感情,將自己置身在書法變化無窮的世界中,給予自己一個無限的心靈空間,使之個性化、情緒化、靈性化、意志化精神化,與物神遊,與書同在。
書法線條的文化傳承是性情的外在彰示,是靜心修為之法,劉俊京在書法中成就自我,在自我涵養中展現書法,他給我們一幅幅賞心悅目的作品,同時也帶給我們進行了一次次精神凈化的旅途。
藝自心源•跡與心合——之劉俊京先生大寫意花卉以及清貢系列小品探究系列篇之一
文/陳澤民
黃家富貴,徐之野逸,后明徐文長大寫意花鳥大放異彩,啟迪後人也,古到今來,花鳥畫如詩如歌,婉若秋水一線牽,如痴如醉,如雲如霧;丹青墨韻如秋葉般情感濃而柔和,如楓樹那樣紅若杜鵑映滿山野;筆墨線條中時刻流溢著遠古的暗香與時代的清新,文人的情趣也花鳥畫從歷史上看,其發展和脈絡都有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也;並且在某一時期花鳥畫甚至成為中國繪畫的大成就之一也;尤其是寫意花鳥畫更是有其特別的審美情趣和表現手法也;毋庸質疑,在新時代,花鳥畫的發展存在不同的發展情況,相比山水,人物畫的創新,花鳥畫難度更大,在新的時期,由於社會和時代文化的需要,寫意花鳥畫再次繁榮起來;尤其是書法創造為主的劉俊京先生更是書法篆刻花鳥,三修,更沒有想到的我本身也是花鳥山水創造為主,所以自然很關注劉俊京先生的書畫,當然劉俊京先生的自然創造思想與創造眼光更加開拓也;潘天壽云:畫事須有宏遠之抱負;超越之見識也;厚重淵博之知識;廣闊深入之生活,勤奮與努力,藝術才有生命也;中國花鳥畫也更多的強調畫外功夫也;從藝術歷史看,人品既藝品,自然畫則為逸品也;這一切多來源藝術的勤奮與努力也,潘天壽詩書畫印;古之惲南田,任伯年,齊白石,等大家,無不是從社會中;從大自然中;選擇生活,提取生活,創造自己的藝術主張和個性也,當然劉俊京先生很明顯認識到了畫外功的內修,繪畫,書法,理論的學習就是最好的說明也;他的寫意花鳥畫更多給人是一種清醇的韻味--清如冰碧;潔如霜露;自然而在也;他一系列大寫意花卉畫給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他在用筆方面勾勒,以及節奏的把握;意想與韻味同在;他善於在大自然中觀察,並且把自己 的思考轉化 為藝術現象,自然作品貼近大自然,貼近生活;藝術來源與生活,他的畫注重寫生,大多作品撲面而來的是山野的清新氣息也;他很注重中國繪畫創造的一個核心;意境也,當然在描繪客觀物象的時刻,傳統的筆墨就成為大寫意繪畫創造格調的關鍵:它意味著花鳥畫創造的成敗。”在劉俊京先生大寫意畫一系列作品中我 看到的作品始終是以該審美意識在創造有個性但是同時又是有民族個性的寫意繪畫作品。劉俊京先生的冊頁寫意花卉或者清貢作品清新淡雅的天地:筆下水仙的君子之風骨,搖綴生姿,牡丹的卓而不群,飄逸散淡;梅花的傲立,俊拔灑脫;一花一草一小品草水休憩之間的寧靜;牡丹淡若清幽;枝藤輕而蕩漾出節奏感;花卉白玉柔和,清新明麗也,也,一花葉用筆看似簡約但實質非常人之功力,幾筆幾畫。描繪的一花一葉並靈動與紙上,清新灑脫,幽雅自然也。
從作品可以感覺到劉俊京先生善於吸收大寫意流派吳昌碩,齊白石,李苦禪,王雪濤,王慎生,唐雲等花鳥大家的筆墨與審美意識,同時創造注重寫生,其作品給人鋪面而來的山野之清新氣息,善於創造意韻--畫中一草一木一花等等,無不包含著畫家的情感。最可貴的是劉俊京先生能將自然中觀察到的,所體會的內容,用情用感覺畫出來--那就是心融於物的心態。畫無韻味,則無意境;徐謂詩云:“送君可不俗,為君寫風竹,君聽竹稍聲;是風還是哭?”
可謂畫傳神;表達意境何其的難。同樣徐謂前,蘇軾云:“與可畫竹時,見竹不見人。
其與身竹化,無窮出清新。莊周世無有,誰知此疑神。”身與竹化;實質是寫意精神實傳誠懷靜忘的創造心態。畫中一草一木一花無不是作者情感的發泄也;這裡要強調的是;作者將自然中觀察到的所思所悟,從自然中轉化為藝術描繪現象實質是注重生活的感悟與觀察;注重藝術創造來源與自然生活也。
很明顯劉俊京在這方面作到了。對於題材的選擇與現實生活的感悟,劉俊京先生有自己的個人筆墨以及運用審美意識的趨向;他用筆靈活灑脫也,他的畫清新而明快也;注重點,線,面,色創造了自己的大寫意畫體系:創造性是在原始的中表現出大自然極富生命力的展示--審美取向可謂是大新嘗試:尤其筆墨,等技法的運用。講求以書入畫,書寫性情,書寫傳統之;劉俊京先生錘鍊了筆墨,純化了繪畫物象,強化意趣;妙在具象與造型個性變化,其筆下花卉等等畫面給人清新幽雅;給人以詩情般的韻味。他的畫有一種墨氣淋漓的自如以及心靈與創造情感的激蕩也;板橋道人云:我胸中有十萬竿;一時飛做淋漓墨;為鳳為龍上九天;染片雲霞看新綠,真實的道出了繪畫創造貴在寫心也。
在構圖上,劉俊京先生延伸了傳統寫意花鳥畫的章法與構成之;劉俊京先生善於截取自然中的片段,採用齊白石,吳昌碩,八大等大家的傳統等技法,增強了畫面的層次感,空間感--和傳統的花鳥更豐富了。水墨的交融以及書法線條的變化,使筆下花卉以等等物象形成了水色交融,畫面充滿了生機。
劉俊京先生的畫畫面注重各種對比;用簡約筆墨表現出明快的感覺;善於用單純的墨色融合與點染提高畫面的視覺感。用筆穿插自如,注重空靈;以及意象的表達;花卉,枝葉,為劉俊京先生的繪畫世界增加了活力。從花鳥畫創造時間角度看--劉俊京先生的大寫意繪畫畫無疑一掃‘落花無言,人淡如菊。的簡單情調;更多展示的是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審美觀。劉俊京先生喜歡傳統的審美意識是極為難得的,這樣的精神是內在與大自然的恩賜,也是畫家之劉俊京先生追求的是相通的,只有八大山人,齊白石的等國畫大師的寫意作品中能感受到久違的傳統寫意精神:劉俊京先生在傳統基礎中開拓新的寫意新個性才是寫意精神真實的延伸對於一個藝術家而言,創造出新的風格,畫外功夫更具挑戰性。弘一法師云:“應使文藝以人傳,不可人以文藝傳。”可謂道出了藝術創造難的真諦。
對劉俊京先生書畫文理論皆通也而言:花鳥畫的各種技法運用已經極其熟練,同時用筆用墨用色靈活多變,不居於章法。看扇面畫面的布局,善於變化,看劉俊京先生的畫,更多的是清麗與明快的感覺;所刻畫的花卉或寧靜,或因素歡快,或交織,但是用筆用色很簡約,下筆果斷,傳遞的是一種種安靜;歡快的情調,賦予了花兒人性化的情感因素--很明顯能感覺到一種歡欣,高昂向上,生機茂盛的感覺-,-其畫更給人一種真實的自然體驗。以書法入畫面,注重墨的變化,注重行筆的快慢;極具沸騰激蕩的雄強氣勢,善於用色與墨來表現花卉的生命感與花卉的個性-對花卉的描繪注重了水墨與色彩的交融,也注意了色彩的冷暖變化,傳統筆墨與現代意識創造的靈活運用,注重虛實結合,墨色的對比,點線面的結合,水與色的衝撞中誕生出有色彩,有視覺感,有痛快明麗的寫意花卉作品此乃逸品也。
藝術的生命在與創造,藝術是無邊的世界;尤其是寫意花鳥畫,必須用畢生去積累學習。在創造。陳子庄云:“為人要善於悟理,則畫自然會更好。”實質就是一個藝術家思想,品格,和學養達到的境界,這也是之劉俊京先生一直追求的大寫意畫境界。
劉俊京先生的繪畫世界是自由,奔放,靈動,流暢的的筆墨表達心中的感受與心態的釋放;是抒情的;是詩意化的;是充滿激情的。劉俊京先生總善於從大自然中選擇到一種繪畫語言形式表達出歡快,跳躍,清新的生命元素,構制出一副副讓人遐想,讓人心動的情感之作。所謂寫意,實質也是一種文化與精神也,自然書法與繪畫的融合;豪情奔放,揮灑自如的韻味可以直接感受到也;自然畫與其書法提款的相互融合無疑增加了繪畫的文人趣味也,此乃寫意精神的回歸也。劉俊京先生的畫時間始終是以寧靜的心態對待自己的藝術和未來的。對與寫意畫而言:劉俊京先生一直有自己很清醒的認識:寫意畫本身就具有極其悠久的歷史,即使在新的時代,也不能放棄傳統的東西。因為寫意畫本身就有很優秀。值得大家自豪的地方,因為它是民族性的。古人畫論云:世人止知吾落筆作畫,卻不知畫非易事。莊子說畫史“解衣盤礴”,此真得畫家之法。人須養得胸中寬快,意思悅適,如所謂易直子諒,油然之心生,陳先生對畫道感悟極深刻也把情感寄託與扇面之間,乃方寸之妙哉呼;
9張
劉俊京篆書作品
綜合篇
總而言之,劉俊京先生大寫意畫乃和諧自然,平和清新,寧靜舒暢的世界,惟有自然同生命感悟,惟有藝術與生命同在,一花一葉,藝才更有生命,才更有一絲絲秋的清爽,一陣陣秋的呼喚也,畫到心醉,情到落筆的時刻,流動的是文墨的暗香;是一麴生命的讚歌,是一種大自然與情感共融的交響曲;秋之金黃的清涼;冬之雪白的飛舞;春之綠色的吹拂;夏之荷花的多彩,一切的一切,隨著時間的推移;四季山花雖然在不斷的變化著;但是都無法割捨他那份對時代藝術家真性情的寄託也;古之畫論日:“仰則觀物象於天之與地,與地之相宜,近取真情為之,遠取諸物與真性情也,始作寫心,以通心神之本真,以揮自然之真情也。--那實質就是劉俊京先生藝術創造的意義之一吧詩一首祝展覽
意丹意青抒真情,俊秀靈韻蘊文篇。
憶花憶景創意境,京山酣墨灑嵌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