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龍泉河的結果 展開

龍泉河

小清河支流塌河支流陽河的支流

舊志稱靈泉河。

西源舊志稱滑石溝(畫十溝),出青州市何官鎮褚馬庄村西;東源舊志稱福水河,出青州市何官鎮苗家莊村西。兩源在青州市何官鎮楊家營村北匯合,稱雙龍河。再北流入青州市何官鎮北部,在雙河村北、張高村南與發源於張家河的龍泉河匯合北流入壽光境。1986 年版“青州市地圖”稱此河為躍龍河,誤。

河流概述


龍泉河系小清河流域 塌河(亦名漏溝)水系陽河支流,於壽光市台頭鎮傅家莊南匯入陽河,在青州市境內流域面積為50.9平方公里,市境內長度為15.0公里,河床寬6-7米,比降1/700,最大流量為117立方米/秒。
龍泉河
龍泉河
舊稱靈泉河,后演稱今名。東源青州市何官鎮李馬庄西,舊時在張家窯(即今張河村)兩岸,百泉並出,為居民祈雨處,河名或因泉水而得名。另有兩源出自原青州市徐集鄉(曾屬口埠鎮,今屬何官鎮)境內:一在褚馬庄南,舊稱滑石溝;一在苗家莊村西,舊稱福水河。兩源自南向北,在青州市何官鎮楊家營村北合流,在張高村與東源二水相匯,北入壽光市境,於台頭鎮傅家莊南匯入陽河。

古志記載


清光緒《益都縣圖志》載:靈泉河,南源出於益都之仙人谷,由王母宮、徐家集入壽光界,又北經臧台之東麓,又北至張家窯,匯而為池,兩崖百泉並出,為居民禱雨處,又北與陽水合流,入清水泊。(《壽光縣誌》 按:此水,似即茅津水也。王母宮、徐家集皆茅津河經歷之處。仙人谷,或即今之神仙溝。茅津南源,據圖,出城北任七里庄,即神仙溝入溝之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