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鱗菜

魚鱗菜

魚鱗菜,中藥名。為菊科植物百能葳Blainvillea acmella (L.) Phillipson的全草。分佈於廣東、海南、廣西及沿海島嶼、雲南等地。具有疏風清熱,止咳之功效。常用於感冒發熱,肺虛癆嗽,咯血,扭挫傷。

入葯部位


全草。

性味


味甘、辛,性涼。

歸經


歸肺、肝經。

功效


疏風清熱,止咳。

主治


感冒發熱,肺虛癆嗽,咯血,扭挫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搗敷。

採集加工


春夏季採收。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百能葳,又名異芒菊、假麥菜草。一年生草本。莖直立,高40-60厘米,基部徑約3毫米,多分枝,下部分枝對生,上部分枝互生,具細溝紋,稍被開展的柔毛,節間長7-11厘米。下部莖葉對生,有長達1厘米的柄,葉片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連葉柄長4-7厘米,寬2-3厘米,基部楔形,頂端漸尖,邊緣有疏鋸齒,兩面被硬糙毛,離基三出脈或有時於中脈中上部有1-2對細脈,網脈不明顯;上部葉較小,通常互生,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長2-3厘米,寬1.3-1.5厘米,基部常圓形。頭狀花序腋生和頂生,徑約1厘米;花序梗細弱,長15-40毫米,被稍開展的糙毛,總苞片近2層,外層葉質,綠色,卵狀長圓形,長約6毫米,頂端短尖或有時鈍,背面密被基部粗腫的糙毛,內層卵狀長圓形至長圓狀線形,長約5毫米,頂端尖,被疏毛。托片長圓狀披針形,長約5毫米,頂端具芒尖,上端背面被毛。舌狀花1層,黃色或黃白色,舌片短,長約3毫米,寬約2毫米,頂端2-4齒裂。管狀花鐘形,檐部稍擴大5齒裂,裂片卵狀漸尖,被疏毛。雌花瘦果3棱形,長約4毫米,兩性花瘦果扁壓,長約5毫米,全部瘦果乾時淺黑色,頂端稍縮小,被密毛。冠毛短,不等長,2-5個刺芒狀,基部連合。花期4-6月。

生長環境


生於疏林中或山頂斜坡草地上。分佈於廣東、海南、廣西及沿海島嶼、雲南等地。

性狀鑒別


莖分枝,被毛或近無毛。葉對生或有時上部互生,卵形至狹卵形,基部寬楔形,葉緣有鋸齒,兩面被糙毛,脈基生3出。頭狀花序頂生或腋生;總苞片短圓形,草質,有毛;花黃棕色,舌狀花1層,捲縮;管狀花先端5裂。氣微,味微苦。

相關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用於肺結核咯血、感冒。外用治扭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