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蘇里鳴螽
烏蘇里鳴螽
體形很像小蟈蟈,但比蟈蟈身材瘦,而前翅與后翅長得多,又有些像蝗蟲螞蚱。前翅發達,其頂端明顯超過後足脛節的端部,后翅幾乎與前翅等長。
吱啦子生於北方乾旱區,生命力很強,一般放於籠內,飼養方法與蟈蟈同,耐乾旱,雜食性。
烏蘇里鳴螽生長在北方,成蟲出現早於蟈蟈,一般在5—6月就可羽化為成蟲,能飛善鳴,一年一代,以卵越冬,主要為植食性,也有肉食性行為,對農作物危害不大,喜食瓜類及桃子,在草原上可捕食蝗蟲。地理分佈 在烏蘇里江流域,中國的北方、華北、河北、山東、內蒙古、陝西、俄羅斯遠東。
烏蘇里江流域,中國的北方、華北、河北、山東、內蒙古、陝西;俄羅斯遠東。
體形很像小蟈蟈,但比蟈蟈身材瘦,而前翅與后翅長得多,又有些像蝗蟲螞蚱。能飛翔又能用前翅相摩擦嗚叫,故有叫螞蚱之稱。體軀呈縱扁柱狀,頭較小,顏面垂直,有複眼一對,觸角絲狀細長,約為體長的1到工.5倍。前足脛節有聽器,前翅前部具發音器——音銼和刮器,前翅狹長,前緣向下方傾斜,前翅側區呈綠色,有褐色斑與條帶。在綠色或褐色吱啦子中又都有前翅略長與略短者兩種類型。雄蟲體長32—35毫米,雌蟲33~38毫米;雄蟲前翅長27—33毫米,雌蟲前翅長2—36毫米。體通常黃綠或黃褐色,前翅多具褐色斑點。觸角著生於複眼間,近後頭而遠離唇基縫。頭頂寬圓,其寬約為複眼間寬帥一半。前胸背板平坦,具不明顯的前橫溝,前胸腹板具2小刺。前翅發達,其頂端明顯超過後足脛節的端部,后翅幾乎與前翅等長。前足基節具明顯的刺,脛節鼓膜器在內、外緣呈狹縫狀,背面具一外端刺。各足第一二跗節側面具縱溝,後足第一跗節下側具墊片。雄性肛上板端部圓弧狀,雄性肛上板端部鈍圓。雄性尾須基部較寬,近中部具一較大內齒,端部之半很窄,雌性尾須呈長圓錐狀。雄性下生殖板后緣中央具三角狀凹口,尾針呈長圓柱狀;雌性下生殖板后緣中央具寬圓形凹口,產卵板較長,略向下彎曲。
吱啦子是我國北方能飛善鳴的一種北方鳴蟲,很早就為人們發現,明清到現在北京、天津、保定、承德等地都有人養吱啦子,但規模與人數遠不如養蟈蟈。北方5—6月份就有農民進城來賣,冒充蟈蟈。因為北方山區平原蟈蟈產地早期捉到者多為吱啦子。形似蟈蟈而叫聲與蟈蟈不同,鳴聲細直而單調,但亦能點綴夏天氣氛。吱啦子選擇也應選個大體壯、須全、色艷,鳴聲洪亮者為佳,顏色上也有碧綠、嫩綠、黃褐、紅褐之分,以碧綠與紫紅為貴。吱啦子生於北方乾旱區,生命力很強,一般放於籠內,飼養方法與蟈蟈同,耐乾旱,雜食性。很容易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