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陽路

汾陽路

汾陽路,在1902年-1943年之間稱為畢勛路(Route Pichon),是上海法租界的一條街道。大體呈南北走向,北起淮海中路,南至岳陽路,全長815米。由於上海眼耳鼻喉科醫院人員進出過多,造成道路擁擠,汾陽路(太原路至岳陽路)已經由雙向行駛,改為由西向東單向行駛。

歷史


1902年,上海法租界公董局越界修築,以法國駐華公使名命名。1914年上海法租界大擴展時划入界內。1943年汪精衛政府接收上海法租界,將其以山西省地名改名為汾陽路。沿路為住宅區。

交匯道路


霞飛路(今淮海中路)
辣斐德路(今復興中路
台拉斯脫路(今太原路)
祁齊路(今岳陽路)

沿路近代建築


汾陽路
汾陽路
9弄3號,住宅(海關俱樂部)
20號,猶太俱樂部(上海音樂學院禮堂辦公樓)、花園住宅(比利時領館專家樓)
45號,海關稅務司住房(海關專科學校辦公樓)
79號,住宅(上海市工藝美術研究所)
83號10號樓,猶太醫院(上海眼耳鼻喉科醫院)
150號,白崇禧故居(寶萊納餐廳,仙熾軒日式餐廳)
152-154號、156-158號,並立花園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