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沙村

江西省景德鎮市浮梁縣王港鄉高沙村

高沙村歸景德鎮市浮梁縣王港鄉管理、邊上有圳口村、城北社區,英才輩出,人勤物豐,茂林成蔭,地處要塞。村內企業:針織廠、絲棉廠主要農產品:無花果、木瓜、栗子、山藥、黃豆、西蘭花、桃子村內資源:鈣長石、銀、鋁、花崗岩、鎂煤村裡單位:高沙村糧站、高沙村信用社

經濟建設


2005年下半年以來,高沙村民充分利用城鎮化加快發展的有利機遇,積極發展花卉苗木草皮生產,面積不斷擴大,到2008年初,全村已發展花卉、苗木、草皮500餘宙,每畝的經濟效益是種糧食的5—10倍。
2007年,該村千畝楊梅園已經掛果,開始產生經濟效益;200畝有機蔬菜,市場前景良好。2008年初,該村積極引導群眾擴大種植規模,並積極申報省級科普示範村,充分利用新的農業科技成果,提高蔬、果業的經濟效益,使之真正成為一項富民工程。高沙村還充分利用近郊優勢和工業退市進郊的機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先後引進陶瓷企業6家。截止到2008年1月,全村企業已達到9家,2007年工業產值2100餘萬元,安置勞動力就業300餘人,通過農業產業化的調整,高沙村的工業、果業、花卉、苗木、運輸業得到了快速發展,農民收入結構發生了質的變化,收入中的80%來自非傳統農業。

新農村


2005年下半年以來,高沙村先後有5個自然村被列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村,有3個是全省第一批試點,其中小塘塢村被列為全省新農村建設示範點,高沙村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全縣、全市乃至全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積累了有益的經驗。
該村對全村的各自然村按照已有自然條件和2006年後發展方向進行科學規劃,既尊重歷史,不搞大拆大建,又力求做到科學合理、美觀實用,使每個自然村成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獨具特色的新農村。同時大力開展村莊環境整治工作,廣泛開展“三清六改”,通過“三清六改”使各村莊的基礎設施更趨完善,村容村貌得到很好的改觀,做到戶戶通了水泥路,家家用上自來水,9096戶以上的家庭建起了乾淨衛生的三格式廁所,三分之一的農戶建起了沼氣池,50%以上的家庭添置了太陽能熱水器或燃氣熱水器,電話(手機)普及率達90%以上,村中綠化、美化、亮化工程得到實施,基本實現了路邊有樹、村中有景、庭院有花、房中整潔、廚廁衛生的目標。群眾的生活質量大幅地提高,城裡的遊客參觀后感嘆“這樣的農村比城裡好!”。

社會文化


為了讓農民有更好的休閑場所,2006年,經村、組多方努力,投入十幾萬元建成了240平方米的社區大樓,添置了圖書、棋牌、球桌、電腦、音響等文化娛樂設施,社區活動條件得到改善,群眾生產之餘紛紛到社區參加活動,娛樂心身,加強溝通,增進友誼,促進了農村和諧。

文明建設


2005年以來,高沙村兩委班子把精神文明創建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在省級精神文明單位602直升飛機研究所的幫扶下,黨員帶頭垂範,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在全村營造濃厚的精神文明創建氛圍。
村小組成立理事會管理村小組各項事務,社區成立了志願者協會,協會內設立社會救助站、衛生環境監管站、民間糾紛調解站、文體恬動聯絡站、公益事業服務站,通過群眾組織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大家互相幫助相互監督共同提高,使精神文明建設成為群眾的自覺行動。
為打造好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平台,高沙村積極開展“文明信用農戶”、 “美德在農家”、 “十好家庭標兵戶”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評活動。2006年全村評出“文明信用農戶”36戶,達到10%;“十好家庭標兵戶”38戶,超過10%。通過創評活動,村民的道德素質和文明程度得到了較大的提高,小塘塢村的董君一家,四世同堂,三代都是普通黨員,在生活中和諧相處,在工作中服務群眾,在新農村建設中一家四代齊上陣,在村裡被傳為佳話,為此,也被縣婦聯評為“五好家庭”。
通過精神文明創建活動,2006年以來,該村無打架鬥毆和刑事案件發生,治安狀況良好,家庭和睦團結,鄰里互助互愛,婚育新風進組入戶。打牌賭博的少了,勤勞致富的多了;搞封建迷信的少了,尊重科學和學習生產技術的多了;鄰里糾紛少,團結互助的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