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守門人的結果 展開

守門人

專業辭彙

守門人是一種理論的代稱,它是盧因在1947年提出來的,信息總是沿著包含有‘門區’的某些渠道流動,在那裡,或是根據公正無私的規定,或是根據‘守門人’的個人意見,對信息或是商品是否被允許進入渠道或是繼續在渠道里流動作出決定。”⑵傳播學大師施拉姆(W.Schramm)在論及“守門人”的時候也指出,從發送者到最終的接收者之間,被淘汰的內容可能是數量巨大的。

作者介紹


盧因(Lewin)在1947年提出“守門人”(或“把關人”The Gatekeeper Theory)理論

概念分析


由此可見,“守門”首先是一種對於可進入下一傳播渠道信息的選擇權。在當前的海量新聞中,新聞選擇的問題更是被突出。海量新聞的客觀事實對於傳播來說,如同技術上的雙刃劍,一方面,人們的確可以面對更多的信息,但另一方面,受眾用於從媒介上了解信息的時間不會隨著新聞的海量增加而不斷延長,反而面臨兩個困境:一是大量的信息可能會使真正對受眾有用的信息淹沒其中,使受眾不知所措。二是在海量新聞中,很多新聞真假難辨,即便源於同一真實事實的新聞,其構成的質量也是良莠不齊。因此如今“守門人”對於新聞選擇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傳播者“守門人”作用不是簡單地在降低,而是正在改變其作用方式。

類似概念


李普曼(Walter Lippman)有一個“探照燈”(1922)的隱喻。在李普曼看來,媒介像是探照燈(search light),燈照到哪裡,人們就關注到哪裡。李普曼的這個隱喻是在論及“議題設置”的時候提出的⑶(當時“守門人”理論尚未提出),但是如果撇去這個隱喻中“槍彈論”的痕迹,倒是說明了海量新聞背景下,“守門人”作用新的生成方式。“守門人”對於新聞的選擇,不再是決定新聞對於受眾可知還是不可知,而是依靠傳統媒介良好的聲譽和新聞價值發掘、製作、傳遞的專業能力,完成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工作。提示受眾在漫無邊際的新聞中值得特別注意的內容,這也是現代社會職業分工的體現。在海量新聞背景下,這種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海量新聞可能使受眾迷失在新聞獲知充裕的假象中,實際上,海量新聞可能使受眾在與媒介接觸的有限時間中,有用新聞獲得的效率降低甚至是喪失。從這個角度說,海量新聞背景下,傳統媒介為受眾關注焦點劃定的“守門”作用,與傳統模式下“守門”作用的發揮具有對等的重要性。“議題設置”理論中這個探照燈隱喻對於“守門人”理解的幫助,從施拉姆這裡也可以找到根據,施拉姆認為:“議題設置的理論是基於兩個觀點:即各種媒介是報道世界上的新聞必不可少的守門人,其次,人們經常感到需要對複雜的政治世界為他們指出方向,這就是說,守門人幫助他們決定那些超出他們有限感受的哪些事件和哪些問題,是值得關心和加以注意的。”⑷當然在海量新聞的背景下,媒介的這種指引不僅僅局限在政治領域,而是包含生活的各個方面。
傳播者在海量新聞背景下此種“守門”作用,是享有聲望的傳統媒介和新聞網站吸引大量受眾的重要原因,也是一些文摘類和新聞摘要類的媒介依舊有眾多讀者的重要原因。在傳播者、媒介、受眾這三個守門層次上,傳播者的“守門”主要完成“社會規範”對新聞事件控制,以及凝聚公眾對於社會公共問題注意力的作用。

概念延伸


媒介作為“守門人”
傳播學中的媒介具有雙重含義,一是指信息傳遞的載體,渠道或技術手段;二是指從事信息採集,加工製作和傳播的社會組織。前文已述,除特別指明,本文的媒介特指信息傳遞的載體、渠道或技術手段。媒介作為守門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基於網際網路的傳播,媒介以一種新的方式控制新聞是否進入下一個傳播通道,完成“守門人”職責。同時網路上的新聞是海量新聞的重要構成,多媒體也被認為是整合其他媒體的一種新媒體,所以本文以網路傳播為例來討論媒介作為“守門人”的新聞選擇。
媒介已經成為網路新聞選擇的重要“守門人”,它在很大程度上控制著新聞是否能夠進入下一個傳播渠道,是否能夠最終達到受眾。“用戶傾向藉助於內植在電腦界面中的用戶模式(user models),在網上選擇要消費的內容,這樣能使得他們在大量的新聞中定製限定數量的新聞。”⑸即便不是使用用戶模式,用戶也習慣用關鍵字檢索的方法在搜索引擎中找尋新聞;同時一些在線新聞服務提供者,可能也是由電腦來完成工作。“有一些在線新聞服務,比如美國在線上的《紐約時報》,就是以《紐約時報》的編輯人員作為所有新聞的新聞源。而《聖荷西信使報》(San Jose Mercury News)則是讓電腦來完成每日新聞的選擇工作。”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