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酸

吐酸

凡酸水由胃中上泛,若隨即咽下者,稱為吞酸;不咽下而吐出者,則稱吐酸。一般地說,吐酸是泛吐酸水的癥狀,常與胃痛兼見,但亦可單獨出現。常見於西醫的消化性潰瘍病、慢性胃炎和消化不良等。

簡介


● 英文名稱:Acid Vomiting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臨床分科—內科

古籍摘選


● 諸嘔吐酸,暴注下迫,皆屬於熱。(《素問·至真要大論》)

名詞解釋


● 以泛吐酸水為主要表現的疾病。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胃中酸水上泛,若隨即咽下則稱為吞酸;若從口中吐出,則稱為吐酸。吐酸多與胃痛並見。

疾病特點

● 以泛吐酸水為主要表現。
● 常伴氣悶飽脹,噯氣腐臭等癥狀。

病因病機

● 導致吐酸的主要病因有情志不調、飲食不節、外感風寒等。
● 吐酸的病機主要是肝氣鬱滯化熱、外寒犯胃或脾胃虛弱、食滯胃脘導致的肝氣橫逆,邪犯肺胃,氣機失和。

現代醫學範疇

● 現代醫學的胃食管反流、胃酸分泌過多症可參照本病進行辨證論治。

治則治法

● 治宜泄肝清火或溫養脾胃,並可適當加入海螵蛸、煅瓦楞子等制酸葯。

預防調護

● 生活方式的改變是預防和治療此病的基本措施。
● 患者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少吃多餐;避免睡前3小時飽食,減少夜間胃內容物、降低胃內壓,防止夜間反流;戒煙、戒酒;巧克力和咖啡等食物會降低賁門括約肌壓力,宜適當限制進食。
● 過度肥胖者會因為腹壓增大而導致胃食管反流,所以這類人應避免攝入高脂肪食物,並減輕體重。
● 嚴重反流患者可以抬高床頭15~20厘米,這樣可在睡眠時利用重力作用加強酸清除能力,減少夜間反流。
● 患者在生活中應盡量避免持續性增加腹壓的各種姿勢,包括穿緊身衣及束緊腰帶等。
● 保持樂觀的心情,盡量避免焦慮、悲傷等負面情緒。
● 季節變化時及時增加衣物,避免著涼。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張伯禮,吳勉華。中醫內科學。新世紀第四版。北京:北京中醫藥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