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舞蹈學院中國民族民間舞系
北京舞蹈學院中國民族民間舞系
北京舞蹈學院中國民族民間舞系北京舞蹈學院1954年成立的民間舞蹈系,盛婕、彭松等前輩第一次將民族民間舞納入了專業舞蹈教育的殿堂;80年代開始,以許淑媖教授為首的舞蹈教育家們重新整理教材,將“元素教學法”引入課堂,使教材更具代表性、訓練性、系統性。
1984年第一批教育系本科學生畢業;1987年中國民間舞系成立;2001年更名為中國民族民間舞系;2003年第一批碩士研究生入學。
今天,本系作為學院的重點學科,不僅擁有一批德高望重的校內外民族舞蹈專家,還擁有在職教授潘志濤、賈美娜、明文軍、高度、趙鐵春、郭磊,副教授韓萍、田露、周萍、黃奕華、於曉雪、韓賢傑、張曉梅,以及一批經驗豐富的講師、教師和一支獨具特色的民樂隊。
近年來,本系在學院的大力支持下,在學科建設中不斷開拓進取,取得了驕人的成績,2007年,被北京教委評為“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
學科專業定位:以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本體為特色,以表演專業為品牌,以表教專業為重點。
人才培養定位:中國民族民間舞本科(表演和表教兩個專業)教育,為國家培養具有較高文化素質的中國民族民間舞(舞劇)演員、優秀的表演尖子人才和表教人才。
辦系思路:傳播民族舞蹈文化、研究民族舞蹈教育規律、培養優秀中國民族民間舞蹈尖子人才。
治系理念:團結協作、服務為先、科學管理、追求卓越。
執教理念: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品德高尚,嚴謹治學。
特色理念:海納百川、自成一脈。凸顯具有中國民族地域特色的舞蹈職業化品牌教育。
文化理念:傳承民族文化、傳播民族舞蹈。
新時期,本系在研究教學領域的前沿問題、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不斷創新和發展,逐漸形成了自身獨立的文化品格和學術追求。
在中國民族民間舞原生型態——教學——編創“三點一線”的關係中,本系既尊重中國民族民間舞在不同時空狀態下動態風格和表現形式的獨特性,又強調貫穿任何時空狀態中民族審美的同一性。三個空間點的縱向發展和一條橫線的層層遞進是本學科獨具特色的教育理論框架。它既有學術意義上的深度,又有學術層面上的兼容。這在全國高等院校中國民族民間舞的教學與科研中具有開創性的示範意義。
本系具有全國最豐富的民族民間舞蹈教材資源。包含了漢(東北秧歌、山東秧歌、安徽花鼓燈、雲南花燈)、傣、藏、蒙、維、朝等多民族各地區的舞蹈教材,這為民族民間舞學科的基礎教學、編創素材和科研工作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五十多年來,中國民族民間舞學科人才輩出、成果豐厚。近年來,中國民族民間舞系先後培養出大批優秀的畢業生,他們正成為中國當代民族舞蹈事業的新生力量。
本系近幾年在中國民族民間舞藝術創作上取得了引人矚目的成績,尤其是1990年《鄉舞鄉情》、1991年《獻給俺爹娘》、1994年《小白鷺之夜》、1996年《我們一同走過》、1998年《泱泱大歌》、2001年《這一季 這一刻》、2003年《田野報告》、2004年《大地之舞》、2005年《格桑花開》、2006年《火漾情懷》等幾台主題舞蹈晚會,贏得了國內外舞蹈同行的一致讚揚,其中的舞蹈作品久演不衰。這些晚會中的作品因其自身對中國民族民間舞蹈藝術獨特的探索方式,以及民族化、本土化、多元化、舞台藝術化的做法,成為當代中國民族民間舞藝術創作和發展的標識,由此樹立並確定了本系在中外舞蹈界的教學、創作、表演及研究中獨樹一幟的形象和中心地位。
本學科的綜合優勢已經使之成為中國民族民間舞高級人才的培養基地,優秀作品的創作基地,傳統資源的搶救、保護和研究基地,民族民間舞蹈文化的傳播基地。
我們相信,在全系師生的共同努力下,中國民族民間舞系一定會勇創佳績,為中國民族民間舞事業的傳承與發展再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