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淋

五淋

五淋是對中醫淋證的分型,歷代醫家對其看法略有不一,較為常用的為《醫部全錄·淋》中五淋,即血淋、石淋、氣淋、膏淋、勞淋。現代中醫學者綜合前人對淋證的論述,現在將淋證分成六種症型進行辨證論治。

概念


指五種淋症。
1、指石淋、氣淋、膏淋、勞淋、熱淋。見《外台秘要》卷二十七。
2、指冷淋、熱淋、膏淋、血淋、石淋。見《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二。
3、指血淋、石淋、氣淋、膏淋、勞淋。見《醫部全錄·淋》。
4、《醫學綱目·肝膽部》:“治五種淋疾,氣淋、熱淋、勞淋、石淋,及小便不通。”

解讀


五淋是對淋證的分類,歷代醫家在細節上有些許出入,但對淋證的認識還是比較一致。淋證是指小便頻數短澀,淋瀝刺痛,小腹拘急引痛為癥狀的病證。現代中醫學者綜合前人對淋證的看法,將淋證分為六種症型,來進行辨證論治。

中醫應用


一、病因
1、外感濕熱
因下陰不潔,穢濁之邪從下侵入機體,上犯膀胱,或由小腸邪熱、心經火熱、下肢丹毒等它臟外感之熱邪傳入膀胱,發為淋證。
2、飲食不節
多食辛熱肥甘,或嗜酒太過,脾胃運化失常,積濕生熱,下注膀胱,發為淋證。
3、情志失調
情志不遂,肝氣鬱結,膀胱氣滯,或氣鬱化火,氣火郁於膀胱,導致淋證。
4、稟賦不足或勞傷久病
稟賦不足,腎與膀胱先天畸形,或久病纏身,勞傷過度,房事不節,多產多育,或久淋不愈,耗傷正氣,或妊娠、產後脾腎氣虛,膀胱容易感受外邪,而致本病。
二、病機
淋證的病位在膀胱與腎,與肝脾相關。
基本病機為濕熱蘊結下焦,腎與膀胱氣化不利。病理因素主要為濕熱之邪。
病理性質有實、有虛,且每見虛實夾雜之證。
病理演變:初起多屬實證。淋久濕熱傷正,每致脾腎兩虛,由實轉虛。如邪氣未盡,正氣漸傷,或虛體受邪,則成虛實夾雜之證。
三、治療原則
實則清利、虛則補益為淋證的基本治則。實證以膀胱濕熱為主者,治宜清熱利濕;以熱灼血絡為主者,治以涼血止血;以砂石結聚為主者,治以通淋排石;以氣滯不利為主者,治以利氣疏導。虛證以脾虛為主者,治以健脾益氣;以腎虛為主者,治宜補虛益腎。同時正確掌握標本緩急,在淋證治療中尤為重要。對虛實夾雜者,又當通補兼施,審其主次緩急,兼顧治療。
四、辨證論治
1、熱淋
癥狀:小便頻數短澀,灼熱刺痛,溺色黃赤,少腹拘急脹痛,或有寒熱、口苦、嘔惡,或有腰痛拒按,或有大便秘結,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利濕通淋。
方葯:八正散加減。
常用藥:瞿麥、扁蓄、車前子、滑石、萆薢、大黃、黃柏、蒲公英、紫花地丁。
2、石淋
癥狀:尿中夾砂石,排尿澀痛,或排尿時突然中斷,尿道窘迫疼痛,少腹拘急,往往突發一側腰腹絞痛難忍,甚則牽及外陰,尿中帶血,舌紅,苔薄黃,脈弦或帶數。若病久砂石不去,可伴見面色少華,精神萎頓,少氣乏力,舌淡邊有齒印,脈細而弱;或腰腹隱痛,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細帶數。
治法:清熱利濕,排石通淋。
方葯:石葦散加減。
常用藥:瞿麥、扁蓄、通草、滑石、金錢草、海金砂、雞內金、石葦、穿山甲、虎杖、王不留行、牛膝、青皮、烏葯、沉香。
3、血淋
癥狀:小便熱澀刺痛,尿色深紅,或夾有血塊,疼痛滿急加劇,或見心煩,舌尖紅,苔黃,脈滑數。
治法:清熱通淋,涼血止血。
方葯:小薊飲子加減。
常用藥:小薊、生地黃、白茅根、旱蓮草、生草梢、山梔、滑石、當歸、蒲黃、土大黃、三七、馬鞭草。
4、氣淋
癥狀:郁怒之後,小便澀滯,淋瀝不宣,少腹脹滿疼痛,苔薄白,脈弦。
治法:理氣疏導,通淋利尿。
方葯:沉香散加減。
常用藥:沉香、青皮、烏葯、香附、石韋、滑石、冬葵子、車前子。
5、膏淋
癥狀:小便混濁乳白或如米泔水,上有浮油,置之沉澱,或伴有絮狀凝塊物,或混有血液、血塊,尿道熱澀疼痛,尿時阻塞不暢,口乾,苔黃膩,舌質紅,脈濡數。
治法:清熱利濕,分清泄濁。
方葯:程氏萆薢分清飲加減。
常用藥:萆薢、石菖蒲、黃柏、車前子、飛廉、水蜈蚣、向日葵心、蓮子心、連翹心、丹皮、燈芯。
6、勞淋
癥狀:小便不甚赤澀,溺痛不甚,但淋瀝不已,時作時止,遇勞即發,腰膝酸軟,神疲乏力,病程纏綿,舌質淡,脈細弱。
治法:補脾益腎。
方葯:無比山藥丸加減。
常用藥:黨參、黃芪、淮山藥、蓮子肉、茯苓、薏苡仁、澤瀉、扁豆衣、山茱萸、菟絲子、芡實、金櫻子、煅牡蠣。
五、其他治療
針灸治療
主穴:中極、膀胱俞、陰陵泉
配穴:熱淋加委中、行間;石淋加秩邊、委陽;氣淋實證加肝俞、太沖、期門;氣淋虛證取陰陵泉加氣海、足三里、脾俞;血淋實證加委中、三陰交、血海、膈俞;血淋虛證去陰陵泉加太溪、復溜、三陰交、膈俞、腎俞;膏淋實證加委中、三陰交;膏淋虛證去陰陵泉加氣海、腎俞、三陰交;勞淋去陰陵泉加關元、腎俞、脾俞、足三里、三陰交。
操作:實證針用瀉法;虛證針用補法;氣海、腎俞、關元加灸。
六、轉歸預后
各種淋證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繫。表現在轉歸上,首先是虛實之間的轉化,如實證的熱淋、血淋、氣淋、可轉化為虛證的勞淋。反之,虛證的勞淋,亦可能兼夾實證的熱淋、血淋、氣淋。而當濕熱未盡,正氣已傷,處於實證向虛證的移行階段,則表現為虛實夾雜證候。其次是某些淋證間的相互轉換或同時並見。前者如熱淋轉為血淋,熱淋也可誘發石淋。後者如在石淋的基礎上,再發生熱淋、血淋,或膏淋併發熱淋、血淋等。在虛證淋證的各種證型之間,則可表現為彼此參差互見,損及多髒的現象。
淋證的預后往往與其類型及病情輕重有關。初起者,病情尚輕,治療得當,多易治癒。但熱淋、血淋有時可發生熱毒入血,出現高熱神昏等重篤證候。若病久不愈,或反覆發作,不但可轉為勞淋,甚則轉變成水腫、癃閉、關格等證,或腎虛肝旺,成為頭痛、眩暈。石淋因結石過大,阻塞水道亦可成水腫、癃閉、關格等證。膏淋日久不愈,精微外泄,可致消瘦乏力,氣血大虧,終成虛勞病證。
七、預防調護
1、注意外陰清潔,不憋尿,多飲水,每2~3小時排尿一次,房事後即行排尿,防止穢濁之邪從下陰上犯膀胱。婦女在月經期、妊娠期,產後更應注意外陰衛生,以免虛體受邪。
2、養成良好的飲食起居習慣,飲食宜清淡,忌肥膩辛辣酒醇之品。
3、避免縱慾過度,保持心情舒暢,以提高機體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