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萍蓬草的結果 展開

萍蓬草

中藥

睡蓮科萍蓬草屬萍蓬草(Nuphar pumilum (Timm.)DC.),以根狀莖入葯。秋季採摘,洗擦後去皮曝蒸,搗碎取米可以做成粥飯吃。。生於池沼、河湖淺水中。分佈於黑龍江、吉林、江蘇、浙江、江西、廣東等省,西至新疆。味甘,性寒。具有退虛熱、除蒸止汗、止咳、止血、祛瘀調經的功效。常用於癆熱、骨蒸、盜汗、肺結核咳嗽、神經衰弱、月經不調、刀傷等病證。

入葯部位


根狀莖。

性味


甘,寒。

功效


退虛熱,除蒸止汗,止咳,止血,祛瘀調經。

主治


癆熱,骨蒸,盜汗,肺結核咳嗽,神經衰弱,月經不調,刀傷等病證。

用法用量


9~15克。

採集加工


秋季採摘,洗擦後去皮曝蒸,搗碎取米可以做成粥飯吃。它的根大如栗,似雞頭塊根,有藕香 栗子味。

生理特性


萍蓬草:多年生水生草本。根莖肥大,橫卧。直徑2-3cm,葉漂浮,紙質;闊卵狀,長6-17cm,寬6-12cm,先端圓鈍,基部彎缺呈深心狀,上面光亮,綠色,下面紫紅色,密生柔毛,側脈羽狀;葉柄長20-50cm;有柔毛。花梗長40-50cm;花單生梗端,漂浮水面,直徑3-4cm;萼片5,黃色,革質,長圓形或橢圓形,長1-2cm;花瓣小窄楔形,長5-7mm,先端微凹,背面有蜜腺;雄蕊多數;子房上位,柱頭盤狀,通常具8-10輻射狀淺裂,淡黃色,或帶紅色。漿果卵形,長約3cm,基部狹窄,具宿存萼片和柱頭;種子多數矩圓形,長5mm,褐色,革質,假種皮肉質。花期5-7月,果期7-9月。

生長環境


生於池沼、河湖淺水中。分佈於黑龍江、吉林、江蘇、浙江、江西、廣東等省,西至新疆。

藥理作用


1、鎮痛作用。
2、抗炎作用。
3、消腫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