繩慶樓

繩慶樓

繩慶樓是一座在洪坑土樓群的最東端,坐落於初溪村西北部,臨溪而建的方形土樓,建於清代雍正年間(1723-1735年),坐南朝北,佔地2310平方米,建築面積4578平方米。由內外兩個方形樓組合而成,外樓寬39米,深27米,高4層,設1個大門;內樓高2層。內通廊式。全樓168個房間、兩個廳堂,設4部樓梯,祖堂設於內院中間。最有特色的繩慶樓內祖堂上懸,並且樓內還掛著清制的“德式鄉閭”牌匾,堂內有木雕“獅子夯梁”,牆壁有梅、蘭等花草圖案彩繪。

簡介


繩慶樓位於河坑土樓群的最東側,位於集慶樓的右下方。自清朝雍正建成至今依然完整屹立沒有缺損。繩慶樓坐東朝西,佔地達兩千三百平米,共有三層,全樓共有72間房。內部有通廊聯通,設有四部樓梯,總有一大門出入。
圖片
圖片
繩慶樓如今有住戶12,共計72人居住其中,繩慶樓前低后高,天井靠後鏈接后廳處建有上下廳式的祖堂——“庭槐”。同永定土樓群中其他有祖堂的土樓一樣,繩慶樓中的祖堂裝飾精美,修建用心。繩慶樓祖堂上懸掛著乾隆末年的牌匾“德式鄉閭”,在祖堂內到處可見精緻的木雕和絢麗的彩繪,有“獅子夯梁”,梅蘭花草等等。
在繩慶樓的外側還建造了兩層的土房,形成樓包厝、厝包樓的形式,俗話說,樓包厝兒孫富、厝包樓兒孫賢,從建築構造上就能看出繩慶樓的先人對其族人的期望。

河坑土樓群


土樓是東方文明的一顆明珠,它以歷史悠久、種類繁多、規模宏大、結構奇巧、功能齊全、內涵豐富著稱,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被譽為“東方古城堡”、“世界建築奇葩”,“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話般的山區建築模式”。
河坑土樓群位於書洋鎮典江村河坑自然村,距南靖縣城58千米。包括朝水樓、陽照樓、永盛樓、繩慶樓、永榮樓、永貴樓等6座方形土樓,裕昌樓、春貴樓、東升樓、曉春樓、永慶樓、裕興樓等6座圓土樓和五角形的南薰樓共13座。其中年代最早的朝水樓建於1549年。河坑土樓群有仙山樓閣、北斗七星。
土樓群
土樓群
漳州土樓數量很多,共有800多座。第一座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的土樓是華安仙都二宜樓,被譽為“土樓之王”,是土樓中的優秀代表作,其規模宏大,保存完整,有“圓樓之王”、“國之瑰寶”之譽。
歷史最悠久的是華安縣沙建鎮的“齊雲樓”,它是目前所發現的最古老的有確切紀年的土樓,建於明洪武四年(1371年);規模最大的土樓是直徑達94.5米的詔安縣宮陂鄉“在田樓”,它有“超級土樓”之稱;土樓造型多樣,有圓方、橢圓、半月、交椅、雨傘、風車、八卦等形狀,最為奇特的是南靖縣書洋鄉田螺坑的土樓,它是由一方一橢三圓五座土樓組合而成,氣勢磅礴,令人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