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徐進良的結果 展開

徐進良

華北電力大學教授

徐進良,1966年出生,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熱能工程專家,華北電力大學能源動力與機械工程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一直從事新徠能源與可再生能源、電力系統及高耗能行業節能減排、微尺度流體力學與傳熱、微熱管方面的研究。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時間院校專業學位
1985年9月—1985年西安交通大學核能與熱能工程學士
xx—1992年西安交通大學熱能工程碩士
xx—1995年西安交通大學熱能工程博士

工作經歷

徐進良 工作
徐進良 工作
1995年9月至1997年10月,進入清華大學,進行博士后工作。
1997年11月至1998年5月,進入西安交通大學任教,擔任副教授。
1998年6月至1999年12月,擔任美國佛羅里達國際大學項目經理。
2000年1月至2001年8月,擔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研究員。
2001年9月至2002年5月,在美國聖母大學機械工程系做訪問學者。
2002年6月,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進入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工作,擔任微尺度實驗室首席科學家、研究員。
徐進良 演講
徐進良 演講
2008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2009年4月,進入華北電力大學工作,擔任華北電力大學可再生能源學院院長。
徠2011年4月,低品位能源多相流與傳熱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成立,擔任實驗室主任。
2013年11月,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員,並被授予“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榮譽稱號。12月,入選2012年度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徐進良主要從事大型火力發電機組節能、可再生能源熱物理、先進核能系統熱物理及微納米尺度流動與傳熱等方向的研究。創新性成果包括壓水堆事故噴放條件下的氣液兩相流聲速模型、微納米尺度邊界條件絕對性及相對性、種子氣泡傳熱原理與技術、及低品位能捕獲與傳遞中的流型協同理論與技術等。
•科研成果獎勵&項目承擔
截至2016年,徐進良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科技部973計劃項目,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國際合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APEC發展基金項目等多項。由於他在超臨界機組水動力學、大型壓水堆事故條件下的多相流動與傳熱方面的工作,以及在微納米尺度多相流動與傳熱方面的傑出工作,獲得6項國家及省部級科技獎勵,包括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一項和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等。
承擔項目
時間項目名稱項目來源/擔任職務參考資料
2003年微流體的分子動力學與連續介質力學的耦合模型及應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2004年微/小昆蟲飛行的仿生空氣動力學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2005年採用熱邊界層中斷概念強化硅基微通道傳熱的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2008年微納米尺度流動與傳熱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
2008年微汽泡執行器強化微混合的基礎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2011年大功率LED關鍵熱物理問題的基礎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2011年01月鍋爐低溫煙氣餘熱深度利用的基礎研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
2012年仿生表面微納米尺度流動與相變傳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合作交流項目
2013年中低溫熱源驅動的有機工質朗肯循環熱功轉換的基礎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2015年相變傳熱裝置多尺度協同性及構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2017年11月超高參數高效二氧化碳燃煤發電基礎理論與關鍵技術研究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負責人
•論文著作&專利發明
截至2016年,徐進良參與編著英文專著2部,發表國際期刊論文180餘篇,SCI他引2500餘次,2014及2015年能源領域中國高被引學者,授權發明專利20餘項,國際發明專利1項。主持召開2014年國際傳熱研討會,擔任微流體系列國際會議、傳熱及能源利用國際會議共同主席4次,做國際會議特邀報告20餘次。

教學成就

人才培養
徐進良積極培育創新人才、推進實驗室建設、拓展了團隊國際化視野。2017年,徐進良作為團隊負責人的“熱科學與工程”教師團隊入選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截止到2017年,徐進良已經培養出博士生20多名、碩士生30多名,根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國家工程技術數字研究館信息、全國圖書館參考諮詢聯盟,徐進良培養學生情況如下:
時間論文題目作者畢業院校學位
2017微尺度散熱器結構優化及冷凝器流型調控結構改進研究安賓華北電力大學博士
2017管內及表面冷凝相分佈調控實驗研究謝劍華北電力大學博士
2017ORC與非恆溫熱源換熱匹配對工質篩選及系統性能的影響於超華北電力大學博士
2017環路熱管多尺度毛細結構製備及性能研究楊卧龍華北電力大學博士
2017多尺度毛細芯環路熱管傳熱特性研究王野華北電力大學碩士
2017有機朗肯循環多目標參數優化及經濟環境影響評價王華榮華北電力大學博士
2017銅管內壁改性超親水強化傳熱實驗研究李玉章華北電力大學碩士
2017內插錐形絲網對水平管管內R245fa冷凝傳熱特性影響的實驗研究程愉華北電力大學碩士
2017液滴碰撞親—疏水性組合壁面過程的數值模擬陳圓圓華北電力大學碩士
2017硅基微通道內分相式冷凝換熱實驗研究金武華北電力大學碩士
2017有機朗肯循環實驗研究及建模模擬戚風亮華北電力大學碩士
2017金納米顆粒加速液滴在太陽光下蒸發曹輝華北電力大學碩士
2017絲網表面液滴撞擊動態特性與臨界滲漏準則何孝天華北電力大學碩士
2016低溫有機朗肯循環變工況運行研究楊緒飛華北電力大學博士
2016三管式兩相流相分佈調控換熱器實驗研究王子炫華北電力大學碩士
2016有機工質朗肯循環驅動反滲透海水淡化建模研究馬曉林華北電力大學碩士
2016低品位熱能有機朗肯循環熱力學分析及實驗研究鄒景煌華北電力大學碩士
2015小波分解方法分辨出跨越2到3個時間尺度的針肋型微通道沸騰傳熱機理呂澤華北電力大學碩士
2015傾斜管內R245fa對流冷凝傳熱的實驗研究邢峰華北電力大學碩士
2014微納米種子汽泡強化傳熱及抑制不穩定性研究宗露香華北電力大學博士
2014CO2在螺旋管內流動與傳熱特性實驗研究王淑香華北電力大學博士
2014有機朗肯循環熱源耦合機理及流型協同理論研究陳奇成華北電力大學博士
2014基於非等溫模型的LED效率衰落及晶元結構優化研究王天虎華北電力大學博士
2014多尺度微細結構強化迴路熱管傳熱的研究趙紫薇華北電力大學碩士
2014高輻照度太陽能模擬器設計與實驗研究李子衿華北電力大學碩士
2014低品位熱能驅動的超臨界有機朗肯循環工質篩選的研究劉超華北電力大學碩士
2013多尺度微細結構表面改善環路熱管性能的研究薛強華北電力大學碩士
2013超臨界二氧化碳管內對流傳熱數值模擬楊傳勇華北電力大學碩士
2013毛細結構調控氣液兩相流型改善傳熱性能的研究王偉華北電力大學碩士
2012跨季節太陽能水箱蓄熱供暖系統的計算與研究王麗華北電力大學碩士
2012新型平板熱管對於大功率LED的散熱性能研究阿邦達華北電力大學碩士
2011微流控系統中納米流體換熱性能研究徐立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
2011新型微燃氣透平的研究設計黃元東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碩士
2011微推進系統中微噴嘴和微推力測量的研究付健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碩士
2011流動聚焦及微氣泡操控強化微混合的實驗研究賴喜銳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碩士
2010基於不同結構的微型推進器推進性能研究董軍傑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
2010CO2跨臨界循環系統的研究劉培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碩士
2010微氣泡執行器強化微混合的實驗研究王斌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碩士
2009微納系統中三類典型流動與傳熱機理及分析宋延熙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博士
2009分子動力學與連續介質力學耦合模型的研究及應用李玉秀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博士
2009超輕多孔泡沫金屬流動與傳熱研究紀獻兵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博士
2009種子汽泡傳熱原理與實驗研究劉國華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博士
2009微流控系統中混合及汽液相變傳熱的數值模擬毛文彬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碩士
2009微通道內點面積熱源汽泡動力學及對微換熱器流動與傳熱的影響李倩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碩士
2008熱學微流控系統中瞬態相變傳熱研究張偉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博士
2008新型高效微推進技術研究岑繼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
2008微納薄膜傳熱及微氣泡動力學研究唐瓊輝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
2008T型微通道中液液相微反應器微流控裝置的研究劉志鵬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碩士
2008超微型燃氣透平樣機試製及內部流動規律數值模擬研究胡建軍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碩士
2007自循環微通道電子冷卻器的設計與實驗研究李銀惠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碩士
2007微通道中流動沸騰不穩定性和壓降特性的研究張炳雷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碩士
2006硅基微通道內流動與傳熱可視化測量及其規律的研究甘雲華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博士
2006毛細管基連續流動式PCR微流控裝置及微通道內動力學鈍化的研究章春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
2006微尺度燃燒特性及微能源系統的研製曹海亮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
2006昆蟲飛行軌跡測量及數值模擬趙創新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碩士
2006基於MEMS的化學微推進器性能測試研究馮毅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碩士
2004微尺度流動與傳熱基本規律的研究周繼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

社會活動


時間擔任職務參考資料
2004年-2009年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
2013年-新能源電力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委員會成員
2014年-2018年中國能源學會專家委員會綜合專家組委員
北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等離子體與燃燒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
中國核動力研究院空泡物理和自然循環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中國科學院可再生能源與天然氣水合物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
中國能源學會常務理事
中國微米納米技術學會理事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工程熱物理學科“十二五”戰略專家組成員
國家科技部可再生能源“十二五”863戰略專家組成員
《The Open Thermodynamics Journal》編委
《IASME Transaction》特邀編輯
《微細加工技術》常務編委

人物評價


徐進良
徐進良
徐進良是較早獲得微尺度方形通道中氣液兩相流流型的研究者之一,他善於從工程實踐中提煉科學問題,善於應用科學的基本原理解決工程技術的瓶頸問題;注重原理的源頭創新,注重理論聯繫實際及實驗研究。(華北電力大學評)

獲得榮譽


時間獲得獎項獲獎作品
2013年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榮譽稱號
2016年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獎
2016年Elsevier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
2012年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第一負責人微納尺度多相流與傳熱傳質的基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