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渡河
金沙江右岸的一條主要支流
普渡河是金沙江右岸的一條主要支流,位於雲南省中部,全長約380公里,落差約1850米,平均坡降約4.9%,流域面積約11090平方公里,其中昆明市境內9400餘平方公里,約佔普渡河流域面積85%。習慣上將普渡河自上而下劃分為4段,即盤龍江、滇池、螳螂川和普渡河下段。普渡河上僅有一座鐵索橋,見證了我偉大紅軍的光榮革命歷史,兩岸懸崖筆立,河水奔騰,地勢十分險要。1936年,紅四師的先頭部隊來到普渡河畔,發現橋已經被摧毀,紅軍迅速做出戰略部署,發動佯攻,其他隊伍在別處發動涉水過河,經過一系列的戰鬥,紅軍最終戰勝了敵人。普渡河上的鐵索橋,作為紅軍長征戰鬥的遺址,已被祿勸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雲南省中北部。源於滇池西南岸海口,北流經昆明市西山區及安寧、富民、祿勸3縣,於祿勸縣東北部火頭田匯入金沙江。全長379.6公里,流域面積11 089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01立方米/秒,年徑流量23億立方米。屬金沙江水系。普渡河起源於滇池,流經昆明市西山區、安寧、富民、祿勸等縣,流向大體上由南向北,全長379.6公里,河道平均比降4.88‰,徑流面積11083平方公里。
普渡河
盤龍江是普渡河上游段,源頭有牧羊河、甸尾河在官渡區小河鄉岔河嘴相匯,始稱盤龍江,經谷昌壩水庫,出松華壩水庫,進入昆明壩區,穿過市區,在官渡區洪家村注入滇池,全長93.5千米,流域面積903 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年徑流量1.65億立方米,流域高程2280-1890米,呈緩坡傾斜。流域區建有昆明市較大的松華壩水庫,蓄水量2.19億立方米,是昆明城市用水的水源地。
滇池長江上游最大的湖泊——滇池,位於東經102°36′~102°47′,北緯24°40′~25°02′之間,處於長江、紅河、珠江三大水系分水嶺地帶。滇池是受第三紀喜馬拉雅運動影響而形成的石灰岩斷層陷落湖。四周山嶺環繞,屬雲嶺山脈的東支。湖周有數十個山峰,滇池西部緊靠西山腳下,其他三面為河流沖積和湖積平原,構成了滇池地區以湖為中心,平壩和丘陵、山地環繞呈半環形分佈。
普渡河流域以山區為主,丘陵、平原僅佔7%,開發任務為灌溉、供水和發電。已建成10座中型水庫,大平壩區的灌溉問題已初步解決,但滇池地區的水資源仍存在緊缺的局面。普渡河計劃開發電站6座,總裝機容量19.8萬千瓦。中遊河段以蔡家村電站條件為好。中下遊河段擬採用堤壩式開發,主要開發方案有兩個:一為兩級開發,即鉛廠和凳子山;一為三級開發,即石樓梯、羅寨和凳子山,考慮到鉛廠是1985年尋甸、祿勸地震的中心,地方上推薦三級開發方案。
(圖)普渡河鐵索橋
1935年11月,由賀龍、任弼時率領的紅二、六軍團,從湖南桑植出發,開始長征。1936年春,紅二、六軍團從昭通、威寧之間突破滇軍孫渡縱隊的防堵后,向滇中挺進,決定沿中央紅軍北上路線渡金沙江與紅四方面軍會合北上。1936年4月8日深夜,紅二軍團四師經三哨向普渡河鐵索橋前進。這時,雲南軍閥龍雲慌了手腳,急令滇軍近衛一、二團和工兵營、兩個重機槍連星夜趕到普渡河鐵索橋一帶布防。紅四師先頭部隊來到普渡河畔,發現橋已被毀,橋頭通道也被封鎖。師部調整了部署,作出佯奪鐵索橋之勢。紅12團、10團在距離橋400多米處的小河塘渡口涉水過河。拂曉,守敵發現渡過河的紅軍,將槍口調轉向小河塘射擊。這時隱蔽在鐵索橋東面的紅軍部隊用密集的炮火射擊敵群;12團搶先佔領了制高點,狙擊後山之敵;10團向敵後迂迴,造成對敵夾擊之勢。下午3時,滇軍一部趕來增援,紅四師也收到返回河東的命令。當時紅軍背山面水,形勢對撤退極為不利,因此只好先將部隊退至白馬山與敵形成對峙;除部分兵力迷惑和騷擾敵人外,大部分人員到者廣壩子休整。
由於急行軍和連續作戰,紅軍指戰員已經十四五個小時沒有吃飯,喝水,但他們仍沒有忘記宣傳群眾、組織群眾的任務。鐵索橋附近的群眾,熱情為紅軍燒水做飯,帶路。天黑后,紅軍在山上點起燈籠,燒起了火堆,並在松毛和松葉堆里放了一些子彈點著。頓時整個白馬山頭火光衝天,槍聲大作,敵工兵大隊嚇得膽戰心驚,慌忙向上司報告,“共軍又發起了攻擊”,並在機槍的掩護下,蜂擁向板上方向撤退。敵軍在撤退途中碰上前來增援的敵近衛一團,誤認為是紅軍,彼此打了一夜,死傷無數,第二天才知道是自相廝殺。而紅10團、12團卻利用敵人混戰之機,安全順利地從普渡河西岸撤回到尋甸雞街一帶,與師警衛營、炮團會合,同時也接到部隊撤出戰鬥折轉南下富民的命令。第二天上午6時許,紅軍揮師向楚雄、麗江方向進發,從石鼓渡過金沙江。
為了緬懷在這次戰鬥中壯烈犧牲的革命先烈,1975年5月1日,由祿勸縣翠華鄉黨委、政府在普渡河鐵索橋橋頭建立了紅軍烈士紀念碑,碑高7米,基座寬3.5米,鋼筋混凝土結構,呈正四稜台體,體表呈銀灰色,碑的四面鐫刻有“紅軍烈士紀念碑”、“紅軍烈士永垂不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等字。1992年,祿勸縣和雲南大學社會考察團又在這裡修建了紅軍烈士墓。
普渡河上的鐵索橋,作為紅軍長征戰鬥的遺址,已被祿勸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昆明市政府、祿勸縣政府撥專款另修了普渡河橋,在普渡河上現已建成現代化公路石拱橋,昔日的天險如今變成通途。
(圖)雲南祿勸普渡河上鐵索橋
紅二、六軍團突然進入雲南,蔣介石大為震驚,督令李覺、樊嵩甫、郭汝棟3個縱隊加緊追擊,任命龍云為“滇黔綏靖公署主任”,統一指揮入滇的中央軍和滇軍。龍雲看到二、六軍團要經祿勸縣的普渡河鐵索橋再過金沙江,自認為前有普渡河天險,後有追兵,在普渡河以東、功山以南地區圍殲二、六軍團,可謂“天賜良機”。他一面急調在一平浪的第九旅4000餘兵力,連夜從昆明趕到普渡河鐵索橋一線布防;一面令在楊林鎮的孫渡縱隊加快追擊速度,配合九旅東西夾擊紅軍於普渡河的峽谷地帶;同時,加派飛機對紅軍進行輪番轟炸。滇軍第九旅部到達普渡河后,佔領橋西音翁山的制高點,構築工事,令工兵營拆毀橋上的木板,並在橋頭布上層層鐵絲網,嚴密控制和封鎖了鐵索橋。
4月8日凌晨,紅二軍團前衛四師抵達普渡河鐵索橋東岸。面對敵人嚴密的布防,為了奪取勝利,盡量減少部隊傷亡,師部決定在天亮前從鐵索橋下游涉水過河。紅四師師長盧冬生一面布置炮兵和師警衛營在橋東吸引和牽制敵人,一面率紅十二團和十團繞過鐵索橋,來到普渡河下游的小河塘渡口,在夜幕的掩護下,十二團尖兵排的紅軍戰士,徒涉對岸,將幾根粗繩拉到對岸固定好,後續部隊便依託繩索迅速涉水過河。拂曉前,十二團全部渡過普渡河,正當十團準備渡河時,音翁山守敵發現紅軍的動向,隨即居高臨下,用輕重機槍射向小河塘渡口,企圖封鎖渡口。為策應十團渡河,河東岸的紅四師炮兵和警衛營用猛烈的炮火壓制和吸引對岸敵人,並佯作要搶奪鐵索橋的姿態。與此同時,已過河的十二團搶佔了半山腰制高點,截住了準備抄紅軍後路的敵軍,並從西北面向音翁山守敵側背發起攻擊,敵軍難以招架,待滇軍1個團趕來增援后,才穩住了陣腳。紅十團過河后,即配合十二團佔領了北面的白馬山高地,與音翁山守敵形成對峙局面。紅軍打退了敵人的幾次進攻后,以一部向敵人側后迂迴,準備將敵軍趕下河谷圍殲時,突然接到停止渡河,已渡河的部隊立即東返的命令。
原來是戰局發生了變化。8日早晨,紅六軍團進至款庄一帶時,前衛十七師在小松園與滇軍直屬近衛第一團遭遇,隨著敵軍的增援,戰鬥十分激烈。紅十七師向軍團報告后,向後面的漢牌山轉移。而龍雲在得知普渡河的戰況后,急令孫渡率主力第一、第二、第五旅迅速由嵩明馬街向尋甸款庄壩推進,同時派出飛機助戰,妄圖實現其圍殲紅軍的計劃。紅六軍團指戰員頑強戰鬥,邊打邊轉移,直到晚上,部隊轉移到尋甸以西的雞街、胡家村一帶時才擺脫了敵人。因此,當天紅六軍團沒能按計劃趕到普渡河,這樣,紅軍有被敵人分割在普渡河兩岸的危險。針對戰局的變化,二、六軍團總指揮部認為滇軍在普渡河的防線已經鞏固,從普渡河到金沙江的計劃已難以實現,於是當機立斷,撤回已經渡過普渡河的四師,放棄西渡普渡河計劃,決定轉向滇西,尋機搶渡金沙江。
準備東返的紅四師在白馬山收集松樹枝,堆成數堆,裡面放了不少鞭炮和子彈,在樹枝上掛了很多燈籠。晚上,紅軍點亮燈籠,點燃松樹堆,使白馬山燈火通亮,鞭炮、子彈炸起來像槍聲大作一般,在東岸牽制敵人的紅四師警衛營和炮兵也向音翁山守敵射擊,敵人不解紅軍意圖,不敢輕易放鬆對鐵索橋的防範,紅軍兩團順利返回河東,與師部警衛營、炮兵一起連夜急行軍,追趕大部隊。此戰,雖殲敵一部,但紅軍犧牲了包括紅四師政治部主任肖令彬在內的7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