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刑場上的婚禮的結果 展開

刑場上的婚禮

1980年蔡元元等執導電影

《刑場上的婚禮》是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的劇情片,由蔡元元執導,宋曉英等參加演出,於1980年在中國上映。

該片講述了中國共產黨員周文雍、陳鐵軍在共同的生活和鬥爭中萌發了真摯的愛情,最後,二人為了革命事業一起英勇就義的故事。

劇情簡介


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陳鐵軍拒絕了胞兄為她安排的出國機會,和周文雍以假夫妻的身份開始了組織起義的機關工作。他們一方面掩護黨的機關,一方面準備廣州起義。在共同的生活和鬥爭中,他們逐漸萌發了真摯的愛情。但在緊張嚴酷的現實面前,他們根本顧不上談私人感情,雙方一直克制自己。樓下的保安隊長盧隊副常來找麻煩。一次,周文雍被捕后在醫院就醫,盧隊副闖進醫院,聲稱已查明周是共產黨員,把周押上了警車。後來才知道,盧隊副是我們的“內線”。廣州起義后,由於叛徒告密,陳鐵軍和周文雍二人被捕。1928年2月,廣州起義工人赤衛隊總指揮周文雍和廣東婦協陳鐵軍夫婦在獄中被宣判了死刑。在獄中,陳鐵軍和周文雍互相激勵,經受住了敵人的威脅利誘和嚴刑拷打,在就義前,他們當眾莊嚴宣布在刑場上舉行婚禮。在刑場上,這一對革命者莊嚴宣布舉行婚禮。

演員表


角色名演員名配音備註
陳鐵軍宋曉英
楊文佟瑞敏
荔兒匡平
盧隊副關長珠
周文雍李啟民

職員表


總導演廣佈道爾基、蔡元元
美術設計劉升、李文光
編劇蔡元元、張義生、趙玉嶸
攝影李懷祿、張曉秋
錄音洪堤
配樂彥克
剪輯汪大儒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歷史事件
1928年2月6日,在廣州紅花崗畔的刑場上,兩個青年男女革命者,面對敵人的槍口,從容不迫地舉行結婚典禮。就是廣州起義行動委員會負責人之一周文雍同志和當時中共兩廣區委婦女委員陳鐵軍同志。
雕像
雕像
陳鐵軍出身於華僑商人家庭,在“五卅”運動革命浪潮的衝擊下,她由一個追求個人上進的大學生,轉變為關心國家、民族前途,積極參加進步活動的革命者,並於1926年加入了共產黨。1927年,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廣州也發生了“四·一五”反革命事件,白色恐怖籠罩著廣州。這時黨派她協助周文雍同志工作。周文雍是中共廣州市委工委書記,正夜以繼日地準備武裝起義,反抗國民黨的屠殺政策。因為工作需要,黨指示周文雍和陳鐵軍合租一個房子,建立秘密聯絡點。為了掩護工作,他們假稱夫妻,秘密進行活動。對黨的忠誠,對人民的熱愛,工作上的互相幫助和生死與共的鬥爭,把這兩個年輕人緊緊地聯繫在一起。但在當時,他們都以事業為重,顧不上談個人的愛情。
1927年爆發的廣州起義失敗后,廣州陷入敵人大屠殺的血海之中。積極參加這次起義的周文雍和陳鐵軍,在起義失敗后,繼續在廣州堅持地下鬥爭。由於叛徒的出賣,兩人同時被捕入獄。在獄中,他們不屈不撓,堅持鬥爭。周文雍在牆上寫下了這樣的詩篇:“頭可斷,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滅。壯士頭顱為黨落,好漢身軀為群裂!”
1928年2月6日,周文雍和陳鐵軍被敵人押上刑場。兩位烈士態度從容,昂首挺胸,高唱《國際歌》。在廣州紅花崗刑場上,陳鐵軍向周圍的群眾宣布:“我們要舉行婚禮了,讓反動派的槍聲來作為結婚的禮炮吧!”一對革命情侶,就以這樣的英勇氣概慷慨就義了。
歷史人物
周文雍,廣東開平人,1905年8月生。1923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廣東區委工委委員、廣州工人糾察隊總隊長、中共廣州市委組織部部長兼市委工委書記等職。
陳鐵軍,原名陳燮軍,廣東佛山人,生於1904年3月。1922年春,陳鐵軍考入廣州坤維女子中學初中部。1924年秋,她考入廣東大學文學院預科。求學期間,為追求進步,鐵心跟共產黨走,她將原名燮軍改為鐵軍。1926年4月,陳鐵軍加入中國共產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