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時間之旅的結果 展開

時間之旅

美國2016年泰倫斯·馬力克導演電影

《時間之旅》是由美國、法國、德國聯合製片的90分鐘紀錄片。該片由泰倫斯·馬力克執導,凱特·布蘭切特布拉德·皮特旁白,於2016年9月7日在義大利上映。

該片講述了從宇宙誕生到最終滅亡的過程,漫長的時間之旅中發生的一切。

劇情簡介


劇照
劇照
宇宙大爆炸的一瞬間就註定了這個世界充滿著平凡與不平凡,星雲的誕生,銀河的出現,看似雜亂無章但又井然有序,宇宙的變遷,一切都在朝著一個奇迹邁進,那就是生命的誕生。地球,海洋,細胞,植物,動物,數億年的進化卻似在眨眼之間。人類,意識,情感,生命在快速地升華,無論放眼望去是滿天星辰,還是碌碌人群,是濤濤巨浪,還是滾滾紅塵,都無法否定一點,浩瀚與渺小同樣偉大,過去、現在、未來,時間的長河在奔騰流逝的時候從不會忘記留下它的美麗。

幕後製作


《時間之旅》有兩個版本,IMAX版本時長為40分鐘,由布拉德·皮特配音解說;35mm膠片版本為90分鐘,由凱特·布蘭切特擔任旁白。影片主要探究了宇宙的誕生和生命的起源,宏大的背景和人類的終極問題“從哪裡來,將要到哪裡去”貫穿始終。
《時間之旅》是泰倫斯·馬力克在《生命之樹》中沒有探索完的部分的一種繼續。
水母、鱷魚胚胎、星雲、猶他州的峽谷和木衛三;第一縷生命的信號、細菌、細胞起源、初戀感覺、意識誕生、人類進化、生與死等等問題,導演馬利克和自然科學家、歷史學家、特效攝影師合作。電影在世界各地取景拍攝,包括美國西南部、夏威夷、冰島、智利、索羅門群島、巴布亞紐幾內亞等。
馬利克製作《時間之旅》已經有 30 年之久了,他曾把這部電影描述為他個人最偉大的夢想之一。項目的成立要追溯到 1970 年代末,當時馬利克宣布要籌備一部紀錄片《Q》,並獲得了派拉蒙的 100 萬美元投資。後來項目一度擱淺,併產生了投資糾紛、更換配音陣容。但最終電影由 IMAX 公司以及 Broad Green 電影公司發行。

主創團隊


演員表

角色演員備註
布拉德·皮特IMAX版本旁白
凱特·布蘭切特35mm膠片版本旁白

職員表

製作人迪·迦納、尼可拉斯·岡達、薩拉·格林、布拉德·皮特、比爾·波拉德、AndreasRoald、DonaldRosenfeld 、TannerBeard、MaryBing、YvesChevalier、SophoklesTasioulis、GregEliason、HansGraffunder、格蘭特·希爾、RyanRettig、雅克·貝漢
導演泰倫斯·馬力克
副導演(助理)CedricFontaine、TomLowe
編劇泰倫斯·馬力克
攝影Paul Atkins
配樂SimonFranglen 、HananTownshend
剪輯KeithFraase、Rehman Nizar Ali
選角導演Sarah Dowling
美術設計Ruth De Jong
造型設計KellyCapoccia、MichaelMcCracken Jr.、MatthewW. Mungle、KojiOhmura、ClintonWayne、JamieHess、JohnE. Jackson
視覺特效ErikDe Boer、Dan Glass、BruceWoloshyn、凱文·奧尼爾
主創團隊參考資料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方獲獎情況
2016年9月11日第73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最佳影片《時間之旅》提名 

發行信息


主創單位
製作單位IMAX公司(加拿大)、B計劃(美國)、Wild Bunch(法國)、Sophisticated Films、Sycamore Pictures (II)
發行單位IMAX公司(加拿大);Wild Bunch、Mars Films(法國);Broad Green(美國) 
影片上映
上映國家上映時間、細節
義大利2016年9月7日(威尼斯電影節)
法國2016年
加拿大2016年9月(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澳大利亞2016年10月6日
美國2016年10月7日(IMAX版本) 

作品評價


《時間之旅》是借時間之線,對生命的一曲讚歌。泰倫斯·馬力克這位影像大師、詩人、哲學家將對生命的敬畏,對世界的仰望,以一首視覺散文詩的形式,充滿野心的畫面加以表達。科幻,神秘,高清特寫最近距離欣賞造物之美,每一幅畫面都是動態的油畫,讓人屏氣凝神的窒息,從宇宙到地球誕生,從生物出現到人類進化,到今天的世界嘎然而止,意猶未盡。凱特·布蘭切特柔和平靜中帶有迷茫困惑的旁白,簡單直接,它更像是一場人類生命向它的誕生母親的一次探詢:渴望揭開給予萬物生命的母親的神秘面紗,她究竟從哪裡來,又去了哪裡。
高清數字影像講述生命的誕生主線之外,輔線又穿插進來現代人和社會生活的紀錄式手拍畫面、這些模糊不清,畫幅縮小成4 :3 的手機畫面里,導演跨越五洲四海,鏡頭從黑非洲到印度,從以色列到中東,從美國到南美,捕捉人類社會的精神狀態和生存現狀,充滿質感的粗糙畫面中:無家可歸的美國人,亞洲血淋淋的鬥牛場面,大火燒著的貧民,印度河邊的宗教儀式。中國元素也不可避免地進入鏡頭:廣場上悠閑打太極的老人,學校里圍在一起談話的小學生們。現代社會被戰爭、貧窮、爭執和苦難主導的一片混亂,與宏偉壯麗的宇宙自然,形成強烈反差和對比,人類社會的渺小,無意義的爭端和糾紛,在導演評判性的鏡頭下,引導人們思考生命的意義,愛對人類的凝聚力。(新浪娛樂評)
IMAX版本海報
IMAX版本海報
《時間之旅》其實就是《生命之樹》中那段講述地球起源的插曲的加長版,內容上的充實程度被稀釋了很多。這倒並不是說這部電影太無聊,主要的問題在於,它既攝人心魄,又散漫無章,一邊是一把抓似的自然界元素,一邊是凱特·布蘭切特過度端莊的旁白,其中夾雜的用手機攝像頭(畫質粗糙又顫抖的16毫米膠片即視感)拍攝的世界各地的人們的臉,給人一種過於隨意的感覺。美國流浪漢、一場以色列婚禮,還有一個出現水牛屠宰儀式的亞洲鄉村慶典組成的一段蒙太奇,也是讓人一頭霧水。展現的元素太多,導致影片漸漸地就失去了力道。
說到兩派對立,恐怕最難跨越彼此之間的鴻溝的,就是造物主派和進化論派了。不過作為一個電影人,馬力克似乎在這兩個極端之間游移不定。他的電影中越來越多地包含宗教色彩,《時間之旅》的主題便是:造物主創造了地球上的生命,這很美妙,但是我們無法知道他偉大的計劃。但跟《生命之樹》一樣,導演又從科學的角度描寫了宇宙:銀河系物質多彩的浪潮,體現進化規律的海底生物。
影片幕後有一支龐大的特效團隊,而讓人感到最神奇的地方是,觀眾很難分辨究竟哪些畫面是特效,哪些是自然攝影。宇宙的全局視角大多數都是“假的”,而馬力克就好像一個光與引力的畫師那樣完成了他的創作。壯觀的星雲畫面很像是來自太空望遠鏡,而當鏡頭來到海洋深處,對準一些造型奇特的生物時,觀眾也難辨真假。而噴發滾滾濃煙的火山,破碎的冰川的畫面也是同樣。這都是導演故意的,大自然永遠都是終極特效。
馬力克在《時間之旅》中體現的哲學思想是一種“智能控制論”,但這種說法有失偏頗。他在自然的每一個偉大和奇異之處都看到了上帝的旨意——一朵無比精緻的花,外層花瓣好像婚紗,內層花瓣卻像鯊魚的牙齒;海蜇透明的身體有規律的起伏,不禁讓人聯想這背後是不是有什麼用意。影片的畫面向觀眾傳遞的信號是:如果你在尋找上帝,仔細觀察時間的一切就夠了。
遺憾的是,影片的敘事就沒有那麼“智能”了。影片通過布蘭切特向被擬人化為“母親”的大自然、即萬物的靈魂展開對話,問了一堆沒有答案的問題。《生命之樹》是一部傑作,因為它把視覺上的詩意與精彩的情節進行了結合,證明了馬力克是能把其對抽象的迷戀拍成好電影的。與之相比,《時間之旅》可以少一點玄幻,多一點直白。(《綜藝》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