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師範大學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首都師範大學(CapitalNormalUniversity),是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與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學校,北京市屬重點大學,京港大學聯盟成員;入選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教育部來華留學示範基地、教育部卓越教師培養計劃、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鄉村教師支持計劃、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北京市雙培外培計劃、北京華文教育基地;學科專業涵蓋文、理、工、管、法、教育、外語、藝術等。

首徠都師範大學創建於1954年,原名北京師範學院,辦學歷史可追溯至1905年成立的通州師範;1960年後,華北人民大學、北京工農師範學院、北京藝術師範學院、北京師範專科學校等部分院系先後併入。1992年,北京師範學院分院併入,同年更名為首都師範大學。此後,北京聯合大學外國語師範學院、北京第三師範學校、通州師範學校、北京市幼兒師範學校先後併入。

截至2019年3月,學校佔地約88萬平方米,建築總面積約75.7萬平方米,共有校本部、北一、北二、東一、東二、來廣營、通州、良鄉8個校區。館藏各類圖書文獻1291.8萬冊(件)。學校下設31個院系和2個教研部。各類學生總數31559人,其中,全日制貫通培養生195人,專科生40人,本科生11245人,碩士研究生6691人,博士研究生851人,外國留學生2155人。有教職工2505人,專任教師1642名。

歷史沿革


北京師範學院
首都師範大學
首都師範大學
1954年,北京師範學院創建。
1960年,華北人民大學哲學系、政教系併入。
1962年,北京工農師範學院、北京體育師範學院併入。
1956年,由華東師範大學音樂系、東北師範大學音樂系、北京師範大學美術系和音樂系合併升格為北京藝術師範學院。
1960年,北京藝術學院創建。
1961年,北京藝術師範學院併入北京藝術學院。
1964年,北京藝術學院、北京師範專科學校部分併入北京師範學院。
北二區
北二區
1978年,北京師範學院分院、北京師範大學一分校、北京師範大學二分校、北京外國語學院分院相繼創建。
1979年,體育系分出,恢復北京體育師範學院。
1980年,北京師範學院被北京市人民政府確定為市屬重點大學。
1980年,北京外國語學校併入,三校合併,定名為北京外國語學院分院。
1985年,北京外國語學院分院划入北京聯合大學,定名為北京聯合大學外國語師範學院。
首都師範大學
1992年,由北京師範學院、北京師範學院分院、北京聯合大學外語師範學院合併,組建首都師範大學。
1993年,北京聯合大學外國語師範學院併入。
1999年,北京第三師範學校、通州師範學校併入。
2011年5月,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
2011年12月,北京市幼兒師範學校整體併入,與該校學前教育專業組成學前教育學院。
2014年4月,教育部與北京市人民政府簽署協議,共建首都師範大學;同年11月,入選卓越教師培養計劃改革項目。
2017年,首都師範大學進入“雙一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行列,數學學科入選世界一流建設學科。
2018年4月13日,成為京港大學聯盟創始成員。
2018年9月,學校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2018年11月,學校入選教育部第一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
2019年2月,學校被教育部認定為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
2020年10月11日,首都師範大學、清華大學2所高校聯合長沙第一中學、長沙市明德中學、重慶清華中學、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北京市第十一中學以及清華大學附屬小學6所基礎教育學校共同成立6+2“傅任敢教育思想實踐聯盟”。同月,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教育部確定為2020年度國家知識產權試點高校。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

截至2019年9月,首都師範大學下設文學院、歷史學院、政法學院、教育學院、教師教育學院、首都基礎教育發展研究院、心理學院、外國語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管理學院、音樂學院、美術學院、數學科學學院、物理系、化學系、生命科學學院、資源環境與旅遊學院、信息工程學院、初等教育學院、學前教育學院、地球空間信息科學與技術國際化示範學院、良鄉校區基礎學部、繼續教育學院、京疆學院、國際文化學院、中國書法文化研究院、燕都學院、中國國學教育學院、美育研究中心、文化研究院、交叉科學研究院等31個院系(中心)以及大學英語教研部、體育教研部。共有專科專業1個,本科專業59個。
二級學院/直屬系專業代碼專業(方向)名稱學制學科門類
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050101漢語言文學(師範)4年文學
漢語言文學4年文學
050107T秘書學4年文學
130304戲劇影視文學4年藝術學
050103漢語國際教育4年文學
120210文化產業管理4年管理學
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060101歷史學(師範)4年歷史學
歷史學(基地班方向)4年歷史學
歷史學(文化遺產方向)4年歷史學
060102世界史4年歷史學
060103考古學4年歷史學
首都師範大學政法學院030503思想政治教育(師範)4年法學
010101哲學4年哲學
030101K法學4年法學
030302社會工作4年法學
030201政治學與行政學4年法學
首都師範大學管理學院120403勞動與社會保障4年管理學
120401公共事業管理4年管理學
120102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4年管理學
120801電子商務4年管理學
020401國際經濟與貿易4年經濟學
首都師範大學教育學院040101教育學4年教育學
071101心理學4年理學
首都師範大學學前教育學院040106學前教育(師範)4年教育學
首都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050201英語(師範)4年文學
英語4年文學
050202俄語4年文學
050203德語4年文學
050204法語4年文學
050205西班牙語4年文學
050207日語4年文學
首都師範大學數學科學學院070101數學與應用數學(師範)4年理學
數學與應用數學4年理學
070102信息與計算科學4年理學
071201統計學4年理學
首都師範大學物理系070201物理學(師範)4年理學
080706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4年工學
首都師範大學化學系070301化學(師範)4年理學
070302應用化學4年理學
首都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071001生物科學(師範)4年理學
生物科學4年理學
071002生物技術4年理學
首都師範大學資源環境與旅遊學院070501地理科學(師範)4年理學
070504地理信息科學4年理學
120901K旅遊管理4年管理學
081202遙感科學與技術4年工學
首都師範大學教育技術系040104教育技術學4年教育學
首都師範大學信息工程學院080706信息工程4年工學
080907T智能科學與技術4年工學
080901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師範)4年工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4年工學
080701電子信息工程4年工學
080902軟體工程4年工學
首都師範大學音樂學院130202音樂學(師範)4年藝術學
音樂學4年藝術學
130205舞蹈學4年藝術學
130308錄音藝術4年藝術學
首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130401美術學(師範)4年藝術學
美術學(藝術市場方向)4年藝術學
130402繪畫4年藝術學
130502視覺傳達設計4年藝術學
130503環境設計4年藝術學
130508數學媒體藝術4年藝術學
首都師範大學初等教育學院040107小學教育(師範)4年教育學
首都師範大學國際文化學院050102漢語言4年文學

師資隊伍

校園一角
校園一角
截至2019年9月,首都師範大學共有教職工2510人,在1657名專任教師中正高職稱人數380人,副高職稱人數669人,博士1049人,碩士488人,擁有碩士及以上學位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93%。學校另有64名教師榮獲曾憲梓高師教師獎、霍英東青年教師教學獎和科研獎。
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7人
俄羅斯工程院院士1人
俄羅斯自然科學院院士1人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4人
國家教育部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1人
“萬人計劃”領軍人才9人
“萬人計劃”青年拔尖2人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者12人
入選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5人
入選北京市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12人
國家級百千萬人才12人
入選“北京學者計劃”6人
首都科技領軍人才培養工程2人
入選北京市特聘教授支持計劃30人
入選北京市高層次人才引進資助計劃16人
北京市創新團隊建設計劃20人
北京市科技新星39人
入選青年拔尖人才培養計劃109人
入選長城學者培養計劃18人
入選國家級教學團隊6個
北京市教學團隊8個
教育部創新團隊3個
中國科學院院士(4人,兼職)
匡廷雲林群楊國楨張傑姚建年
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兼職)
劉先林
俄羅斯工程院院士(1人,專職)
宮輝力
俄羅斯自然科學院院士(1人,專職)
宮輝力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者(9人)
方復全劉兆理葛根年李海梁任東徐飛馬力耕付紅兵張愛兵
國家級新世紀百千萬人才(9人)
任東孟繁華吳相洲方復全王德勝劉樂賢葛根年金壽福夏靜
國家級教學團隊
序號名稱負責人院系獲評年度
1地理學教學團隊宮輝力資源環境與旅遊學院2008
2世界近現代史教學團隊徐藍歷史學院2008
3文學理論教學團隊陶東風文學院2009
4漢語言文字學教學團隊周建設文學院2009
5信息工程教學團隊關永信息工程學院2009
6本科數學基礎課程教學團隊何書元數學科學學院2010
教育部創新團隊
序號名稱負責人獲評年度
1幾何分析方復全2011
2城市地面沉降監控技術與演化機理研究關鴻亮2011
3昆蟲演化與環境變遷任東2011

學科體系

截至2015年10月,首都師範大學共有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6個,碩士點147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7個,博士點97個,博士后流動站16個;國家重點學科4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北京市一級重點學科8個,北京市二級重點學科6個,北京市一級重點建設學科1個,北京市二級重點建設學科11個,北京市一級重點培育學科4個,交叉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2個。
•重點學科
首師本部
首師本部
北京市“211工程”重點學科(9個):首都基礎教育創新與現代化、中外歷史與文明、中國文學研究與現代文化文學院、思想政治教育與哲學研究、藝術教育與藝術理論、基礎數學與應用數學、遺傳與生物工程、城市地理信息技術與首都圈生態環境保護利用、光物理科學與技術
國家重點學科(4個,二級學科):基礎數學、植物學、中國古代文學、世界史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二級學科):美術學
一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1個):數學
二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11個):馬克思主義哲學、文藝學、漢語言文學、俄語言文學、音樂學、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遺傳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美術學
一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2個):教育學、外國語言文學
二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13個):宗教學、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基礎心理學、光學、物理化學、細胞生物學、通信與信息系統、地圖製圖與地理信息工程、旅遊管理、自然地理學、計算機應用技術、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分析化學
交叉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2個):數字文獻學、數學與信息技術
•學科排名
2013年,首都師範大學共有17個學科參加教育部組織的學科水平評估(博士一級授權學科15個),其中5個學科進入中國前十,7個學科進入中國前20%,在中國綜合性大學中排名第36位,在中國地方大學和市屬高校中排名第一。在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評估驗收工作中,該校8個重點(建設)學科獲評“優秀”。
2012年,首都師範大學共有17個學科參加教育部組織的學科水平評估(博士一級授權學科15個),其中世界史(第4名)進入參評學科的前10%;教育學(6)、中國語言文學(12)、音樂與舞蹈學(7)、美術學(5)、數學(13)、統計學(15)等6個學科進入參評學科的前20%;哲學(18)、中國史(17)、地理學(9)、生物學(26)等4個學科進入參評學科的前30%。該校進入前20%的學科數量(7個)在中國師範大學中位居第四,在地方大學(與南京大學並列)和北京市屬高校中均位居第一。
•學位點
學術型碩士學位授權點
一級學科二級學科
代碼名稱代碼名稱
0101哲學010101馬克思主義哲學
010102中國哲學
010103外國哲學
010104邏輯學
010105倫理學
010106美學
010107宗教學
010108科學技術哲學
0301法學030101法學理論
030102法律史
030103憲法學與行政法學
030104刑法學
030105民商法學
030106訴訟法學
030107經濟法學
030108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
030109國際法學
030110軍事法學
0302政治學030201政治學理論
030202中外政治制度
030203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
030204中共黨史
030206國際政治
030207國際關係
030208外交學
0305馬克思主義理論030501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030502馬克思主義發展史
03050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030504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
030505思想政治教育
030506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
0401教育學040101教育學原理
040102課程與教學論
040103教育史
040104比較教育學
040105學前教育學
040106高等教育學
040107成人教育學
040108職業技術教育學
040109特殊教育學
040110教育技術學
0401Z1*教師教育
0401Z2*初等教育學
0401Z3*少年兒童組織與思想意識教育
0402心理學040201基礎心理學
040202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040203應用心理學
0501中國語言文學050101文藝學
050102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050103漢語言文字學
050104中國古典文獻學
050105中國古代文學
050106中國現當代文學
050107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
050108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050120*文化產業
050121*影視文學
050122*文化研究
0502外國語言文學050201英語語言文學
050202俄語語言文學
050203法語語言文學
050204德語語言文學
050205日語語言文學
050206印度語言文學
050207西班牙語語言文學
050208阿拉伯語語言文學
050209歐洲語言文學
050210亞非語言文學
050211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0503新聞傳播學050301新聞學
050302傳播學
0503Z1媒介經濟學
0503Z2編輯出版學
0601考古學060101考古學及博物館學
0602中國史060201史學理論及史學史
060202歷史地理學
060203歷史文獻學
060204專門史
060205中國古代史
060206中國近現代史
0603世界史060301世界史
060120*全球史
060121*國際關係史
0701數學070101基礎數學
070102計算數學
070103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070104應用數學
070105運籌學與控制論
070120*數學教育
070121*數學物理
070122*數學與信息技術
0702物理學070205凝聚態物理
070207光學
0703化學070301無機化學
070302分析化學
070303有機化學
070304物理化學
070305高分子化學與物理
0705地理學070501自然地理學
070502人文地理學
070503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
0709地質學070905第四紀地質學
0710生物學071001植物學
071002動物學
071003生理學
071004水生生物學
071005微生物學
071006神經生物學
071007遺傳學
071008發育生物學
071009細胞生物學
071010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071011生物物理學
071012生態學
0712科學技術史
0713生態學
0714統計學
0803光學工程
0805材料科學與工程080501材料物理與化學
0810信息與通信工程081001通信與信息系統
0812計算機科學與技術081201計算機系統結構
081202計算機軟體與理論
081203計算機應用技術
0812Z1*高可靠嵌入式系統
0812Z2*智能應用技術
0815水利工程081501水文學及水資源
0816測繪科學與技術081603地圖製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
0830環境科學與工程083001環境科學
083002環境工程
0835軟體工程
1202工商管理120203旅遊管理
1204公共管理1204Z1*公共管理信息化理論與技術
120401行政管理
120402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
120403教育經濟與管理
120404社會保障
120405土地資源管理
1302音樂與舞蹈學130201音樂學
130202舞蹈學
1304美術學130401美術學
1305設計學130501設計藝術學
專業學位型碩士
代碼名稱
0252應用統計
0451教育
0453漢語國際教育
0454應用心理
0551翻譯
0651文物與博物館
0852工程
1252公共管理
1351藝術
博士學位授權點
一級學科所含二級學科
代碼名稱代碼名稱
0101哲學010101馬克思主義哲學
010102中國哲學
010103外國哲學
010104邏輯學
010105倫理學
010106美學
010107宗教學
010108科學技術哲學
030206國際政治
030207國際關係
030208外交學
0305馬克思主義理論030501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030502馬克思主義發展史
03050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030504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
030505思想政治教育
030506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
0401教育學040101教育學原理
040102課程與教學論
040103教育史
040104比較教育學
040105學前教育學
040106高等教育學
040107成人教育學
040108職業技術教育學
040109特殊教育學
040110教育技術學
0401Z1*教師教育
0401Z2*初等教育學
0401Z3*少年兒童組織與思想意識教育
0402心理學040201基礎心理學
040202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040203應用心理學
0501中國語言文學050101文藝學
050102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050103漢語言文字學
050104中國古典文獻學
050105中國古代文學
050106中國現當代文學
050107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
050108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050120*文化產業
050121*影視文學
050122*文化研究
0502外國語言文學050201英語語言文學
050202俄語語言文學
050203法語語言文學
050204德語語言文學
050205日語語言文學
050206印度語言文學
050207西班牙語語言文學
050208阿拉伯語語言文學
050209歐洲語言文學
050210亞非語言文學
050211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0601考古學060101考古學及博物館學
0602中國史060201史學理論及史學史
060202歷史地理學
060203歷史文獻學
060204專門史
060205中國古代史
060206中國近現代史
0603世界史060301世界史
060120*全球史
060121*國際關係史
0701數學070101基礎數學
070102計算數學
070103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070104應用數學
070105運籌學與控制論
070120*數學教育
070121*數學物理
070122*數學與信息技術
0705地理學070501自然地理學
070502人文地理學
070503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
0710生物學071001植物學
071002動物學
071003生理學
071004水生生物學
071005微生物學
071006神經生物學
071007遺傳學
071008發育生物學
071009細胞生物學
071010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071011生物物理學
071012生態學
0713生態學
0714統計學
0803光學工程
1302音樂與舞蹈學130201音樂學
130202舞蹈學
1304美術學130401美術學
註:“*”為自主設置專業
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6個):歷史學、生物學、數學、中國語言文學、教育學、物理學、考古學、世界史、生態學、統計學、藝術學、心理學、地理學、哲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外國語言文學

人才培養

•質量工程
截至2015年10月,首都師範大學共有國家級特色專業7個,北京市級特色專業10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3個;市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北京高等學校示範性校內創新實踐基地2個,國家級精品課程12門、北京市級精品課程29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1門;教育部“十一五”規劃教材20部、國家級精品教材5部、北京高等教育經典教材1部、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57部,“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7部;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1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6門,教師教育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8門,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北京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6個,國家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2個,北京市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2個,北京高等學校市級校外人才培養基地4個。
國家級特色專業(7個):小學教育、數學與應用數學、地理信息系統、漢語言文學、軟體工程、西班牙語、俄語
北京市級特色專業(10個):小學教育、數學與應用數學、地理信息系統、漢語言文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生物科學與生物技術、世界歷史、英語語言文學、心理學、俄語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地理科學與技術國家級實驗教學中心
北京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6個):生物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物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化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多語種實驗教學中心、美術教育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3個):司法矯正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范燕寧)、21世紀音樂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楊青)、歷史學科教學和科學研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劉新成)
市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1個):教師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孟繁華)
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首都師徠范大學教育學實踐教育基地
北京高等學校示範性校內創新實踐基地(2個):教師教育校內創新實踐基地、語言類校內創新實踐基地
國家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2個,不全):歷史學
北京高等學校市級校外人才培養基地(4個):北京凱思昊鵬軟體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北海幼兒園、芳庄三幼、安華二幼、首都師大幼教中心、青苗幼兒園,首都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國家級精品課程(12門):鋼琴、代數學、音樂教育學、大學生心理健康、地理信息系統、世界近現代史、文學理論、美學、電路分析、中國近代史綱要、教育研究概論、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
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1門):細胞生物學
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1門):20世紀國際關係的歷史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6門):美學、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音樂教育學、大學生心理健康、電路分析、教育研究概論
教師教育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8門):兒童發展、幼兒遊戲與指導、幼兒科學教育與活動指導、小學生品德發展與道德教育、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書法技能培養、中學美術課程標準與教材研究、教師職業道德
國家級精品教材(5部):《美術教育學新編》、《微分幾何(第四版)》、《近世代數初步(第2版)》、《編排設計基礎》、《新編書法教程》
•教學成果
截至2015年10月,首都師範大學共獲得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13項(含合作項目),北京市優秀教學成果獎96項;獲得中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2項,中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獎8項,北京市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9項。
中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2項):《情與理的交鋒——英國財產繼承研究1200-1800》(陳志堅)、《天道人妖:中古<五行志>的怪異世界》(游自勇)
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
序號姓名項目名稱獲獎年度
1高德偉高師開設性健康課的探索與實踐1997
2劉新成創設合作共同體,構建實踐取向的教師教育模式2009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5年10月,首都師範大學共建有1個科技部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省屬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民政部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5個省、部級設置的研究(院、所、中心)、實驗室,1個北京實驗室,10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2個北京市高等學校工程研究中心,1個北京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北京市工程實驗室。
科技部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電子系統可靠性與數理交叉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北京城市環境過程與數字模擬實驗室
教育部省屬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國家歷史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三維信息獲取與應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太赫茲光電子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民政部重點實驗室(1個):災害評估與風險防範民政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空間信息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1個):歷史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北京實驗室(1個):水資源安全北京實驗室
北京市工程實驗室(1個):無損檢測新技術北京市工程實驗室
北京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北京市太赫茲與紅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北京市高等學校工程研究中心(2個):檢測成像北京市高等學校工程研究中心、高可靠嵌入式系統北京市高等學校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市重點實驗室(10個)
序號名稱獲批年份
1資源環境與地理信息系統北京市重點實驗室2002
2太赫茲波普與成像北京市重點實驗室2002
3納米光電子學北京市重點實驗室2002
4學習與認知實驗室2002
5DNA損傷應答北京市重點實驗室2011
6電子系統可靠性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2011
7植物基因資源與低碳環境生物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2011
8光功能材料與器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2013
9超材料與器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2014
10輕型工業機器人與安全驗證北京市重點實驗室2015

科研成就

2006年至2015年10月,首都師範大學共獲批“科技支撐計劃“課題及子課題14項,獲批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1313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2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64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4項,“863”計劃項目及子課題22項,“973”計劃合作項目18項;獲國家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第二單位),北京市科學技術獎13項,省部級以上獎勵194項。2014至2015學年度科研項目總經費9992餘萬元。
首都師範大學從1996年到2005年,完成著作1111部,發表論文35194篇,其中202篇(到2004年)被SCI收錄,63篇被EI收錄,獲得6項發明專利權,10項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自然科學研究成果獲得北京市科技進步獎18項,其中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科技進步二等獎6項;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獲得國家級社科獎12項,部社科一等獎1項,部社科三等獎3項,北京市社科一等獎12項,北京市社科二等獎58項。
理工科省部級及以上科研成果(1993-2014)
序號獲獎成果姓名獎項年份
1有限群及模表示輪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993
2高濃度有機廢水的厭氧生物處理技術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1993
3非晶態合金鐵磁性、亞鐵磁性及能帶結構的研究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994
4模擬血管內皮舒張因子及前葯設計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1994
5Kac-Moody代數及有限維可解李代數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1995
6北京山區地域系統及其優化開發研究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1996
7北京地區物候觀測與基礎物候學研究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1997
8激光表面增強光譜技術及應用研究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1997
9數字血管減影系統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1997
10非線性發展方程行波解及平衡解的穩定性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999
11計算機組成原理多媒體輔助教學軟體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1999
12應用費曼路徑積分及超對稱性量子力學方法研究AB散射,聚合物纏繞及含時系統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1999
13齊性Siegel域與蛋型擬凸域的研究殷慰萍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000
14《高等代數》
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第二單位)
2000
15侏羅紀喜花昆蟲作為被子植物起源的證據任東北京市科學技術二等獎2002
16高維氣體動力學中非線性現象的研究李傑權、張朋北京市科學技術一等獎2004
17有限群表示論魯自群、朱一心北京市科學技術二等獎2005
18真三維虛擬旅遊與景區規劃設計系統宮輝力北京市科學技術二等獎2005
19首都地下水資源空間分析系統宮輝力北京市科學技術三等獎2006
20植物無糖組培快繁工廠化生產技術研究與應用何奕騉
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第二單位)
2008
21中國小麥品種品質評價體系建立與分子改良技術研究晏月明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008
22臨界點理論中的流不變集與橢圓型方程的解劉兆理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08
23苛刻環境下高速高可靠串列通信匯流排關永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009
24北京濕地監測技術方法與生物多樣性研究宮輝力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2009
25遙感測圖業務平台研製及重大工程應用宮輝力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009
26圖的對稱性杜少飛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2009
27北京地區地面沉降監控關鍵技術及其工程應用宮輝力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011
28新型嵌入式三模冗餘容錯計算機張偉功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三等獎2011
29SpaceWire形式化驗證和SpaceFibre的樣機研製關永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012
33地面移動激光集成關鍵技術方法、軟硬體產品與應用示範宮輝力國家測繪科技進步一等獎2012
30SSW車載激光建模測量系統宮輝力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三等獎2012
31中國中生代晚期昆蟲與植物協同演化研究任東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012
32太赫茲波譜與成像理論及功能器件基礎研究張存林教育部自然科學獎(第二單位)2013
33多渠道農業信息獲取系統及應用張樹東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三等獎2013
34中遠距離三維激光掃描與建模技術研究及應用張愛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三等獎2013
35幾何拓撲方復全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014
2001年至2014年文科科研省部級及以上獲獎情況
成果名稱獲獎作者年份等級獎勵名稱
中國詩歌通史(十一卷本)趙敏俐2014特等獎北京市第十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自由摹狀詞理論研究馮艷2014一等獎
中國近現代教科書史石鷗2014一等獎
甲骨拼合續集黃天樹2014二等獎
當代中國文藝學研究(1949-2009)陶東風2014二等獎
北京審美文化史鄒華2014二等獎
北魏政治史(全九冊)張金龍2014二等獎
中世紀西歐基督教文化環境中“人”的生存狀態研究劉城2014二等獎
漢代監獄制度研究宋傑2014二等獎
河南早期刻畫符號研究袁廣闊2014二等獎
Neuralcorrelatesofbindingfeatureswithin-orcross-dimensionsinvisualconjunctionsearch:AnfMRIstudy魏萍2014二等獎
嚴格科學地實現素質教育--教師的專業寧虹2014二等獎
學生成績提高的原理與策略——義務教育生產函數分析薛海平2014二等獎
學校師生衝突的成因分析與對策研究——以微觀政治社會學為理論視角的研究田國秀2014二等獎
甲骨拼合集黃天樹2013二等獎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北京美術史(上、下)李福順2013二等獎
“鄉紳入侵”:英國都鐸王朝議會選舉中的異常現象劉新成2013三等獎
公立學校200年:問題與變革勞凱聲2013三等獎
漢代樂府制度與歌詩研究趙敏俐2013三等獎
藏傳佛教藝術發展史謝繼勝、主編2013三等獎
宋本《切韻指掌圖》研究李紅2012一等獎北京市第十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說理陳嘉映2012二等獎
復歸與重構--當代美國道德教育理論與實踐的變革朱曉宏2012二等獎
知識.權力.課程--政策視野中的課程研究蔣建華2012二等獎
Effectsofencodingandretrievalonthemechanismofitem+contextbinding肖鑫2012二等獎
教育生產函數與義務教育公平薛海平2012二等獎
五四時期社會文化嬗變研究梁景和2012二等獎
宋教仁思想研究遲雲飛2012二等獎
中世紀英國財政史研究施誠2012二等獎
現代詩的再出發:中國四十年代現代主義詩潮新探張松建2012二等獎
漢語歷史語法研究洪波2012二等獎
新樂府辭研究張煜2012二等獎
陽關、生命和雕塑的樂土:中外雕塑公園研究陶宇2012二等獎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三重意蘊及其超越性劉新成2011二等獎第四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北京市中小學生思想道德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的研製與跟蹤測評藍維2011二等獎
學校變革中的校長領導力張爽2011二等獎
重新理解教育——來自教師發展學校的報告寧虹2011三等獎
百年中國教科書圖說(1897-1949)及百年中國教科書圖說(1949-2009)石鷗2011三等獎
兒童的成長:另一種記憶——學校道德氛圍的改造與重建朱曉宏2011三等獎
Falsebeliefunderstanding:Childrencatchitfromclassmatesofdifferentages王異芳2011三等獎
中國城鎮學生教育補習研究薛海平2011三等獎
中國高等教育治理:現實還是理想?陳正華2011三等獎
生命德育論劉慧2011三等獎
DistinctNeuralMechanismsforRepetitionEffectsofVisualObjects郭春彥2010一等獎北京市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中國新時期文學30年(1978——2008)陶東風2010一等獎
北京美術史(上、下)李福順2010一等獎
可持續發展與人的發展陳新夏2010二等獎
先秦哲學沉思錄白奚2010二等獎
兒童的成長:另一種記憶——學校道德氛圍的改造與重建朱曉宏2010二等獎
論科學教育研究與科學教育改革丁邦平2010二等獎
論憲法修改程序杜強強2010二等獎
文化與文明史比較研究何平2010二等獎
中國古代戰爭的地理樞紐宋傑2010二等獎
西周金文作器用途銘辭研究(上、下)陳英傑2010二等獎
佩雷克研究龔覓2010二等獎
中國共產黨反分裂反“台獨”的鬥爭及經驗研究李松林2010二等獎
資本效率理論與產業增長孫詠梅2009三等獎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荷馬社會研究晏紹祥2009三等獎
漢藏工藝美術交流史吳明娣2009三等獎
禮樂文化與中國文論早期形態研究夏靜2009三等獎
中國古代歌詩研究——從《詩經》到元曲的藝術生產史趙敏俐2009三等獎
中古時期社邑研究郝春文2008一等獎北京市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漢賦研究史論蹤訓國2008一等獎
趙孟頫書法藝術解小青2008二等獎
初中階段校本課程開發與校本化課程實施行動研究總報告徐玉珍2008二等獎
台灣教育改革縱論崔萍2008二等獎
數學的觀念、思想和方法郜舒竹2008二等獎
荷馬社會研究晏紹祥2008二等獎
史學理論研討講義寧可2008二等獎
中唐文人之社會角色與文學活動馬自力2008二等獎
當代中國的文化批評陶東風2008二等獎
永明體與音樂關係研究吳相洲、馮蒸2008二等獎
黃天樹古文字論集黃天樹2008二等獎
中華民國開國法制史邱遠猷2007三等獎錢端升法學研究成果獎
20世紀的歷史巨變齊世榮、徐藍2006一等獎北京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中國古代歌詩研究_從<詩經>到元曲的藝術生產史趙敏俐2006一等獎
中國學校音樂教育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發展對策研究王安國2006二等獎
青少年的人格特徵與網際網路社交服務使用偏好的關係雷靂2006二等獎
Electrophysiologicalcorrelatesofformingmemoriesforfaces,names,andface-nameassociations郭春彥2006二等獎
敬天與崇道劉屹2006二等獎
解讀德里達的楊生平2006二等獎
信用倫理研究王淑芹2006二等獎
現代漢語的詩性空間張桃洲2006二等獎
中唐詩歌嬗變的民俗觀照劉航2006二等獎
全面提高北京市初中教育質量喬際平2006三等獎第三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兒童心理綜合量表方平、王建平、羅崢、蔡紅2006三等獎
性倫理學新論安雲鳳、吳來蘇、王淑芹2006二等獎
中國師範教育史馬嘯風、曹運耕、曹薇2006三等獎
現代漢詩的百年演變王光明2004二等獎北京市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
教育管理決策新論孟繁華2004二等獎
現象學教育探析寧虹2004二等獎
道教與唐代社會王永平2004二等獎
南北朝八書二史疑年錄許福謙2004二等獎
從《共產黨宣言》到“三個代表聶月岩2004二等獎
民族主義的意義與悖論林精華2004二等獎
青少年心理發展雷靂2004二等獎
六朝書法與文化王元軍2004二等獎
司空圖年普匯考陶禮天2004二等獎
周漢詩歌綜論趙敏俐2004二等獎
稷下學研究--中國古代的思想自由與百家爭鳴白奚2003/7/3一等獎第三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中國比較教育理論建設的研究王長純2003/7/3三等獎
比較思想政治教育學王瑞蓀2002一等獎北京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歐陽竟無佛學思想探微程恭讓2002一等獎
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多卷本)張燕瑾2002一等獎
東亞聯盟論研究史桂芳2002二等獎
校本課程開發:概念解讀徐玉珍2002二等獎
教育管理決策功能模型孟繁華2002二等獎
重新理解教育--建設教師發展學校的思考寧虹2002二等獎
雷神.龍神思想和信仰——中日語言文化的比較研究李均洋2002二等獎
不同方向視覺運動追蹤的特性丁錦紅2002二等獎
中國美術史李福順2002二等獎
書法與中國文化歐陽中石2002二等獎
20世紀後期的俄語學研究及發展趨勢杜桂枝2002二等獎
新時期中國史學思潮鄒兆辰2002二等獎
王學與中晚明士人心態左東嶺2002二等獎
馬克思的工業革命理論與現時代葉險明2002二等獎
新時期中國發展觀--兼當代國外發展觀的比較研究范燕寧2002優秀獎第四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獎
唐後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尼的社會生活郝春文2002三等獎郭沫若中國歷史獎
傳統的批判——從傳統看精神文明建設吳相洲2001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首都師範大學
首都師範大學
據2015年12月圖書館官網信息顯示,首都師範大學圖書館於1954年建立,共有各類圖書文獻1000萬餘冊(件),其中印刷型文獻298萬餘冊,電子圖書679萬餘冊,電子期刊20萬餘冊;購買非書刊類資料庫88個,自建資料庫40個。圖書館形成了以歷史學、漢語言文學、數學、教育學等學科文獻為代表的重點學科資源體系。該館通過參加CALIS、BALIS和主持“北京高校網路圖書館”項目建設等,通過開通館際互借和文獻傳遞服務,可獲取全國絕大多數高校圖書館以及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NSTL)等單位的文獻。
•學術期刊
《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是首都師範大學主辦的社科類雙月刊,其前身是《北京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2年隨校名的變更改為今名。欄目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史學、哲學、法律、教育等領域,辟有“中國近現代思想文化史研究”、“世界歷史研究”、“社會複雜性問題研究”、“專家訪談”、“博士論壇”、“百年文學透視”、“比較教育”等專欄。該刊入選北京大學圖書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被《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要覽》收錄。
《首都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是首都師範大學主辦的科技類雙月刊,1976年創刊,1980年定為半年刊,1986年改為季刊並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准公開發行,其前身為《北京師範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92年隨校名的變更改為今名;被《數學文摘》、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收錄。

學術交流

良鄉
良鄉
首都師範大學是國家教育部批准的可以接受外國留學生和港、澳、台學生的院校之一,也是京港大學聯盟校。留學生培養本、碩、博全覆蓋,來自146個國家和地區(截至2019年3月)。學校是北京市屬高校中唯一一個教育部授予的來華留學示範基地,是教育部中國政府獎學金本科來華留學生預科教育基地,也是入選北京市首批“北京華文教育基地”的四所高校之一。學校成立西歐研究中心,同時入選北京市“一帶一路”國家人才培養基地。
截至2019年3月,首都師範大學已同45個國家和地區的243所大學建立了校際交流合作關係,並成立6所孔子學院和1所獨立孔子課堂,即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大學孔子學院、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孔子學院、義大利威尼斯大學孔子學院、秘魯皮烏拉大學孔子學院、紐約州立布法羅大學孔子學院、德國不來梅孔子學院和匈牙利匈中雙語學校獨立孔子課堂。同澳大利亞福林德斯大學聯合培養了581名教育碩士。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校徽
校徽
校徽
設計者:美術學院教師閆學峰設計時間:2004年
校徽中心部分CNU大寫英文字母代表首都師範大學的英文縮寫,也是簡約易記的形象造型,字體造型莊重有力,特點突出且富有變化性,設計充分體現出豐富而具有內涵的象徵性。敞開的書籍不僅是對傳統典型認知“教書育人”的尊重性保留,更是師範大學恆久不變的辦學宗旨。
設計整體在儘力保持傳統校徽造型概念及印象習慣的前提下,努力在造型設計方面尋求較大的突破,橄欖枝與學校英文字體採用錯動性建構造型,打破了傳統的造型對稱性,使設計帶有很強的革命性,不僅帶給人們視覺上的吸引,更產生心理的震動。而錯動性造型設計的深層理念在於她的象徵性動意,代表著首都師範大學應是一所具有永不因循守舊、永遠積極進取、不斷突破自我、永久持續發展並且面向國際和開放理念與精神的大學。
校徽設計從整體上不僅僅做到了與傳統自然良好的結合,更在其基礎上做到了設計理念的準確表達與視覺造型的突破創新。

精神文化

校訓
為學為師、求實求新
《校訓琮》主題雕塑
《校訓琮》主題雕塑
“為學”意味著教師要教書育人、勤勉治學;學生要勤奮學習,立志成才。
“為師”指的是首都師大是培育教師的搖籃,教師要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學生既要獨善其身,又要兼善天下。
“求實”就是要求貫徹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治學、做事都要求真務實。
“求新”體現了時代精神,教師要努力提高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重視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為學為師,求實求新”的校訓從興學育人、培育師資的角度倡導“為學為師”,強調要學為人師,行為師範,從做人治學、幹事創業的角度倡導“求實求新”,強調要實事求是,創新創造,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在職教師和未來教師的要求。
校歌
首都師範大學校歌
作詞:潘亮、張大成作曲:尹鐵良
沐浴著北京的朝陽,首都師大桃李芬芳。
校歌
校歌
學子播種美好的希望,青春點燃遠大的理想。
啊,首都師大,你是學子的母親。
首都師大,你是智慧的海洋。
為學為師,求實求新,如同破浪的雙槳。
首都師大,我們同你一起遠航!
伴隨著祖國的步伐,首都師大前程輝煌。
汗水滋潤教育的沃土,心血鑄就偉大的棟樑。
啊,首都師大,你是學子的母親。
首都師大,你是知識的殿堂。
為學為師,求實求新,化作騰飛的翅膀。
首都師大,我們同你一起高翔!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務名單
黨委書記、校長孟繁華
副校長楊志成、李有增、李小娟、馬力耕
紀委書記李中奇

歷任領導

歷任校長歷任黨委書記
姓名任期姓名任期
凌莎1954年至1958年凌莎1954年至1958年
楊伯箴1962年至1964年鮑城吉1958年至1961年
馮佩之1965年至1968年楊伯箴1961年至1964年
崔耀先1973年至1983年馮佩之1965年至1968年
倉孝和1983年至1984年崔耀先1977年至1983年
楊傳緯1984年至1989年何釗1983年至1988年
林培黎1993年4月至1997年8月林培黎1988年至1993年.4月
齊世榮1989年8月至1993年4月於洸1993年4月至1997年8月
楊學禮1997年8月至2001年11月牛繼升1997年8月至2001年1月
許祥源2001年11月至2007年7月謝維和2002年4月至2004年2月
劉新成2007年7月至2013年11月劉利民2005年1月至2006年7月
宮輝力2013年11月至2017年12月許祥源2004年2月至2004年12月
張雪2006年7月至2015年3月

知名校友


姓名備註
劉源陸軍上將,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政委
劉利民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副部長、總督學
肖培中國人民共和國監察部副部長
李其炎原中共中央委員,勞動部副部長
胡曉煉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
王蒙原文化部部長、當代著名作家
靳諾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全國婦聯副主席
高洪中央美術學院黨委書記
李德齊中國勞動關係學院院長
劉新成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康泠原全國政協常委,全國婦聯第六、七屆書記處書記
謝伯陽國務院參事、原全國工商聯副主席
路建平新華通訊社原副社長
武寅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
紀連海北京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教師,北京市骨幹教師,《百家講壇》主講
岳福洪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王殿卿原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常委副院長
何寧北京市新聞出版局副局長
侯小強盛大文學董事、首席執行官
紀連海北京市骨幹教師,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欄目主講人
董浩主持人、畫家,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理事、北京國畫藝術家協會副會長
小柯(柯肇雷)中國內地男歌手、作詞家、作曲家、製作人,CCTV-MTV音樂盛典音樂特殊貢獻獎獲得者
朴樹中國內地男歌手,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獲得者
白敬亭中國內地男演員

獲得榮譽


2020年5月,武書連2020中國大學綜合實力排行榜中,首都師範大學排名第109位。
首都師範大學
首都師範大學
2020年12月,在2021年U.S.News世界大學排行榜中,首都師範大學排名第1285位。
2020年12月,位列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文科實力排名(兩百強)第33位。
2021年1月3日,中國內地大學海外傳播力綜合指數第111位。
2021年1月21日,位列2021中國內地大學ESI排名第133名。
2021年4月,位列2021軟科中國大學排名第85位。
2021年7月26日,首都師範大學入選2020年現有博士學位授予單位新增一級學科博士點。

社會評價


2020年7月,“2020年中國大學百強榜”綜合榜排名第85位,“2020年中國大學百強榜”進步榜排名第75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