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白市鎮的結果 展開

白市鎮

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下轄鎮

白市鎮,隸屬於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地處廣安區東北部,東與觀閣鎮隔江相望,南與白馬鄉相連,西與石筍鎮接壤,北與肖溪鎮毗鄰, 區域面積35.23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白市鎮常住人口為15138人。

清朝,屬榮祿鄉。1958年,鄉改公社。1971年,更名白市公社。1984年,公社改鄉。1992年10月,白市、白馬2鄉合併為白市鎮。 截至2020年6月,白市鎮下轄1個社區和11個行政村。 

2018年,白市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8個。

歷史沿革


白市鎮
白市鎮
清朝,屬榮祿鄉。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設白市鄉。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分為白市、慧龍2鄉。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合併為白市鄉。
1958年,鄉改公社。
1967年,更名戰鬥公社。
1971年,更名白市公社。
1984年,公社改鄉。
1992年10月,白市、白馬2鄉合併為白市鎮。 
白市鎮,古名慧龍城,宋時改名為龍城鎮,清代因市場興旺,優質白色大米上市早,即取米色特徵更名為白市。
清宣統二年(1910年)屬榮祿鄉,民國三十一年為白市、慧龍兩個鄉。
民國三十六年白市、慧龍兩鄉合併,仍名為白市鄉。
1958年改名為白市公社,1966年又改名為戰鬥公社,1971年恢復原名。
1992年10月撤區建鎮成立白市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白市鎮轄惠龍1個居民委員會,石盤、龍鳳、月光、洗馬、白市、加禾、火箭、馬嶺、碑碰、福田、鞠坪、黃城、福橋、石馬、南門、南山、慧建、黃桶、山龍、白蓮、槐碰、石壇22個村民委員會;下設4個居民小組,187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白市鎮下轄1個社區和11個行政村。 鎮人民政府駐白市場慧龍街24號。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511602112001121慧龍社區
511602112201220石盤村
511602112202220龍鳳村
511602112203220月光村
511602112205220白市村
511602112210220福田村
511602112211220鞠坪村
511602112214220石馬村
511602112215220南門村
511602112218220黃桷村
511602112222220石埡村
511602112223220雙紅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白市鎮地處廣安區東北部,東與觀閣鎮隔江相望,南與白馬鄉相連,西與石筍鎮接壤,北與肖溪鎮毗鄰。 區域面積35.2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白市鎮地勢西南高,東北低而平坦。境內最高點位於塞子岩,海拔386米;最低點位於碑壩村渠江河畔,海拔218米。 

氣候

白市鎮境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氣溫17.5℃,1月平均氣溫6.5℃;7月平均氣溫29℃。平均氣溫年較差22.5℃。無霜期年平均31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250小時,年總輻射89.9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100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6~9月,8月最多。 

水文

長江二級支流渠江流經境內龍鳳、馬嶺等5個村,境長7.5千米。有渠江一級支流白馬河、二級支流白家溝河、袁家橋河流經境內。 

自然災害

白市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旱、澇、風、雹等。2011年9月19日發生的洪澇災害,直接經濟損失100萬元。 

人口民族


2011年末,白市鎮轄區總人口29322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188人,城鎮化率4.1%。另有流動人口3300人。總人口中,男性15122人,佔51.6%;女性14200人,佔48.4%。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8999人,佔98.9%;有藏、苗等少數民族,共323人,佔1.1%。2011年,人口出生率9‰,人口死亡率6‰,人口自然增長率3‰。 
截至2018年末,白市鎮戶籍人口27971人。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白市鎮常住人口為15138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白市鎮財政總收入960萬元,比上年增長38.7%,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6萬元。 
2018年,白市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8個。 

農業

白市鎮有農業耕地面積28350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1.1億元,比上年增長8%。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12000噸,其中水稻7764噸,玉米1215噸,紅薯1457噸。主要經濟作物有油菜、大豆等。 
白市鎮
白市鎮
白市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3.4萬頭,年末存欄2.1萬頭;家禽飼養量29.9萬羽,上市家禽21.2萬羽。截至2011年末,累計造林12000畝,其中經濟林6000畝,竹林1000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30萬株,林木覆蓋率40%;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6100畝,產量681噸,主要品種有白市柚、黃花梨,其中白市柚347噸,黃花梨302噸。 

產業

主要農產品有水稻、玉米、小麥、紅苕、油菜。經濟作物有花生、麻等,還盛產柚子、廣柑、黃花梨等水果。特產白市柚,果中珍品,遠銷國內外。副業以養豬、養魚和養蠶等為主。
白市柚在白市鎮、蘇溪鄉、肖溪鎮等鄉鎮規模發展達12000餘畝,由於注重優株選育、品種改良和提純扶壯等,柚果品質、產量及經濟效益可觀,據了解每畝產值可達15000元,白市柚的年產值達1.8億元以上。
白市柚在當地已有半個世紀的栽培歷史,曾多次受到眾多果樹專家的好評。多次被評為省優果品,在泰國曼谷舉辦的“93中國優質農產品及科技成果設備展覽會”上榮獲金獎,2000年、2003年、2006年被授予為廣安市知名商標,2002年被四川省農業廳認定為無公害農產品,2008年在西博會上獲得“最受觀眾喜愛的農產品”稱號。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白市鎮有幼兒園3所,小學2所,在校生1772人,專任教師82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050人,專任教師72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8.5%,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文化事業

1992年5月,白市鎮開通有線廣播站。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戶3700戶,其中數字電視用戶800戶。
2011年末,白市鎮有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23個;各類圖書室23個,藏書30萬餘冊。 

醫療衛生

2011年末,白市鎮有衛生院1個,村衛生站22個;病床12張。專業衛生人員29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9萬人次。 

社會保障

2011年,白市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34戶,人數270人,支出47萬元,比上年增長13.5%,月人均145元,比上年增長14.28%。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86戶,人數1222人,支出80.7萬元,比上年增長15.6%,月人均55元,比上年增長18.2%;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26人,支出45.4萬元,比上年增長3%;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04人,支出18.8萬元,比上年增長4%;農村醫療救助122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12人次,支出24.5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79人。 

郵政電信

2011年末,白市鎮有郵政網點1個,代辦所2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50千米,鄉村通郵率100%;業務收入20萬元。有電信服務網點3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10000門,固定電話用戶2000戶,電話用戶普及率23%,行動電話用戶7000戶,比上年增加150戶,行動電話普及率40%;寬頻接入用戶1000戶。 

教育

白市鎮梯式教育結構合理,設有鎮中、初級小學,小太陽幼兒園。鎮中為白市鎮初中,初級小學為白市鎮第一小學校。

交通


白市鎮交通便利,境內有慧龍街、肖白街等道路過境。
白市鎮
白市鎮

文化


地名由來
鎮人民政府駐白市場得名。境域盛產大米(俗稱白米),質量優良,大米交易市場興旺,故名。

獲得榮譽


2019年1月24日,白市鎮入選擬命名四川省衛生鄉鎮(街道)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