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煤田地質局
黑龍江省煤田地質局
黑龍江省煤田地質局前身為東北煤田第二地質勘探局,始建於 1954 年,是從事煤炭資源勘探和科研工作的副廳級事業單位,所屬 11 個處級單位分佈在哈爾濱、雞西、雙鴨山、七台河等城市,現有職工 5600 餘人,資產總值近 3 億元。黑龍江煤田地質測試研究中心前身煤炭部第二勘探局試驗室,始建於1956年,隸屬於黑龍江省煤田地質局。主要從事岩土物理力學性質試驗、煤質水質化驗、岩礦試驗、煤層氣測試、綜合地質錄井、煤礦安全檢測、室內環境檢測、公路工程檢測、樁基礎檢測、印刷、安全評價等項目,是一個集試驗、檢測研究、印刷及相關社會服務為一體的國有事業單位。下設單位有黑龍江全安工程質量檢測有限公司、煤層氣測試公司、東煤地質局哈爾濱測試研究中心印刷廠。
2020年5月,黑龍江省煤田地質局更名為黑龍江省自然資源調查院。
目錄
黑龍江省煤田地質局具有煤田地質勘探、物探、測繪的甲級資質、固體礦產勘查資質和地下水資源資質,具有多專業施工能力和檢測手段,所屬施工及科研單位均通過 ISO9001 質量體系認證。
黑龍江省煤田地質局可提供如下技術服務:
地質鑽探:煤田地質、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災害地質、環境地質、
石油地質、煤層氣和地熱水勘探;
物理勘探:地震勘探、物理測井、重磁勘探、電法勘探、地下管網探查;
測 繪:大地控制測量、地形測繪、工程測量;
測試化驗、煤質化驗、煤岩測試、岩土物理力學性質實驗、建築材料試驗、公路工程檢測、環境檢測、樁基檢測;
樁基工程:各種孔徑的樁基施工;
管線敷設:採用水平定向鑽進工藝進行地下管線的非開挖敷設。
黑龍江省是我國煤炭資源大省。在這塊肥沃的黑土地上,活躍著一支煤炭事業的先鋒——煤田地質勘探人。沐浴著共和國的陽光雨露,我們艱苦創業,走過了五十年的輝煌歷程。
歷 史 變 遷
1954 年東北煤田第二地質勘探局在雞西市組建成立,統管黑龍江、吉林兩省的煤田地質勘查工作。
1958 年更名為黑龍江省煤田地質局,遷址哈爾濱市民益街。
1966 年更名為黑龍江省煤田地質勘探公司,遷址哈爾濱市吉林街 5 號。
1983 年 1 月 10 日 經國務院批准,成立東北內蒙古煤炭工業聯合公司,東北煤田地質勘探隊伍組建東北煤田地質局,局址設在瀋陽市。
1998 年 8 月 5 日,黑龍江省煤田地質系統與四大礦務局同時下放地方。
1999 年 12 月 8 日,經省編委批准,恢復重建了黑龍江省煤田地質局。
現黑龍江省煤田地質局辦公地點為南崗區新永和街46號。
輝 煌 業 績
五十年的艱辛、拼搏、奉獻,一代又一代煤田地質勘探人,轉戰於黑龍江省和內蒙古東部 78 萬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托起黑龍江省煤炭工業初升的太陽!
五十年來,共發現大、中型煤炭井田 50 余處,累計探明煤炭資源儲量 200 多億噸,為在我國東北地區建成雞西、鶴崗、雙鴨山、七台河、依蘭、伊敏、大雁等重要的現代化煤城奠定了基礎。與此同時,相繼為 20 多個市縣提供了幾十處中、小型煤炭資源。
一座座高高聳立的井架,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煤城,凝聚著煤田地質勘探人的智慧與汗水,鐫刻著煤田地質勘探人的奉獻與功勛。
五十年來,累計提交各類地質報告 300 余件,多項報告榮獲國家儲委、省儲委、中國煤炭地質總局的獎勵;累計完成地質科研成果 100 多項,其中 24 項榮獲國家和省部級科學進步獎。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完成了雞西城子河、鶴崗興安台、雙鴨山四方台、七台河新建等 20 多處井田的精查地質勘探任務。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完成了雞西東海、七台河新興、雙鴨山七星、鶴崗南山和依蘭達連河等 20 多處井田的精查地質勘探任務。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完成了雙鴨山東榮、雞西榮華、七台河鐵東和龍湖等多處井田的精查地質勘探任務。
五十年代初,一 0 八勘探隊發現了勃利煤田,揭開了黑龍江省焦煤基地勘探、開發的序幕,從而誕生了一座新興煤城——七台河,並逐漸發展成為全國三大焦煤生產基地之一。
六十年代,發現伊敏煤田, 1973 年國家計委、燃化部批准開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伊敏煤田大會戰。一 0 九勘探隊、一一 0 勘探隊、物測隊等單位 1300 多人參加了會戰。探明煤炭資源儲量 56 億噸,在此基礎上,誕生了全國第一家伊敏大型煤電聯合企業。
七十年代,發現東榮煤田, 1980 年黑龍江省委決定組建東榮會戰指揮部,在 400 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中了物探、鑽探、測量等千餘人的隊伍,開動了 48 台鑽機,共探明煤炭儲量 23 億噸,為雙鴨山礦務局的接續發展提供了煤炭資源的保障。
歷經五十年的發展壯大,過去的老千米鑽機已被系列的國產金剛石鑽進和繩索取芯工藝所取代,目前鑽深能力已達 2500 米。現代化 GPS 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取代了傳統的塔尺和經緯儀。採用先進的計算機編圖、繪圖系統使以往的曲線筆、曬圖機變成了歷史。
技術創新和裝備更新改造也在飛速發展,煤田測井從五十年代的模擬電測井發展為核、電、聲、磁的數字測井,地面物探地震儀由光點、模擬磁帶發展為數字地震儀,現今擁有世界最先進的數字地震採集系統。在物探方法上,率先在全國煤田地質勘探行業進行三維地震勘探方法的實驗研究,成果獲得煤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目前該成果已在煤田地質勘探行業普遍採用。
五十年的發展使黑龍江省煤田地質局成為全國同行業規模較大、設備技術力量較強的煤田地質勘探隊伍。現有職工 5400 多人,高中級專業技術人員 1568 人;資產總值 1.5 億元。所屬一 0 八勘探隊、一一 0 勘探隊、二 0 四勘探隊、物測隊、勘察設計研究院、測試研究中心、東煤建築樁基公司等 11 個縣團級單位,分佈在哈爾濱、雞西、雙鴨山和七台河市。
五十年來,培養造就了大批先進集體和各類專業優秀人才, 1991 年一 0 八勘探隊榮獲“全國地質勘查功勛單位”榮譽稱號,該隊 811 鑽井隊榮獲省市先進集體標兵稱號,並被譽為全國煤炭戰線百面紅旗之一。
趙士遠、王恩生等十人次榮獲省、部級勞動模範,姜劍虹同志榮獲李四光地質科學獎,多人榮獲煤炭部、黑龍江省、全國煤田地質系統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
由煤田地質勘探人創造的輝煌業績和奉獻精神,將永載史冊,激勵後人。